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用石蜡切片法对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Sieb.et Zucc.)的通气组织发育过程进行观测研究,以探讨其耐湿机制.研究表明:(1)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一年生野生大豆播种3~5周后主根开始形成皮层通气组织,经过2周左右基本形成根系与茎贯通的通气道;皮层通气组织首先在根茎连接点上下开始形成,再向根尖方向和茎扩展.(2)来自不同生态环境的一年生野生大豆开始形成皮层通气组织的部位相同,但开始产生通气组织的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国家种质库最近10年野生大豆搜集进展和研究概况。我国野生大豆资源在1979-1982年间搜集并保存在国家基因库的为5939份;1996-2000年搜集了600份;2001-2010最近10年补充搜集了全国17个省(市、区)、318个县(市、旗)、930个乡镇(农场)。其中新搜集县市178个,共收集典型野生大豆资源1979份,野生大豆收集样品新增资源33.3%。  相似文献   

4.
中国野生大豆遗传资源搜集基本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资源搜集原则是通过种子采集追求样本具有最高程度的遗传多样性。为了合理而有效地搜集野生大豆资源,近年来通过野生大豆居群考察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明确了野生大豆资源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布动态:遗传多样性地理的和生态的区域性、生态系统内居群的遗传相关性及各种生境下居群遗传多样性差异,从理论上奠定了野生大豆资源合理有效搜集的依据。根据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初步建立了居群野生大豆资源的搜集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野生大豆资源保护管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生大豆的利用价值及在我国面临的问题,介绍了湖南省的野生大豆资源保护管理的经验,科学合理地提出了保护好我国野生大豆资源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稻种资源收集、保存和更新现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截止2003年,我国共编目稻种资源77541份,其中各种类型所占百分比大小顺序为:地方稻种(68.68%)、国外引进稻种(12.65%)、野生稻种(9.45%)、选育稻种(6.96%)、杂交稻"三系"资源(2.09%)、遗传标记材料(0.16%);在国家长期库中共保存稻种资源69133份,其中各种类型所占百分比大小顺序为:地方稻种(71.38%)、国外引进稻种(12.16%)、野生稻种(8.09%)、选育稻种(6.52%)、杂交稻"三系"资源(1.54%)、遗传标记材料(0.18%)、其他(0.12%).加强选育品种、品系、突变体的收集和保存;重视国外稻种资源的收集与引进;开展地方稻种的纯系筛选与保存;持续开展稻种资源的繁种更新;开展已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的确认和提供利用,这是今后稻种资源收集和保存工作的重要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我国野生大豆遗传资源主要的形态类型、物种内遗传关系和遗传结构。进化的瓶颈不仅发生在由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也以另一种方式"分化瓶颈"出现于同性状的不同表型类型之间。野生大豆种内种子大小类型是否存在遗传分化?野生和半野生大豆的边界在哪?半野生大豆如何产生的?半野生大豆遗传上密切于栽培种还是野生种?百粒重3~4g的小粒半野生大豆与百粒重8.5g以上的特大粒半野生大豆是否有遗传差异?百粒重8.5g以上的特大粒半野生大豆是否属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的种皮色和种子大小哪个更能反映进化程度?栽培大豆基因是否已经渗入到野生大豆?对这些在学术界常年存在的疑问本文介绍了我们的研究答案。我们认为"真"半野生大豆不存在于现在中国半野生资源收集品中;一些野生大豆中的白花、灰毛、无泥膜性状来源于栽培大豆的基因渗透。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重庆地区若干野生大豆区域居群的8个形态性状,分析了区域居群的表型多样性。结果显示,数量性状有比较丰富的多样性;区域居群的形态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地理相关性);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百粒重>单株产量>地上部分茎叶干重>株高>播种至开花天数;各形态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显示,东北部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的趋势。通过聚类分析,样本数较多的5个区域居群分为3个地理组和1个特别居群组,显示重庆地区地理区域居群存在明显的西部、中部、东北部生态地理的分化,东北部是形态变异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中国野生稻收集、鉴定和保存现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通过介绍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繁种、编目、鉴定、评价和保存、保护状况,论述了我国野生稻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研究成就,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野生大豆、栽培大豆高异黄酮种质资源筛选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利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黑龙江省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栽培大豆(G. max) 60份种质资源的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种质资源异黄酮含量有明显遗传差异,变幅为416.2~6808.2μg/g,野生大豆高于栽培大豆,筛选出高异黄酮野生大豆种质资源4份、高异黄酮栽培大豆种质资源2份.  相似文献   

11.
12.
新考察收集野生大豆与已保存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研究以65份东北地区新收集野生大豆资源以及与其来源相同的已经编目保存的资源为实验材料,利用60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收集材料在22个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都高于以前收集的资源,有62个等位变异是新收集材料所特有。新收集材料与其它资源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1918。说明新收集的材料使得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得到提高,对野生大豆进行补充考察和收集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SSR分子标记对来自广东省5个县野生大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为广东野生大豆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5个野生大豆居群在60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63个等位变异,同一位点上等位基因数目最多为10个,最少为2个,平均为4.38个;不同群体中特有等位基因数不同,其中连州(LZ)和南雄(NX)野生大豆的特有等位基因数目较多,分别为19个和16个;Shannon指数(I)变化范围为0.162~2.174,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为0.073~0.899。(2)广东连州(LZ)野生大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而仁化(RH)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二者的Shannon指数(I)分别为0.811、0.113;群体分子方差(AMOVA)分析结果揭示,居群间变异占51%,群体内变异占49%,且仁化居群与其他居群间基因流较小。(3)依据遗传距离可将连州(LZ)和连南(LN)聚类为一类,乳源(RY)和南雄(NX)为一类,仁化(RH)单独为一类。研究表明,广东不同野生大豆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而且居群内基因类型多,其中连州(LZ)和乳源(RY)野生大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证明广东野生大豆群体保存了丰富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4.
野生大豆耐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生大豆对于拓宽大豆种质遗传基础和丰富大豆种质基因库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野生大豆的资源概况及优良性状、耐盐机理和利用野生大豆提高栽培大豆耐盐性等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野生大豆耐盐性的解剖结构、生理基础、分子生物学基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并提出野生大豆通过茎叶表皮上的"腺体"及对Na+和Cl-的排斥性,实现对盐渍环境的颉颃作用.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大豆异黄酮代谢和耐盐基因也是其适应盐渍环境的重要原因.今后应对野生大豆耐盐机理的遗传学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种群保护以保障野生大豆的发掘鉴定和创新利用.  相似文献   

15.
野生大豆P5CS基因的克隆及对盐胁迫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境下植物大量积累脯氨酸是减轻胁迫伤害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本研究应用同源克隆方法从NaCl处理的野生大豆中克隆获得一个脯氨酸合成酶(P5CS)基因,命名为GsP5CS。该基因核苷酸序列全长2.232 kb,含一个2148bp开放阅读框,编码715个氨基酸,包含有高等植物P5CS蛋白质的5个主要功能域,与菜豆PvP5CS1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8.79%。Real Time PCR分析显示该基因受轻度盐胁迫诱导上调表达,根中表达高峰出现在200 mmol/L NaCl处理下,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的5.83倍;叶片中表达高峰出现在300 mmol/L NaCl处理条件下,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的12.78倍。并且该基因在根和叶片中的表达模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模式相同。上述结果说明,GsP5CS可能参与野生大豆脯氨酸合成。  相似文献   

16.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起源于中国,是栽培大豆(G. max)的近缘祖先,逆境适应能力强,是研究耐逆分子机制和挖掘耐逆关键调控基因的优良材料。该文综述了野生大豆耐逆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组学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年来类受体蛋白激酶、转录因子、离子通道和氧化还原在野生大豆耐逆应答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为耐逆作物...  相似文献   

17.
江西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48个SSR分子标记分析了192份采集于江西49个县(区)的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共扩增出等位基因343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7.2个等位基因,平均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0.7369,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0.7060,表明江西野生大豆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纬度和不同海拔的野生大豆其遗传多样性不同,高纬度及低海拔地区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要高。192份野生大豆可聚类成三大类,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8.
野生大豆(Glycinesoja)酰脲含量与根瘤固氮活力的关系朱长甫,苗以农,刘学军,许守民(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130024)郑惠玉,徐豹(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公主岭136100)关键词:野生大豆,固氮活力,酰脲,蛋白质根据固氮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