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物生理生态学主要研究野生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阐述或回答动物与生存和繁殖相关的生态学问题.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栖息地环境从西向东横跨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生理生态学研究对于了解物种分布范围的决定因素、对季节性环境的适应策略以及种群动态等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本研究组关于长爪沙鼠的生活史特征、能量代谢特征、社群行为和贮食行为、生态免疫以及种群动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动物学教研室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其中博士和硕士4人,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和科研梯队。主要研究方向有:1)动物生理生态学:以爬行类、鸟类和小型哺乳类动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理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和进化论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运用现代进化生物学的理论和思想,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和种群等多层次,揭示动物的生理多样性及其功能进化意义,探索动物对不同环境的生理适应机理和生存策略。目前重点研究动物能量代谢和产热调节机制、分子…  相似文献   

3.
王德华  王祖望 《兽类学报》2022,42(5):482-489
本文回顾了青藏高原小型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能量代谢特征与环境适应性、适应性产热与体温调节、能量平衡与体重调节、生理极限值和种群能流估算等,总结了近年一些新兴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双标记水方法测定能量消耗、肠道菌群的功能、地理生理学、种群生理学、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理功能等。有些工作引领了中国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发展,如生态能量学、适应性产热和生理适应等。本文对未来需要发展的领域和深入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建立青藏高原小型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4.
营养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领域研究动物食物数量和质量、营养适应以及营养对种群特征作用规律的分支学科.目前从营养生态学研究灵长类食性需求主要分为五种假说,1)能量最大化假说;2)氮(蛋白质)最大化假说;3)植物次级代谢产物调节假说;4)膳食纤维调节假说;5)食物营养均衡假说.本文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分别介绍了这些假说在灵长类...  相似文献   

5.
郑重 《生态学杂志》1989,8(4):35-39
随着化学生态学(chemical ecology)和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信息素(pheromone)研究进展较快,发表的论文与日俱增,但研究的进度很不平衡——脊椎动物以哺乳类研究较多,而无脊椎动物则以昆虫类研究较多。后者是可以理解的,一因昆虫的种类多、数量大,易于取材;二因昆虫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特别是有害昆虫的防治(利用性信息素作为诱捕剂),对农业丰收与森林保护关系极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甲壳动物的信息素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论文也日益增多。但和昆虫比较起来,它仍处于萌芽状态。作者深信,随着虾、蟹类养殖业和捕捞业的蓬勃发展,这类高等甲壳动物的  相似文献   

6.
小型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与进化思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动物生理生态学是一门利用生理学的手段和方法研究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相关的生态学问题的交叉学科,
旨在阐明动物对环境适应和进化的生理机制。在近70 年的发展历程中,进化生物学的思想和理论越来越紧密地
融入到生理生态学的研究中,同时生理生态学的研究结果也在充实着进化生物学理论的发展。本文根据作者多
年的研究经历,从动物的体型和代谢特征、消化生理、生态免疫和冬眠等几个侧面,简述了小型哺乳动物生理
生态学的某些研究进展和进化思想对该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是珍贵的毛皮动物,也是我国天山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储存宿主。研究该动物的生态学,对于阐明自然疫源地的动物流行病规律及指导制订消灭疫源性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用标记动物进行动物生态学研究,国外于五十年代即已作了大量工作(PendletonR.C.1956)。一些苏联学者为解决鼠疫动物流行病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许多旱獭生态学研究。例如,Bn6n~os(1961,1962)用染色标记方法对灰旱獭的移动性进行了观察,把旱獭移动分为迁出式移动和种群内移动,Kn3nJios(1964)用染色标记法对红旱獭(Marmota caudata)的活动性和移动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bepcuⅡgena(1966)用放射性同位素及染色标记法对灰旱獭的种群内接触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竹类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微  陶建平  宋利霞  冉春燕   《广西植物》2006,26(4):412-417
综述了竹类种群生理生态学、种群动态、繁殖特性、无性系种群特征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概括了群落水平上竹类种群对森林更新的影响。并从竹类种群克隆多样性与微进化、生长适应机理、开花机制,以及竹类种群与林窗更新等四个方面展望未来竹类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9.
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的协同适应及进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德利 《生态学报》2004,24(11):2641-2648
通常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 (或种群 )的遗传结构由于回应于另一个物种 (或种群 )遗传结构的变化而发生的相应改变。广义的理解 ,协同进化是相互作用的物种之间的互惠进化。生物之间、特别是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的协同适应与进化 ,已经成为生物进化、生态、遗传等学科十分关注的问题 ,可能成为生物学中各学科研究的交汇点或结点。作者具体阐述了 :(1)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研究意义 ,包括对生物学与生态学的价值 ;(2 )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研究的限制或困难 ,诸如时间、研究对象、进化等级尺度和研究方法的限制 ;(3)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协同进化的主要研究对象 (系统 ) ,即昆虫传粉系统、昆虫诱导植物反应系统、种子散布系统、以及大型草食动物采食与植物反应系统 ;(4 )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协同进化的主要研究内容 ,包括适应特征 (性状 )——物种的可塑性 ,以及适应机制——物种适应过程与策略两个方面 ;(5 )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协同进化研究的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动物学杂志》2007,42(6):174-174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生理生态学实验室成立于1990年,是一个年轻、充满朝气的集体,为云南师范大学示范实验室。主要以我国热带亚热带小型哺乳动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理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运用现代进化生物学的理论和思想,从分子、组织、器官、个体和种群等不同层次上,揭示动物在胁迫环境下的能量利用、分配和信息传递的分子机制及进化扩散途径以及各种环境胁迫因子对动物或人类生存适应特征、适应对策、适应模式及其分子机制、扩散途径和遗传多样性:其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人类疾病的防治、新药的开发、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种群动态及其调节原理是当代生态学研究中心课题之一。早期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多偏重于外部调节或控制因子的研究,如注意于食物、捕食者、气候、寄生及疾病等因子的作用。自四十年代初期Elton(1942)强调了种内因子的重要性后,引起了生态学界的注意,并已围绕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五十年代以来,曾由Christian (1950)、Christian etal.(1964)、Chitty(1960)、Wynne-Edwards(1964)及Krebs(1971,1974)等提出哺乳动物种群自我调节的各种假说。各自的论点虽不相同,但在某些基本思想方面却有其共同之处,即认为动物在与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发展了控制其数量的自我调节系统,使动物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非生物)之间维持动态平衡,以利于种的生存和发展。七十年代以来,种群作为种的生存形式并对环境条件起整体反应的系统概念渗入生态学后,种群内部调节因子的作用愈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沙棘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沙棘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众多学者在叶表皮毛特征、根系解剖结构和生物固氮方面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看法,但在水分生理生态和种群坟散方面尚存争议或不理解之处。这主要是由于忽视了沙棘无性系植物种群的生理整合作用和觅养行为。因此,今后应该从无性系生长可塑性调节和分株间资源共享特征出发,进一步探讨沙棘的抗旱机理和生态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种群生态学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和课题 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无疑地是当前动物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前生态学学术论坛上争论最热烈的中心课题。其所以形成这样局面,绝非偶然,而是有它发展的历史过程。因限于篇幅我们不可能尽详地叙述它的整个发展历史的过程,但是为了本文目的,我们似乎有必要将这段历史加以概述。赫克尔(Haeckel)在1866—69年首次引用“Oekologie”这个术语,并且予以定义为:“包括动物与其有机或无机环境的关系,尤其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黑麂活动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的活动节律是行为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研究动物在不同时间内的活动强度及变化规律(原宝东和孔繁繁,2011).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隶属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麂属(Muntiacus),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分布范围十分狭小,目前该种群仅存于安徽、浙江、江西和福建4省,且栖息地成小种群岛屿状分布(盛和林,1987).  相似文献   

15.
行为生态学和生理生态学是生态学领域的两个重要研究范畴,开展相关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探究其行为和生理生态学可以了解磷虾类等海洋生物应对极端环境的能力.本文从行为生态和生理生态两方面总结了南极磷虾的典型生态学特征.行为生态学包括其集群(规模、行为)及游泳(游泳角度、附肢摆动)等;生理生态学包括呼吸、排泄与代谢以及蜕皮与生长等.目前关于南极磷虾的生理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的研究仍较为有限,且多数研究结果基于陆基实验室的暂养.鉴于陆基实验室暂养与自然的南极磷虾栖息环境差异较大,开展南极磷虾的现场实验生态学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种群生物学和生态学。目前从事动物生态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濒危动物的保护生物学、种群生物学、分子生态学等。负责科研  相似文献   

17.
鸟类对城市化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世林  曹垒  逯非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2016,36(21):6696-6707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导的复杂系统,当前的高速城市化进程对包括鸟类在内的城市区域动物施加了广泛的选择压力。从鸟类对城市环境的主动适应角度,归纳了国内外城市鸟类生态学研究中有关鸟类对城市化的适应研究,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鸟类行为、生理指标以及种群基因结构的适应性变化。基于遗传的数量效应,研究认为某些鸟种对城市环境的适应已经上升到进化层次,同时还对城市化导致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对鸟类对城市化适应的研究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动物种群数量的调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种群内是否存在自行调节数量的作用,如存在,则系通过何种机制?是近十数年来动物生态学中热烈争论的问题。有关动物种群数量的调节概念,最早见于Elton(1925)论野生哺乳类的数量一文,其后由Nicholson(1935)等分别相继提出“自然平衡”、“自行调节”、或“自然控制”等概念,并展开密度制约因素在种群调节或控制中所起作用的争论,已发表大量实验报告和论文。总括此项争论的论点,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通过反馈机制,种群内存在实际的数量调节;另一派则认为至少在许多情况下,此种机制系不参加作用的,数量在小幅度内的波动是由于一个或较多的环境因素的变化。为什么此项争论已发展为当前种群生态学讨论的中心问题,就中不仅反映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对动物生态学的影响,并且涉及与实际生产密切有关的若干生态学基本论点。种群数量调节的基本理论补偿理论(Compensation theory)与体内平衡(Homeostasis)概念,最初仅见于有机体内部组织及能量问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内禀增长率(r_m)是一个最基本的种群参数,它的测定和计算在动物生态学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20年代开始,已发展出多种计算动物r_m值的方法,如下所述。  相似文献   

20.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人类、动物、植物)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学,也是新兴的边缘科学之一。微生态学侧重面是微生物所寄居的宿主,即对宿主产生的生理效应(微生态平衡)和病理效应(微生态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