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4月—2011年3月对烟台养马岛潮间带大型海藻进行了逐月调查.在养马岛潮间带共设置了A、B两个点,对大型海藻物种组成、生物量以及与环境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调查区域共有大型海藻35种,其中红藻24种,占总数的68.6%;绿藻6种,占总数的17.1%;褐藻5种,占总数的14.3%.夏季优势种以褐藻和绿藻为主,秋、冬、春季优势种以红藻和褐藻为主,鼠尾藻在各季节中均为优势种.大型海藻生物量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6月,A、B采样点大型海藻生物量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11月,具有温带海域藻类变化特点.温度、营养盐和pH对大型海藻生物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褐藻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植物作为一类有益健康的天然产品受到诸多关注。其中,褐藻科植物和褐藻的粗提取物在抗肿瘤活性方面显示出极大优势。鉴于此,褐藻粗提取物的活性成分褐藻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引起制药领域的极大兴趣。褐藻多糖包括褐藻胶、岩藻聚糖和褐藻淀粉等,主要来自海带、巨藻、泡叶藻、墨角藻等海藻植物。研究发现,褐藻糖胶的衍生物及海藻酸钠的衍生物具有降血压、调节免疫、抗炎抗病毒、抗氧化以及抗肿瘤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褐藻多糖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活性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褐藻多糖是海藻胶、褐藻糖胶和褐藻淀粉的统称,主要存在于褐藻中。褐藻糖胶作为其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由L-岩藻糖和硫酸酯基组成,具有抗氧化、抗凝血、防癌抗肿瘤、抗病毒和消炎等活性。综述了褐藻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和褐藻糖胶的生理活性研究进展,以期为褐藻多糖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藻多糖降解酶的性质和作用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海藻主要由蓝藻、绿藻、红藻和褐藻四大类组成。世界海洋中估计生长有 80 0 0多种海藻。海藻的生产与它的利用价值有密切关系 ,就褐藻、红藻和绿藻这三大门类来说 ,褐藻和红藻以其种类多、产量丰富和含有用途广泛的褐藻胶、琼胶和卡拉胶等 ,由自然生产逐步为人工养殖所代替。全世界每年约生产5万吨海藻胶 (其中 ,褐藻胶 2 5万吨 ,卡拉胶 1 45万吨、琼胶 0 7万吨 )创值近 4亿美元。这些海藻胶是海藻细胞壁内的主要填充物质 ,约占细胞干重的 2 0 %~ 3 0 % [1] 。近年来 ,各国的科学家大力开展从海洋开发新药物的研究计划。因此 ,对海藻、…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青岛沿岸潮间带采集9种海藻,包括3种褐藻、4种绿藻和2种红藻,通过传统培养方法共分离获得92株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真菌转录间隔区(ITS)r DNA序列分析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92株真菌隶属子囊菌门56种,担子菌门1种及接合菌门1种;优势属为枝顶孢属、曲霉属、枝孢属、青霉属和帚霉属;无性型真菌40种,占总菌株数量的75%;绿藻门刺松藻的真菌多样性最高,其次为褐藻门鼠尾藻,红藻门珊瑚藻的真菌多样性最低。本研究首次对中国沿岸潮间带海藻中的真菌多样性进行报道,为进一步研究藻生真菌生态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几种绿藻、褐藻和红藻的吸收光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用乳白玻璃法测定了我国黄海常见的属于绿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的十种海藻的吸收光谱。讨论了这三门海藻的吸收光谱的特点。通过对吸收光谱及红藻、褐藻相对于绿藻的差异光谱的分析,讨论了各种色素在活体中的吸收峰和吸收带的位置。2.根据褐藻与绿藻的吸收光谱的差异及差异光谱的比较分析,认为绿藻吸收光谱中位于485(或480)毫微米的吸收峰是叶绿素 b 的蓝光吸收峰。叶绿素 b 的红光吸收峰位于655毫微米附近。岩藻黄素的吸收峰位于525毫微米附近。根据红藻吸收光谱及其同绿藻的差异光谱中的红光吸收峰和负峰的特点,初步认为红藻中的叶绿素 d 的红光吸收峰比叶绿素 a 的红光吸收峰位于较长波长处。3.对几种红藻的吸收光谱进行了比较。观察到原始红藻纲的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的藻胆素与真红藻纲的藻类有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及条斑紫菜的藻胆素的含量和组成上的易变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褐藻多糖     
褐藻多糖主要包括褐藻胶、褐藻糖胶和褐藻淀粉。近年来研究表明,褐藻多糖有一定的抗癌、抗HIV-1作用。详细介绍了褐藻多糖的来源、类型、结构及性质;分离、提纯方法以及它们的生理活性和相关的构效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8.
褐藻77 K荧光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了裙带菜、叉开网地藻、海带、囊藻、海蒿子、鼠尾藻、萱藻和水云等8种褐藻的77K荧光光谱并同菠菜和红藻条斑紫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与红藻和高等植物明显不同,褐藻没有作为PSI特征的730nm荧光峰。按荧光主峰的波长,可以分为二种类型:裙带菜、叉开网地藻、海带和囊藻的荧光主峰位于690nm,海蒿子、萱藻、水云和鼠尾藻的荧光主峰在705~720nm。这种77K荧光特异性预示褐藻同高等植物之间在PSI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裙带菜、叉开网地藻、海带、囊藻、海蒿子、鼠尾藻、萱藻和水云等8种褐藻的77K荧光光谱并同菠菜和红藻条斑紫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与红藻和高等植物明显不同,褐藻没有作为PSⅠ特征的730 nm荧光峰。按荧光主峰的波长,可以分为二种类型:裙带菜、叉开网地藻、海带和囊藻的荧光主峰位于690 nm,海蒿子、萱藻、水云和鼠尾藻的荧光主峰在705-720 nm。这种77K荧光特异性预示褐藻同高等植物之间在PSⅠ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郑新庆  黄凌风  李元超  林荣澄 《生态学报》2013,33(22):7166-7172
为了评估啃食性端足类强壮藻钩虾Ampithoe valida对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的影响,作者在实验室内开展了强壮藻钩虾对筼筜湖三种大型海藻(绿藻石莼Ulva lactuca和根枝藻Rhizoclonium sp.、红藻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 liui)的摄食实验,并分析了大型海藻的营养价值是否对强壮藻钩虾的摄食选择产生影响。结果显示,在无选择性摄食实验中,强壮藻钩虾的摄食率与海藻的干湿比和鲜藻总有机碳含量有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强壮藻钩虾有明显的补偿摄食行为,能通过增加低营养价值藻类的摄食量来满足自身代谢的需求。强壮藻钩虾对绿藻石莼和根枝藻有明显的摄食偏好,对它们的摄食率分别占总摄食率的40.6%和57.1%,而红藻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则属于偶然性摄食的种类,海藻的营养价值并没有对强壮藻钩虾的摄食选择产生影响。不过,强壮藻钩虾对绿藻的摄食偏好并没有在筼筜湖形成一个以红藻占主导的大型海藻群落,这可能是由于筼筜湖超富营养化的水体使得来自强壮藻钩虾的下行控制已经无法抑制来自超富营养化的水体通过上行控制对绿藻生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羊栖菜中褐藻糖胶的组分分离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确定羊栖菜褐藻糖胶中的活性组分 ,用分子量结合硫酸化程度的分级方法将其分成不同组分。经热水抽提的羊栖菜多糖 ,将去除褐藻胶、海带淀粉后剩余的褐藻糖胶经过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色谱柱和Sepharose 4B凝胶层析柱被分成 5个褐藻糖胶组分。 5个组分中硫酸基和岩藻糖近似的分子数量之比分别为 1.863、0 .0 68、1.2 2 9、1.62 9,1.0 10 ;平均分子量分别为 2 .0× 10 4 、2 .2× 10 4 、8.2× 10 4 、2 1.4× 10 4 、32 .0× 10 4 ;百分含量分别为 8.6%、2 2 .9%、4 8.5 %、5 .7%、14.3%。  相似文献   

12.
藻胆蛋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藻胆蛋白是大量出现于红藻 (Rhodophy ta)、蓝绿藻 (Cyanophyta)和隐藻 (Cryptophyta)中的捕光色素蛋白 ,主要包括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三种。藻胆蛋白把捕获的光能高效地传递给叶绿素 ,从而使海藻的光合作用得以发生[1] 。细菌、藻类和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很多“天线分子” ,这些“天线分子”吸收光能并通过非放射性过程将激发能传递到含有叶绿素的“反应中心” ,在红藻、蓝绿藻和隐藻中 ,藻胆蛋白就充当这种“天线分子”的角色。因此 ,最初的藻胆蛋白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其光合作…  相似文献   

13.
紫球藻的培养与利用(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球藻为单细胞红藻,其细胞富含红藻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AA和EPA)及藻胆蛋白等高价值生物活性物质,在医药和精细化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紫球藻的生物学特性、生物活性物质、培养与培养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4.
褐藻糖胶也称为岩藻黄质、岩藻多糖、褐藻多糖,是一种硫化的多糖,常见于海参、海藻等褐藻纲及海藻类的植物中。研究发现,具有特定硫酸化结构的糖类结构域在生物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褐藻糖胶寡糖进行精细的结构表征,尤其是确定其硫酸化结构,对于理解褐藻糖胶的结构-功能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海带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海带中富含功能性物质,其中海带多糖主要包括褐藻胶、褐藻糖胶、褐藻淀粉三种,其分离提取工艺还不是太成熟,海带多糖结构迥异、性质不同,具有复杂的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在调节免疫、抗肿瘤、抗凝血、降血脂、降血糖、抗辐射、抗突变、抗体内氧化和耐缺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干燥条件下,跟踪研究了海洋红藻带形蜈蚣藻(Grateloupia turuturu Yamada),绿藻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和褐藻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的变化,并用脉冲调制荧光仪分析了藻体脱水过程中的各个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在持续脱水过程中,3类海藻的荧光动力学曲线都显示出3个阶段的变化,即:1)在脱水开始时正常的峰形曲线;2)荧光上升至最高时持平、形成了高原型曲线;3)荧光跌落变成平台型曲线,发现荧光跌落前藻体的含水百分数是一个重要的生理指标,称为临界水量(CWC)。一旦藻体失水至低于此临界水量时,即便复水也不能使原来的峰形曲线得以恢复,说明脱水可能引起了叶绿体类囊体膜的不可逆损伤。临界水量可以用来衡量不同海藻的耐旱力,其数值高低随不同海藻而不同,并与其耐旱力成负相关。如在上述3大类海藻中,海带的CWC值最高(约90%),但其耐旱性最差。此外,在红藻(只有红藻)经受干燥后作复水处理时,观察到有荧光急剧上升(爆发)的现象。对海膜脱水前后的几个荧光参数(F0、Fv、Fv/Fm)作了测定和比较,发现F0和Fv在脱水的第一阶段都上升,而v/Fm值维持基本不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活体叶绿素荧光对干旱的最初响应是立即增强,当继续失水时,F0保持上升而Fv却下降并越来越低,故此时总荧光的变化(包括荧光的跌落和爆发)主要是由F0的变化所引起的,因而进一步研究F0与脱水时类囊体膜状态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洋渔业公司用小鼠的动物实验发现分解海藻得到的低爽糖含有物有抑制血压升高效果。在10月山口县下关市召开的日本水产学会秋季大会上发表这项成果。大洋渔业公司发现了可有效地溶化褐藻的糖成分的 Alteromonas 属的细菌和可溶化  相似文献   

18.
浙江马鞍列岛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章守宇  梁君  汪振华  王凯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0):2299-2307
2007年3—7月对浙江马鞍列岛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该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的组成、分布情况和温度属性,并利用相似性指数(Sc)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c)分析了调查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的优势种组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采集到的31种海藻隶属于3门24属,其中绿藻门5属7种,褐藻门5属8种,红藻门14属16种;在波浪和潮汐作用下,潮间带出现局限分布种和选择性分布种,孔石莼、鼠尾藻等在调查岛礁区域广有分布;红藻门种类在调查海域的出现频率为61.1%,为优势门类,绿藻门种类在该海域的总体水平分布基本呈均匀状态;81%的调查种类分布在低潮带,其中包括一些中潮带延伸种类,中、低潮带的海藻组成相似性值为0.47,并且中、低潮带的生境趋同效果大于高、中潮带.马鞍列岛潮间带底栖海藻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温水性种类占绝对优势,优势种多为暖温性种.该海域底栖海藻属于暖温带-亚热带过渡型海洋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9.
嵊泗列岛潮间带大型海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清菁  蒋霞敏  徐镇  唐锋  王弢 《生态学杂志》2012,31(9):2350-2355
于2010年8月-2011年8月对嵊泗列岛潮间带大型海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有大型海藻114种,隶属3门53属,其中红藻门33属75种,占总数的65.8%,褐藻门13属21种,占18.4%,绿藻门7属18种,占15.8%;枸杞最多(87种),金平其次(42种),马关最少(26种);79.8%海藻分布在低潮带,62.3%分布在中潮带,种类组成相似性指数中、低潮带为0.57,高、中潮带为0.15,高、低潮带为0.06;种类组成夏季(57种)>冬季(55种)>春季(52种)>秋季(46种),春季优势种有裙带菜、孔石莼、长石莼和厚膜藻等,夏季优势种为瓦氏马尾藻、粗枝软骨藻、鼠尾藻和麒麟菜等,秋季优势种为江蓠、小杉藻、鼠尾藻和石莼等,冬季优势种为萱藻、圆紫菜、鼠尾藻和日本多管藻等.  相似文献   

20.
噬藻体     
藻类细胞的溶解现象,无论在自然界或者实验室中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病毒性溶解因子直到1963年才首次在蓝藻中得到证实。十几年来,有关这类病毒的研究报告和综述已近200篇。在这些文献中采用了藻病毒(Phycoviruses),蓝藻病毒(Blue-green viruses,Cyanoviruses)、噬蓝藻体(Cyanophage)、噬藻体(Algophage)等名称。鉴于这类病毒与噬菌体之间若干相似性,同时在红藻、绿藻、褐藻和轮藻中也有类似病毒颗粒的报道,我们认为采用噬藻体为宜,它既反映了病毒本身的特点,也包括了它们宿主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