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阳  顾蔚 《生物学通报》2006,41(5):17-18
基因的功能之间是有联系的,而基因之间的排列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应与功能相适应。基因间的重组排列主要有自由组合与连锁交换。阐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交换定律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了2种极端的连锁情况在自然界中罕见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推测基因在2种排列方式之间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相似文献   

2.
虽然人们已经鉴定出了线虫、果蝇和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基因,但直到最近才首次在非哺乳类脊椎动物中发现了性别决定基因DMY.介绍了在青鳉中发现DMY基因的经过,发现DMY基因的意义和DMY基因在其他鱼类中的分布,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riset 《生命世界》2008,(12):42-45
从有记载的历史来看,癌症已经陪伴了人类数千年之久。古希腊医生希普克轮特曾认为癌症如同其他疾病,是体液失衡的结果,属于“黑胆汁忧郁症的附属物”。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更新,但是,直到沃森和克里克为分子生物学奠基之后,人们对癌症才有了深入的认识。现在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癌症的本质可以归结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人类对于大脑和濒死体验的研究从未止息,但直到近几年,才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不断给出证据显示二者之间密切的关系:濒死体验,原来是大脑对你撒了谎。  相似文献   

5.
虽然人们已经鉴定出了线虫、果蝇和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基因,但直到最近才首次在非哺乳类脊椎动物中发现了性别决定基因DMY.介绍了在青鳉中发现DMY基因的经过,发现DMY基因的意义和DMY基因在其他鱼类中的分布,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自由组合定律是经典遗传学中的核心知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关键是要理解性状的自由组合其实质是基因的自由组合。一、如何理解性状之间的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在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物学所讲述的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定律以及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其中,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定律揭示了细胞核遗传的一般规律,与细胞质遗传呈现并列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8.
刘青 《生物学通报》2007,42(3):35-36
孟德尔进行了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2个定律与摩尔根提出的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共同揭示了分布在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的传递原理,奠定了遗传学大厦的基础。学习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不但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这2个定律,而且还要学习孟德尔在提出这2个定律的试验过程中所提供给人们的如何进行科学思维以发现规律的方法,以及孟德尔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血型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桐茂 《遗传》1981,3(5):7-9
血型是人类的一种遗传性状。除红细胞 外,现已发现红细胞酶、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清 蛋白都有各自的血型[[1],而且在新生儿中大多 数血型抗原已形成。血型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 定律,常表现为简单的显性遗传,因此在一个家 庭中,孩子的血型基因必定来自双亲;双亲中任 一方的某血型基因为纯合子时,必定要在孩子 中表现。  相似文献   

10.
<正>1发现问题在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时,提及曾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一学生举手示意: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用了"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为什么再学习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药及洗化行业的大规模发展,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的生产和使用量迅猛增长,导致它们在水、土壤和大气环境中均有残留.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它们才被看作为一大类环境污染物而被广泛关注.由于PPCPs被持续不断地输入环境,它们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呈上升趋势,并逐渐显现出对微生物以及动植物的生态毒性,对人类也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中PPCPs的主要污染来源以及其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评述了环境中残留的PPCPs对微生物、动植物以及人类的生态毒性;并根据目前对PPCPs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胡恩萍  李娟  孙坤  张辉 《生物学通报》2014,49(10):17-19
通常认为孟德尔在豌豆子二代得到3∶1分离比的基础上发现了分离定律。参考孟德尔论文,在多代自交确认了子二代1∶2∶1分离比后,孟德尔才根据自己的假设提出了遗传学分离定律。两数和的平方公式架起了1∶2∶1基因型分离比与1∶1基因分离比之间的桥梁,科学地反映了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和受精时随机结合的数理基础,使测交得以验证数理推论。这反映了遗传学研究的自在逻辑,也体现了孟德尔的成就超越当时细胞生物学发展水平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3.
白化猕猴(Macaca mulatt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捕获一只雄性白化猕猴(Macaca mulatta)。遗传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白化性状是受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控制,即以异合型状态潜伏几个世代,直到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在同一个体里有两个对白化性状负责的基因同时存在时,才会显示白化性状,因此白化个体较少。在猴类中,白化现象的遗传基础,是否也是一个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对之负责,过去未见报导,我们开始进行了一点交配试验,它与三只正常雌性猕猴交配所产生的子代(2♂;1♀)都不是白化的,我们准备继续观察这些后代彼此交配及回交后所得出的结果,用来确定在猴类中白化现象的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为完善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对466名山西省汉族大学生鼻梁、酒窝、耳耵聍、鼻孔类型、惯用手、手指嵌合、叠腿、环食指长8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使用哈迪-温伯格定律计算基因频率,并与其他省份汉族和其他民族人群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食指长(22.5%)和左利手(8.4%)出现频率最低;鼻梁类型(x2>10,P<0.01)、叠腿类型(x2=4.589 3,0.01相似文献   

15.
地球上的生物中间,有许多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有机体,牠们自成为一个世界。直到显微镜发明以後,人们才有可能研究他们所一向不知道的各种微生物,其中也包括着细菌,把这些有机体继续研究後,知道牠们中间有些是人类的朋友,帮助着发面包,制乳酪,酿麦酒,各种葡萄酒和酒精,给土壤施氮肥等等。可是大部分的细菌是有害的,牠们使人和动植物患各式各样的疾病。科学家在研究这些疾病的时候,逐渐认为这些疾病中,有些并不是细菌引起的,而是由一些尚未知的,小得连在最进步的显微镜中都无法看见的生物所引起的。直到上世纪的末叶,俄国科学家Д.И.伊凡诺夫斯基才把这些生物发现了。  相似文献   

16.
在技术层面上,"绿色革命"的核心内容是矮秆高产农作物品种的应用和推广.那么,农作物是怎么变矮的呢?在那个时期,人们对于基因的本质刚开始有所认知,知道了基因是决定生物体存在方式的内在因素,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日益发展,科学家们才逐渐解锁了农...  相似文献   

17.
古遗传学过去十年的发展表明, 现代人在全新物种——智人的出现过程中并没有一个系统发育学意义上的起源, 因此, 解剖学、行为学和遗传学方面的现代性并不是一个相同且单一事件的结果。本文研究了东亚解剖学、行为学和遗传学方面的证据,现代性在每个方面都可以被理解为多地区进化过程的一个片段, 而不是一个整体。三个方面的现代性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 而且各自都是在不同的时间发展出来, 直到晚更新世的人口变化才使三者相互关联起来; 人类存活率的提高和不断扩张改变了人类的进化行程。  相似文献   

18.
人类基因组Y染色体回文序列具有非常特殊的对称结构,容纳了许多控制着睾丸发育的基因,破译其结构与所隐含的遗传信息成为生物信息学家们的机遇和挑战.利用语言学中Zipf定律的方法分析了Y染色体八个回文序列(P1~P8)中紧邻核苷酸的频率及其关联度的分布特征。用数学模型进行了精确地描述,发现紧邻核苷酸的频率分布并不满足Zipf定律,而满足三次多项式分布及紧邻核苷酸关联度的分布,满足逆函数分布,这些特征是人类Y染色体回文序列长期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张明  付巧妹 《人类学学报》2018,37(2):206-218
古DNA实验技术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直接从古老化石中进行遗传物质的提取及测序成为可能,与古人类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因此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已灭绝的古老型人类(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与非洲以外现代人之间基因的相互影响已被诸多证据所证实。研究表明,在史前时期,早期现代人向非洲以外地区扩散时,遭遇到了现已灭绝的古老型人类,他们在同一时空内长期共存,并发生了基因交流,有一部分古老型人类基因因此流向了现代人,有些基因一直流传至今,对当今现代人的基因组成产生重大影响;此外,不同古老型人类之间也存在基因交流;而早期现代人也对部分古老型人类的基因组成造成了影响。化石与古DNA信息的证据均表明,史前各种人类之间的基因交流在多个地区发生多次,他们的基因交流共同构建了当今现代人的基因库,并在生理机能、形态和疾病发生率等方面对现代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每个人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与生俱来地拥有自身的独特性。这种独特不仅带来了整个动物界的多样和精彩,同时也保证了物种及个体自身的安全。这种独特背后涉及了免疫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机体识别"自我"和"非我"的机制。直到1960年,巴鲁赫·贝纳塞拉夫(1920—2011)借助遗传学方法鉴定出免疫应答基因的存在,才使人们对免疫机制有了科学的认识。商贾家境,却因体弱多病投身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