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探究雷帕霉素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利用STZ诱导HT22细胞建立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给予HT22细胞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进行预保护,采用MTT法筛选STZ造模浓度和雷帕霉素最佳保护浓度;将HT2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STZ)和雷帕霉素组(Rap), 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及突触结构; 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相应的商品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AMPK/AMPK、p-m TOR/m TOR、NR2B、NR1、PSD 95蛋白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 STZ可明显导致HT22细胞损伤, 1.0μmol/L雷帕霉素对STZ诱导的神经损伤具有最佳保护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突触结构损伤严重, STZ诱导HT22细胞凋亡, 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 LDH活性(P<0.001)、MDA含量显著上升(P<0.001), p-AM...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二甲双胍对不同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GL261细胞及C6细胞增殖的影响,选取小鼠GBM细胞GL261细胞系、大鼠GBM细胞C6细胞系及人源GBM细胞U87MG细胞系,使用二甲双胍处理,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实时荧光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平板克隆实验检测GBM细胞克隆形成能力;CCK-L法检测胞内AT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kt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作用浓度增加,二甲双胍显著抑制GBM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比,同一作用浓度下,二甲双胍提高了GBM细胞凋亡水平,抑制了GBM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降低了GBM胞内ATP的产生;二甲双胍处理24 h后,GBM细胞内p-Akt表达显著下调,Akt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在体外可抑制多种GBM细胞的增殖、克隆,降低胞内ATP水平,其机制可能与Akt磷酸化水平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二甲双胍对胶质母细胞瘤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体外研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口服降糖药,已被用于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有报道指出其可以预防和控制多种癌症的发展。肝细胞癌(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最常见形式,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流行病学显示二甲双胍可以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或改善肝癌患者的预后,实验室研究也证实二甲双胍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因此文章将探讨二甲双胍抑制肝癌生长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4.
二甲双胍是全球范围内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具有使用方便、疗效好、价格低廉且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体内外实验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够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及预防,然而其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主要包括调节体内胰岛素/IGF-1轴、激活AMPK信号通路、调控micro RNAs的表达、活化Caspase分子、阻断AGEs-RAGE系统等,这些机制为将来二甲双胍应用于肿瘤的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针对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在抗肿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进行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华法令(Warfarin,WFN)诱导大鼠动脉钙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周(W)钙化组、8W钙化+8W MET 100 mg/kg治疗组、8W钙化+8W MET 200 mg/kg治疗组。采用Von Kossa染色法检测胸主动脉组织中钙结节;邻甲酚肽络合酮比色法测定颈总动脉组织中钙沉积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壁中成骨基因Runx2及血管平滑肌标志物α-SM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壁中Runx2及自噬标志物LC3II的表达。结果:WFN干预8 W后,大鼠动脉中钙沉积含量显著增加(P0.01),MET治疗组主动脉钙含量与钙化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Von Kossa染色可见钙化组(WFN组)动脉壁中层黑色连续钙盐沉积条带,而进行MET治疗后,黑色条带明显减少,对照组未见黑色条带。免疫组化显示钙化组血管壁Runx2表达阳性,棕褐色染色较深,而α-SMA表达则显著下降,基本未见棕褐色染色沉积;MET治疗后能够逆转上述趋势。Western Blot显示钙化组血管壁Runx2表达明显上升,MET治疗后Runx2表达被抑制。此外,钙化过程中伴随着自噬标志物LC3II表达轻度上升;随着MET浓度升高,血管壁中自噬水平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升高。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抑制大鼠动脉钙化,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表型向成骨样表型转换,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6.
肝脏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运动与二甲双胍均可通过作用于不同组织器官调节机体脂代谢,是防治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有效手段。运动可减少肝脏脂质摄入与分泌、降低脂质合成、促进脂肪酸分解,二甲双胍可抑制肝脏糖异生及脂质合成,达到控糖减脂的作用。两者在激活AMPK信号通路、促进肝脏因子分泌方面表现为协同效应,而对线粒体复合物I活性的调节却表现为拮抗效应,两者联合作用于肝脏脂代谢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文基于运动与二甲双胍调控肝脏脂代谢的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为慢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二甲双胍(metformin,MET)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对骨骼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斑马鱼(Danio rerio)构建骨质疏松模型,通过荧光观察、骨骼染色、半定量PCR、原位杂交及ELISA等技术方法,探究MET对斑马鱼骨骼发育及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胚胎致死率、骨骼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对D-半乳糖(D-gal)诱导雄性中年小鼠衰老的干预作用。方法:50只ICR 9月龄雄性小鼠,在SPF级实验环境饲养,自由摄食与饮水。随机分5组: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低、中、高剂量(Met 50 mg/kg,Met 100 mg/kg,Met 200 mg/kg)组,每组10只。Met组和模型组小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 100 mg/ kg,同时分别给予Met(50、100、200 mg/kg)或等体积NS灌胃。对照组注射和灌胃等体积NS。连续8周给药。检测小鼠一般状态,体重,空腹血糖,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水平;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结构。结果:每日Met 200 mg/kg干预,能减少模型小鼠的体重。Met干预对模型鼠正常空腹血糖无影响。每日Met 50、100、200 mg/kg剂量干预,与模型组相比,均能显著提升模型小鼠血清和肝组织的SOD活性(P<0.05)、降低血清MDA含量(P<0.05),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的大部分指标(P<0.05),HE染色显示海马齿状回核固缩、深染的神经元明显减少。Met干预在大部分指标上呈剂量-效应依赖关系。结论:每日Met 50~200 mg/kg长期处理,以Met 200 mg/kg为显著,能延缓D-gal 诱导的雄性中年衰老模型小鼠的衰老进程,机制可能与降低小鼠体重与增强机体抗氧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谭潮航  肖凡  弓慧  张平 《蛇志》2017,(3):267-269
目的探讨高糖(High glucose,HG)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分析其是否通过HG诱导细胞衰老以及凋亡而实现。方法采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并绘制生长曲线,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 acidic-β-galactosidas,SA-β-Gal)染色法检测衰老的HT22细胞,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HT22细胞凋亡形态。结果(1)HG(13.5、27、40.5mg/ml,48h)能显著抑制HT22细胞生长(P0.05,P0.01);(2)HG(13.5、27、40.5mg/ml)处理48h可明显诱导SA-β-Gal染色阳性率增加(P0.001);(3)HG(13.5、27、40.5mg/ml,48h)能诱导HT22细胞发生凋亡(P0.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HG可通过诱导HT22细胞衰老和凋亡而抑制HT22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阿霉素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分别检测二甲双胍、阿霉素和二甲双胍联合阿霉素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二甲双胍联合阿霉素对MDA-MB-23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二甲双胍联合阿霉素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和阿霉素分别对MDA-MB-231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二甲双胍联合阿霉素应用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二甲双胍联合阿霉素应用与单药相比能够明显降低MDA-MB-231细胞克隆形成率,并且促进细胞凋亡。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霉素应用与单药相比能够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增值,促进其凋亡,可见两药联用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具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导致的以高血糖为主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的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目前2型糖尿病发病率正在快速上升,给我们的未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宿主肠道内正常的肠道菌群参与宿主的营养代谢、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功能,而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二甲双胍由于廉价、安全、有效成为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降糖药之一,它不仅可以通过依赖及非依赖AMPK途径降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还可以通过改善T2D患者失调的肠道菌群发挥降糖作用。明确二甲双胍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有助于全面了解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二甲双胍(Metformin)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临床上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二甲双胍能够发挥抗肿瘤效应,它通过活化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MPK),阻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且参与细胞周期、凋亡、血管新生等多种生物学行为。不仅如此,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临床研究也不断出现,包括大样本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这些研究数据不仅为二甲双胍抗肿瘤效应提供了有益的证据支持,也为二甲双胍及其介导的抗肿瘤分子信号途径的阐明奠定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抑制肠癌的生长及调控肠道菌群的作用。 方法 20只C57BL/6J小鼠通过AOM DSS诱导结直肠癌发生,分成2组每天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及二甲双胍溶液,12周后处死小鼠,收集结直肠组织及粪便,比较2组小鼠肠道肿瘤个数及大小并进行H&E染色分析,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组成,使用QIIME软件分析菌群物种分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组间显著性差异。 结果 2组小鼠体质量随周龄增加均呈现增长趋势,且实验结束时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3 1,P=0.469 7)。与对照组相比,接受二甲双胍灌胃的实验组小鼠结直肠肿瘤数量减少(t=2.260 0,P=0.040 3)且尺寸偏小(t=2.570 0,P=0.014 4)。粪便菌群测序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实验组Akkermansia、Ruminococcus及Clostridium Ⅹa和Ⅳ等细菌的丰富度增加。 结论 二甲双胍能够调控肠道菌群的组成,增加肠道内产SCFAs细菌的定植,并抑制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胰岛素增敏剂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具有抗肿瘤的多种生物活性,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增强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且能逆转部分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甚至还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这些生物功能的实现依赖于AMPK等相关的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负向调控mTOR通路信号分子的表达,再通过转录因子的表达调控相关靶基因的表达.因此这些信号分子的活化或抑制就成为了新的抗肿瘤治疗的靶点.肿瘤干细胞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二甲双胍能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的干细胞,从而达到有效抑瘤的作用.但二甲双胍杀伤肿瘤干细胞的分子机制不明确.另外.二甲双胍联合激素药物治疗肿瘤,可以增加保守治疗的效果.虽然二甲双胍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的多重功效,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未被清晰完整的阐明,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相似文献   

16.
冉群钗  夏碧桦  韩敏珍 《生物磁学》2011,(19):3691-3693,3690
目的:肥胖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肥胖人群更容易发生高血压,而目前我国肥胖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大幅上升,至今仍无针对肥胖性高血压的指南。研究表明,二甲双胍有改善代谢以外的降压作用,ACEI有降压以外的改善代谢作用。本研究的目的为观察二甲双胍联合依那普利对肥胖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及血脂的影响效果。方法:76例诊断为肥胖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患者给予二甲双胍+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期为24周,并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测定血脂(TG、TC,HDL—C、LDL-C)、BMI、腰围(WC)变化。每2周门诊随访并记录血压。结果:①经2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MDBP、MSBP)均明显降低,P〈0.05,且二甲双胍+依那普利观察组的降压作用明显优于依那普利对照组(P〈O.05);②观察组的体重指数(BMI)、腰围(WX)、血脂水平(TC、TG、HDL-C、LD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O.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二甲双胍+依那普利对肥胖性高血压患者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作用而且能降低BMI,WC及血脂水平。是肥胖性高血压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放射线照射对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鼻咽癌细胞CNE-1二甲双胍(5m M)、2Gy放射线照射、二甲双胍(5 m M)联合2Gy放射线照射处理后,采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和比较其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克隆形成抑制率。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与二甲双胍组或2Gy放射线照射组相比,二甲双胍联合放射线照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二甲双胍组或2Gy放射线照射组相比,二甲双胍联合放射线照射组细胞克隆形成抑制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放射线照射能够有效的抑制鼻咽癌细胞CNE-1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卡铂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别给予不同浓度(0、2.5、5、10 mmol/L)二甲双胍和20μmol/L卡铂处理后,采用MTT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二甲双胍联合卡铂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5、10mM组细胞OD490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10 mM组细胞OD490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与单药相比,二甲双胍和卡铂联用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与单药相比,二甲双胍和卡铂联用组细胞的克隆形成抑制率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卡铂能够有效的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肥胖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肥胖人群更容易发生高血压,而目前我国肥胖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大幅上升,至今仍无针对肥胖性高血压的指南。研究表明,二甲双胍有改善代谢以外的降压作用,ACEI有降压以外的改善代谢作用。本研究的目的为观察二甲双胍联合依那普利对肥胖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及血脂的影响效果。方法:76例诊断为肥胖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患者给予二甲双胍+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期为24周,并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测定血脂(TG、TC、HDL-C、LDL-C)、BMI、腰围(WC)变化。每2周门诊随访并记录血压。结果:①经2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MDBP、MSBP)均明显降低,P<0.05,且二甲双胍+依那普利观察组的降压作用明显优于依那普利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的体重指数(BMI)、腰围(WC)、血脂水平(TC、TG、HDL-C、LD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二甲双胍+依那普利对肥胖性高血压患者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作用而且能降低BMI,WC及血脂水平。是肥胖性高血压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二甲双胍联合顺铂处理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本研究使用无药物处理组为对照组细胞,使用二甲双胍和顺铂联合处理MG-63细胞,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克隆形成率;用Trans 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用q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