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蓉  胡永峰  金奇 《病毒学报》2009,25(3):231-234
  相似文献   

2.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提出的关于基础研究与临床密切结合的新概念,强调实现基础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临床实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先进而有效的方法。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是转化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长约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它的发现揭示了一种新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为胃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miRNA能够通过与靶基因特异性的结合使其降解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对靶基因进行转录后的表达调控。现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NA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都密切相关,此文从转化医学角度综述了miRNA在胃癌中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侵袭、转移、放化疗敏感性等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后基因组时代,仅依靠基因组方法来研究原位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已远远不够,在这种背景下元蛋白质组学研究逐渐兴起。应用元蛋白质组学技术可大规模研究原位微生物群落的蛋白质表达,分析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功能,寻找新的功能基因和代谢通路,为微生物群体的基因和功能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同时,还可鉴定与微生物功能相关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未来可以作为生物标记物为环境可持续发展铺路。综述了元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概况及其在微生物功能研究中的重大作用,强调了元蛋白质组学方法在分析新功能基因及其相关基因,揭示微生物多样性与微生物群体功能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起到的作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和生命组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如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方面工作获得了一系列成果.随着我国对重大疾病转化医学的逐步关注和重视,利用在精神分裂症上已经获得的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结果,寻找精神分裂症各种临床应用的生物标记物研究,系统性地建立适合于类似精神分裂症这类复杂疾病的早期诊断、干预和预防的临床咨询和应用体系等将是该疾病转化医学方面可实施的方法和案例.精神分裂症的转化医学方面还涉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方案建立.药物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具有较复杂的环境和遗传背景,结合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病因和药物作用的遗传学差异,将有效发挥治疗药物的功效,并降低重大不良反应在敏感个体上的发生.对精神分裂症这类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极其重大负担的重大疾病,积极推动我国在此类疾病上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转化医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和积极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玉姣  钱飞  王丹  田宇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1):4250-4260
宏基因组是指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总和。宏基因组学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微生物资源,受到了国内外微生物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口腔中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群落,以往对口腔疾病微生物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纯的细菌培养技术,然而,由于培养技术的局限性,部分微生物很难或根本不能培养,宏基因组学技术打破了这一局限性,帮助人类发掘更丰富的口腔微生物资源。最近,以宏基因组学测序为基础的研究描绘出了口腔生态系统的图谱,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口腔微生物组在各种口腔疾病甚至全身系统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也为基于人类微生物组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综述旨在说明宏基因组学是研究人类口腔疾病及全身疾病相关微生物的得力工具,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讨论了宏基因组学在应用中有待克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基础医学、药物研发和临床医学是三个不同的的领域,因此这些领域的很多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经常无法及时应用于临床实践。转化医学是以疾病为中心,加速将基础研究的成果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旨在有效的将三个领域有机结合在一起。分子影像学(molecularimaging,MI)可在活体上、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生物学过程成像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为转化医学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分子影像技术采用无创的医学影像技术使活体状态下组织细胞中的特殊分子生物学特性得以直观揭示,主要用于对疾病早期诊断、疾病分期(分层)、疗效监测、指导疾病的个体化治疗以及新药的研发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分子影像的技术特点、其在转化医学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王磊  刘斌  周哲敏 《中国科学C辑》2008,38(10):930-937
环境微生物是维持生态圈中能量和物质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各种污染物和有害物质的降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进行能源生产和可再生利用等研究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在超过150种被破译的非致病微生物基因组中,绝大多数是环境和工业细菌.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投入使用和元基因组学方法的出现,国际上的微生物基因组方面的工作进入了高通量和高产出的阶段.我国已经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7株环境细菌中涵盖了嗜高温、嗜酸、耐高压、耐低压等各种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人员从中发现了众多与环境和工业应用密切相关的代谢途径、遗传功能和生物酶,目前,国内多家单位相继启动了元基因组计划,必将使我国在环境和工业微生物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一大批原创成果.  相似文献   

8.
摘要:基础医学、药物研发和临床医学是三个不同的的领域,因此这些领域的很多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经常无法及时应用于临床实践。转化医学是以疾病为中心,加速将基础研究的成果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旨在有效的将三个领域有机结合在一起。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 MI) 可在活体上、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生物学过程成像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为转化医学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分子影像技术采用无创的医学影像技术使活体状态下组织细胞中的特殊分子生物学特性得以直观揭示,主要用于对疾病早期诊断、疾病分期(分层)、疗效监测、指导疾病的个体化治疗以及新药的研发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分子影像的技术特点、其在转化医学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磁化水在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艾燕 《生物磁学》2004,4(2):32-33
水是人体体液的主要成份,以血浆为例,水占91%,固体物质占9%;而成人的体液占体重的50-60%。无论水中所含杂质多少,经过磁化处理后的明显变化,不仅表现在理化性质方面,而且表现在水系的生物性质方面,这是磁化水在医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基因组学是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交叉领域,能够对疾病模型提供基因和蛋白质水平的双重验证。近年来,蛋白质基因组学已在病原微生物定性、疾病生物标志物探索、肿瘤发生发展机制揭示、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机制探究以及内毒素易感选择性分析等多个医学研究领域得到应用并快速发展。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以蛋白质基因组学为代表的多组学联合手段还将会被应用到医学研究的更多方面。本文系统介绍了蛋白质基因组学的现有技术路线,并展望其研究优势和应用价值,综述了当前蛋白质基因组学发展最为迅速的医学研究应用领域进展,进一步阐述了蛋白质基因组学在医学应用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Numerous microbes inhabit the human intestine, many of which are uncharacterized or uncultivable. They form a complex microbial community that deeply affects human physiology. To identify the genomic features common to all human gut microbiomes as well as those variable among them, we performed a large-scale comparative metagenomic analysis of fecal samples from 13 healthy individuals of various ages, including unweaned infants. We found that, while the gut microbiota from unweaned infants were simple and showed a high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 in taxonomic and gene composition, those from adults and weaned children were more complex but showed a high functional uniformity regardless of age or sex. In searching for the genes over-represented in gut microbiomes, we identified 237 gene families commonly enriched in adult-type and 136 families in infant-type microbiomes, with a small overlap. An analysis of their predicted functions revealed various strategies employed by each type of microbiota to adapt to its intestinal environment, suggesting that these gene sets encode the core functions of adult and infant-type gut microbiota. By analysing the orphan genes, 647 new gene families were identified to be exclusively present in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omes. In addition, we discovered a conjugative transposon family explosively amplified in human gut microbiomes, which strongly suggests that the intestine is a 'hot spot' for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between microbes.  相似文献   

12.
13.
14.
The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ome: A New Frontier of Human Biolog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 analyze the vast number and variety of microorganisms inhabitingthe human intestine, emerging metagenomic technologies are extremelypowerful. The intestinal microbes are taxonomically complexand constitute an ecologically dynamic community (microbiota)that has long been believed to possess a strong impact on humanphysiology. Furthermore, they are heavily involved in the maturationand proliferation of human intestinal cells, helping to maintaintheir homeostasis and can be causative of various diseases,such a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obesity. A simplifiedanimal model system has provided the mechanistic basis for themolecular interactions that occur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suchmicrobes and host intestinal epithelia. Through metagenomicanalysis, it is now possible to comprehensively explore thegenetic nature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 the mutually interactingsystem comprising the host cells and the residing microbialcommunity. The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was recently launchedas a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research effort to furtherpromote this newly developing field and to pave the way to anew frontier of human biology, which will provide new strategiesfor the maintenance of human health.  相似文献   

15.
郑智俊  黄云  秦楠 《微生物学报》2018,58(11):2020-2032
最近5年来,微生物组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微妙关系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特别是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技术推动了这个领域的发展。然而宏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往往是开展研究过程中的难点。本文对宏基因组生物信息常规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肠道微生物是哺乳动物最密集的微生物群落,也是最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之一。随着宏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肠道微生物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肠道微生物具有保护和代谢等功能,在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通过调节食欲、神经递质合成分泌、炎性反应进而调节肥胖,探讨了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因素,展望了肠道微生物对治疗人类肥胖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背景]识别出具有驱油功能的内源性微生物群是当前设计高效微生物采油技术的迫切需求.[目的]通过宏基因组分析找出原位油藏微生物中具有产酸/产气功能的潜在核心微生物群.[方法]利用室内模拟体系,对原位油藏微生物进行有机营养(从有氧到无氧)的激活,运用生物信息、多元统计分析以及网络分析等方法,寻找潜在内源性核心功能微生物群....  相似文献   

18.
陆怡 《生命的化学》2012,(3):287-293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近10年来国际生物医学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和重点研究方向,其为一种倡导实验室与临床研究双向转化的模式,而这种模式的核心意义之一便体现在协作与资源共享方面。这便促使生物样本库成为了转化医学的战略资源。本文在分析发达国家促进转化医学发展政策的同时分析了生物样本库建设的现状、趋势和问题,旨在为我国制定转化医学发展战略,建设生物样本库,促进转化医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类肠道中定居着许多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核生物等,它们在肠道内能与其他微生物及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被称为\"被遗忘的器官\",它们的基因组也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与人体的能量代谢及物质代谢有关。本文总结了人体肠道中病毒、真核生物、细菌和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群的失衡可能导致的疾病如肥胖和克罗恩病等,以及微生物环境在人体内的成熟过程,期望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与肠道微生物失衡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20.
光周期和温度是植物开花的2个关键的调控因素,植物成花转变决定于植物对光周期和温度变化的精确测量.作为短日照植物,水稻在长日低温条件下抽穗期推迟,为了阐明温度和光周期对水稻开花时间的调控效应,本文利用1个光周期不敏感的突变体及其野生型,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温度和光周期处理条件下,调控水稻开花时间几个关键基因(Hd3a,RFT1,Ehd1,Ghd7,RID1/Ehd2/OsId1,Se5)的表达调控模式,结果表明Ehd1-Hd3a/RFT1通路在光周期和温度调控水稻开花途径中保守.Ehd1,Hd3a和RFT1的表达在低温(23℃)条件下急剧下降,表明Ehd1,Hd3a和RFT1表达阻抑是低温条件下水稻开花推迟的主要原因.另外,在长日照条件下,低温(23℃)处理促进了水稻开花抑制子Ghd7的表达,表明低温条件和长日照条件对Ghd7的表达具有协同作用.此外,本文还分析了Hd1与光周期开花调控途径中几个关键基因的调控关系,发现Hd1在长日照条件下负向调控Ehd1的表达而正向调控Ghd7的表达,表明在长日照条件下,Hd1-Ghd7-Ehd1-RFT1通路也是水稻抽穗期调控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