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达尔文的伟大著作“物种起源”一书在1859年出版后,揭露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1871年达尔文更进一步论证了人与类人猿的亲缘关系,提出了人是由古猿演变而来的理论。因而说达尔文把人从上帝手中拯救了出来。但是达尔文并不了解人在本质上的特点,以及劳动在人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理论,指出了劳动是人和动物在本质上的差别。因而可以说恩格斯把人从动物界中拯救了出来,解决了人类起源于动物祖先以及人类起源  相似文献   

2.
假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基因是功能基因的缺陷拷贝,它在序列结构上与功能基因非常相似,但已丧失了正常的蛋白质编码功能.假基因曾被认为是一类典型的非编码“垃圾DNA”,而如今人们发现假基因在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组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假基因的起源、序列结构特征、假基因的识别、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分子进化规律,以及假基因功能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导言“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研究人类发展规律,除开从形态进化去“知其然”以外,还必须从劳动和语言这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去“知其所以然”。因此,对古人类语言的研究,就应当摆在人类学中的重要位置上。  相似文献   

4.
这是生理学基本问题之一。我们应以怎样的观点对待它呢? И.П.巴甫洛夫在自己生理学教程第一讲中用以下的话叙述了自己对生理学的观点:“当解决这个任务肘,问题在于把彼此很相似的动物和人的有机体都看作机器,只有这冲观点才能称为‘科学的’”。当然谁也不会认为人手造成的机器和像机器的人可以相提并论。大概动动界诞生于十亿年以前左右,到现在为止,动物已从最简单的有机体进化到最复杂的有机体。而人的技术甚至从学会利用火算起不过数万年。显然,由于进化的结果,像机器的人的复杂性和任何机床  相似文献   

5.
苯丙氨酰-tRNA合成酶的进化与结构域丢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的复制、融合以及基因的水平转移是许多蛋白质包括氨酰 tRNA合成酶 (aminoacyl tRNAsynthetase ,AARS)进化过程中的常见事件。然而作者研究的结果显示 ,苯丙氨酰 tRNA合成酶 (phenylalanyl tRNAsynthetase,PheRS)的进化主要表现为一些结构域的丢失 ;并且这种结构域的丢失不影响PheRS的功能或活性。通常在生物从细菌到真核生物的进化过程中 ,其基因组的大小和基因的数目都有所增加 ,然而有趣的是 ,真核生物中PheRS的结构域类型和数目都明显少于细菌的PheRS。PheRS通过结构域的丢失而进化的现象 ,似乎与某些AARS功能由多重专一性向单一专一性的演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看了周国兴同志《现代的猿能变成人吗?》一文和今年第一期袁、张两位同志的讨论文章,觉得在当前的讨论中,应当搞清“特定的环境条件”这个概念的前提和范畴。在肯定劳动创造人类和事物的变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发展这一唯物主义观点前提下,研究古猿转变成人的“特定的环境条件”是无可厚非的。如果否认劳动在人类进化中的决定性作用,片面强调环境条件是唯一因素,那自然是彻头彻尾的形而上学。所以,在讨论古猿变人的问题中,简单地说“人类的起源从来不是在什么特定环境(外因)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人脑琐谈     
人脑琐谈胡善美,游品莲被誉为“世间万物之灵”的人类,最重要的器官莫过于脑了。当今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辉煌业绩,可以说是人类大脑世代艰苦创业的产物。科学家指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脑经历过一系列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首先是脑容量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生物系和植物遗传工程实验室V.P.Gutschick编著、英国Mackays出版公司出版的“作物功能生物学”(A Functional Biology of Crop Plank)是美国谢菲尔德大学动物系Peter Calow主编的功能生物学丛书(Functional Biology Series)之一。其核心内容是阐述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方式,具体地说,是指在代谢、运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植物如何获取和利用资源。该书将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及植物进化生物学知识融为一体,从能量和系统观点解释了植物进化的动力(ev  相似文献   

9.
曹颖 《化石》1997,(1):31-32
尽管有大量证据,但现代人类的起源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目前通常归之为“非洲起源论”和“多源论”两种观点。“多源论”是第一个综合性的现代人类进化理论。它解释了现代人类自更新世的起源及随后出现的地区多样性。“多源论”的首创者魏敦瑞认为亚洲和澳洲人形态的差异源于相对独立进化的中国猿人(Sina—nthroPus)和猿人(Plthocanthropus)。最近沃尔波夫(Wolpoff)等提出了一种早期多源说的修正版,认为“基因流”(geneflow)从中起了主导作用。“非洲起源论”要更新一些,它是基于在非洲和其他地区发…  相似文献   

10.
动物借助于通讯信号传递信息,信息发送者、接收者和旁观者共同组成动物通讯的信息网络环境。旁观者能够“窃取”并利用未直接发送给它们的信号,其存在影响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的通讯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观众效应”。动物的配偶选择和交配过程多发生于由同种动物所组成的信息网络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观众效应”可影响动物个体的择偶偏好和交配决策,进而影响物种的进化。本文主要从“观众效应”的性别差异、影响因素、功能解释等方面综述了其对动物配偶选择的影响,为揭示“观众效应”对配偶选择的影响及其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研讨"生物的进化"的教学构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伟大的进化生物学家恩斯特·迈尔(Ernst Mayr)曾经说过,进化是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如果不考虑进化的话,对生物学中任何为什么的问题都无法得出确切的答案。可想而知,“生物的进化”在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的“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必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整个课程中也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伙伴随时间而改变──Ribozyme的进化Ribozyme能在没有蛋白质的情况下催化化学反应。但在许多已知事例中,ribozyme在体内是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执行功能的。根据“RNA世界”假说,一般认为,在进化过程中,这些蛋白质会逐渐取代ri...  相似文献   

13.
“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亚辉 《生命科学》1997,9(4):145-153
在2001年提前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目标后,更艰巨的任务是阐明基因组的功能,即细胞的全部基因表达图式和全部蛋白质图式。分子生物学的重点将从“基因组转到蛋白质组”。生物学也将进入一个新时代──后基因组时代。本文讨论了后基因组时代生物学在方法论上的特征、主要研究领域和发展前景。未来生物学将从基因组而不只是个别基因的功能调控及不同生物基因组比较进化的观点重新探讨生物的遗传、发育和进化的关系以及功能活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及其功能关系的总和。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1)存在价值强调生物体的“活着”就是一种价值表现 ,生物个体的活着并不只是为了自己 ,同时也在为其它物种提供食物来源。2 )选择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一种潜在的进化优势 ,当自然选择的进化驱力偏向某一方向时 ,必然能够找出适宜这种进化驱力的个体 ,即“选择”出某种生物体完成自然进化。3)维持价值强调自然界的每一个物种都在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起着维持作用。某一物种的灭绝往往导致食物链断裂…  相似文献   

15.
王鸿雷 《昆虫知识》2005,42(3):289-289
多基因家族在进化过程中曾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基因复制和缺失,并由此导致一些基因在漫长的进化年代中得以存在和表达,而另一些只是在特定时期内短暂出现,之后或者逐渐消失或者沉默进而失去其生物学功能,同时新的基因在复制过程中不断产生。这一现象被称作“产生与死亡演化”(birth-and-death evolution),对于产生新的遗传系统和复杂表型特征具有重要作用。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系统脱饱和酶多基因家族的进化过程就是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一、历史的偶象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起,我国地质、古生物学界和哲学界在列举古代关于地质和化石理论的资料时,常常引用南宋反动理学家朱熹(1130—1200年)关于螺蚌壳化石的一段叙述。某些著作认为朱熹是“最早认识化石意义的人”;有的说他“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地质变迁”,“表达了对自然界矛盾进化的某些观测”,“对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这是他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成分”,甚至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有数的道德家”,等等。半个世纪来,有数十种书刊和教科书、工具书竞相传抄,在国内外广为传播,给朱熹披上  相似文献   

17.
提起老鼠,就会使我们想起它在我们家庭中是食物的偷窃者,农业上它严重危害农作物,在危害人类的疾病方面,它又是传染病的媒介。总之,它在人们心目中是十分讨厌的东西。当然,不是所有鼠类全都有害,也有一些种类是属于有经济价值的兽类,如松鼠等的皮毛可以做成皮革制品。但是假如说适应辐射的范围,种的数目等是进化成功的标准,那么从动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啮齿类在距今几千万年的新生代期间,同其它各类动物进化相比较的话,它们远胜于所有其它哺乳动物,在进化上是非常成功的动物。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列宁选集》第二卷)脊椎动物的进化史,也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雄辩地反映了自然界进化发展和对立面斗争的事实。它们从鱼类进化为两栖动物,又从两栖动物进化为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又进化出两支,一支到鸟类,另一支到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这是脊椎动物五大类间的进化,此外还有本类动物中的小分支的进化。每一进化,都是矛盾斗争的结果,是新陈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菊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花原产于我国,在我国栽培已近三千年历史。古代的别名很多如治蔷、日精、节花、女节、黄花等十多个别称,这也说明菊花是我国较早而普遍的栽培植物。长期以来经劳动人民的选种和栽培管理,使野生野菊,进化到现今数千个的优良美艳的菊种。菊花从古至今皆为人类喜爱的观赏植物,我国古代诗人和绘画家都喜欢取它作为题材,以它的耐霜形容我国劳动人民坚贞不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咏菊诗句和画幅。研究栽培菊花的专门者,集中了菊花的栽培经验写有许多的菊谱、菊鉴和其他关于菊花的著作(比较著名的如宋代刘榮的“菊谱”和南宋范大成的“范村梅菊谱”)。在菊花盛开时举办菊花展览会和赛菊会供人们欣赏,所以它在我国文化生活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植物多倍体基因组的形成与进化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杨继 《植物分类学报》2001,39(4):357-371
多倍化是植物进化变异的自然现象,也是促进植物发生进化改变的重要力量。在被子植物中,约 70%的种类在进化史中曾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多倍化的过程。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界绝大多数多倍体是通过未减数配子的融合而形成的,并且很多多倍体种是通过多次独立的多倍化过程而重复发生的。由多倍化所导致的重复基因在多倍体基因组中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命运,即:保持原有的功能、基因沉默或分化并执行新的功能。多倍化以后,重复基因组的进化动态则主要表现在染色体重排和“染色体二倍化”、不同基因组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及核-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