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岳建萍 《生物学通报》2003,38(12):15-16
DNA分子标记技术从基因水平进行标记,不受环境因素、个体发育阶段及组织部位影响,多态性强,已成为生物学主要遗传标记手段之一。综述了几种主要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着重阐述了其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是为害我国蔬菜作物的重大害虫之一。本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温室白粉虱进行研究,筛选出一条620bp的特异性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JQ690764),据此片段的测序结果设计一对特异性的序列特异性扩增区(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标记(Tv-F和Tv-R),可成功从室内饲养的和从不同地区田间采集的温室白粉虱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条412bp的特异性条带,而不能从供试的其他粉虱类害虫中扩增出该相应条带。单头温室白粉虱成虫的基因组DNA稀释1000倍时,该SCAR标记仍可成功扩增出预期条带,显示出极高的灵敏度。该SCAR标记对温室白粉虱的基因组DNA扩增重复性和稳定性好,且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样品的大规模检测,为田间温室白粉虱的快速识别鉴定及其有效防治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SCAR标记是一种在RAPD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分子标记技术,提高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效率,在茶树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运用优化后的RAPD反应体系对10个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差异分析,随机引物S89、S4分别在白毫早和福云6号中扩增得到长度为498 bp、1 622 bp的差异片段,命名为BHZ498、FY1622.根据它们的测序结果分别设计了一对特异引物,BHZ498的特异引物为SB1/SB2;FY1622的特异引物为SC1/SC2,用这两对特异引物对10个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引物SB1/SB2和SC1/SC2分别在白毫早和福云6号中扩增出唯一的一条扩增带,而这两对引物在其他供试茶树材料中均无相应的扩增带,结果表明已将BHZ498、FY1622标记成功转化成SCAR标记.  相似文献   

4.
分子标记技术在烟草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分子标记作为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遗传标记形式,凭借其可靠有效等优点,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综述了几种分子标记技术(RAPD、AFLP、ISSR)在烟草种资源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烟草种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几种常用分子标记RAPD、AFLP、SSR、ISSR和SRAP的原理和特点,着重论述了分子标记在大黄属植物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种质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大黄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中药材品种鉴别中的应用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回顾国内外中药分子标记鉴定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分析了目前分子标记在中药鉴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进而展望这项技术应用的前景。中药材质量的规范化,为中药材遗传图谱的建立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分子标记技术在苹果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DNA分子标记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出来的一类重要的遗传标记,已广泛应用于遗传图谱的构建、种质资源的管理和鉴定、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等。综述了分子标记在苹果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分子标记技术在蝇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超  白林  侯蓉 《四川动物》2006,25(3):658-661
DNA分子标记作为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遗传标记形式,凭借其可靠有效等优点,在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综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蝇类研究应用的进展,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从常规鉴定、生化鉴定及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等方面,阐述了玉米种子纯度鉴定的重要性。进一步对RAPD、RFLP、SSR和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种子纯度鉴定和品种真实性分析中的应用潜力及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得出SSR分子标记技术是目前种子纯度和品种真实性鉴定中最适宜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品种分析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沈丹16、沈丹2100的可见叶片为材料,采用CTAB-Ⅱ方法提取玉米基因组DNA,然后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扩增。结果是:从RAPD反应所用的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63条谱带,其中14条为差异性谱带,其余引物没有扩增出谱带,被淘汰;此次实验的RAPD反应系统虽然较成功,但不是最佳的,今后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RAPD技术在微生物生物多样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RAPD(随机放大多态性DNA)是1种新的DNA分子标记技术。与RFLp、AFLP及ARDRA相比,RAPD具有可在一次试验中同时观察到大量的DNA多态性片段,方法更具简单、敏感、花费少等优点。阐述了RAPD的原理方法,及目前在微生物分类鉴定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了RAPD技术在共生固氮放线菌Frankia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香菇空间诱变突变体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香菇Cr04菌株经空间诱变后从中筛选出了农艺性状明显改善的突变菌株Cr04DZ。本研究用RAPD和AFLP技术对Cr04DZ与其地面对照菌株Cr04进行了DNA指纹分析,找出了它们之间的DNA多态性,从而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香菇经空间诱变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此外,还比较了AFLP与RAPD检测香菇DNA多态性的效率,优化了对食用菌进行RAPD与AFLP分析的反应条件。通过对Cr04DZ及其对照株Cr04的RAPD及AFLP分析,筛选出了突变体的3个RAPD及29个AFLP多态性产物,已完成了3个AFLP产物的克隆。  相似文献   

13.
香菇Cr04菌株经空间诱变后从中筛选出了农艺性状明显改善的突变菌株Cr04DZ。本研究用RAPD和AFLP技术对Cr04DZ与其地面对照菌株Cr04进行了DNA指纹分析,找出了它们之间的DNA多态性,从而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香菇经空间诱变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此外,还比较了AFLP与RAPD检测香菇DNA多态性的效率,优化了对食用菌进行RAPD与AFLP分析的反应条件。通过对Cr04DZ及其对照株Cr04的RAPD及AFLP分析,筛选出了突变体的3个RAPD及29个AFLP多态性产物,已完成了3个AFLP产物的克隆。  相似文献   

14.
香菇顺式调控元件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顺式调控元件探测载体G221构建了一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基因组文库。G221为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穿梭载体,含有一个由酵母Cyc1基因基本启动子控制的lacZ标记基因,能以转录增强活性筛选香菇DNA片段。用这个基因组文库转化酵母菌,获得了一批lacZ阳性转化子。对其中表达较强的阳性转化子进行质粒抽提和双酶切鉴定,筛选到50个香菇顺式调控元件DNA片段。对其中部分片段进行了测序,并对其中一个序列进行了序列分析,鉴别了该序列上的几个与转录相关的特征序列。该研究也探讨了利用酵母表达系统克隆香菇顺式调控元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蕈菌研究中的酯酶同工酶标记,RAPD标记,RFLP标记,AFLP标记,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和电泳核型等分子标记和生化标记在蕈菌遗传育种、菌株鉴定、遗传多样性研究、亲缘关系和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包括原理、应用领域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香菇自然群体的交配型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自收集于中国14个省、区的53个野生香菇菌株分离得到的94个单核体为材料,进行了交配型因子分析。从该样本中鉴定出66个不同的A因子和72个不同的B因子,而且A、B不亲和性因子系列中的特异性因子均呈等概率分布。据此估算在中国香菇自然群体中存在121个特异的A因子和151个特异的B因子,表明中国香菇自然种质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香菇自然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勇  林芳灿 《菌物学报》2003,22(3):387-393
用RAPD技术分析了收集自中国14个省份、分属于8个不同植物区系的53个野生香菇菌株的DNA多态性.用1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47条DNA带,其中94%具有多态性.供试菌株在RAPD带型及DNA相似性上的差异表明,中国香菇自然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横断山脉、云南高原、台湾及华南地区菌株的多样性尤为丰富.用平均连锁聚类法构建了样本的遗传相关聚类图.大多数来自同一区域或相邻区域的菌株优先聚成小类,表明菌株的分组与其地理来源明显相关.以0.66的相似性为切割点,53个菌株可分成4大类群.类群Ⅰ和类群Ⅱ主要由横断山脉、云南高原和华中地区菌株组成,类群Ⅲ包含其他地区的菌株.类群Ⅳ则是由来自华北和四川省的共5个菌株组成的一个小的分支.  相似文献   

18.
用RAPD技术分析了收集自中国14个省份、分属于8个不同植物区系的53个野生香菇菌株的DNA多态性。用1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47条DNA带,其中94%具有多态性。供试菌株在RAPD带型及DNA相似性上的差异表明,中国香菇自然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横断山脉、云南高原、台湾及华南地区菌株的多样性尤为丰富。用平均连锁聚类法构建了样本的遗传相关聚类图。大多数来自同一区域或相邻区域的菌株优先聚成小类,表明菌株的分组与其地理来源明显相关。以0.66的相似性为切割点,53个菌株可分成4大类群。类群Ⅰ和类群Ⅱ主要由横断山脉、云南高原和华中地区菌株组成,类群Ⅲ包含其他地区的菌株。类群Ⅳ则是由来自华北和四川省的共5个菌株组成的一个小的分支。  相似文献   

19.
PCR amplification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female or male gametophyte associated markers in Saccharina japonica (Aresch.) C. E. Lane, C. Mayes et G. W. Saunders (=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 One pair of the primers, P5, was screened from five pairs designed based on a specific sequence (GenBank accession no. AB069714 ) of Marchantia polymorpha Y chromosome, resulting in a differential band ~500 bp in size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gametophytes of Rongfu strain of Sjaponica. According to the SCAR (sequence‐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 strategies, one pair of primers, P51, was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the sequence of this band that was only present in female gametophytes. A SCAR marker, designated FRML‐494 (494‐bp Female‐Related Marker of S. japonica, GenBank accession no. EU931619 ), was developed successfully by PCR amplification using the designed P51 primer pair. The SCAR marker was verified to be present only in female gametophytes of another variety 901 of this kelp that was a hybrid between Sjaponica as paternal and Slongissima (Miyabe) C. E. Lane, C. Mayes, Druehl et G. W. Saunders (=Laminaria longissima Miyabe) as maternal, suggesting that the FRML‐494 marker was specifically related to female gametophytes of the genus. This marker is the first molecular tool reported for sex identification in kelps. This study was beneficial for identifying gametophyte gender during vegetative growth and for judging whether the monogenetic sporophytes came from exclusive male or female gametophytes, as well a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sex determination at the molecular level in kelps.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芸苔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参考了国内外近年来最新研究进展,对分子标记概念和类型作了简要介绍;论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改良中的主要用途: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定位,物种间基因组比较,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较详细地介绍了芸苔属植物在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