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辉 《生命世界》2009,(6):107-109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是初中生物一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在本章教学中不是只注重单个知识点,而是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都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本章十分注重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家的情感。本节课主要内容有四方面:  相似文献   

2.
1设计思路本课是北师大版7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7章第1节的内容,在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教材从绿色植物是生产者、维持大气中的CO_2-O_2的平衡和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3个方面阐述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些知识为学生将来学习健康地生活、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等知识奠  相似文献   

3.
生物与环境     
顾来  陈明 《生物学通报》2004,39(3):47-50
“生物与环境”一章的教材内容主要阐述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水平、任务及意义.是从宏观的角度阐明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研究生物圈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维护生物圈相对稳定性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章知识内容的复习应把握下列知识要点:  相似文献   

4.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7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章第2节的内容。第2章共有3节内容。第1节讲述了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其中介绍了细胞膜和细胞质的功能.本节讲述的是细胞的另一基本结构——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因此,本节的内容是第1节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下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及8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打下基础。本节的核心内容有2个:一是通过分析资料“小羊多莉的身世”,得出“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的结论;二是明确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和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酵母菌与发酵技术”一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北师大版)8年级下册第25章《生物技术》中的第1节“发酵技术”与8年级上册第18章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整合后的第1课时。  相似文献   

6.
1 教学实践1.1  BSCS教材“通过进化而延续”一章的内容简介 “通过进化而延续”是美国 BSCS生物学教材 (绿皮本 )第 2篇“生物圈中的延续性”中的最后一章。全章共分 3节 ,第 1节“多样性、变异及进化”包括 :1总结已学知识 ,介绍并引导观察周围生活实际现象 ,归纳生物的相似和相异之处 ,引出生物进化的课题。 2安排一个用数学方法处理的寻找差异的实验 ,引导总结出研究进化的一般方法。3介绍物种形成过程 ,并归纳物种的概念。第2节“进化与自然选择”包括 :1安排“模拟自然选择”实验。 2以达尔文实践为例 ,介绍研究进化的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新课程人教版7年级(上)第1单元为:生物和生物圈,分为“认识生物”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两大部分,包括生物的特征、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生物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及生态系统等几个专题,教学目标除了了解相关的知识体系外,还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资料查阅和信息处理  相似文献   

8.
许明 《生物学通报》2009,44(12):28-29
1教学背景分析 1.1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学教材7(上)第2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第6章“能量与呼吸”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的起始课能量的释放需要氧是本节课的重点.对呼吸和呼吸作用进行区别,理解什么是呼吸作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北师大版《生物学》7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节有一个“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探究活动,安排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说明不同植被对环境  相似文献   

10.
蒋德仁 《生命世界》2009,(4):99-100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编排了“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三节内容。教材编写是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中心,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结构层次为线索展开,主要内容有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等。  相似文献   

11.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节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是高二《生物》第2册第9章“人与生物圈”中的第2节内容,也是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的最后一节。本节内容包括3方面: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本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是现行高中《生物》(人教版)第7章“生物的进化”的中心内容。也是对以前学过的生物学知识综合运用并与后续一章“生物与环境”有一定联系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对这一节的要求是识记。在我们所见到的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上,多数教师都是通过以讲授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建森 《生物学通报》2005,40(12):29-29
探究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把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一个简便实用的探究实验不仅能实现这一目标,而且能大大提高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明晰的科学方法。下面,笔者就尝试以一实例,来介绍在7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教学内容中,是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验活动的。  相似文献   

14.
1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是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3节第2课时内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为:“概述伴性遗传.”  相似文献   

15.
沈雁 《生物学通报》2006,41(5):23-24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 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中的探究活动栏目。它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开展此探究活动有助于师生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怀疑、敢于求真、  相似文献   

16.
支雪梅 《生物学通报》2009,44(10):59-59
存由北京出版礼和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生物》第1册(7年级上学期使用)教材中,第4章“生物的营养”,第2节“人和动物的营养”一节中,安排了实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7.
苏科庚 《生物学通报》2007,42(12):33-34
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生物学“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3节。DNA复制是生物遗传信息得以世代相传和延续的基础,也是生物变异的基础。对本节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基因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引言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加以保护、研究和持续利用的关键区域。中国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已建立自然保护区700多处,在实施“联合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国内和国际的联合行动。为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联合行动,1993年4月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在中国建立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做出这一决定的考虑是: ——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是十分有影响的国际渠道,这一计划所提出的生物圈保护区的  相似文献   

19.
夏涛 《生物学通报》2003,38(11):61-62
1 试题考点分布题号分值比例主要考点所属章节19 3 2 4%细胞器的功能第 1章2 0 3细胞成分第 1章2 13 2 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矿质代谢与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联系第 2章2 2 3动物新陈代谢中能量代谢第 2章2 3 3 2 4%生物变异第 5章2 43伴性遗传第 5章3 9( 3 ) 2 2 8% CO2 与“温室效应”第 7章40 5影响生态系统的因子与生态平衡第 7章2 试题特点与考生答卷常见问题浅析2 .1 试题体现了“综合能力测试”考查学生学科主干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 从上表统计可见 ,今年“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学科考查的知识都落在学科主干知识——细胞、新…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物》第七章“生物与环境”讲述的是有关生物与环境之间密切关系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讲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能量流动等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深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以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关于食物链高中生物课本中对食物链所下定义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由于这个概念中没有指明任何食物链(捕食链)都是以绿色植物为基础,从食草动物为开始的过程。因此,有些学生就搞不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由许多食物链彼此互相连结的食物网中的确切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