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氧化型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氧化型胆固醇是胆固醇氧化衍生物,多达上百种。氧化型胆固醇存在于胆固醇膳食,高胆固醇血症的血浆和动脉组织、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斑块内的泡沫细胞,以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中。大量实验表明氧化型胆固醇对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的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单核/巨噬细胞等)具有毒性作用,提示,氧化型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演变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微量胆固醇氧化产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胆固醇氧化产物的方法,以苯甲酰氯为衍生剂,将胆固醇及其氧化产物衍生成苯甲酸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内标法定量.本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应用于胆固醇纯度标准物质的杂质分析及血清中的胆固醇氧化产物测定。  相似文献   

3.
氧化型胆固醇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胆固醇为对照,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症中常见的两种氧化型胆固醇(3β,5α,6β-三羟胆固烷、25-羟胆固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及损伤机制。结果表明,于损伤早期,细胞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减少。损伤后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细胞谷胱甘肽耗竭,细胞总巯基含量下降,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和细胞羰基含量明显增高,表明细胞出现严重的氧化性损伤。而纯胆固醇,在与这两种氧化型胆固醇相同的作用时间,作用条件及剂量大于这两种氧化型胆固醇两倍以上的情况下,未曾引起细胞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蛋白质及脂质的任何明显改变。外给金属硫蛋白可减轻细胞损伤,外给L-buthionein-[S,R]-sulfoximine使细胞损伤加重,说明损伤与巯基含量有关。结果提示氧化型胆固醇引起的细胞损伤可能是通过氧应激产生。  相似文献   

4.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试验对象, 灌喂氧化鱼油7d后, 采集肠道黏膜组织并提取总RNA, 采用RNA-seq方法, 进行氧化鱼油组和正常鱼油组草鱼肠道黏膜基因差异表达水平、基因注释和IPA基因通路分析, 并测定了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 研究结果显示, 草鱼肠道黏膜在受到氧化鱼油损伤后, 胆固醇和胆汁酸生物合成通路代谢酶、调节胆固醇和胆汁酸合成或转运的代谢酶或蛋白基因差异表达, 部分基因差异表达达到显著性上调水平. 实验结果表明, 草鱼肠道黏膜具备完整的乙酰辅酶A胆固醇胆汁酸的合成代谢基因通路. 肠道黏膜在受到氧化鱼油损伤后, 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的胆固醇生物合成代谢通路基因表达增强, 胆固醇由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的逆转运途径基因通路表达下调, 胆固醇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基因通路表达上调; 以胆固醇为原料的胆汁酸经典合成代谢途径基因通路表达上调, 而胆汁酸的补充合成途径基因表达下调. 在灌喂氧化鱼油后, 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含量分别增加了28.84%、29.56%和12.13%, 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下降了8.15%.    相似文献   

5.
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的失衡和细胞凋亡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为了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把猪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与15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共同孵育72 h,发现细胞内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的比值由26.2%增加到64.1%,并且细胞内胆固醇酯的积聚有剂量依赖关系,表明细胞已经转化为平滑肌源性的泡沫细胞.另外,使用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发现,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共孵育的细胞有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从实验可以推测,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凋亡,除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因素外,也可能与细胞内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的比值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分别提取灌喂氧化鱼油以及鱼油的黄颡鱼胃肠道肠道黏膜的总RNA。将氧化鱼油组、鱼油组总RNA等量混合后,采用RNA-Seq测序,用Trinity进行de novo拼接、组装,对单一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再将氧化鱼油组、鱼油组总RNA分别测序、注释后进行基因表达量分析,并计算氧化鱼油组对鱼油组单一基因的差异表达定量分析,以log_2(OFH/FH)值代表氧化鱼油组相对于鱼油组基因的差异表达量。基因差异表达显示,氧化鱼油导致黄颡鱼胃肠道黏膜组织中胆固醇、胆汁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的酶以及涉及胆固醇和胆汁酸吸收转运蛋白基因差异表达。黄颡鱼胃肠道黏膜中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的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差异表达显著下调,从细胞外吸收转运胆固醇的主要蛋白基因差异表达下调,显示灌喂氧化鱼油导致黄颡鱼胃肠道黏膜胆固醇合成能力下降、从其他组织吸收胆固醇的能力下降,血清胆固醇含量下降4.06%。灌喂氧化鱼油后,黄颡鱼胃肠道黏膜以胆固醇为原料的初级胆汁酸合成代谢的关键酶差异表达显著上调,而胆汁酸转运到细胞外和转运到肠腔的载体蛋白基因差异表达下调,肠道再吸收胆汁酸的转运载体蛋白基因差异表达下调及肝细胞从血液吸收转运的载体蛋白基因差异表达上调,而血清胆汁酸含量下降了20.00%。结果表明,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发生障碍,肠腔和血清胆汁酸含量下降、胆汁酸在细胞出现淤积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氧化鱼油对草鱼肝胰脏、肠道胆固醇、胆汁酸合成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豆油、鱼油、氧化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分别设计鱼油组(6F)、豆油组(6S)、2%氧化鱼油(2OF)、4%氧化鱼油(4OF)及6%氧化鱼油(6OF)5组等氮、等能半纯化饲料,在池塘网箱养殖平均体重为(74.8±1.2)g草鱼72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的方法,测定了草鱼肝胰脏、肠道组织中四种胆固醇合成相关酶HMGCR、SREBP2、CETP、ABCA1和胆汁酸合成关键酶CYP7A1的基因表达活性,结合血清、肝胰脏和肠道TC、TBA含量分析了胆固醇、胆汁酸的合成强度的变化。结果显示:(1)添加氧化鱼油后,草鱼肝胰脏HMGCR基因表达活性显著上调(p0.05),ABCA1和CYP7A1基因表达活性显著下调(p0.05),肝胰脏TC、TBA含量显著增加(p0.05);(2)添加氧化鱼油后,草鱼肠道HMGCR基因表达活性显著上调(p0.05),CYP7A1基因表达活性显著下调(p0.05),肠道TC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TBA含量显著减少(p0.05);(3)添加鱼油或氧化鱼油后,饲料∑PUFA含量与肝胰脏ABCA1基因表达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饲料MDA含量与肠道ABCA1基因表达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果表明,随着饲料氧化鱼油添加量的增加,在饲料∑PUFA含量减少和鱼油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的交互影响下,肝胰脏和肠道细胞胆固醇合成能力、向细胞内转运胆固醇的能力增强,向细胞外转运胆固醇的能力、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胆汁酸的能力减弱,致使肝胰脏、肠道、血清胆固醇含量增加、而血清、肠道胆汁酸含量减少。肝胰脏胆汁酸含量增加,显示肝胰脏有胆汁酸淤积的发展趋势。预示着鱼体生理代谢可能需要更多的胆固醇以满足生理代谢的需要,而鱼体胆汁酸可能出现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8.
在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 SMC)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正常低密度脂蛋白 ( N- 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 ox- LDL)、正常极低密度脂蛋白 ( N- VLDL)、氧化极低密度脂蛋白 ( ox- VLDL)和 β-极低密度脂蛋白 (β- VLDL )培养 2 4 h后 ,用定量 RT- PCR和配体结合实验检测平滑肌细胞 LRP的m 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 .结果表明 :五种脂蛋白均能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诱导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 LRP表达 ,尤以富含胆固醇的 N- LDL ,ox- LDL和β- VLDL的刺激作用更明显 .用胆固醇单独或与脂蛋白共同温育 SMC后 ,发现胆固醇本身可促进 SMC的 LRP蛋白水平的表达 ,脂蛋白与胆固醇的共同刺激作用更为显著 .结果提示 :上述五种脂蛋白对 SMC上 LRP的表达有上调作用 ,其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其中的胆固醇来实现的 .  相似文献   

9.
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a)油因含有多种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70%)、γ—亚麻酸(90%),而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必需脂肪酸也称维生素F,是维持人体细胞正常功能、运送和氧化胆固醇、形成前列腺素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因此,人们称之为“生物繁殖和生长所必需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10.
载脂蛋白AI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载脂蛋白AI(apoAI)是高密度脂蛋白(HDL)中主要的蛋白质,它是细胞胆固醇逆向转运(RCT)的特殊重要因素,ApoAI能与磷脂,多种血浆因子及细胞膜受体结合,可以激活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起着促进细胞内胆固醇的移出,酯化,转移,以及调节HDL代谢的作用。ApoAI在各种HDL亚类中其空间结构有较大差异。这与HDL成熟过程及运载胆固醇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属孤核受体家族,LXRs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活动的调节,包括胆固醇的代谢和转运,脂肪的形成,糖类的代谢和炎症等过程.LXRs除在肝脏中大量表达外,在占成人体重40%的骨骼肌也有表达,并在机体的糖类代谢和脂类氧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LXRs参与骨骼肌糖脂代谢的作用和与此相关的基因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LXRs对骨骼肌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并发症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取血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的含量,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使用微柱亲和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研究显示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在2型糖尿病组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组(p0.05);在血糖控制不良组中显著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5)。2型糖尿病高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患者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低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患者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正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中,患有冠状动脉病变并发症的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显著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并发症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平均动脉压和AOPP的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齿孔酸在体外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并进行动力学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酵母联合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观察齿孔酸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血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及血糖血脂的影响。研究发现,齿孔酸体在外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血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同时明显降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口服糖耐受量。结果表明,齿孔酸是黄嘌呤氧化酶竞争性抑制剂,还能缓解高尿酸血症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防治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齿孔酸在体外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并进行动力学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酵母联合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观察齿孔酸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血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及血糖血脂的影响。研究发现,齿孔酸体在外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血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同时明显降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口服糖耐受量。结果表明,齿孔酸是黄嘌呤氧化酶竞争性抑制剂,还能缓解高尿酸血症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防治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5.
段亚平 《生命的化学》2001,21(6):516-517
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发现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泡沫细胞病变与巨噬细胞的脂化胆固醇积累相关 ,在巨噬细胞极少发现LDL受体 ,特别是遗传性LDL受体缺乏的同形合子患者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其动物模型中 ,极早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后用抗氧化药能阻止高LDL血症的实验兔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用特异性的氧化LDL的单克隆抗体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从高脂血症的患者及动物模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检出氧化LDL。LDL的氧化变性的实际部位在活体内 ,特别是在血管壁内发生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u XW  Fu MD 《生理科学进展》1998,29(4):361-363
胆固醇逆向转运是周围细胞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转化、清除的重要生理过程,它在维持机体胆固醇代谢平衡和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证实胆固醇逆向转运直是高密度脂蛋白在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参与下,由新生前β-HDL到成熟α-HDL递变的胆固醇转运及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靛蓝胭脂红褪色反应检测抗体是否能催化经佛波酯(PMA)激活的THP-1单核细胞产生臭氧(O_3),并借助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的积聚,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细胞内胆固醇的臭氧氧化产物5,6-secosterol生成的情况,探讨抗体催化水的氧化作用对动脉粥样病变形成潜在的影响。结果显示,THP-1单核细胞经人IgG、PMA共同孵育后,显著产生了O_3的化学信号,对靛蓝胭脂红具有明显的褪色作用,过氧化氢酶能加强这种褪色反应,而乙烯苯甲酸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THP-1单核细胞经人IgG、PMA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共同孵育后,其细胞内积聚的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胆固醇酯(CE)及胆固醇酯占总胆固醇的比值均明显增多,并显著产生了胆固醇的臭氧氧化产物5,6-secosterol,乙烯苯甲酸对它们均有抑制效应。以上结果表明:激活的THP-1单核细胞在抗体的催化下具有产生臭氧的能力,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一种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胆固醇是维持细胞生存及发挥多种细胞功能所必需的脂质小分子,在细胞中受精密的调控以保持稳态。胆固醇的稳态失衡则会引起许多疾病。该文重点介绍了胆固醇在不同方面的生理作用,并系统总结了几种胆固醇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基本情况和研究现状,为全面了解胆固醇代谢相关疾病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密度脂蛋白(HDL)生物合成是一个有多种膜蛋白和胞质蛋白参与的复杂过程,载脂蛋白A-Ⅰ(apo A-Ⅰ)是HDL中最主要的结构和功能蛋白,它能活化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LCAT),贫脂apo A-Ⅰ也是巨噬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的重要接受体.因此,apo A-Ⅰ在HDL及胆固醇代谢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赋予了HDL多种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本文主要就HDL生物合成及apo A-Ⅰ在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揭示HDL的代谢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高密度脂蛋白(HDL)生物合成是一个有多种膜蛋白和胞质蛋白参与的复杂过程,载脂蛋白A-Ⅰ(apoA-Ⅰ)是HDL中最主要的结构和功能蛋白,它能活化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LCAT),贫脂apoA-Ⅰ也是巨噬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的重要接受体.因此,apoA-Ⅰ在HDL及胆固醇代谢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赋予了HDL多种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本文主要就HDL生物合成及apoA-Ⅰ在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揭示HDL的代谢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