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DArg+ MGBG 处理保持系, 降低花粉可育度, 并使其幼穗中蛋白质、DNA 和RNA含量以及蛋白酶、RNA 酶和DNA 酶活性下降,使O-·2 生成速率和MDA 含量上升。Put+ Spd + Spm 可消除或部分消除DArg +MGBG的上述效应( 对酶活性的影响除外) 。DArg + MGBG 也使POD、SOD 和CAT活性上升, 但是,多胺只能降低抑制剂对POD 的刺激作用。用Put+ Spd + Spm 处理不育系, 使花粉可育度轻度提高, 并使其幼穗蛋白质、DNA和RNA 含量略有上升,使蛋白酶、DNA酶和RNA 酶活性、O-·2 生成速率、MDA 含量、SOD 和CAT活性下降, 使POD 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2.
利用HPLC和GC分别测定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幼穗多胺( 腐胺,亚精胺和精胺) 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并研究了外施多胺合成抑制剂MGBG 和乙烯前体ACC生成抑制剂AVG 对两系幼穗多胺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以及花粉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育系幼穗乙烯释放速率显著高于其保持系幼穗, 外施AVG 引起两系幼穗乙烯释放速率下降,并使不育系花粉育性得以部分恢复; 不育系幼穗多胺含量显著低于保持系幼穗, 外施MGBG 使两系幼穗Spd 和Spm 含量下降, 并使保持系花粉育性降低。外施AVG 抑制乙烯释放,促进多胺合成;而外施MGBG 抑制Spd和Spm 合成, 却促进乙烯的释放; 而且,乙烯释放速率与多胺(精胺和亚精胺)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提示在水稻CMS 系及其保持系幼穗发育过程中乙烯与多胺( 精胺和亚精胺) 的生物合成竞争SAM。  相似文献   

3.
土壤自然干旱条件下叶面喷施精胺(Spm)、D-精氨酸(D-Arg)、甲基乙二醛-双(脒基腙)(MGBG)不改变小麦幼苗内源多胺含量变化趋势,只是不同程度地影响内源多胺水平。Spm处理提高内源腐胺(Put)和亚精胺(Spd)水平;D-Arg处理的内涵Put和Spd水平也略有提高;MGBG提高内源Put水平,且MGBG作用前期降低Spd水平,后期则导致Spd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4.
PGMS水稻育性转换中的多胺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幼穗的花粉母细胞形成期间,短日可育株的多胺含量高于长日不育株。多胺合成的前体Arg在短日可育株中比幼穗中多胺早一个时期在叶片中达到高峰,而在长日不育株中大量积累。用甲基乙二醛-双处理的短日可育株中Spd和Spm水平、花粉可育度和自交结实度都下降,用Spd补充长日不育株中多胺含量,其花粉可育度有提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HPLC和GC分别测定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幼穗多胺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并研究了外施多胺合成抑制剂MGBG和乙烯前体ACC生成抑制剂AVG对两系幼穗多胺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以及花粉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育系幼穗乙烯释放速率显著高于其保持系幼穗,外施AVG引进两系幼穗乙烯释放速率下降,并使不育系花粉育性得以部分恢复;不育系幼穗多胺含量显著低于保持系幼穗,外施MGBG使两系幼穗Spddisp  相似文献   

6.
干旱期间春小麦叶片多胺含量与作物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使用两种抵制剂MGBG(抑制SAMDC活性)和AOA(抑制ACC合成酶活性)研究了干旱期间两个春小麦品种8139(抗旱性较弱)和504(抗旱性较强)叶片多胺(Put、Spd和Spm)含量、RWC水平、SOD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变化,并由此探讨了不同类别多胺与作物抗旱性的关系以及多胺与乙烯在作物对干旱胁迫响应过程中对共同前体SAM的竞争趋向及其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水分胁迫下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 L.)叶片中多胺代谢与β-N-草酰-L-α,β-二氨基丙酸(ODAP)积累的相关关系,利用聚乙二醇(PEG)对山黧豆幼苗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同时加入腐胺(Put),α-二氟甲基精氨酸(DFMA)和Put+DFMA。实验结果表明,随PEG处理时间的延长,山黧豆幼苗叶片中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逐渐增加,特别是Spm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人Mn—SOD cDNA的克隆及高效表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人肝细胞株(L02)总RNA为模板,扩增了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hMn-SOD)的cDNA。重组到T7启动子控制下的表达载体pET-24a(+)中,构建表爱质粒pET-MnSOD,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SDS-PAGE及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经1mmol/L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可高效表达一分子量为22kD的蛋白质,与抗人  相似文献   

9.
内源植物激素与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育性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选择离子检测(GC-MS-SIM)技术,定性、定量分析了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及对照品种“农垦58”在长(LD)、短(SD)日照处理下,不同发育时期顶端全展叶片中内源IAA、ABA 和生殖器官中内源IAA、ABA、GA1、GA4 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LD 处理下,农垦58S雌雄蕊形成期的叶片和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的幼穗中IAA 相继发生亏缺;农垦58S-LD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单核期和扬花期,生殖器官中内源ABA 均低于农垦58S-SD 的含量,“农垦58”则与此相反;扬花期不育花药中内源GA1 和GA4 含量剧减。据此认为:生殖器官中早期IAA 的亏损、ABA 含量剧减伴随着抗逆性能的减弱及GAS的不足共同导致了农垦58S的雄性败育  相似文献   

10.
应用开顶式熏气装置,研究了0.796 m g/m 3 O3 浓度下,四叶期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叶片内胁迫乙烯产生和多胺含量的变化及其调控。结果表明:O3 使胁迫乙烯的产生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CoCl2 能强烈抑制胁迫乙烯产生。胁迫初期,精氨酸脱羧酶(ADC)活性增强,当叶片伤害加重后,ADC活性下降。对氯汞苯甲酸(PCMB)能抑制ADC活性,并使腐胺(Put)含量减少,而亚精胺(Spd)和精胺(Spm )含量稍有增加。CoCl2 对叶片ADC活性影响不大,未见Put的积累,Spd 和Spm 含量急剧增加,且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叶片所表现的伤害也较轻。较高浓度的Spd 和Spm 能抑制O3 对植株的伤害,Spd 和Spm 的抑制作用大于Put。由此认为,多胺含量变化是植物体对O3 胁迫适应的调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育性敏感的两个时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1356S和衡农S-2不育株幼穗的总RN A含量极显著低于可育株,分别是可育株的42.3%、46.5%、41.8%和40.1%,这必然影响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分裂所必需的蛋白质的合成,以致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最终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12.
多胺与激动素对稀脉浮萍离体叶状体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多胺与KT 都可抑制暗诱导衰老的稀脉浮萍(Lem na aequinoctialis)离体叶状体的叶绿素损失,且多胺的作用大于KT。KT 还显著抑制蛋白质的损失与蛋白酶活性的上升,而多胺对此却无大的影响。0.05 m m ol/L的甲基乙二醛二脒基-腙(MGBG)轻微促进叶绿素和蛋白质的损失。0.05 m m ol/L的KT 可抑制衰老过程中腐胺(Put)的上升和亚精胺(Spd)的下降,而对精胺(Spm )无明显影响。在稀脉浮萍中,精氨酸脱羧酶(ADC)活性占优势。KT 可轻微促进ADC 活性,而对鸟氨酸脱羧酶(ODC)和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活性无显著影响。讨论了多胺与细胞分裂素在抑制植物叶片衰老过程中作用途径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Photoperiod/temperature-sensitivegenicmale-sterilerice,简称P/TGMR)89025和培矮64s在秋季从不育阶段经半不育阶段向可育阶段转变进程中,对其花粉母细胞形成期(Ⅴ)、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Ⅵ)的幼穗和成熟花药(Ⅷ)中过氧化物酶(Peroxidse,简称POD)、超氧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简称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简称CAT)活性测定表明,幼穗和花药相同发育时期的酶活性随正常花粉的比率升高而增加,但以成熟花药中增加最多.并伴有丙二醛(Malonaldehyde,简称MDA)含量减少.表明自由基代谢的变化可能与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花粉败育有关,且自由基代谢变化在幼穗发育中期即已开始.  相似文献   

14.
对分布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4种生态型芦苇叶片中多胺浓度和精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季节变化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均含有相同的多胺类别,且随着季节的推移,多胺总量均呈下降趋势。5-9月份,适应干旱胁迫的沙丘芦苇和适应盐胁迫的轻度盐化草甸和重度盐化草甸芦苇保持了较高的ADC活性和亚精胺、精胺水平。腐胺的累积,其结果表现为Put/Spd+Spm降低,水生芦苇ADC活性最低,Put/Spd+Spm较高,  相似文献   

15.
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DNA的克隆,测序及表达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人胎肝组织总RNA为模板,扩增了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hCu,ZnSOD)的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将该hCu,ZnSODcDNA重组到T7启动子控制下的分泌型表达载体pET22b(+)中,构建表达质粒pETSOD,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SDSPAGE及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经1mmol/L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可高效表达一分子量为19kD的蛋白质,与抗人SOD多抗有特异的免疫反应,表达量约为菌体总蛋白质的30%,具有特异性SOD酶活性,酶活力可达1797u/ml培基。  相似文献   

16.
在育性敏感的两个时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1356S和衡农S-2不育株幼的总RNA含量极显著低于可育株,分别是可育株的42.3%,46.5%,41.8%和40.1%,这必然影响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分裂所必需的蛋白质的合成,以致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最终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17.
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幼穗花药的呼吸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珍汕97A和珍汕97B的雌雄蕊原基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的幼穗及单核期、二核期和三核期的花药中呼吸代谢三羧酸循环(TCA)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及戊糖途径(PPP)的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H)和5-磷酸核糖异构酶(R5PI)的活性。结果表明:可育花药的5种酶活性皆高于同期不育花药;而幼穗中,TCA途径中的  相似文献   

18.
用呼吸电子传递细胞色素途径的抑制剂氰化钾(KCN)与抗氰呼吸途径的抑制剂水杨基氧肟酸(SHAM)处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珍汕97A及其保持系珍汕97B的幼穗和花药后,KCN使不育系与保持系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受到抑制,不育系的O2■的形成受抑制较多。SHAM处理则增高O2■形成,以不育系的增加较多.KCN与SHAM处理后都使不育系与保持系的丙二醛(MDA)含量升高,KCN使保持系的MDA含量升高较多,SHAM则使不育系的MDA含量升高较多.KCN处理后,不育系与保持系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SHAM处理后不育系与保持系的SOD活性变化不明显。H2O2处理对不育系与保持系幼穗的呼吸速率影响不大.H2O2+FeSO4处理后,使呼吸速率大幅度下降,表明H2O2+FeSO4所形成的羟自由基(OH)比H2O2对呼吸代谢的破坏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源于病毒基因组的成分转化植物的现况与问题杨兴洪吴晓东张连忠(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北京100094)ADVANCESANDPROBLEMSONVIRUSDNAANDRNATRANSFORMINGPLANTSYangXinghongWuXiao...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源对小麦幼苗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酶活性测定、Northern 分子杂交等技术,研究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苗的根、叶和离体叶在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同工酶变化, 以及不同氮源对GS基因转录-GS-m RNA 的影响. 同时与硝酸还原酶(NR)活性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当以NH+4 作唯一氮源时,小麦幼苗根谷氨酰胺合成酶(GSr)和叶细胞质谷氨酰胺合成酶(GS1)活性要比以NO-3 作唯一氮源的高.当以NO-3 为唯一氮源时, NO-3 则促进完整叶片和离体叶片叶绿体谷氨酰胺合成酶(GS2)活性. 从转录水平上看,NH+4 促进根GS-m RNA 的合成,而NO-3 促进叶GS-m RNA 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