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肠道传染病的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对研制这些传染病的菌苗发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在与肠道传染病的斗争中,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活菌苗是有意义的。以减毒的沙门菌作为携带异源抗原的表达载体宿主,构建多价菌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使用多种技术使沙门菌载体与导入的克隆DNA之间保持稳定结合。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及其科研团队,找到了汉族人和肝硬化相关的肠道菌群的遗传特征,为检测晚期肝疾病提供了方法。该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目前,部分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酒精性、药物性、免疫性肝病患者会经历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尽管有些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在终末期肝硬化并发症中起重要作用,但一直缺乏肠道菌群和肝脏病变的确切关联证据。李兰娟院士及其科研团队通过收集181个来自于中国人肠道菌群的样本,其中包括98个中国肝硬化患者及83个健康中国志愿者的粪便样本,用宏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开展了肝硬化肠道菌群的深度测序及关联分析研究,从中获得269万个非冗余的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基因集,  相似文献   

3.

肠道普雷沃菌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它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表明其与人体数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等。但目前的研究尚未阐明肠道普雷沃菌影响人体多种疾病的机制。普雷沃菌作为肠道菌群的一员,与其他肠道微生物相互影响,既有竞争又有协同。目前关于普雷沃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观点,有些研究认为普雷沃菌利大于弊,有些则认为弊大于利。本文综述了肠道普雷沃菌与人类疾病健康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肠道普雷沃菌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是我国夏秋季发病率最高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它不仅在肠道传染病中占首位,在所有的法定传染病中也是流行最广泛的疾病之一。几乎所有年龄组,大部地区都有发生,但以学龄前儿童及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参加集体伙食的青壮年,发病率不但高而且集中。据福州、武汉、北京等地区调查,虽然发病专率在2.8-10.1%之间,但漏报率却占1.3-7.1%;另据贵州、河北、新疆在农村的调查指出,痢疾的发病专率在5.7—13.7%之间。以北京来说,1963以前,在麻疹流行年度  相似文献   

5.
消灭传染病的国际协作(续七)──霍乱竹田美文(京都大学医学部微生物)在日本,霍乱、痢疾、肠伤寒等所谓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几乎业已匿迹,只不过是偶尔作为外来传染病引人注目而已的程度。但是,这些肠道传染病在热带或亚热带的发展中国家里依然是势头很凶猛的,是威胁...  相似文献   

6.
《生物磁学》2011,(17):I0004-I0004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发现肠道粘液中如果存在一种粘液素,则肠道组织排除寄生虫的能力更强。这一发现不仅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天然对肠道寄生虫有更强免疫力,还有助于研发防治肠道寄生虫的新方法。研究报告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实验医学期刊》上。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对大连高新区20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分析,找出其流行规律,为降低和控制传染病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 2015年大连高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种499例,年发病率390.37/10万,同比上升了19.35%。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手足口病、梅毒、猩红热、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占发病总数的88.38%。结论 2015年大连高新区法定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应针对高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的传染病,有研究显示肠道病毒进人消化道后在肠黏膜内复制繁殖并持续释放到血液而发病,肠道黏膜是病毒人侵和增殖的主要场所。肠道菌群能防御感染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肠道屏障功能在防御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维持肠道免疫稳定和平衡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益生菌是指数量适当时对宿主健康有利的活微生物,有研究报道益生菌在辅助治疗手足口病上是有效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探索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和益生菌防治手足口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传染性腹泻和其它肠道传染病的最终控制,可以通过水源,卫生和教育的改进而很好地完成。由于资源的限制和其它优先项目的竞争,这个目标在最近的将来在世界的许多地区是不能实现的。 予防的补充手段是发展能提供长期保护作用的菌苗。一个肠道菌苗有效的例子就是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或灭活疫苗的发展,它显著地降低了这种传染病在世界范围的发病率。 发展抗主要肠道病原菌的有效菌苗需要更好地了解肠道的免疫机理。对有关肠道免疫的认识近来有很多进展,但是在这个领域中仍然需要更根本的资料。 近年来对某些传染性腹泻致病机理的描述也取得重要的进展,但有许多还有待阐明。 这个备忘录讨论了有关肠道免疫知识的近展、新的遗传知识在胞道菌苗的发展中的应用、现在可以使用的免疫制剂的状况的以及对其制剂的改进和发展新的品种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鼠伤寒沙门菌的体内实验有利于开展食物中毒、胃肠炎、伤寒热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治。由于在活体内检测鼠伤寒沙门菌的动态变化存在瓶颈,使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疫苗及药物研发滞后。近年来应用小动物成像技术在活体中追踪转化了荧光素酶基因的鼠伤寒沙门菌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综述该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缺憾之处。  相似文献   

11.
人体的肠道内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在健康状态下与宿主处于共生关系,能阻止致病菌从肠道易位至人体其他部位。肠道菌群总体维持着动态平衡,并且参与宿主的新陈代谢。肠道菌群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参与者,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主要营养物质的分离、合成和吸收。细菌的生长需要氮源,肠道菌群通过参与机体蛋白质的代谢,一方面为自身的生长提供氮源,同时也为宿主提供必需氨基酸以满足宿主生理需求。不同类型蛋白质对菌群的作用有所不同,有些能促进菌群的生长,有些则产生抑制作用。菌源性氨基酸对宿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恢复肠道内氨基酸平衡可以作为治疗诸如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痢疾是常见多发的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的早期诊断、对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对痢疾志贺氏菌的快速诊断作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罗兰英 《蛇志》2009,21(3):197-198,240
目的了解鹰潭市人民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及降低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鹰潭市人民医院2006~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9种,累计报告发病4170例,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主要病种为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菌痢,占报告总数的93.62%;死亡13例(5个病种).结论肺结核、乙型肝炎、肠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大管理力度.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母乳喂养不仅维持婴儿的发育,也促进有益的肠道微生物增殖。母乳中的糖复合物,包括游离的低聚糖、糖蛋白和糖脂,因在肠道健康和菌群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这些糖类物质不仅能预防传染病,也可作为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态。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是不成熟的,复杂的母乳成分确保了肠道微环境成熟。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群的构成在出生后会发生连续变化。出生后的细菌定植是肠道发育和免疫系统成熟的必要条件。本文将母乳中糖物质及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肠道益生菌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道益生菌可以对宿主的健康和生理功能产生积极影响,它们能够抑制一些病原微生物生长,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免疫,净化肠道环境,改善机体代谢等,近些年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研究。随着益生菌的生理功能一步步被开发出来,其作用的机制也逐渐被人们所发现,使人们对益生菌有了更新的认识。本文针对近些年来新发现的肠道益生菌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在《生理卫生》“传染病”一章中出现较多的概念。学生虽然对传染病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对有些概念发生误解。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就会对这些概念得到较全面的认识。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学生常常认为病原体都是微生物。这是因为常见的大多数传染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另外有些学生把寄生虫也看成是微生物。教学上可通过讲述蛔虫病消除误解。不是所有蛔虫卵都能引起蛔虫病,只有那些含幼虫的感染性蛔虫卵才引起蛔虫病。感染性蛔虫卵是由成虫产出,卵随粪便排出,在适宜的温度、氧气、湿度条件下发育而成的。感染性蛔虫卵是引起蛔虫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免疫据古书记载,人们早就发现了在传染病流行的过程中,受到传染得病而幸免于死亡的人,以后对这种传染病就有抵抗力,当该病再流行  相似文献   

18.
对免疫接种的历史做简要回顾.最初人们面对传染病,只是依靠经验预防,而疫苗的发明使人们找到了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疫苗有组织有计划的使用,即免疫规划,才使得人人享受免疫接种服务成为现实,实现了对传染病不同程度的控制乃至消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肠道菌群在肠源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中所发挥的作用。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BF)是定殖于人体肠道中的共生菌,对肠道健康有多种影响,是健康人群及腹泻、腹膜炎、腹内脓肿、败血症、炎症性肠病等临床病例最常见的肠道微生物。随着人们对脆弱拟杆菌的深入研究,发现脆弱拟杆菌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有密切关系。通过对脆弱拟杆菌与IBD、CRC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探究脆弱拟杆菌在IBD、CRC促进、调控及防治中的作用,为IBD、CRC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新思路,为开发基于脆弱拟杆菌的药物提供数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乳制品的卫生检验质量和效率,积极预防肠道传染病,我们吸取了国内外大肠杆菌的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