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产真丝涤纶人造血管的动物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真丝涤纶人造血管动物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真丝涤纶人造血管行犬的腹主动脉移植。结果:移植后1个月血管腔内表面形成不完善的内膜,外膜纤维组织明显增生;移植后3个月血管腔内表面完全内皮化,外膜部分肉芽组织胶原化;半年至1年内皮细胞排列更加整齐有序,吻合口轻度内膜增生,但无狭窄,外周为致密的纤维组织。结论:真丝涤纶人造血管作为新一代血管代用品是可行的,但其远期通畅率是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采用真丝涤纶人造血管行腹主动脉移植,结果显示,术后10天吻合口管壁有较完整的纤维组织性吻合,并有内皮细胞覆盖,血管内壁有血细胞形成的一薄层血栓覆盖,10天后开始机化学变成纤维组织,逐渐被内皮细胞覆盖,术后1个月移植血管内形成完整的内皮,但并不完善,3个月血管内皮才被一单层内皮细胞完整覆盖。  相似文献   

3.
六例人胰腺移植体经UW-Belzers溶液灌注后24小时,每例均观察到内、外分泌部的毛细血管发生显著的改变,这种变化随保存期限而不同。在所采用的各种研究方法中,包括半薄切片、血管腐蚀标本、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标本均观察到最初内皮肿胀常伴有血管体积缩小,其后部分内皮细胞质脱落入血管腔,毛细血管小孔数量增加,整个血管呈现退行性变化。在经复苏抢救的胰腺移植体,存在持续的前损伤,早在14小时即呈现明显的血管外渗出,36小时后程度加剧。因此,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此种移植体不宜采用。在通常情况下UW-Belzers溶液对胰腺移植体的保存期限为24小时,超出这一界限则难以充分地再血管化。  相似文献   

4.
类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更接近真实器官,已经成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补充模型。但由于缺乏血液灌注,现有的类器官模型依然存在生长发育受限、内部坏死严重、结构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作为不少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血管不仅能解决类器官的物质运输问题,还能提供血流灌注的机械力影响。此外,血管内皮能分泌多种因子,调节类器官的发育成熟。因此,血管化类器官具有更重要的应用意义。本文综述了构建血管化类器官的细胞来源,介绍了如何通过干细胞诱导共分化、多种细胞共培养自组装、以及直接使用微血管片段、利用移植后体内再血管化、运用组织工程手段等方法获得血管化类器官。  相似文献   

5.
孙智山  周胜华  曾建平  黄河 《生物磁学》2011,(23):4421-4423
目的:以安慰机组作对照,观察EPCs自体移植防治再狭窄的疗效以及该作用与血管再内皮化是否相关。方法:共30只雄性SD大鼠纳入实验,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安慰剂组和EPCs移植组。造模前3周时取血3毫升,M199培养基培养传代,行EPCs鉴定,移植组在球囊损伤后即予尾静脉注射1×10^6个EPCs自体移植。4周后观察再狭窄和再内皮化程度。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EPCs自体移植组再内皮化程度提高,再狭窄程度减轻;EPCs移植组内膜/中膜比值与再内皮化率呈线性负相关。结论:EPCs体外扩增自体移植可预防再狭窄;其机制与加速再内皮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冯苏  陈志鹏  刘澄  乔彤 《生物工程学报》2019,35(9):1750-1760
由于自体血管(由同一受体的血管用于血管移植材料)的有限可用性,以及非自体血管(人工制成的血管移植材料)的生长能力不足,组织工程血管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构建了一种磷铵两性离子改性的血管脱细胞支架附以高度生物相容的骨髓源内皮祖细胞为内层的新型血管移植材料。通过一种简便的方法——共沉淀法改性血管脱细胞支架,评价其体外血小板粘附实验、溶血实验、复钙实验和细胞毒性等相关指标。磷铵两性离子改性后抗凝血活性提高,可以有效地促使类似于天然血管腔表面凹凸结构的脱细胞支架表面内皮祖细胞的附着。改性后的脱细胞支架具有与天然血管相似的力学性能,在体外可以有效地构建内皮化。研究结果为血管脱细胞支架通过改性实现体外抗血栓和内皮化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内皮祖细胞(EPCs)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工程血管以及组织工程化组织的血管化因目前内皮种子细胞扩增能力和生物活力的不足而受到限制。EPCs(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胚胎期,内皮细胞系与造血细胞系来源于血岛内共同的祖先细胞;出生后,EPCs存在于骨髓,并可被转移至外周血,参与缺血组织的血管重建和血管的内膜化。因此EPCs有望成为今后组织工程内皮种子细胞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丝裂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阻止血管内膜损伤后形成再狭窄的组织变化过程。建立球囊拉伤血管内膜的兔髂动脉模型,将携带VEGF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VEGF经多聚赖氨酸处理的PTCA球囊导管导入拉伤的血管内膜。VEGF基因组拉伤2周时血管内壁有VEGF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血管内膜内皮化较快。2周时即有许多血管内皮细胞呈岛状分布。4周时内膜基本恢复光滑。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明显减少,而对照组2周时血管内膜粗糙,基底膜暴露,拉伤后4周仍无内皮细胞再生,最后形成虫蚀样改变。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穿过内弹性膜进入内膜并大量增生,内膜增厚。VEGF基因定位导入血管内壁后。VEGF mRNA和蛋白高表达且发挥其生物学效应,内皮细胞岛状增生,加快内膜内皮化,减轻内膜增厚。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叶正茂,周爱儒(北京医科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北京100083)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通透因子,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物素化凝集素ConA、RCA-I、UEA-I、PNA、SBA 和WGA, 对大鼠左室壁血管内皮的凝集素受体进行了观察, 结果发现, 大鼠左室壁血管内皮存在有ConA、RCA-I及WGA受体, 文中讨论了血管内皮凝集素受体的分布情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冻融小鼠卵巢同种异体移植后细胞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C57BL/6j雌鼠和BALB/c雄鼠杂交后F1代4周龄小鼠卵巢,慢冻速融后移植至杂交后F1代8~12周雄鼠的肾被膜下,分别于移植后1d(24h)、2d(48h)和7d回收移植物,将冻融以及移植后不同时间段的卵巢组织进行HE染色、全卵巢卵泡计数、电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细胞凋亡及RT-PCR检测VEGF基因表达。结果:冻融小鼠卵巢移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级卵泡数和卵泡存活率逐渐下降;移植后48h内细胞凋亡指数最高;电镜观察发现小鼠卵巢组织移植后损伤主要发生在移植后48h内;移植后VEGF的表达有上升的趋势,至第7d仍维持较高水平;移植后48hVEGF120mRNA和VEGF188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至7d下降恢复至移植前水平,而VEGF164mRNA水平移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小鼠卵巢组织移植后48h内细胞凋亡最为严重,移植后引起大量卵泡的丢失;在移植后血管化的过程中VEGFmRNA表达量增加,VEGF120mRNA和VEGF188mRNA可能参与卵巢移植后早期血管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新型生物人工复合血管内腔面联合种植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方法,比较研究旋转加压种植与普通灌注种植两种方法的内皮化效果,方法:先制备新型生物人工复合血管及获取培养鉴定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再和旋转加压种植与普通灌注种植两种方法将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培养种植于新型复合血管内腔面,以光镜及扫描电镜等观察评价内皮化的效果。结果:旋转加压种植2小时末的复合血管腔内有大量内皮细胞,旋转加压种植9天后已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单层;普通灌注种植的复合血管内腔有内皮细胞附着,分布不均匀,未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层,结论:以旋转加压种植法在新型复合血管内腔面联合种植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效果满意,基本实现内皮化,可以满足复合血管内皮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支架和支架内皮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血管内支架产生的背景、发展进程及其应用于临床后出现的再狭窄问题,着重综述了十几年来内皮细胞种植血管内支架预防术后再狭窄的相关研究成果。血管内支架内皮化的最终实现可以使现行的血管支架具有正常血管内皮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理功能,是控制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问题的很有前途的支架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血管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它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阻止内皮细胞凋亡、管腔网状结构退化,增加血管渗透性.所有这些作用都是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它们在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为靶点是开发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理想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植入血管束的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修复SD大鼠长段坐骨神经缺损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制成14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2条神经),分别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自体组);B组:普通PGLA神经导管移植组(导管组);C组:植入自体血管束的普通PGLA神经导管移植组(血管化导管组)。观察术后大鼠后肢皮肤溃疡面积;检测术后6周、12周时步态变化和肌电图。结果:术后各组SD大鼠均出现后肢溃疡,血管化导管组SD大鼠后肢溃疡愈合较导管组早2周。血管化导管组步态检测SFI明显优于导管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无明显差异。肌电图检测表明血管化导管组无论是神经传导速度,还是动作电位振幅均明显大于导管组(P<0.05),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植入血管束的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能有效地促进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胚胎着床过程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主要在雌性生殖器官中发生,在其它器官和组织中则很少见。许多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参与血管生成。在哺乳动物的胚胎着床过程中,胚胎着床位点处子宫内膜的血管通透性发生变化,随后进行蜕膜化及胎盘形成,以利于胎儿进一步发育,这些过程均与血管生成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血管生成因子在着床过程中的表达、调节以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童中艺  彭芳  王佐 《生命的化学》2006,26(2):155-157
血管内皮是循环血液和血管壁组织间的一层天然屏障,在维持血管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内皮受损后可引起炎症反应、单核细胞浸润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促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因此,直接修复受损血管内皮,促使血管重新内皮化已经成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再狭窄领域的重要课题。大量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参与受损血管的重新内皮化。该文就内皮祖细胞的来源、鉴定、参与重新内皮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血管新生是恶性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前提条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体内最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之一,而缺氧又是诱导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主要因素,本文对肿瘤组织缺氧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血管新生是恶性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前提条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体内最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之一,而缺氧又是诱导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主要因素,本文对肿瘤组织缺氧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炎性因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种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参与胚胎期的血管发生,还存在于骨髓、外周血和脐血中,在成体血管新生和受损内膜的再内皮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血管发生和炎症反应是两个密切联系的过程,血管损伤通常伴有局部促炎症介质的释放.多种炎症介质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影响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从而影响损伤血管的修复和再生,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就EPCs与炎性相关因子如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血管生成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等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