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生素对耐药菌生长繁殖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耐药菌株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生长情况与规律,进一步探讨抗生素应用的某些方法以及细菌耐药性形成的机制。方法:将多重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接种于含临床剂量的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红霉素、呋喃妥因培养基内;置温箱内37℃培养并在不同时间检测各菌的数量及培养基抗生素活性。结果:临床治疗浓度的头孢唑啉或庆大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菌株的生长繁殖具有短暂的抑制作用,随后培养基内虽然仍保留较高的抗生素活性,但细菌的数量却逐渐增多。结论:临床治疗浓度的抗生素对耐药性细菌的生长繁殖仍然具有短暂的抑制作用,以致经验性用药能够使感染症患者的症状缓解,经验性用药不能有效杀灭病原菌,易造成病原菌在宿主体内长期携带和疾病的慢性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 自从进行百日咳预防接种以来,百日咳的发病率已有减少。但仍有极少的小型暴发。由于百日咳杆菌不易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所以诊断通常依靠临床资料作出。尽管鲍姜培养基已广泛应用于营养要求高的百日咳杆菌的临床分离。一般来说,含有新鲜血液的培养基的贮藏期限不长。人们认为成功地分离百日咳杆菌最重要的因素是立即划线接种标本。可是,经济上却不利于把鲍姜培养基一直保持在医院里,因为在医院采取标本  相似文献   

3.
百日咳是许多国家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预防百日咳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是接种百日咳疫苗,百日咳组分疫苗由于其保护效果好、不良反应低、质量稳定可控而成为新一代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首选。本文简要介绍百日咳的病原学、传播途径及流行病学特点,并对中国的百日咳疫苗研发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百日咳是传染性强、感染率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感染婴幼儿,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是引起百日咳的最主要病原菌。近年来世界各地多次出现百日咳暴发,迫切需研制更加有效的新型百日咳疫苗。本研究构建了一株减毒百日咳活疫苗BPTM1,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编码百日咳鲍特菌主要毒力因子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X)和皮肤坏死毒素(dermonecrotic toxin,DNT)的基因,并用大肠埃希菌的同源基因置换了负责气管细胞毒素(tracheal cytotoxin,TCT)转运的基因ampG。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验证了毒素及相关基因的敲除和置换,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表明PTX的S1亚基未表达。体外生长曲线和体内定植曲线均表明,相比于野生型百日咳鲍特菌BPMM,减毒BPTM1的生长和定植能力未受影响,其所致肺部病理效应减轻,而所诱导的百日咳鲍特菌特异性IgG、IgG1、IgG2a抗体保持高水平。本研究表明,减毒百日咳鲍特菌BPTM1有可能成为百日咳疫苗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5.
百日咳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疫苗可进行免疫预防策略的疾病之一。近十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出现的百日咳发病率上升的现象已引起了全球极大关注。其主要原因可能与疫苗接种尤其是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 APV)诱导产生的免疫力不断衰减有关。血清中的抗百日咳毒素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是最重要的免疫力评价方法之一,但到目前为止,感染百日咳菌或接种百日咳疫苗后的免疫力保护相关机制及评价指标尚无统一的标准。现就国内外百日咳相关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正>百日咳菌苗 百日咳菌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用福马林杀菌的全菌体菌苗。在美国使用实践中,用小鼠作保护力试验,用凝集反应测定免疫小孩中的凝集抗体;但是菌苗如何产生保护?百日咳又是如何致病?免疫成分是什么?如何说明人得到免疫?人体免疫情况是血清抗体还是分泌抗体?是否是细胞免疫?我们都不太清楚、百日咳菌相的变化有3~4种,第一相菌也是在变动的,在培养基上有时变为3或4相。现在谈几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口腔念珠菌病( oral candidiasis,OC)是HIV/AIDS患者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研究其临床表型及病原学特点对AIDS相关性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断和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将70例确诊为HIV/AIDS且初步诊断为AIDS相关性口腔念珠菌病患者使用棉拭子在其病损区取材,接种至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检验。结果 HIV/AIDS患者念珠菌感染的病例为52例,临床表型以假膜型和红斑型为主,其中假膜型最为常见(56%)。 HIV/AIDS患者口腔念珠菌病各致病病原菌以白念珠菌的检出率最高(60.32%),热带念珠菌次之(19.05%),光滑念珠菌为(12.70%),克柔念珠菌(7.94%)。有9例HIV/AIDS伴口腔念珠菌病患者,检测出病原菌的混合感染,其中2例为3种病原菌感染。结论 HIV/AIDS患者口腔念珠菌病临床表型复杂且可以伴发,单纯通过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常不准确,且病原菌的准确分型可以指导临床用药,降低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正> 已报导成人,正常的、百日咳康复的及接种过菌苗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百日咳抗体。由培养证实是百日咳者和接种者有高效价的沉淀抗体。丹麦,1946年到1970年间一共分离了1800株付百口咳菌及41000株百日咳菌。在捷克由付百日咳菌引起的百日咳发病数则比较高。 从Chandigarh和其毗连地区从52名儿童中分离出4株百日咳菌,并对50名健康儿童及51例百日咳可疑病例测试了百日咳血凝素,但在这些病例中未能分离出付百日咳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的Camille L.和Jerry M.K.鉴定了百日咳毒素基因的克隆和碱基序列。这一结果向开发安全的百日咳疫苗迈进了重要的一步。详文请参考“Science”第232卷1258—1259页。百日咳毒素是由百日咳病原菌百日咳博德特氏菌(Bordatclla pcrtussis)产生的。给儿童注射百日咳疫苗之所以常有副作用,推测其原因就是此毒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山葵杀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尚勤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4):77-80
报道了山葵提取物对细菌的致死作用 ,特别是山葵对病原菌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在山葵提取物浓度为 0.5 %~ 0.8%,作用时间为 90~ 1 2 0min的条件下 ,对几种病原菌的杀菌率为 80 %~ 97%。这对杀灭有害病原菌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对防止病原菌的传播搞好环境卫生、保证人类健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2010—2013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及健康人群百日咳抗体水平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百日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2010—2013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的百日咳病例个案数据及2013年深圳市健康人群百日咳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2010—2013年共报告百日咳病例176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0.54/10万,其中2011年最高(0.72/10万)。报告病例中<18月龄的占94.89%,有春夏季高发的现象,病例报告单位以深圳市儿童医院为主(92.05%)。2013年640份健康人群血清百日咳Ig G抗体阳性率为46.25%,其中≥20岁组的最高(70.67%),4~5岁组的最低(25.45%)。各年龄组健康人群百日咳抗体水平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9.01,P<0.001)。结论深圳市近几年百日咳报告病例以18月龄以下儿童为主,除20岁以上成人外,其他年龄组人群百日咳抗体水平普遍不高,应针对适龄儿童制定针对性的百日咳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发展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用于定量估计百日咳菌苗对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高血糖的抑制作用。检验的统计学分析,是根据血糖水平的对数转换值估计的。这个方法极为敏感,能检测出0.004ml商品百喉—破伤风—百日咳全细胞菌苗的活性。计算的公共方差能小至0.0034,同时方法具有高度的重复性。在商品菌苗中,其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原百日咳菌苗的活性,用5mM戊二醛于37℃30分钟可灭活,但对40mM甲醛于37℃处理5天却有抵抗力。化学试剂的灭活程度,采用平行线检验法与未处理的对照百日咳菌苗的活性作了计算。  相似文献   

13.
经一系列试验证实百日咳菌大罐培养浓度的下降与培养基中不耐热营养因子不足有关,将培养基的高压灭菌方式改为除菌过滤,保留热不稳定营养因子,可以提高百日咳菌大罐培养浓度;优化酸沉淀条件后,提高了菌苗回收率,从而节省了大量培养基,缩短了生产时间,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亿万儿童的福音──新一代百日咳菌苗的问世何长民(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730046)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呼道传染病,在人群中长期存在,传播分布很广,严重威胁婴幼儿的健康。但是,目前世界各国对这一疾病尚无完全有效的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15.
百日咳呼吸道感染模型是研究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致病机制及百日咳疫苗评价的重要手段。人是百日咳鲍特菌的唯一自然宿主,由于受伦理学限制及志愿者重症感染等风险,使人百日咳呼吸道感染模型研究受限。近年来,百日咳呼吸道感染动物模型取得了明显进展。目前,应用于百日咳研究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小鼠、小型猪和狒狒等。现就百日咳呼吸道感染模型在百日咳疫苗临床前研究及有效性评价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正> 巴斯博士得出的结论说,消灭百日咳是可能的。这结论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人类是百日咳杆菌唯一的宿主和将百日咳杆菌与天花病毒进行比较后得出的。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被认为是百日咳杆菌的唯一天然宿主,但看待这一论断还是要持谨慎的态度。与天花病毒不一样,百日咳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很容易培养,它不需要在活细胞内就能生长繁殖。这就使得百日咳杆菌可能生长的范围得以扩大。  相似文献   

17.
尽管百日咳疫苗接种覆盖率很高,但近年来百日咳(pertussis)全球发病率仍有所上升,在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暴发流行。有研究表明,霍氏鲍特菌(Bordetella holmesii)也可引起类似百日咳样症状。由于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实验室鉴别方法,因此经常被误诊为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多地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不同地区人群中,由霍氏鲍特菌引起的百日咳发病率在0%~29%不等,青少年和成人发病率更高。中国关于百日咳感染中霍氏鲍特菌的流行情况未见报道,仅有1例引起菌血症的报道。目前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和鉴定、核酸检测和血清学试验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现就霍氏鲍特菌引起的百日咳在全世界的流行情况及实验室诊断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鲍特菌属的百日咳鲍特茵、副百日咳鲍特菌和支气管炎败血鲍特菌都是引起哺乳动物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宿主范围各不相同。本文从基因组一般结构、插入序列元件和菌种进化、菌种的特有基因和宿主范围限制、重要毒力因子等4个方面对三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適应性百日咳菌种的獲得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用多次傅代方法在六号培养基上,经20代傅代所獲得之CS20菌株,虽仍为一相百日咳桿菌,但未獲得在含腺培养基上生是稳定之適应性。 2.C及P5菌株在不適宜的情况下长期培养而獲得之Cv及P5v菌株,经多次全面检查仍为一相百日咳桿菌,合乎生物制品法规之要求。在血清学、毒力、毒性、免疫力等方面与原菌株C及P5均一致,但在含腖之四号培养基上生长稳定有顯著之適应性。 3.雨年来100批大量生产百日咳原液中充分澄明了Cv及P5v在四号培养基上之適应性,且在免疫力方面与原菌株所作原液无差别。因Cv及P5v生是稳定,故较原菌株C及P5所生产之原液之浓度提高200%以上。该適应性地方性菌株是理想而適合於生产百日咳菌苗用的菌种。  相似文献   

20.
风信子中抗青霉素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和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用初筛培养基培养,从风信子叶子中分离出一种抗青霉素的内生菌,进行离体培养和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所筛选的菌株的发酵产物对细菌和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发酵液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苹果干腐病原菌和烟草赤星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是94.8%和93.8%,而菌体内的活性物对蜡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有较高的活性,对苹果干腐病原菌、烟草赤星病原菌和苹果轮纹病原菌的抑菌率都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