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铃薯是世界四大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种植面积达6000万亩。近年来,在马铃薯经济良好发展的带动下,马铃薯生产在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上有了大幅度提高。然而各种病害随之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小麦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对小麦纹枯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涂布平板法从小麦根系中分离出8株内生细菌,从中筛选出1株对小麦纹枯菌(Rhizoctonia cerealis)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室内测定该菌株培养液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小麦纹枯病菌在培养液中生长缓慢,培养6d后菌丝量与对照相比下降了89%,同时发现病菌菌丝生长畸形,出现断裂和细胞壁瓦解。双抗标记法测定该拮抗菌在小麦根系中的定殖情况,发现该菌能够在根系中长期定殖。初步的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蜡样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筛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红树林内生细菌及拮抗菌分离筛选结果表明:各品种红树体内均有大量的内生细菌,不同红树品种及部位内生细菌的数量不同,其中以红海榄体内的含量最高,达4.225×104cfu/g(fw),其它依次为木榄、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等;不同部位以茎组织体内内生细菌的含量最多,达1.649×104cfu/g(fw),其次为根和叶。获得的内生细菌中约有43.53%的内生细菌菌株对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等病原真菌及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nce)具有较强拮抗作用。对番茄生长测定发现,13株菌株中有9株(69.23%)表现为促进生长效果,4株(30.77%)表现为抑制生长作用。经初步鉴定,上述拮抗细菌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4.
防治马铃薯环腐病有益内生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1998~2000年,从大同、太原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采集健康块茎中分离到133株内生细菌,通过离体抑菌作用测定、田间和温室实验,初步筛选出5个具有促生或潜在防治马铃薯环腐病的内生细菌,其中118菌株定殖、促生和拮抗三种作用兼备,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邱并生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12):1843-1843
<正>随着绿色农业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高效、无毒、无害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生物防治因对人畜安全无毒、无污染、无残留,具有不易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6.
番茄灰霉病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常规法对番茄植株进行内生细菌的分离 ,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 ,内生细菌的数量有所不同 ;同一品种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 ,内生细菌的数量也存在变化。在所分离的 96个菌株中 ,有 7个菌株对番茄灰霉病有拮抗性 ,其中菌株x 9和x 1 5的拮抗效果较为明显 ,对番茄灰霉病防病效果达到 40 %和2 5 %。此 7个菌株对番茄植株无致病性 ,且对番茄苗无明显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涂布平板法从小麦根系中分离出8株内生细菌,从中筛选出1株对小麦纹枯菌(Rhizoctoniacerealis)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室内测定该菌株培养液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小麦纹枯病菌在培养液中生长缓慢,培养6d后菌丝量与对照相比下降了89%,同时发现病菌菌丝生长畸形,出现断裂和细胞壁瓦解。双抗标记法测定该拮抗菌在小麦根系中的定殖情况,发现该菌能够在根系中长期定殖。初步的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蜡样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8.
大蒜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常规分离方法对大蒜鳞茎进行内生细菌的分离,采用对峙法和平板涂布法对分离的内生菌进行拮抗试验研究,并对菌株DSP6进行16S rDNA全序列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19株内生细菌,其中10株菌对2种以上植物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总数的52.6%,DSN7对番茄早疫病的抑菌圈半径最大,为13mm;17株菌对5种病原细菌中至少1种有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总数的89.5%,其中菌株DSP3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半径最大,达到10 mm;菌株DSP6对供试的9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且抑菌圈平均半径最大,为6.88mm;16S rDNA全序列鉴定显示,菌株DSP6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axarquiensis相似性为100%,表明菌株DSP6为Bacillus axarquiensis。  相似文献   

9.
番茄茎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青枯病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化学法进行表面灭菌处理,运用平板涂布法及平板划线法从番茄茎内得到17株内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鉴定,17株内生细菌分属于6个属,即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棍状杆菌属(Clavibacter)、欧文氏菌属(Erwinia)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采用滤纸片法从17株内生菌中筛选出1株对青枯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编号为TS-06,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其抑菌圈半径为2.5 mm.  相似文献   

10.
红树林内生细菌及拮抗菌分离筛选结果表明:各品种红树体内均有大量的内生细菌,不同红树品种及部位内生细菌的数量不同,其中以红海榄体内的含量最高,达4.225×104cfu/g(fw),其它依次为木榄、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等;不同部位以茎组织体内内生细菌的含量最多,达1.649×104cfu/g(fw),其次为根和叶。获得的内生细菌中约有43.53%的内生细菌菌株对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炭疽病菌(Colletotrich  相似文献   

11.
百合组织中细胞内生菌的分布与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百合鳞茎、根、地上茎、叶和花蕾组织细胞中观察到细菌的分布。但各组织器官之间、细胞内所含细菌的数量差异很大。鳞茎组织细胞内含菌量最多。同一鳞茎,外围鳞片细胞内含菌量高于内侧。生长锥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内未观察到细菌的分布。在生长锥中部有少量细菌出现,而基部则含有较多的细菌。百合鳞茎最外一层鳞片的外表皮中,细胞内有许多呈树丛状分布的类似侵染线的管状结构,它们与细胞壁发生联系,推测这些细菌可能是外源的。细菌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由已成熟的含菌细胞向幼嫩的不含菌细胞中传播。细菌在细胞之间的传播可能是通过细胞壁上纹孔间的胞间连丝孔道。  相似文献   

12.
在健康的百合鳞茎、地上茎、叶和幼胚等组织的细胞中发现了“内生菌”。通过光学显微镜、电镜和组培等观察,“内生菌”不影响百合细胞的正常分裂和分化,再生植株健壮。这些细菌还能随着宿主细胞的分裂转移到子细胞。“内生菌”椭圆形或近圆球形。电镜切片菌壁厚,单层,均质,为典型革兰氏阳性菌壁结构。电镜观察结果与光学显微镜观察内生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对水稻品种D优527体内筛选到的优势细菌SR-15、SR-25、SL-37进行浸染、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菌株主要在水稻组织的细胞间隙、细胞质内和液泡内定位。SR-15菌株通过质粒PUC-18转化和ERIC-PCR再分离实验验证,结果显示重组菌株在植株体内稳定定位,具有稳定的内生特性。生理、生化指标结合形态特点研究确定该菌株属盐敏芽孢杆菌Bacillus halmapalus 。致病性和促生性试验表明,菌株对水稻植株无致病性,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有明显促生作用。将带有Cry1Ac基因的质粒转入菌株SR-15,并经southern分析证明,其表达产物具有致死水稻二化螟84.7%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120例急性腹膜炎患者临床标本中的无芽孢厌氧菌检出率高达65.8%(79/120),其中以脆弱类杆菌检出率最高(15.8%),检出率较高的其它无芽孢厌氧菌依次为产生消化链球菌(11.7%)、多毛类杆菌(10.8%)和不解糖消化链球菌(10.0%).实验结果表明,无芽孢厌氧菌是急性腹膜炎的重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5.
16.
357细菌及其拮抗物质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Bacillus cereus357细菌及其分泌的拮抗物质对水稻纹枯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它们可抑制或杀死这两种病原菌的菌丝,可使菌丝枯萎和产生畸形。357细菌分泌的拮抗物质还可抑制草莓灰霉病菌孢子的萌发和孢子的形成。该拮抗物质对热、酸、碱等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Sedum alfredii Hance is a Zn and Cd co-hyperaccumulating plant species found in an old mining area in China. Four bacterial strains, Burkholderia sp. SaZR4, Burkholderia sp. SaMR10, Sphingomonas sp. SaMR12 and Variovorax sp. SaNR1, isolated from surface-sterilized S. alfredii plan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ir endophytic nature and root colonization patterns and effects on phytoextraction of Zn and Cd.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gfp-tagged SaZR4, SaMR12, and SaNR1 cells formed biofilms on roots and that SaZR4 and SaMR12 cells could invade root tissues. SaMR10 showed the lowest total population associated with S. alfredii and little effect on plant growth and phytoextraction. SaZR4 significantly promoted Zn-extraction but not Cd-extraction. SaMR12 and SaNR1 significantly promoted plant growth in substrates supplemented with Zn or Cd and phytoextraction of Zn and Cd. Together, this study have shown that the four native endophytic bacteria differently colonize the host plants and modulate metal uptake and growth of host plant, and that SaMR12 and SaNR1 strains are promising assistants of S. alfredii plants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Zn/Cd-contaminated soil.  相似文献   

18.
正常菌群对常见致病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德鑫   《微生物学通报》1993,20(4):217-220
生物拮抗作用是微生物种群关系研究的一个侧面,实验中我们使用从皮肤上分离的常住菌——痤疮丙酸杆菌(A14-1)和表皮葡萄球菌(F65)对常见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C189)、绿脓杆菌(C8514)和埃希氏大肠杆菌(C1356)的体外拮抗试验表明,它们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拮抗作用一般从48小时开始,72小时明显。而皮肤常住菌间无拮抗作用,相反它们还有协同作用,这对于皮肤的自净以及维持皮肤的微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实验中还进行了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正常菌群分离株与上述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拮抗试验,结果表明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报道从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树皮中分离出一种内生真菌,并用薄层层析技术对该真菌培养物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该真菌能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  相似文献   

20.
牙鲆肠道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根据微生态学原理,从健康牙鲆的肠道固有菌群中分离乳酸菌。方法:需氧与厌氧培养法。结果:两种方法获得了不同的结果,用LBS(pH6.5)直接分离,从19株分离菌中只获得6株乳酸菌,其中1株P15为乳杆菌;而用LBS(pH5.4)和SL(pH5.4)先富集后分离得到了许多单一的乳杆菌菌落。对所分离的乳杆菌进行生化鉴定,均符合该菌的生化特征。牛津杯抑菌试验显示,乳酸菌对弧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乳杆菌P15在pH6.8和pH7.5生长良好,并对弧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而在pH8.0和pH8.5时该菌生长不良且无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