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原的鼠兔耐低氧、血管脆性大,是研究高山生理、运动医学及老年医学的良好动物模型。同时,鼠兔对药物敏感,繁殖力强,在医学遗传学研究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日本鼠兔(O.hyperborea)、美洲鼠兔(O.perinceps)和阿富汗鼠兔(O.refescens)的核型已有报道[11],但未作带型分析。1984年,Kimura等报道了阿富汗鼠兔的染色体G.C带图形[13]。本文报道中国达乌尔鼠兔(O.daurica)染色体的带形与核仁形成区(NOR)活性,并讨论鼠兔的进化位置。  相似文献   

2.
中国达乌尔鼠兔染色体G,C带图形与Ag-NORs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颜永衫  甄惠欣  陈幼臣 《遗传》1987,9(4):11-14
高原的鼠兔耐低氧、血管脆性大,是研究高 山生理、运动医学及老年医学的良好动物模型。 同时,鼠兔对药物敏感,繁殖力强,在医学遗传 学研究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日本鼠兔(O. h y perborea)、美洲鼠兔(O. perinceps)和阿富 汗鼠兔(O. ref escens)的核型已有报道[11],但 未作带型分析。1984年,Kimura等报道了阿 富汗鼠兔的染色体G. C带图形Lis)。本文报道 中国达乌尔鼠兔(O. daurica)染色体的带形 与核仁形成区(NOR)活性,并讨论鼠兔的进 化位置。  相似文献   

3.
高原鼠兔与达乌尔鼠兔的摄食行为及对栖息地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通过对标志高原鼠兔和达乌尔鼠兔直接观察的方法,对它们的摄食行为及栖息地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两种鼠兔的摄食行为链存在着明显趋同的行为程序时间系列。在摄食活动中,前者用于防御敌害的时间分配较多。而达乌尔鼠兔则花费更多的时间于采食。对小生境内的高大植株进行刈割,是高原鼠兔保持其防御视野开阔,降低被捕食风险的适应性策略;达乌尔鼠兔则善于利用栖息地内高大植株覆盖物作为它们的临时隐蔽所,以有效地躲避敌害。这表明它们具有反捕食的行为调控能力,也证明捕食风险强化了物种对栖息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伊犁鼠兔分布区与栖息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据目前调查所知,伊犁鼠兔的分布区仅限于新疆北天山的婆罗科努山和伊连哈比尔尕山。该鼠兔为裸岩栖息型动物,栖息地为海拔2800—4100米的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及垫状植被带的裸岩区。  相似文献   

5.
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urica)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鼠种之一,分布在草地和榆树(Ulmus pumila)疏林下,在冬季会形成数量不同的越冬集群。达乌尔鼠兔在秋季和冬季常常会受到艾虎(Mustela eversmanii)的攻击。为研究达乌尔鼠兔越冬集群大小与来自艾虎的捕食风险的关系,2004年10月上旬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的五连榆树疏林地,以洞口计数法调查分布于林下的达乌尔鼠兔种群,采用洞口数量多少作为鼠兔秋季集群大小的指标。清除实验区达乌尔鼠兔洞群范围内的所有鼬科动物粪便。1个月之后,分别统计洞群留有艾虎粪便和洞群被艾虎挖掘过的达乌尔鼠兔家族数量,分析了艾虎对不同大小集群的达乌尔鼠兔家群的捕食选择偏好。统计结果显示,艾虎在集群大的达乌尔鼠兔家群周围更容易留下粪便(P 0.05),并且更倾向挖掘集群大的达乌尔鼠兔家群(P 0.05)。这表明达乌尔鼠兔越冬家群成员数量越多,其来自艾虎的捕食风险就越大。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越冬期间天敌选择性的捕食风险的存在抑制了达乌尔鼠兔越冬集群的增长,从而使其越冬家族数量维持在限定的规模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北塔山地区褐斑鼠兔的生活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斑鼠兔(Ochotona pallasi)又称帕氏鼠兔,在我国分布于内蒙古和新疆。其有关生物学资料,国内尚无专门的报道。我们于1975年6月、1976年7—8月,在新疆北部北塔山地区,对褐斑鼠兔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和了解,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卷带倍蚤一新亚种(蚤目:角叶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倍蚤属Amphalius Jordan,1933-新亚种,卷带倍蚤孟达亚种Amphalius spirataenuis mengdaensis ssp.nov。采自青海省循化县孟达自然保护区的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体上。模式标本存于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四川甘孜州发现白化高原鼠兔丁晓涛,谢文彬甘孜州畜牧科学研究所康定626000石渠县草原站高原鼠兔(Ochtonacurzoniae)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是严重危害草原的害鼠。白化高原鼠兔在四川还未见报道。1992-1993年笔者曾在石渠县尼呷镇(海拔...  相似文献   

9.
科氏鼠兔在昆仑山重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氏鼠兔(Ochotona koslowi Buchner)又称突颅鼠兔,隶属于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科(Ochotonidae)。它是我国特产而古老的物种,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在周口店的中更新世地层中发现过化石。  相似文献   

10.
记述从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新鲜粪便收集的艾美耳属Eimeria球虫二中国新纪录种:E.worleyi Lepp,Todd & Samuel,1972和E.klondikensis Hobbs & Samuel,1974,高原鼠兔是其寄生新宿主.鼠兔标本保存于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孢子化卵囊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一种醇类雄性不育剂对高原鼠兔精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隶属于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科(Ochotonidae),又名黑唇鼠兔,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栖息于海拔4 000 m左右的宽谷草原草甸区(王酉之和胡锦矗,1999),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青藏高原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若尔盖湿地水位下降等因素,高原鼠兔在若尔盖湿地繁殖加快,高原鼠兔成了危害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害兽(刘少英,2005).1997年,若尔盖湿地高原鼠兔平均种群密度为6 400只/km2(刘少英和冉江洪,1999),据我们2007年的调查显示,平均种群数量上升到25 000只/km2,控制鼠兔数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高原鼠兔贮草行为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毓  刘伟  王学英 《动物学研究》2005,26(5):479-483
2004年7—10月,在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境内的大武镇东南方向25 km处的格多牧委会草场,采用 样带法和样方法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贮草行为过程中刈割植物的种类和放置方式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在植物的生长旺盛期具有为冬季贮藏干草堆的行为,贮草行为始于7月,结束于10月初。 高原鼠兔对所刈割植物种类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栖息地植被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并且将刈割植物放置于具 有宽大叶片的植物上,以防止干草的腐烂。挖洞结果显示,高原鼠兔具有洞内贮藏食物的习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高原鼠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鼠兔属动物的早期人工饲养开始于Dice对科罗拉多鼠兔(Ochotona priceps saratilis)的试养,室内繁殖未成功,直至1969年Puget从阿富汗喀布尔地区,捕获野生的阿富汗鼠兔(O. rufescens rufescens),并在人工饲养下繁殖成功。日本1974年引进作为基础对其进行实验动物化培育,供医学生物学研究用,目前已成为法、美和日本等国的实验动物。 高原鼠兔(O. curzoniac)的人工饲养始于60年代,由于鼠兔繁殖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扩增了169号鼠兔属样本的cyt b序列,代表13个种11亚种及5个未分类单元,下载了66条分类地位确定而完整的Cyt b序列,包括25种及9个亚种。构建了Bayesian系统发育树,计算了遗传距离,开展了物种界定分析;对13个种4亚种及5个未分类单元174号完整头骨和外形的20个形态学量度数据开展了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T检验;对头骨和身体外部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鼠兔属包含5个亚属,分别是Ochotona, Conothoa, Pika, Lagotona 和一新亚属;5个亚属间的遗传距离在12.8%-16.0%之间;高黎贡鼠兔(Ochotona gaoligongensis)是灰颈鼠兔(O. forresti)的亚种;喜马拉雅鼠兔(O. himalayana)是灰鼠兔(O. roylei)的亚种;木里鼠兔(O. muliensis)是川西鼠兔(O. gloveri)的亚种;宁夏鼠兔(O. argentata)应为蒙古鼠兔(O. pallasi)的亚种;西伯利亚鼠兔(O. turuchanensis) 为高山鼠兔(O. alpina)的同物异名。藏鼠兔循化亚种(O. thibetana xunhuaensis)应提升为种:循化鼠兔(O. xunhuaensis);东北鼠兔长白山亚种(O. hyperborea coreana)应该提升为种:长白山鼠兔(O. coreana);藏鼠兔峨眉亚种(O. thibetana sacraria)应提升为种:峨眉鼠兔(O. sacraria); 藏鼠兔锡金亚种(O. thibetana sikimaria)应提升为种:锡金鼠兔(O. sikimaria)。通过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研究,发现了鼠兔属1 新亚属和5个新种。新亚属命名为异耳鼠兔亚属(Alienauroa subgen. n.),属模为黄龙鼠兔(O. huanglongensis sp. n.),成员包括黄龙鼠兔新种、峨眉鼠兔、循化鼠兔,以及在龙门山和大巴山发现的2个新种,共计5个种。新亚属的鉴定特征是:耳上前缘内侧有一个密被短毛的异耳屏(Congenial tragus);头骨扁平,颅面平直;眼小,眼眶长和眼眶宽均小于其他亚属;被毛粗长而无光泽;腹毛多为灰白色。5个新种分别发现于四川黄龙自然保护区、四川北部龙门山、四川北部大巴山、四川西部邛崃山、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朗县。我们分别将其命名为黄龙鼠兔(Ochotona huanglongensis sp. n.),扁颅鼠兔(Ochotona flatcalvariam sp.n.),大巴山鼠兔(Ochotona dabashanensis sp. n.),雅鲁藏布鼠兔(Ochotona yarlungensis sp. n.)和邛崃鼠兔(Ochotona qionglaiensis sp. n.)。黄龙鼠兔的鉴定特征是:门齿孔前段平行;脑颅扁平,颅高为颅全长的33.5%;耳大,平均20mm以上(不含耳基部的管),异耳屏三角形,但顶端圆形;毛长而粗糙,无光泽,背部毛长约20mm;腹面毛色以灰白为主;前后足背面灰白色,腹面黑灰色,指(趾)垫大,橘黄色,露出毛外,爪黄白色半透明。扁颅鼠兔的鉴定特征是:脑颅异常扁平,颅高约11mm,颅高仅为颅全长的31%;眼眶很小,平均6.7mm×5.6mm;个体小,体长140mm以下;体毛长而粗糙无光泽,背部毛长22mm;耳小,平均17mm左右,异耳屏阔圆型,相对较小;背毛沙黄色,腹毛黄白。大巴山鼠兔的鉴定特征是:异耳屏镰刀状;耳相对较小,均在17mm以下,和峨眉鼠兔、扁颅鼠兔差不多,比该亚属循化鼠兔和黄龙鼠兔小。颅高相对较大,颅面更隆突,颅高平均12.45mm, 眼眶相对较大,平均8.52mm×7.13mm。雅鲁藏布鼠兔的鉴定特征是:与黑唇鼠兔(O. curzoniae)和努布拉克鼠兔拉萨亚种(O. nubrica lhasaensis)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唇缘有很窄的深灰色圈,深灰色圈外侧为灰白色;前后足底部毛浓密,趾端毛多而长,趾垫和爪隐于毛中;个体中等,体长150mm左右,比黑唇鼠兔和努布拉克鼠兔拉萨亚种小得多;颅面较隆突,但与黑唇鼠兔相比,颅面相对平直;被毛黑褐色。邛崃鼠兔的鉴定特征是:大小及头骨和藏鼠兔很相似,但该种和藏鼠兔的显著不同是眶间宽狭窄,平均4.05mm(3.64-4.19mm),而藏鼠兔眶间宽一般超过4.2mm,平均为4.45mm;该种毛色为沙色带黄色调,毛粗长;藏鼠兔为黑褐色调,毛相对较短;邛崃鼠兔前后足背面为显著的草黄色,而藏鼠兔前后足背面黄白色。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高原鼢鼠和鼠兔的低氧适应机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高原鼢鼠、鼠兔及大鼠心肌和骨骼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活力,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了LDH同工酶.结果显示:鼢鼠、鼠兔、大鼠心肌LDH活力分别为16.90±2.00 U/mg pro,20.55±2.46 U/mg pro,38.26±6.78 U/mg pm,鼢鼠和鼠兔差异不显著(P>0.05),大鼠与鼠兔差异显著(P<0.05),大鼠与鼢鼠差异极显著(P<0.01);骨骼肌LDH活力,鼢鼠、鼠兔、大鼠分别为39.34±3.74 U/mg pro,78.33±9.54 U/mg pro,67.80±10.89 u/mg pr0,大鼠和鼠兔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均极显著高于鼢鼠(P<0.01).高原鼠兔与鼢鼠LDH同工酶M亚基的迁移率较为相近,而H亚基差别较大;鼢鼠和大鼠H亚基的迁移率较为相近,而M亚基差别较大.鼢鼠和鼠兔心肌LDH同工酶亚基组成以H亚基为主,M亚基含量较低,而骨骼肌LDH同工酶亚基组成以M业基为主,H业基含量较低.大鼠心肌和骨骼肌LDH同工酶H亚基和M亚基含量均很丰富.说明高原鼢鼠和鼠兔虽然生活在极其缺氧的环境中,但它们的组织并不缺氧;高原鼢鼠和鼠兔以不同的策略适应高原缺氧.  相似文献   

16.
鼠兔隶属于兔型目,大多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是研究哺乳动物对高寒缺氧环境适应机制的理想模型。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在机体的氧气利用和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测定了柯氏鼠兔线粒体全基因,然后分析了5种分布于较高海拔的鼠兔与6种较低海拔的兔科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并探讨了鼠兔高海拔适应时线粒体基因的作用。研究表明相比于较低海拔物种,鼠兔积累了更多的非同义突变,并且在鼠兔的线粒体编码基因的NADH2、NADH4L、NADH4、NADH5、NADH6、Cytb上均检测到正选择信号。ND2、ND4和ND5亚基的正选择位点位于非跨膜区,鼠兔的ND4L、ND6亚基的正选择位点位于TM区,但并不在与质子转运相关的关键区域。NADH脱氢酶亚基可能通过氨基酸变异干扰了质子转运过程的有效性。Cytb上的正选择信号位于跨膜螺旋H,氨基酸的变异可能影响到泛醇的结合与转移,进而改变了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7.
1977年8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蔡桂全在西藏东南部墨脱(多雄拉山口)采到1只鼠兔,1979年9月,陕西动物研究所吴家炎在西藏东南部米林(邦宗沟)采到另2只鼠兔,收藏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冯祚建等(1986)将这3只鼠兔标本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973年在云南西北部采到的20余只鼠兔标本对比后认为:这些标本的体色、前足爪及头骨特征与Thomas(1923)所描述的灰颈鼠兔Ochotona forreiit吻合,确定为灰颈鼠兔.  相似文献   

18.
2008年9月4日,我们在进行鼠类调查时于新疆克拉玛依区加依尔山克孜勒乌赞一带的新疆圆柏灌丛中捕获2只鼠兔标本,经鉴定为草原鼠兔(Ochotona pusilla)。  相似文献   

19.
鼠兔属5个种的分子分类及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甘肃鼠兔、黄河鼠兔、藏鼠兔、高原鼠兔和红耳鼠兔的mt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并以PAUP程序建立其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鼠兔亚属的4个物种与耗兔亚属的红耳鼠兔存在明显的长度变异(1kb),从而为两亚属的划分提供了新的遗传标记。同时,甘肃鼠兔和黄河鼠兔的遗传分化已达明显的物种级别,因而进一步证实它们均为独立种。在系统树中,黄河鼠兔与高原鼠兔亲缘关系最近,然后是藏鼠兔,最后是甘肃鼠兔与前3种构成一对姊妹群。依据遗传距离计算了分歧年代。两亚属的分歧时间约距今8.8×104ha,相当于中国哺乳动物时代的保德期中期;鼠兔亚属内4种间的分歧发生于约距今(2.5~4.2)×104ha的上新世晚期,相当于榆社期晚期。  相似文献   

20.
人工饲养条件下高原鼠兔生长和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叶润蓉  梁俊勋 《兽类学报》1989,9(2):110-118
本文研究了人工饲养条件下高原鼠兔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和其他种鼠兔的生长作了比较。室内高原鼠兔比野外的生长快,人工饲养的阿富汗鼠兔和北美鼠兔生长期短,成熟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