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亚飞蝗中肠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RACE方法,克隆了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几丁质酶基因 (LmChi)cDNA全序列 (GenBank 登录号:EF092841)。获得的cDNA全长1 604 bp,其中可读框1 452 bp, 编码483个氨基酸。推测其氨基酸序列与18家族昆虫几丁质酶有较高的相似性。与其他几丁质酶一样,东亚飞蝗几丁质酶序列也包含一个信号肽、一个几丁质酶活性位点、一个碳端丝氨酸富集区和一个几丁质结合域。半定量RT-PCR研究表明,LmChi基因只在东亚飞蝗不同发育阶段的中肠组织中表达,而在东亚飞蝗体壁、前肠和后肠均没有发现LmChi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2.
有关蝗虫感觉器官的研究报告不很多,其中值得指出的有Slifer(1935,1936,1938,1950,1951,1954)对于几种蝗虫的弦音器、勃氏器、具橛感器等研究,McFarlane(1953)对于小迁移蝗的弦音器研究,Marshall(1945)对于红腿蝗上唇感觉器的研究,其他尚有Fulton(1928)对于直翅目听器的研究,Friedrich(1930)对于直翅目胫节上具橛感器的比较研究,和徐凤早等(1952)对于几种蝗科昆虫的腹昕器和蟋蟀科与螽蟖科昆虫的足听器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于肠道微生物在昆虫环境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索中国不同地区分布的东亚飞蝗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情况。【方法】本文利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对中国4个代表性蝗区的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肠道微生物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和分析,探究其多样性。【结果】分布区域、发育时期和性别对东亚飞蝗肠道微生物结构均影响明显,其中分布区域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性别和发育时期。多样性分析发现,采自广东省清远市和河北省沧州市的东亚飞蝗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差异性较大,所选取的8个环境因子中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可影响东亚飞蝗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结论】研究结果从共生微生物和环境因素角度解析了东亚飞蝗的环境适应性,为研制地理溯源技术和开发微生物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体节形成是昆虫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体节形成的时序过程尚无详细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和品红染色方法研究了室内人工饲养东亚飞蝗的体节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完成受精后,细胞核开始分裂并向卵表面迁移.细胞核到达卵表面的...  相似文献   

5.
蝗卵的研究Ⅱ.蝗卵在孵育时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东亚飞蝗在卵階段的发育过程有许多地方是和其他种类的昆虫相类似的,但是也有许多地方可作为飞蝗种的特徵。蝗虫是陸棲的昆虫,它们的卵经常在土中孵育,因此在卵的生理和构造上有许多与此种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和其他昆虫的卵一样,蝗卵是一种有壳卵(cleidoic egg),但含有更为充分的营养物质。它外面的卵包膜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用0.45T的稳定磁场处理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的若虫和成虫,在温度为(35±2)℃、光周期为(L∶D=10∶14)、光照度12000lx、相对湿度64%的光照培养箱中饲养,历时38d,发现该磁场对东亚飞蝗体表色素的变化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草绿色、乳黄色和浅白色等几种颜色,对开发昆虫宠物市场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飞翔对东亚飞蝗性成熟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冠辉 《昆虫学报》1964,(5):765-767
前人早已指出,飞翔可能有促进某些昆虫卵巢发育的作用,但有关的实验证明却很少;关于飞翔对生殖力的影响问题,虽然Cockbain(1961)已对蚜虫进行过研究,然其他昆虫的材料亦较缺乏。此项工作系作者1962年进行东亚飞蝗飞翔生态学研究的一部分,主要目的即在于明确:飞翔能否促进东亚飞蝗的性成熟、飞翔是否影响其生殖力。本文简单报导其结果。 本项工作所用材料为羽化后7天的群居型雌性成虫,饲养方法及飞翔方法与作者于  相似文献   

8.
贺艳萍  刘新  马恩波 《生态学报》2005,25(2):203-209
黄骅和平山是中国河北省两个不同的蝗区,这两个蝗区的生态特征有很大的不同。黄骅位于河北平原,靠近渤海湾.属于滨海蝗区,蝗区植被以芦苇为主,是我国东亚飞蝗重点防治地区;平山位于河北和山西交界处,仍属于山区,蝗区位于岗南水库库区,属于滨湖蝗区,植被以稗草为主,并兼有玉米、豆类等农作物,为了保护岗南水库水质不受污染,该蝗区很少进行防治。对采自这两个蝗区东亚飞蝗的两种代谢酶: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用对氧磷、马拉氧磷、西维因及毒扁豆碱等4种抑制剂对这两个种群飞蝗的酯酶进行体外抑制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种群的大部分酯酶属于B-型。在雌性飞蝗中、用α-NA,αNB和β-NA3种酯酶底物测定酯酶活性,黄骅种群比平山种群的酯酶活性分别高1.63、1.66和1.70倍.雄性中则分别高1.12、1.41和1.27倍。对两个种群酯酶活性频率分布进行比较,黄骅种群中酯酶活性高的个体数远大于平山种群。两个种群酶活性的差异与马拉硫磷半致死剂量(LD50)的差异很相近,这提示酯酶活性的提高在东亚飞蝗对马拉硫磷的抗性中起一定的作用。酯酶活性频率分布显示出东亚飞蝗黄骅种群比平山种群具有较高的马拉硫磷抗性发展趋势.其抗性发展速度较平山种群快。然而,黄骅种群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略低于平山种群,因此推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与这两个东亚飞蝗种群对马拉硫磷的抗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Wnt基因家族中WntA编码蛋白序列特征及其在胚胎发育阶段的时空表达谱,为进一步开展LmmWntA的功能研究及挖掘东亚飞蝗其他Wnt基因家族成员奠定基础。【方法】PCR克隆并利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NJ)鉴定东亚飞蝗Wnt基因家族基因LmmWntA;通过同源序列多重比对分析LmmWntA氨基酸序列特征;利用整胚原位杂交技术对LmmWntA在东亚飞蝗产卵后(after egg laying, AEL)发育至12, 24, 35, 46, 56和65 h以及3, 3.5, 4, 4.5, 5, 5.5, 6.5, 8, 8.5, 9.5和11 d共17个连续胚胎发育阶段进行转录信号筛查。【结果】克隆获得东亚飞蝗LmmWntA(GenBank登录号:MW052768), CDS全长1 101 bp,编码336个氨基酸;LmmWtnA与头索动物、昆虫、有爪动物及环节动物WntA蛋白共同聚为WntA亚家族单系群;LmmWntA中段和C端与比对物种WntA蛋白序列保持了较高同源性,仅在N端信号肽...  相似文献   

10.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害虫之一,已发现东亚飞蝗对某些农药产生了抗性,其抗性机制可能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代谢解毒相关.本研究利用特异性引物合成东亚飞蝗GST 4个不同家族基因的双链RNA(dsRNA),将dsRNA注射到东亚飞蝗幼虫体内,采...  相似文献   

11.
hb(hunchback)基因是昆虫胚胎前后轴模式形成的关键基因.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hb基因的功能已有报道,但其表达模式还不清楚.为了研究胁基因在东亚飞蝗卵子形成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情况,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在蛋白质水平上检测了hb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在卵子形成过程中,hb基因局限在卵细胞核区中表达,随着卵子的发育逐渐移至卵细胞的后端;卵受精后,核区里的Hb蛋白向外扩散,在卵后端形成浓度梯度;胚盘期,hb基因在胚盘中央呈带状表达;胚盘分化为原头和原躯干后,表达条带变宽,并呈现出梯度表达,该表达区域将形成颌、胸部的部分体节;随着腹节开始形成,hb基因在颌胸部的表达逐渐减弱,而在腹部后端的“生长区”表达,并呈现出不连续性.经比较,hb易基因在昆虫颌胸部的表达较为保守,而在卵子形成过程中和腹部的表达具有较大的变异性.与黑腹果蝇等长胚带昆虫相比,东亚飞蝗hb基因在体节形成的基因级联调控中具有更重要、更直接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接着东亚飞蝗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之后,现在把循环系统的解剖和组织构造整理出来以供参考,由于排泄器官相当分散,与循环系统又有一定的连系,所以也附带在本文中叙述。 前人对于昆虫的循环系统研究工作可以参考的有 Albrecht(1953)所著飞蝗解剖一书;Snodgrass(1903)作过 Dissosteria carolina 的内部解剖;Hodge(1936、1939、1940)对  相似文献   

13.
诠释植食性昆虫是怎样选择食料植物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昆虫对食料植物的选择,是各种昆虫行为最为明显的表现,和人类的农林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在蝗虫、甲虫等昆虫种类中,幼虫和成虫常取食相同的植物,但鳞翅目、双翅目等昆虫的幼虫的食料植物与成虫的不同,常在成虫产卵时决定幼虫取食的植物。昆虫对植物的选择依靠感觉器官的功能,而植物除合有昆虫所需的营养成分外,还合有种类特异性的代谢次生物质,它们对昆虫产生感觉刺激,是昆虫对植物进行选择的主要因素。有些昆虫在选择植物时嗅觉、味觉、触觉起着比较严格的限制作用,称为寡食性或单食性的种类。另一些昆虫虽然感觉作用也很灵敏,但适应的范围较广,能取食多种植物,称为多食性昆虫。以飞蝗、棉铃虫与烟青虫为例,介绍了昆虫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在选择食料植物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白洋淀蝗区东亚飞蝗的分布与土壤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从土壤的质地、含水量、pH值和含盐量等方面 ,研究了白洋淀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Meyen)蝗区的土壤状况 ;并结合实地考察的样点处蝗虫密度情况 ,研究了蝗虫不同密度区土壤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研究区蝗虫密度在 3 0头 m2 以上的地区 ,土壤质地为粉砂壤土 ,土壤pH值为7 2 6~ 8 1 2 ,土壤含盐量为 0 0 67%~ 0 2 0 7%。粉砂壤土中 ,砂粒含量较多、粗粉粒含量较少的地方 ,是东亚飞蝗比较理想的生存与活动场所 ;土壤含水量偏高、呈弱碱性的地方 ,适于东亚飞蝗的生存和活动。在研究区 ,土壤含盐量差异对东亚飞蝗的密度分布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克隆了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AK)基因全长,表达并纯化重组AK蛋白,研究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东亚飞蝗AK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068 bp,编码355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东亚飞蝗AK(DQ513322)基因同源性为98%,重组质粒pET-28a-AK在E.coli中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40 000,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重组蛋白。通过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重组AK蛋白可被过敏性患者血清识别,免疫原性良好。结果表明我们成功获得东亚飞蝗精氨酸激酶全长基因并表达出重组AK蛋白,重组AK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16.
葫芦岛地区东亚飞蝗体内的汞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调查葫芦岛地区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体内的Hg浓度,研究了Hg在其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与分布。结果表明:葫芦岛地区东亚飞蝗体内的Hg浓度较高,Hg含量范围为0.33~174.86ng·g^-1,平均值为36.44ng·g^-1;东亚飞蝗体内总Hg及不同器官中总汞浓度均与体长、体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东亚飞蝗不同器官中的总Hg浓度为翅膀〉头〉腹〉胸≈足;随着飞蝗体质量增加,飞蝗体内绝对Hg含量增大,但生物量稀释作用使飞蝗体内总Hg浓度降低。Hg主要累积在飞蝗的翅膀和头部。生物量稀释作用及将Hg累积到翅膀中可能是东亚飞蝗抵御Hg危害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Serpins是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体内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一类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前期研究发现Serpin1能够降低绿僵菌Metarhizium对蝗虫的杀虫效果,本研究旨在从酶学角度明确Serpin1蛋白抑制绿僵菌毒力的原因,进一步揭示Serpins的功能与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饵剂饲喂的方法进一步明确Serpin1蛋白对绿僵菌侵染东亚飞蝗的抑制效果;测定绿僵菌侵染东亚飞蝗过程中,添加Serpin1蛋白对东亚飞蝗体内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PO)、解毒酶(多功能氧化酶MFO、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AchE)共6种酶的影响,以明确Serpin1对东亚飞蝗酶学免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Serpin1能够显著降低绿僵菌对蝗虫的杀虫效果;将Serpin1与绿僵菌混合后处理东亚飞蝗,12 d后其死亡率为63.5%,显著低于绿僵菌单独处理(死亡率为80.6%).酶活测定结果显示,将绿僵菌IMI330189与Serpin1蛋白混合处理后,与绿僵菌处理组相比,东亚飞蝗体内保护酶SOD和PO的活力总体表现为上调,而POD的活力呈现降低的趋势;解毒酶MFO、GSTs的活性呈现升高趋势,AChE的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Serpin1蛋白能够增强东亚飞蝗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的活性,提高东亚飞蝗的酶学免疫,增强对绿僵菌侵染的抵御能力,从而降低东亚飞蝗的死亡率.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Serpins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羧酸酯酶是昆虫体内重要的代谢解毒酶系,其主要功能是水解和结合内源性和外源性含有酯键的有毒物质,减缓其到达靶标部位的时间。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对其羧酸酯酶基因克隆和表达有助于深入探索杀虫剂代谢毒理机制。本研究首先对羧酸酯酶基因(CarE4)进行了克隆,并将其插入到pCold TF DNA Vector中,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原核表达,最后用疏水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对目的蛋白进行了纯化。本文成功建立了羧酸酯酶蛋白原核表达和纯化技术体系,为进一步研究东亚飞蝗羧酸酯酶的生理功能、结构特点和作用原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病原褪色沙雷氏菌的有效分离与鉴定对控制由褪色沙雷氏菌引起的养殖东亚飞蝗感染病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应用价值,同时将为对蝗灾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借鉴。对从发病死亡的养殖东亚飞蝗中分离的10株细菌,进行了表观分类学指征、16S r RNA基因序列与系统发育、人工感染的致病作用等方面的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为沙雷氏菌属的褪色沙雷氏菌,对供试养殖东亚飞蝗显示强致病性。褪色沙雷氏菌对东亚飞蝗有强致病性,是蝗虫养殖的重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昆虫飞翔时贮藏物和水分消耗的速度,对飞翔持续时间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显然,对于长距离迁飞的昆虫更具有意义,本项工作的目的即在于探索飞蝗飞翔时的代谢强度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以便对东亚飞蝗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飞翔能力有进一步的了解。 前人对于昆虫飞翔时贮藏物和水分消耗问题曾作过一些研究,如Sotavalta(1954)对蜜蜂和几种双翅目昆虫飞翔时贮藏物的消耗进行过测定,Hocking(1953)记述了十余种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飞翔时糖类和水分的消耗速度;Williams et al.(1943)、Chadwick(1947),Wigglesworth(1949)、Sotavalta & Laulajainen(1961)测定过蝇类飞翔时贮藏物的消耗;Beall(1948)及Fulton & Romney(1940)分别观察过自然迁飞的蝴蝶和叶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