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石油醚提取香榧与油茶籽油,经过皂化、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香榧籽油共检测出6种脂肪酸,油茶籽油中共检测出5种.均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其中,香榧籽油中二者占总量的67.91%.油茶籽油中二者占总量的51.38%.本文对比分析了香榧籽油和油茶籽油中脂肪酸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为这两种木本食用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松  黄锋 《四川动物》2000,19(3):186-186
蛇油的应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蛇油的功效:蛇脂“绵裹塞耳聋,亦傅肿痛”,又“摩着物皆透也”。民间常用蛇油治疗冻疮、皲裂、湿疹及水火烫伤。蛇油的现代研究,已见文献及产品。作者以尖吻蝮蛇油为原料制成了“黄山蛇油膏”,用于临床治疗冻疮显效率753%,总有效率94%,治疗手足皲裂显效率90%,总有效率98%。为深入研究蛇油成分,更好地开发蛇油制品,作者对尖吻蝮蛇油及以混合蛇油为原料制成的“黄山蛇油膏”的主要脂肪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1 实验材料尖吻蝮蛇油 取成体尖吻蝮10条,放血致死,取蝮腔内脂肪,洗净…  相似文献   

3.
蛇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植飞  郑卫平 《蛇志》2004,16(1):67-70
蛇油为蛇科动物蛇的脂肪经炼制提取而成.蛇油的应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入药始见于<五十二病方>[1].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蛇油的功效:蛇脂"绵裹塞耳聋,亦傅肿毒",又"摩着物,皆透也".说明蛇油渗透力强,并且有消肿毒的作用.民间常用蛇油治疗冻疮、皲裂、湿疹及水火烫伤.现就蛇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蕨麻的化学成分以更好地利用蕨蔴资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了青海和甘肃两个地区产的蕨麻中的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蕨麻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来自甘肃产地的蕨麻含有11种脂肪酸,青海地区产的蕨麻含有7种脂肪酸,二者的共同成分有7种;甘肃产蕨麻中硬脂酸含量最高,辛烷含量最低;青海产蕨麻中邻苯二酚含量最高,棕榈酸含量最低。表明不同产地的蕨麻所含脂肪酸种类和脂肪酸含量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凤丹,因产于安徽铜陵凤凰山而得名。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得到凤丹籽油,并对其部分理化特性进行测定;经甲酯化处理后,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鉴定其组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凤丹籽含油率为34.86%;凤丹籽油的相对密度(d204)0.91、酸值(KOH)3.85 mg/g、碘值(I)175.63 g/100 g、皂化值(KOH)113.66 mg/g、过氧化值2.91 meq/kg;凤丹籽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1种组分,主要是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89.00%,饱和脂肪酸占10.77%;除脂肪酸外,还检测出少量的酚类和烷烃。凤丹籽油是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油脂,可作为油脂新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6.
莱菔子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莱菔(Raphanussativus)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脂肪酸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从莱菔子中共分离鉴定出12种脂肪酸成分,占总量的99.32%,主要包括芥酸(32.47%)、油酸(29.07%)、亚油酸(9.45%)、亚麻酸(8.41%)、棕榈酸(4.31%)和硬脂酸(2.08%)等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9.25%,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07%。  相似文献   

7.
猫儿屎和三叶木通种子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白成科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5):1035-1038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木通科植物猫儿屎和三叶木通种子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从猫儿屎种子油中鉴定出9种脂肪酸,占检出物总质量分数的94.67%(其中饱和脂肪酸占12.63%,不饱和脂肪酸占82.04%),主要成分为9-十六烯酸(47.22%)、9-油酸(27.13%)、棕榈酸(10.75%)、亚油酸(7.47%)和硬脂酸(1.61%)。从三叶木通种子油中鉴定出10种脂肪酸,占检出物总质量分数的99.75%(其中饱和脂肪酸占23.39%,不饱和脂肪酸占76.36%),主要成分为11-油酸(47.63%)、亚油酸(27.05%)、棕榈酸(20.14%)、16-甲基-十七烷酸(3.03%)和8-油酸(1.07%)。结果表明,猫儿屎和三叶木通种子油中脂肪酸含量丰富,在食用、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综合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三叶木通种子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为缠绕木质藤本,在中国南部、长江流域及西北地区均有分布,多生长在气候温和湿润、海拔300—2100m的荒野山坡、灌丛及沟谷疏林中,资源蕴藏量丰富。三叶木通果实通常在阴历八月成熟并沿腹缝线开裂,故俗称八月扎(炸)、八月瓜、羊开口,有广泛的保健作用,其种子、茎、叶和根均可入药,民间多用于治疗小便赤涩、妇女经闭、乳汁不通等疾病,并具有消除面部色斑和抗炎抗菌等功效。由于三叶木通果实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和丰富的营养,近年来,国内相关机构正在对其进行系统的驯化利用研究,以期能开发成新型水果。  相似文献   

9.
乌梢蛇幼蛇的人工饲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接棠  黄松 《蛇志》2001,13(1):78-80
乌梢蛇 ( Zaocysdhumnades)俗名 :乌风蛇、乌风梢、乌蛇 ,是游蛇科乌梢蛇属的一种无毒蛇。仅产于我国 ,广泛分布于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 1 8个省区。乌梢蛇是我国主要的食用蛇和药用蛇之一。制成蛇干 ,中医称“乌蛇”,有祛风、通络、定惊之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 ,乌梢蛇肉主治“诸风顽痹 ,皮肤不仁 ,风骚瘾疹 ,疥癣热毒 ,眉须脱落”等症。乌梢蛇胆有祛风、清热、化痰、明目功效 ,可治大风疠疾 ,木舌胀塞等。  长期以来 ,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增大 ,大量的乌梢蛇被捕杀 ,野生数量日渐减少 ,虽有一些蛇场进行饲养 ,但大多数都是暂时存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氯仿、乙醚和正己烷-异丙醇(v/v=3∶2)三种不同溶剂对风吹楠种子油进行萃取,比较了不同溶剂对种子萃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醚为溶剂时萃出率最高;并考察了萃取时间、超声波以及萃取溶剂体积对萃出率的影响。最终优化的萃取工艺为:以乙醚为溶剂,液料比为10∶1(v/w),超声波(25℃,60 W)萃取2h,萃出率达到60.27 wt%。萃取的种子油经转酯化后,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风吹楠种子油脂中月桂酸(42.58%)和肉豆蔻酸(47.55%)占总脂肪酸的90.13%,不饱和脂肪酸不到3%。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以氯仿、石油醚和正己烷-异丙醇(3:2,v/v)三种不同溶剂对千年桐种子油进行提取,比较了不同溶剂对种子出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氯仿为溶剂时出油率最高,达到了35%;并考查了提取时间和提取溶剂体积对出油率的影响.最终优化的提取工艺为:以氯仿为溶剂,液料比为12:1(v/w),提取时间6h,出油率达到了37%.提取的种子油经转酯化后,GC-MS分析其主要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千年桐种子油中总脂肪酸占总油酯的90.55%,其中棕榈酸3.87%,硬脂酸4.11%,亚油酸12.15%,油酸13.31%,亚麻酸12.09%,共轭亚麻酸51.20%和EPA(二十碳五烯酸)3.30%.千年桐种子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良好的干性油.  相似文献   

13.
黄松  汪文清 《蛇志》2006,18(3):213-213
冻疮是由于气候寒冷潮湿引起皮肤局部微循环障碍而发生的冬天常见皮肤病,复发率高,表现为局部皮肤呈紫红色水肿性不规则红斑,有灼热和瘙痒感,重者出现水泡、溃疡。目前治疗冻疮的药物较多,多数是以祖国的传统医药为主,以温通祛寒、活血化淤为原则。我们于2005年12月~2006年2月,应用黄山市蛇类科学研究所研制的,以混合蛇油为原料(以尖吻蝮、蝮蛇、眼镜蛇、乌梢蛇和王锦蛇)的蛇油冻疮膏治疗冻疮2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梅核脂肪酸及蜡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杨梅(Myrica rubra)核中的脂肪酸及蜡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梅核中脂肪酸和蜡质的总含量为31.10%,其中含有8种脂肪酸和3种长链烷烃,主要为棕榈酸(C16:0)28.22%、亚油酸(C182)14.4%、顺式-油酸(C18:1)25.74%、芥酸(C22:1)15.68%、十七烷5.2%、十八烷5.87%和十九烷4.71%,是一种优质和价廉的脂肪酸来源.  相似文献   

15.
白暨豚是一种珍稀水生动物.本文报道了运用 Dexsil-300GC 毛细管柱色质联用仪,对白(?)豚油中脂肪酸进行了分析鉴定,并检测到了22种脂肪酸,其中主要脂肪酸是十四碳烯酸、十六碳烯酸和十八碳烯酸.  相似文献   

16.
滇南红厚壳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应用GC-MS联用技术对云南省西双版纳产的滇南红厚壳(Calophyllumpolyanthum)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检出12种脂肪酸成分,占总量的99.39%,主要是亚油酸(38.75%),棕榈酸(22.42%),油酸(22.11%)和硬脂酸(9.81%).  相似文献   

17.
为寻求新的食用油资源,发展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用于植物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含量测定。所建立的方法成功用于葡萄籽、南瓜籽和猕猴桃籽等七种植物籽油中的棕榈酸、十八烷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刺葡萄籽油、普通葡萄籽油、国外葡萄籽油、南瓜籽油、枸杞籽油和西番莲籽油均具有相似的脂肪酸谱,尽管其中它们所含上述五种脂肪酸含量不同,由于均存在人体所必需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故可以用作替代食用油。猕猴桃籽油因为其存在高含量的α-亚麻酸成分,可能是更好的食用油和营养油资源。本文首次对枸杞籽油、西番莲籽油和猕猴桃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绝对含量分析,为新的食用油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GC-MS分析不同方法提取的茶油脂肪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超临界CO2、超声波、微波和机榨4种方法提取茶油,利用GC-MS分析茶油成分。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茶油与超声波和微波提取的主要化学成分几乎无差异,机榨茶油的化学成分与前3种的有一些差异,未测出维生素E和角鲨烯。超临界CO2萃取的茶油已达到国家成品茶油的一级标准,超临界CO2萃取法为提取茶油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GC-MS分析不同采收和贮存时期的麻疯树种子油的脂肪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采收于青果期、黄果期、黑果期及储存1a、2a的麻疯树种子提油,测定其理化性质,并利用GC-MS分析这5个不同时期的种子所提取的麻疯树种子油成分。结果表明:5个油样的水分、酸值、出油率有较大差异,主要化学成分、碘值、皂化值差异不大。青果的出油率为13.13%,水分为0.66%,酸值为69.2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新采成熟果实的出油率为54.64%,水分为0.36%,酸值为1.5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相对较高。因此,新采的成熟果实较为适合作生物柴油的原料。  相似文献   

20.
时成君 《蛇志》2002,14(3):79-79
蛇 ,早在《本草纲目》就有记载 ,其性温平 ,入肝、脾二经 ,治诸风、顽癣、皮肤不红风疹 ,清内火 ,清热解毒等 ,其内走脏腑 ,外彻皮肤 ,自然界中的蛇无论有毒无毒皆具食用和药用价值。1 蛇油  中医常用来治疗冻疮及烫伤 ,近年研究发现蛇油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其对皮肤粘膜有较强的亲和渗透性易被皮肤吸收 ,所以近年多用来制成美容护肤的化妆品 ,研究证明蛇油具有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 ,增强细胞活力 ,抗皮肤衰老 ,增加光泽等功效 ,1 999年笔者曾用蛇油加入适量血竭、儿茶成功治愈 1例十年臁疮患者 ,患者老年男性 ,因多处医治无效 ,就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