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浙江省9个厚叶石斑木〔Rhaphiolepis umbellata(Thunb.)Makino〕天然群落的物种组成、表型性状、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厚叶石斑木天然群落的物种数量相对较少,共有维管植物39科58属63种;生活型以常绿木本为主,1年生和2年生草本所占比例最小;优势科包括山茶科(Theaceae)、禾本科(Gramineae)、百合科(Liliaceae)、菊科(Compositae)和蔷薇科(Rosaceae),优势属包括柃木属(Eurya Thunb.)、芒属(Miscanthus Anderss.)、石斑木属(Rhaphiolepis Lindl.)、山菅属(Dianella Lam.)和海桐花属(Pittosporum Banks)。根据灌木层优势种的重要值,9个厚叶石斑木天然群落可分为8个类型:滨柃〔Eurya emarginata(Thunb.)Makino〕灌丛、厚叶石斑木+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R.Br.)Oliv.〕灌丛、厚叶石斑木+海桐〔Pittosporum tobira(Thunb.)Ait.〕灌丛、滨柃+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 Hook.et Arn.)灌丛、厚叶石斑木灌丛、厚叶石斑木+大叶胡颓子(Elaeagnus macrophylla Thunb.)灌丛、海桐灌丛和厚叶石斑木+滨柃灌丛。9个群落中,厚叶石斑木的叶片、果实和种子等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叶长、叶宽、叶片长宽比、单果鲜质量和种子鲜质量分别为3.58~5.70 cm、1.38~3.01 cm、2.11~2.43、0.19~0.60 g和0.09~0.30 g,变异系数的均值分别为12.7%、17.5%、12.4%、24.4%和31.8%;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的群落分别是位于普陀区元山岛的群落Ⅲ和位于玉环县大鹿岛的群落Ⅶ。在各群落中,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总体上大于草本层,Simpson指数无明显规律性,草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大于灌木层。不同群落间植物种类变化明显,9个群落的相似性系数为0.160~0.625。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厚叶石斑木天然群落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2.
色木槭的变异式样及其分类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徐廷志   《广西植物》1992,12(3):229-234
色木槭(Aeer mono Maxim.)是分布于亚洲东部的一个变异极大的种。本文报道了7个亚种:色木槭(原亚种)(subsp.mono);海岛色木槭(亚种)(subsp.marmoraturn(Nichols.)T.Z.Hsu);毛萼色木槭(亚种)(subsp.glabrum(Levl.et Vant.)T.Z.Hsu);里光色木槭(亚种)(subsp.trichobasis(Nakai)T.Z.Hsu);金沙色木槭(亚种)(subsp.tricuspis(Rehd.)T.Z.Hsu);弯翅色木槭(亚种)(subsp.incurvaturn(Fang et P.L.Chiu)T.Z.Hsu);粉绿色木槭(亚种)(subsp.glaucum(Koidz.)T.Z.Hsu),讨论了其变异式样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3.
大刺儿菜和小刺儿菜的植物化学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本厚  尹祖棠   《广西植物》1995,15(4):325-326
大刺儿菜和小刺儿菜是形态相似的两个近缘类群,其分类学地位一直存在争论,的有学者把它们归并为一个种。本文通过对其叶的黄酮类化合物层析谱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类群都显示出各自的特征斑点;结合其形态学特征,支持将它们作为两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4.
温故而知新。本文以历史进程为序,根据分类学中的重大事件,粗线条勾画出一个框架以反映分类学发展的的轨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古代至林奈之前的生物分类;近代分类学科的诞生;进化理论的确立与修正及其深远影响;分类学的蓬勃发展(居群概念、新系统学与Biosystematics,细胞分类法与化学分类法,学派争鸣促进分类学繁荣);分子生物学为分类学注入强大活力。在讨论部分论述了坚持分类学的完整概念,不宜将分类的某个依据和方法理解和翻译为某个分类学,如chemotaxonomy,cytotaxonomy,DNA taxonomy应理解和翻译为某个分类方法,而不是"化学分类学","细胞分类学","DNA分类学"等,说明了其理由和依据。对于林奈创立了二名法、将二名法理解为物种的学名是由属名+种名组成等一些不确切的说法给予了澄清。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室工作,将无柄石笔木处理为粗毛核果茶的异名,修订了过去将该种归入小果核果茶的分类学处理,报道了该分类群的染色体资料,其间期核属简单染色中央微粒型,中期染色体核型结构为2n=2x=30=24m+6sm。  相似文献   

6.
大花黄牡丹分类学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嘉珏  陈德忠 《植物研究》1998,18(2):152-155
通过野外调查、引种试验,对大花黄牡丹与黄牡丹的形态特征、生长和繁殖特性进行了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在植株高度、心皮数目、花色、花瓣基部有无棕红斑及繁殖特性等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染色体组型、带型及蛋白亚基构成分析也表明二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因此我们认为,大花黄牡丹应上升为种的等级:Paeonia ludlowii(Stern et Taylor)J.J.Li et D.Z.Chen,stat  相似文献   

7.
山茶科核果茶属、石笔木属和拟核果茶属的分类学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形态学、胚胎学、孢粉学和解剖学4方面探讨了核果茶属(PyrenariaBl.)、石笔木属(TulcheriaDunn)和拟核果茶属(ParapyrenariaH.T.Chang)的分类学问题,3属在形态上的主要差异具有连续性而难以断开,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的发生过程高度相似,均具有皱波状至皱网状的花粉外壁纹饰和大头茶型(Gordoniaeeous-Type)气孔器,几方面的资料提示,核果茶属、石笔术属和拟核果茶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类群,从而以新的证据支持或主张将上述3属合并成1属。  相似文献   

8.
大约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开始,昆虫生态学者对于害虫猖獗的理论,引起了极大的注意,尤其对于害虫的大发生和危害消长的原因,从实验生态学或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和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的角度,做了许多研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于害虫发生规律的知识,进而和预测天气一样,逐步能预测害虫的发生进而进行预报,对于害虫防治上起了有计划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山花科核果茶属,石笔木属和拟核果茶属的分类学位置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从形态学、胚胎学、孢粉学和解剖学4方面探讨了核果茶属、石笔木属和拟核果茶属的分类学问题,3属在形态上的主要差异具有连续性而难以断开,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的发生过程高度相似,均具有皱波状至皱网状的花炮外壁纹饰和大头茶型气孔器,几方面的的资料提示,核果茶属、石笔木属和拟核果茶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类群,从而以新的证据支持或主张将上述3属合并成1属。  相似文献   

10.
卵菌的系统学和分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卵菌Oomycetes生于水中、土内和陆上;淡水比海水中多,静水比流水中多;陆生多为植物寄生菌。腐生、寄生、专性寄生和共生均有。寄生于藻类、蕨类、种子植物、昆虫、鱼类及其他真菌上,引起病害。如水霉危害鱼苗和鱼卵,绵霉引起烂秧,疫霉和腐霉摧毁多种栽培植物,霜霉和白锈为害各种经济植物,病害流行时常造成严重的经  相似文献   

11.
真菌亲缘和分类学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真菌的亲缘和分类学进展的概况作了简要的叙述。真菌在亲缘上是一个异质的类群,有着不同的起源。而真菌分类学则吸收超微结构特征,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论据组成综合的分枝学科。  相似文献   

12.
1 面貌一新的分类学以林奈的《植物种志》(1753)为标志而诞生的分类学,已有239年历史,是生物学中历史最久的学科。生物分类学,按我的理解,要回答三个问题,亦即有三大目标:①我们的星球上有多少生物?就是说,分类学要揭示生物多样性的面貌,并予以分门别类,这就是分类的任务;②生物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这就要揭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并按这种关系建立系统;③生物的亲缘关系是如何产生的?分类学家必须研究生物的起源、物种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二百多年的分类学历史已积累了大量标本,记载了170万种生物,进行了按国际命名法规的命名,并  相似文献   

13.
细纹豆芫菁和大斑芫菁的性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细纹豆芫菁EpicautamannerheimiM kl和大斑芫菁MylabrisphalerataPallas的求偶和交配过程进行了描述。列举了芫菁亚科 5族 1 3属 3 4种芫菁的性行为 ,并讨论了雄成虫在形态构造上对求偶和交配行为的适应性行为。  相似文献   

14.
2011年6~8月,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露天笼舍内,采用瞬时扫描法对笼养条件下的4只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说明不同性别大斑啄木鸟间行为时间分配差异以及研究对象在日间不同时间段行为节律差异.结果显示,笼养条件下大斑啄木鸟的各种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时间分配特点和日行为节律.大斑啄木鸟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休息和飞行走动,占全部行为的36.24%和26.96%,其次为觅食行为,占17.69%.除觅食、理羽和其他行为外,雌雄间行为时间分配差异不显著(P>0.05).大斑啄木鸟昼间活动的高峰期出现在上午,中午有午休现象,日间行为节律明显.飞行走动、休息、理羽、跳跃行为的发生频次在雌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雄性觅食的发生频次显著地大于雌性的(P<0.05).  相似文献   

15.
宋大祥 《蛛形学报》1995,4(2):154-158
动物分类学始终是严格的动物学范畴内的一个学科,它的发展是早期自然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类学从种类鉴定,模式概念到种群概念已有很大的发展。分类学(Taxonomy)或称系统生物学(Systematic Biology)的范围不仅仅是编目和命名,而且还阐明生物间的演化关系,以及现生生物和过去不同时间生存过的生物的多样性。分类学是生物学各分支中最普遍存在的一门科学,生物科学中每一篇论文都要首先鉴别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但据调查在过去10~20年中分类学的教学和研究有所削弱。英国自然环境研究会组织的一个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报告,认为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由于列下两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大斑啄木鸟取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维桢  宋俞钧 《生态学杂志》1992,11(5):25-27,F004
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是左家地区的常见鸟类,对它的研究,国内有过一些报道。1990年4—5月,笔者对它的取食行为做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现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对东亚产六道木属六道木组作了系统关系分析。我们采用 5对AFLP引物 ,对六道木属 9个物种 ,锦带花属和猬实属各 1个物种共 16份样品进行分析 ,共获得 988个位点。不同引物所获得的结果具有很高的相容性 ,Mantel相关系数为 0 72 5~0 919,说明AFLP技术适用于六道木属的种间关系分析。用邻接法 (neighbor joining)对 16个样品 988个位点的分析生成的系统树获得很高的自展分析 (bootstrap)支持率。树系图表明 ,猬实属与六道木属管花六道木组有密切的关系。在六道啪组内 ,温州六道木与糯米条的关系密切 ,单花六道木与大花六道木差异很小 ,黄花六道木与日本产的近缘种组成一单系分支。本文认定 ,根据形态特征鉴定浙江永嘉的标本为黄花六道木 (AbeliaserrataSieb .etZucc .)是正确的 ,属中国分布新记录。文章最后补充描述了中国产的黄花六道木。黄花六道木在中国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中国植物区系与日本植物区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寄生物和寄主的发育关联研究已有很多报道,而人们对捕食者与猎物的同步发育关系却知之甚少。本文研究了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a及其猎物棉蝗Chondracris rosea rosea在18℃、22℃、25%、28℃、31℃和34℃恒温下的发育特性及发育同步性。大斑芫菁幼虫(除5龄外)发育起点温度均低于10℃,而棉蝗每个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都高于10℃。大斑芫菁5龄幼虫的有效积温为440.53日度,低于棉蝗卵的462.96日度,并且大斑芫菁1~4龄幼虫的有效积温均少于1—4龄蝗蝻。大斑芫菁成虫出现、卵孵化和幼虫滞育解除日期与棉蝗产卵和卵孵化日期,显示大斑芫菁的发育和棉蝗的发育具有季节同步性,而且大斑芫菁的滞育同步化了大斑芫菁和棉蝗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文献、标本鉴定、野外调查和栽培实验,将湖北龙胆(Gentiana hupehensis Q.H.Liu)和铺地龙胆(Gentiana wanyuensis T.N.Ho)分别作为深红龙胆(Gentiana rubicunda Franchet)和大颈龙胆(Gentiana macrauchena C.Marquand)的异名处理。探讨了深红龙胆和大颈龙胆的分布及分类历史。  相似文献   

20.
2007年5月20日于辽宁省东港市孤山镇苇田——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在冬季未收割的残留枯草斑块中发现一只白色的雀鸟(封4图片),不鸣叫,飞行姿态及尾部展示与大尾莺(Megalurus)颇为相似。经多次观察发现有雄性大尾莺追随之。23日设网将其捕获,并拍照、称重、度量。最后确定该鸟为雌性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 sinensis)的白色型(white morph)。该鸟羽色以白色为主,两肋及肛羽沾黄,头顶略现灰,右翼前侧第二枚飞羽前缘距羽端0.2cm有一长0.5cm的黑褐斑。上喙黑褐、下喙肉黄、跗跖肉色等特征与正常大尾莺无异。测量数据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