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徽巢湖孤峰组的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汝建 《古生物学报》1993,32(4):442-457
安徽巢湖下二叠统孤峰组含有极其丰富的放射虫化石,这些化石主要由阿尔拜虫类(albaillellids),球形多囊虫类(spherical polycystine)和十字多囊虫类(stauraxon polycystime)所组成,其中以oalbail-lella scalprata,P.longtanensis,P.sp.cf.P.longicornis,Phaenicosphaera mammilla,P.sp.A,Ruzhence-vispongus uralicus,R.sp.A和R.sp.B占绝对优势.对这3类化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建立两个新种Latentifistula triradiata,Quadriremis flata,和两个组合带,即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P.sp.cf.P.longicornis和Phaenicosphaera mammilla-Ruzhencevispongus uralicus组合带,并且将这两个带与国内外相应时代的组合带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这两个带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二叠纪放射虫组合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二叠纪丑巾虫科放射虫中有一类顶锥部分向腹边弯曲放射虫,Ishiga称为Follicucullus bipartitus-F.charueti组合带对比,目前这类人经石仅在东南亚地区的西南日本、菲律宾巴拉望地区和中国广西钦州地区发现表明,这些地区的放射虫当时很可能是在同一个洋盆中沉积的,只是由于它们各自的沉积历史不一样,以及后来的板块活动,造成了原始块体的离散,飘移,形成目前这种分布格局,这个放射虫  相似文献   

3.
南京龙潭孤峰组的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描述的放射虫化石系笔者于1981年夏采自南京东郊龙潭镇西南约2公里的孤峰组,岩性和分层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4.
滇西孟连地区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云南西南部孟连地区,昌宁-孟连蛇绿岩带南段的硅质岩系中发现三个放射虫化石组合。第一组合以Archocyrtium Deflandre,Deflandrellium Cheng和Albaillella Deflandre为特征,时代为早石炭世早期;第二组合含多种Pseudoalbaillella Holdsworth et Jones,可与日本相当于狼营期的Pseudoalbaillella组合对比;第三组合含有特征的二叠纪中期的Follicucullus spp.和Albaillella spp.。 放射虫化石的发现首次为滇西硅质岩系的时代提供了可靠依据,对阐明古特提斯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共描述放射虫5属9种和3个未定种,其中1新种。  相似文献   

5.
苏皖南部孤峰组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南京天宝山、安徽巢湖平顶山、泾县晏公堂和南陵丫山孤峰组中含有较丰富的放射虫化石,包括7属16种(未定种),分属于6个科,可以分成三个化石组合带,即下部的Pseudoalbaillellafusiformis-Ps.longtanensis带,中部的Follicucullusmonacanthus带和上部的Ruzhencevispongusuralicus-Fo.scholasticus带。这三个带分别可以同广西钦州地区的Ps.globosa带,Fo.monacanthus带和Fo.scholasticus-Fo.ventricosus带对比。根据孤峰组下伏地层栖霞组灰岩中所含类Parafusulinamultiseptata带和上覆地层堰桥组或武穴组灰岩中所含类Metadoliolina动物群证实,孤峰组与华南地区茅口组下部类Neoschwagerina带大体相当。最近的古地磁和古生物资料证明,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二叠纪时存在一个宽阔的海洋,孤峰组硅质岩中的这些放射虫动物群就是由这个洋中发育的上升洋流带入扬子板块断陷盆地中沉积的。  相似文献   

6.
南莫溪结合带位于老挝北部万象地区,是黎府缝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开展剖面工作,采集了硅质岩样品进行放射虫化石鉴定,共鉴定出放射虫9属29种,包括中–晚泥盆世放射虫Radiobisphaera rozanovi,Trilonchevetusta和晚泥盆世放射虫Heleniforerobustum,以及晚泥盆世放射虫属种Triloncheminax (Hinde)等。建立了中–晚泥盆世Radiobisphaera rozanovi-Stigmosphaerostylus pusilla组合带、晚泥盆世Trilonche minax延限带和早石炭世Albaillella paradoxa-Archocyrtium riedeli组合带,探讨了南莫溪结合带的构造古地理特征。该成果进一步丰富了老挝北部黎府缝合带的古生物化石组成特征,对研究南莫溪结合带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北部杏树洼蛇绿岩带硅质岩中首次发现放射虫11属9种1相似种4末定种及伴生的1个台型牙形类Mesogondolellasp.,这些化石常见于日本西南部,北美西部Oregon,Nevada等地区,菲律宾巴拉望,泰国东南部,中国广西钦州地区和云南西部孟连地区中二叠世Guadalupian期地层中,它们属于Follicucullusscholasticus-Fo.ventricosus带。  相似文献   

8.
二叠纪丑中虫科放射虫中有一类顶锥部分向腹边弯曲的放射虫,Ishiga称为Follicucullusbipartitus-F.charveti组合带,由于其形状奇特,层位稳定,已成为二叠纪较好的标准带化石,并与类Lepidolinakumaensis带对比。目前这类化石仅在东南亚地区的西南日本、菲律宾巴拉望地区和中国广西钦州地区发现表明,这些地区的放射虫当时很可能是在同一个洋盆中沉积的,只是由于它们各自的沉积历史不一样,以及后来的板块活动,造成了原始块体的离散、飘移,形成目前这种分布格局。这个放射虫动物群包括6科11属21种(比较种、未定种),其中有新种1个。这个动物群的时代要早于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9.
广东韶关仁化地区中二叠世孤峰组的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描述广东仁化地区中二叠世孤峰组放射虫Pseudoalbaillella fusiformis-Ps.globosa动物群6属11种(包括3个未定种),它们分属于1目5科。这个动物群完全可以同苏皖南部孤峰组Pseudoalbaillella fusiformis-Ps.longtanensis带、广西钦州小董--板城地区板城组Ps.globosa带对比。本文还讨论了孤峰组的分布及孤峰阶参考剖面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西钦州地区和云南西部昌宁—孟连地区的层状硅质岩地层中发育丰富的石炭—二叠纪放射虫生物群,据此建立了22个连续的放射虫化石带。从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长兴期,日本西南区出现的Pseudoalbaillella nodosa带至Neoalbaillella optima带共15个放射虫生物带可与中国同期发育的17个放射虫生物带对比,代表泛大洋(Panthalassa)沉积的部分日本地体和代表古特提斯洋(Palaeo-Tethys)沉积的中国部分构造单元,无论在放射虫生物类群组分还是在化石生物带构成方面都非常相似。晚石炭世—二叠纪放射虫生物地层学资料证实,该时期地球上的两个大洋(泛大洋和特提斯洋)没有明显的分化,可能属于同一大洋体系———古特提斯洋。  相似文献   

11.
广西南部二叠纪长兴期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广西南宁南部柳桥区的长兴组上部硅质岩中存着精美的长兴期晚期放射虫动物群,共有24属39例,其中3个新种,其中以Latentifistularia最为常见,其次是Albaillllidae和Entactiniidae,属于二叠纪晚期的Neoalbaillella optima组合。半生生物有有孔虫、海绵骨针、腕足动物等。多数属在接近二叠纪-三叠世界线附近消失,但生物群中已出现少量三叠纪分子。  相似文献   

12.
湖北保康陡山沱组磷酸盐化微体化石组合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中国南方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燧石和页岩中陆续发现的精美保存的化石生物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新元古代晚期生物演化的图景,表明多细胞真核生物在新元古代冰期之后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分异。其中磷块岩化石库以生物细胞结构的完好保存而著称。继在贵州瓮安、陕西勉县茶店和江西上饶朝阳之后,湖北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磷块岩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磷酸盐化化石生物群。保康化石组合中包括多细胞藻类Wengania,Paramecia和原地保存的Thallophyca;大型复杂疑源类Meghystrichosphaeridium,Echinosphaeridium和目前仅在保康发现的Bacatisphaera;球状蓝菌化石Archaeophycus,丝状蓝菌化石Siphonophycus和在陡山沱组磷块岩中首次发现的Obruchevella;同时,内部保存不同数量小球体的球状化石在保康也大量产出。古地理分析表明中国南方扬子地台陡山沱组磷块岩中保存的磷酸盐化化石库大都形成于浅水台地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13.
南京汤山驼子洞的马科化石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 0年在南京汤山葫芦洞直立人地点附近的驼子洞堆积中发现了又一处哺乳动物化石点。其中的马科化石有两种 :黄河马Equushuanghoensis和中国 (长鼻 )三趾马Hipparion(Proboscidipparion)sinense。这是自 1 95 9年发现黄河马化石以来首次发现黄河马的颅骨和完整的颊齿列标本。这两种马的同时出现说明含驼子洞动物群的堆积形成于早更新世。因此驼子洞堆积的发现是江宁地区下更新统的首次记录。驼子洞的黄河马和长鼻三趾马均为这两类马在秦岭淮河以南的首次记录 ,并反映了在早更新世曾发生过北方动物群跨越长江的南迁事件。  相似文献   

14.
张银运  刘武  张罗 《人类学学报》2004,23(3):187-195
根据南京直立人1号头骨有高耸的鼻梁,有人认为南京直立人有西方血统。但学术界对欧洲人类的基因流进入中国境内的时间似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对非洲、欧洲和亚洲的远古人类的鼻骨作了观察。结果表明,在距今约20万年至180万年前期间,非洲尚未有高耸鼻梁的远古人类的化石证据;距今20万年前的欧洲也无高耸鼻梁的远古人类的化石证据。南京直立人生存的年代无论是距今58—62万年或是距今33—50万年,当时的欧洲、非洲和西亚都未出现高耸鼻梁的远古人类;南京直立人的高耸鼻梁未必意味着“西方血统”。高耸的鼻梁,从其形成历史来看,有可能类似于同功特征。具有这一形态特征的东方人群与西方人群可以是血缘上并不一定相近但在各自谱系上都有过对某种气候的适应历史。  相似文献   

15.
在孤峰组底部发现了包括Mesogondolella nankingensis在内的牙形刺动物群。Gondolella serrata Clark et Ethington,1962是Mesogondolella nankingensis(Jin,1960)的同义名,Mesogondolella nankingensis已被北美学者推荐为瓜达洛坪统底界的标志化石。因Mesogondolella na  相似文献   

16.
新疆塔里木拜城地区早白垩世舒善河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拜城卡普沙良河剖面下白垩统舒善河组发现的29属48种孢子花粉的研究,建立舒善河组自下而上的4个孢粉亚组合,分别为Classopollis-Cycadopites-Lygodioisporites-Biretisporites(CCLB)亚组合,Classopollis-Dicheiropollis-Schizaeoisporites-Klukisporites(CDSK)亚组合,Classopollis-Dicheiropollis-Par-visaccites-Lygodiumsporites(CDPL)亚组合和Classopollis-Dicheiropollis-Pinuspollenites-Impardecispora(CDPI)亚组合。舒善河组孢粉植物群以松柏类掌鳞杉科植物占优势以及真蕨类海金沙科的繁盛为主要特征。该孢粉植物群与欧洲、亚洲、美洲和澳大利亚早白垩世尼欧克姆期孢粉植物群可以对比。根据孢粉学证据,舒善河组的时代属于尼欧克姆期或欧特里夫期至巴列姆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生代放射虫十年来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相似文献   

18.
张以春  王玥 《古生物学报》2019,58(3):311-323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蛇绿混杂岩中混杂着大小不一的二叠纪灰岩块体,它的来源一直颇有争议,这些灰岩块体中动物群的古生物地理面貌是判断其来源的重要手段。姜叶玛灰岩体是位于西藏普兰县境内混杂在中生代蛇绿混杂岩中的一个大型二叠纪灰岩块体。其中,中二叠世西兰塔组中含有丰富的非?有孔虫化石,它们主要由Neodiscus,Climacammina,Pachyphloia和Lysites组成,伴生有Dagmarita,Deckerella,Globivalvulina,Neoendothyra,Lasiodiscus,Lasiotrochus,Tetrataxis,Geinitzina,Ichthyofrondina,Nodosaria,Nodosinelloides,Agathammina,Septoagathammina和Shanita,时代相当于中二叠世Capitanian期。古生物地理上,Lysites和Shanita的出现表明这个动物群属于基墨里生物区,它们从古生物地理上以及生物多样性上和印度板块北缘的巴基斯坦盐岭地区以及藏南喜马拉雅区的同时代动物群有显著差别。结合前期?类动物群古生物地理的研究,姜叶玛灰岩块体很可能位于拉萨地块与喜马拉雅之间的新特提斯洋海山上,与两个地块之间都有一定的隔离。这也说明新特提斯打开的时间早于中二叠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