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时间减影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数字X线机(DFR)时间减影对静脉肾盂造影的诊断价值,并与常规单纯DFR静脉肾盂造影比较。方法对38例运用数字(DFR)静脉肾盂造影的检查者,同时采用时间减影进行分析。检查结果正常16例,肾盂积水、肾结石、输尿管畸形、输尿管结石等22例。结论数字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时间减影检查,较好地克服了传统造影方法的不足,为泌尿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全面和确切的依据,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股浅静脉瓣膜返流时问与瓣膜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40侧诊断为原发性深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按照x线顺行静脉造影瓣膜返流分类分为两组,分别记录股浅静脉瓣膜返流时间,并进行两组的差异性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轻中度组和重度组的返流时间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股静脉瓣膜返流时间能够比较准确地提供下肢深静脉的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6例CV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与治疗方法。结果:6例临床表现无特殊,4例经MRI+MRV确诊,3例DSA检查确诊,1例介入治疗,4例抗凝治疗,2例保守,无死亡患者。结论: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遇到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的青中年人,应高度怀疑CVT。早期应用抗凝、溶栓等治疗方法,对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6例CV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与治疗方法。结果:6例临床表现无特殊,4例经MRI+MRV确诊,3例DSA检查确诊,1例介入治疗,4例抗凝治疗,2例保守,无死亡患者。结论: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遇到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的青中年人,应高度怀疑CVT。早期应用抗凝、溶栓等治疗方法,对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对比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到2020年10月共收治的12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DSA引导硬化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硬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精神健康成分(Mental health components,MCS)、躯体健康成分(Physical health components,PCS)与疾病严重程度量表(Clinical severity of venous disease,VCSS)评分,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 %,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 %,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CS、PCS与VC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CS评分高于对照组,VC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 %,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下肢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有显著效果,能够治愈或降低静脉曲张分级,提升静脉曲张患者的精神、躯体健康,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413个病例546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分析,讨论了DSA装置在造影中曝光方式、曝光条件及矩降的选择问题,认为曝光方式应视不同的造影部位而定,以SIPI(超脉冲)方式较为理想。曝光条件以病人的身高、体重作为参考因素,预置管电流,从而使管电压控制在65-75KV之间。而矩阵的选择,由于涉及到采像速度,应以造影部位的生理运动快慢而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计70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和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DSA)检查,记录这两项检查所得结果及数据,以检查数据为基础对冠状动脉CT造影和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实验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70例病人均可顺利完成以上两种检查,按照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标准,冠状动脉CT造影的敏感度为92.2%,特异度为97.4%、阳性预测率为90.5%、阴性预测率98%。结论:相对于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是一种更加安全、可靠、无创且更具临床指导意义的检测技术,因此可以推荐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晶  祝铭  庄玲玲  张皓  朱颖 《生物磁学》2014,(12):2271-2273
目的:探讨研究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计70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和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DSA)检查,记录这两项检查所得结果及数据,以检查数据为基础对冠状动脉CT造影和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实验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70例病人均可顺利完成以上两种检查,按照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标准,冠状动脉CT造影的敏感度为92.2%,特异度为97.4%、阳性预测率为90.5%、阴性预测率98%。结论:相对于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是一种更加安全、可靠、无创且更具临床指导意义的检测技术,因此可以推荐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是大型医学影像仪器,在临床诊断及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及时的维护和规范的保养是降低设备故障,减少维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本文对我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的保养工作展开回顾,分析临床工作中常见的设备故障,并总结实用的维护、保养方法,为有效利用设备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中护理干预的方法和作用。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8年12月进行的319例静脉肾孟造影检查,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319例患者接受静脉肾盂造影,289例选用泛影葡胺,41例选用欧乃派克。结果:5例在检查中、4例在检查后出现不良反应。6例在解除腹部压迫后,出现头晕、下肢无力。结论:进行静脉肾盂造影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应注意心理护理;检查前要充分评估患者准备情况;在静脉肾盂造影过程中,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成功完成静脉肾盂造影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下肢严重毁损伤的临床诊治特点,为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我科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下肢严重毁损伤56例,分析其临床诊治特点。结果:本组56例均有严重的下肢毁损,33例伴有休克,36例行截肢手术,治愈53例(94.6%)。结论:下肢严重毁损伤是急诊科及创伤中心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通过全面动态观察病情,积极的抗休克、合理的手术、平稳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的综合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全濒临截肢的肢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在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细胞治疗中心2003年11月至2008年8月住院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254例,经动员后采集及分离自体骨髓,行下肢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随访时间为1年。术后随访指标:3、6、12个月后复查皮温、深感觉、经皮氧分压和踝肱比,随访疼痛、冷感和跛行距离,观察溃疡和坏疽情况。采用F检验分析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完成随访254例患者。(1)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61.8%(157例/254例),冷感缓解率缓解率74.0%(188例/254例),跛行好转率40.2%(102例/254例),溃疡好转率59.0%(36例/61例),坏疽截肢6例,脱落愈合5例,无变化8例,扩大7例;(2)患者下肢皮温由32.89℃±2.19℃上升至35.52℃±2.26℃(t=13.32,P=0.000),深感觉缓解由(26.20±15.78)mV下降至(20.34±10.86)mV(t=4.901,P=0.000),经皮氧分压由(26.46±18.49)mmHg上升至(34.14±14.99)mmHg(t=5.157,P=0.000),踝肱比由0.62±0.36上升至0.84±0.24(t=8.104,P=0.000)。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血管病有效,是一种简单的、有效的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奇先强  卢伶俐 《生物磁学》2009,(20):3909-39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DVT)的形成原因、诊断要点与治疗、护理及预防措施,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2例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方式及采取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所有患者采用小-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同时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部分患者采取切除根治手术,分析比较患者的疗效。结果:采取上述治疗后21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中1例患者经治疗半月后效果不明显,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恶性淋巴瘤,还有1例患者经治疗好转出院3个月后再次出现对侧下肢深静脉血栓,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胆管癌。结论:DVT患者经联合抗凝、溶栓、祛聚、扩血管等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以DVT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或再发应及早考虑恶性肿瘤,以免漏诊,耽误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7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8例患者(98条血管)术前经CTA诊断后,行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18个月,分析踝/肱指数(ABI)、血管内径、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结果:成功完成77例(98.7%)患者、97条(99.0%)患肢的PTA和支架植入术,除1例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导丝未能成功通过病变导致介入失败外,其余病例经介入治疗后均开通,术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血肿、血管壁破裂、穿孔或内支架移位,远端血管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术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9±0.23)恢复至(0.86±0.26),下肢血管内径及足背动脉搏动均明显改善。结论:PT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三段移床法智能跟踪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Smart-prep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简称Smart-Prep CeMRA)在检查下肢血管性病变的方法和效果。材料和方法采用GESignatwin exciteⅡ型1,5T磁共振扫描仪对46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疾病进行三段移床法Smart-PrepCeMRA检查。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清晰的下肢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造影图像。结论 采用Smart-PrepCeMRA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图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在国内外发病率均明显上升。其诊断方法很多,包括动脉造影、彩色超声多普勒、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和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等。动脉造影做为诊断动脉病变的金标准,因其价格相对昂贵,技术复杂,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简便,无创伤、可重复,临床应用较多,但不能直观的提供病变血管的形态;新近发展的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无创伤、可重复、分辨率高,且可直观的提供病变血管的形态,发展前景广阔;PVL作为一种无损伤血管检查,可进行多普勒血流图形描记和节段性测压,在判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方面与彩色超声相关性好,准确性高,可在LEASD病人的门诊初步筛选、病情估计和随访等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双下肢血管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腰围、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220例患者中,152例患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69.1%.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SBP、2hBG、HbA1c、HOMA-IR、TC、LDL-C等因素与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关.而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TC、合并神经病变是引起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较高,临床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及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肝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其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46例,根据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以下3组,即无动脉硬化组(276例)、单纯性动脉硬化组(598例)和动脉硬化伴管腔狭窄或闭塞组(72例)。分析和比较三组之间肝损伤标志物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的差异,及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ALT水平逐渐升高,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伴管腔狭窄或闭塞组AST水平显著高于非动脉硬化组和单纯性下肢动脉硬化组,而动脉硬化组和非动脉硬化组之间As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之间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LT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系数为0.3048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ALT水平与其下肢动脉硬化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 型糖尿病患者肝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其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为2 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 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946 例,根据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以下3 组,即无动脉硬化组(276 例)、单纯性动脉硬 化组(598 例)和动脉硬化伴管腔狭窄或闭塞组(72 例)。分析和比较三组之间肝损伤标志物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的差异,及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2 型糖尿病患者的ALT 水平逐渐升高,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伴管腔狭窄或闭塞组AST 水平显著高于非动脉硬化组和单纯性下肢动脉硬化组,而动脉硬化组和非动脉硬化组之间AST 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之间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LT 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系数为0.3048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ALT 水平与其下肢动脉硬化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下肢血管病变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特点主要有间歇性跋行、静息痛、缺血性坏疽等,严重者可发生肢端坏疽,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治疗相当困难,甚至导致截肢。因此尽早发现并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重要的临床价值[1]。目前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评估方法众多,包括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临床表现,足部动脉搏动检查,踝-肱血压指数,经皮氧分压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在现今超声及影像设备和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对以上方法的价值、局限性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