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草菇低温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低温驯化,选育出一株耐低温草菇GV34。该菌株菌丝生理特性与出发菌株有较明显差异:抗逆性强,耐低温性能稳定,是适应北方地区栽培,产量高而稳定,商品性状好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
低温驯化对苗木生理及核酸转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华北落叶松幼苗为材料,研究低温驯化对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某些生理指标以及核酸转录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冷驯化可以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冷驯化后的幼苗受到-20℃低温胁迫时,细胞质膜K^+的渗漏比对照少,光合性能提高,RNA和可溶性蛋白质增加。  相似文献   

3.
对经低温驯化和未经低温驯化的磷脂酶Dδ (PLDδ)基因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冻害胁迫处理后, 比较2种基因型植株的抗冻性。结果发现, 经低温驯化的PLDδ敲除突变体的抗冻性明显低于野生型, 而未经低温驯化的PLDδ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抗冻性没有显著差异, 表明PLDδ参与植物的低温驯化过程。对PLDδ的作用途径进行分析, 发现PLDδ在低温驯化过程中不参与抗氧化酶活性的调节, 对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起负调节作用, 但是参与低温信号转导物质ABA诱导抗冻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对经低温驯化和未经低温驯化的磷脂酶Dδ(PLDδ)基因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冻害胁迫处理后,比较2种基因型植株的抗冻性。结果发现,经低温驯化的PLDδ敲除突变体的抗冻性明显低于野生型,而未经低温驯化的PLD礅除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抗冻性没有显著差异,表明PLDδ参与植物的低温驯化过程。对PLDδ的作用途径进行分析,发现PLDδ在低温驯化过程中不参与抗氧化酶活性的调节,对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起负调节作用,但是参与低温信号转导物质ABA诱导抗冻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低温高效油脂降解菌的分离筛选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水温偏低, 低温是造成寒冷地区冬季含油脂污水处理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当温度降低至4°C左右时, 污水的生物处理普遍存在着处理效果差, 出水难以达标的问题。而微生物法是处理油脂污染物的一种最有效、最安全和最彻底的方法。因此本文从微生物学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 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到了8 株能在5°C下生长并能降解生活污水中油脂的低温菌。  相似文献   

6.
草菇低温诱导蛋白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新成  陈明杰 《菌物系统》2000,19(4):580-582
对低温处理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丝体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发现草菇菌丝在低温协迫中有新的可溶性蛋白产生,应用电泳技术分离纯化了草菇菌丝体中的一个低温诱导蛋白,经等电聚焦分析,该蛋白质的等电点6.79,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该蛋白质是由分子量为70kD和48kD的两条多肽所组成。  相似文献   

7.
张蒙  贾新成  陈明杰 《菌物学报》2000,19(4):580-582
对低温处理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丝体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发现草菇菌丝在低温协迫中有新的可溶性蛋白产生,应用电泳技术分离纯化了草菇菌丝体中的一个低温诱导蛋白,经等电聚焦分析,该蛋白质的等电点6.79,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该蛋白质是由分子最为70kD和48kD的两条多肽所组成。  相似文献   

8.
磷脂酶Dα在拟南芥低温驯化过程中的作用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低温驯化和未经低温驯化的磷脂酶α基因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拟南芥植株进行冻害胁迫处理后,通过观测植株表型和膜离子渗漏率的变化,鉴定两种基因型植株的抗冻性.结果发现,低温驯化后,PLDα敲除突变体的抗冻性明显低于野生型,表明PLDα参与植物的低温驯化过程.对其作用途径进行分析发现,PLDα不参与低温驯化过程中ABA信号转导作用,也没有参与SOD、CAT和POD等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调节,但是参与低温驯化过程中膜稳定性调节和渗透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9.
对低温处理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丝体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发现草菇菌丝在低温协迫中有新的可溶性蛋白产生,应用电泳技术分离纯化了草菇菌丝体中的一个低温诱导蛋白,经等电聚焦分析,该蛋白质的等电点6.79,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该蛋白质是由分子最为70kD和48kD的两条多肽所组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松天牛小首螨是近年发现的首个能够寄生致死松墨天牛卵的一个螨类新种,研究该螨对极端温度耐受性的驯化效应和低温存储条件,有助于进一步评估该螨的潜在地理分布或应用区域,并为该螨的规模化运输和存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不同温度条件驯化后,测定松天牛小首螨暴露在极端温度下的存活率,同时比较不同低温条件下存储的松天牛小首螨膨腹体涌出的成螨数量,以及存储的雌成螨的生存情况。[结果]高温驯化可显著提高雌成螨高温暴露存活率,其中30℃ 36 h驯化后的存活率提高了1.26倍;低温驯化可显著提高雌成螨极端低温暴露存活率,其中10℃ 96 h、10℃ 120 h驯化后的存活率分别提高了2.08和2.13倍。以膨腹体为存储对象,低温存储后涌出成螨的数量随着存储时间延长而逐渐显著减少;以雌成螨为存储对象,在10℃条件下存储30 d,存活率为65.10%,在4℃条件下存储30 d,存活率达84.21%。[结论]松天牛小首螨具有很强的温度适应性,短期温度驯化即可大幅提升其对极端温度的耐受性。膨腹体适合作为该螨短期低温存储对象,雌成螨则适合作为中长期低温存储对象。  相似文献   

11.
12.
低温驯化和外源糖对爪哇伪枝藻冷胁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是影响荒漠藻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了低温驯化和外源糖对爪哇伪枝藻冷胁迫的作用.实验测定了低温和外源糖处理下伪枝藻某些生理活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伪枝藻生物量和光合活性的显著降低,低温驯化和外源糖在一定程度上对藻细胞叶绿素α含量和光合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低温驯化明显提高了细胞内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而对丙二醛的含量影响不大.研究还发现,低温驯化明显降低了细胞膜的相对透性,而外源糖对细胞膜的相对透性影响不大.此外,低温驯化促进了伪枝藻胞外多糖的大量合成.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低温驯化和外源糖类对于提高伪枝藻的冷胁迫耐受性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通过克隆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卵海藻糖酶基因,分析其在蝗卵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及低温驯化后的表达变化,阐明海藻糖酶基因在意大利蝗卵抵御低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蝗卵海藻糖酶基因的ORF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分析检测常温(27℃...  相似文献   

14.
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野生啮齿动物的消化道形态与功能。小肠是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部位,其结构和功能具有可塑性。为了解小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布氏田鼠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低温组和常温组动物小肠黏膜的组织结构和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目。结果显示:(1)低温组布氏田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长度及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2)低温驯化使布氏田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加;(3)低温驯化使布氏田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杯状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结果表明,在低温环境下布氏田鼠的小肠黏膜结构和免疫细胞的数量发生了可塑性变化,这可能与低温环境下的高能量需求和免疫功能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低温环境下生理生化的变化对于理解其低温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低温驯化下锯缘青蟹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4种ATPase(Na ,K -ATPase,Mg2 -ATPase,Ca2 -ATPase和Ca2 ,Mg2 -ATPase)活性及细胞膜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青蟹鳃中抗氧化酶(SOD、CAT和GPX)活性在3个驯化温度下,随驯化温度的降低而升高。SOD活性在5℃和10℃驯化下显著高于对照组(27℃组)(p<0.01);CAT活性在3个驯化温度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GPX活性仅5℃驯化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低温驯化下升高,但仅5℃驯化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鳃中4种ATPase活性均是随驯化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并且5℃和10℃驯化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低温驯化下C18:0、C18:1、C18:2、C18:3、C20:5和C22:6等脂肪酸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1或p<0.05),饱和指数∑SFA/∑UFA显著下降(p<0.01或p<0.05)。低温驯化下锯缘青蟹鳃中抗氧酶及ATPase活性升高,说明其具有明显的温度补偿效应,它是对低温适应的一种积极反应。鳃中MDA低温驯化下积累是活性氧自由基未能被及时清除而产生氧化应激的结果。低温下细胞膜脂肪酸饱和指数降低是维持细胞膜执行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全球性的栽培牧草, 因其秋眠性强弱而导致的抗寒性差异为深刻解析植物耐寒适应的进化生态学机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模式。作为多年生豆科植物, 秋眠性是紫花苜蓿适应晚秋日照缩短、温度降低, 以及提高越冬存活率的一种生长特性。秋眠性的形成与几千年来紫花苜蓿在全球的传播扩展和栽培利用有关, 长期处于不同的气候生境, 导致秋眠性的适应进化, 这为人类利用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根据秋眠性的强弱, 学术界目前将之分为11个等级。一般而言, 秋眠性的强弱影响了紫花苜蓿的低温驯化与越冬耐寒适应等过程, 导致不同品种间的抗寒性存在差异。迄今, 关于秋眠性的光温调控, 以及秋眠性影响低温驯化的生理生态过程研究较多, 而对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与基因表达调控途径, 尤其是对秋眠性如何影响越冬紫花苜蓿抗冻蛋白作用等耐寒适应的分子机制, 尚知之甚少。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该文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在不同低温下经3周驯化后,采用双向电泳(Two division electrophoresis,2D-E)和气相色 谱(Gas chromatography,GC)分别对肝胰腺中蛋白质表达和脂肪酸组成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5℃驯化组与27℃组 相比,肝胰腺中共有22种蛋白的变化,其中5℃驯化组有15种蛋白在27℃组没有检出,而27℃组有7种蛋白在5℃ 驯化组没有发现;10℃驯化组与27℃组相比,共有18种蛋白变化,10℃驯化组有14种蛋白在27℃组没有检出,27℃ 组有4种蛋白在10℃驯化组没有出现;锯缘青蟹15℃驯化组与27℃组相比,肝胰腺中有6种蛋白质有变化,其中驯 化组分离出5种在27℃组没有检出的蛋白质,27℃组分离出1种在驯化组没有出现的蛋白质。27℃组没有检出,仅 在驯化组中出现的蛋白质中,经Imagemaster2D Elite软件分析后发现5℃和10℃驯化组有14种蛋白质在图谱上是匹 配的(即是同样的),15℃驯化组表达的5种蛋白与5℃驯化组和10℃驯化组表达的蛋白不匹配。低温驯化3周后 锯缘青蟹肝胰腺中饱和脂肪酸∑SFA在5℃和10℃驯化组显著低于27℃组(P<0.05),而∑UFA在5℃和10℃驯化 组显著高于27℃组(P<0.05),相应地5℃和10℃驯化组饱和指数∑SFA/∑UFA也显著低于27℃组(P<0.05),其 主要是∑PUFA-ω6低温驯化下显著升高(P<0.01)所致。结论表明锯缘青蟹不同低温驯化下,肝胰腺细胞中蛋白 质表达是一种动态变化模式。驯化温度越低,差异蛋白变化越大。低温驯化下脂肪酸饱和指数降低,主要是维持 低温下肝胰腺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草菇低温诱导基因的分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明杰  谭琦 《菌物系统》1998,17(4):327-330
应用mRNA差别筛选法,对低温处理草菇及正常草菇基因表达进行筛选,分析,结合斑要交技术加以验证,分离得到草菇低温诱导基因,研究表明草菇菌丝体在低温腔胁迫下,存在着基因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采用改良的mRNA差别筛选法,通过选用3'锚定引物和18-25碱基的PCR随机引物组合,以琼脂糖凝胶电泳,EB显色替代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对低温处理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及正常草菇基因表达进行筛选、分析,结合RNA斑点杂交技术加以验证,分离得到70个草菇低温诱导DNA片段。  相似文献   

20.
mRNA差别显示技术分离草菇低温诱导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明杰  谭琦等 《菌物系统》2001,20(3):342-346
本文报道采用改良的mRNA差别筛选法,通过选用3’锚定引物和18-25碱基的PCR随机引物组合,以琼脂糖凝胶电泳,EB显色替代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对低温处理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及正常草菇基因表达进行筛选、分析,结合RNA斑点杂交技术加以验证,分离得到70个草菇低温诱导DNA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