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肝病之一,其发病率仍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NAFLD是一类包含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等疾病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并可能进一步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性肝癌,威胁人类健康。目前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并且尚没有理想的有效治疗药物。该文主要就NAFL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NAFLD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未被完全阐明,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肠道菌群与人体共生,作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其在消化、吸收及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已成为影响NAFLD发生、进展的重要因素,肠道菌群失调和肠肝轴紊乱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密切相关。因此,肠道微生态干预有望成为预防或治疗NAFLD的新手段。本综述主要探讨肠道菌群异常对NAFLD/NASH发病过程、机制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为非酒精性因素所致的肝细胞脂肪变为特征的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人体肠道中的各种菌群发挥着不同的病理生理作用,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肠-肝轴"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二次打击"学说很好地解释了NAFLD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益生元、益生菌可以很好地调节肠道菌群,与抗生素和手术相比更加廉价、无害、安全,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NAFLD的新方法。本研究对肠道菌群与NAFLD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脂毒性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获得性代谢综合征。最新研究表明,NAFLD向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进展时,肝内胆固醇积累可能较甘油三酯更具有细胞毒性风险。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2,SREBP2)是脂质代谢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之一,主要调控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体内平衡。SREBP2及其靶基因调控的胆固醇异常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认识SREBP2信号通路中,上下游各因素的表达调控作用与NAFLD发病机制之间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受SREBP2调控表达的靶基因的特点,着重介绍SREBP2调控胆固醇体内合成与平衡的信号通路与NAFLD发病机制之间关系,为研究和指导治疗NAFLD及其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T2DM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T2DM的主要危害为其慢性并发症,除已知的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等病变外,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也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T2DM与NAFLD密切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T2DM患者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并且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T2DM和NAFLD相互影响,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对二者发病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就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作为一种流行性代谢疾病,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NAFLD的形成涉及线粒体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而线粒体与补体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然而,线粒体与补体在NAFLD形成过程中的内在关联及协同作用目前尚不十分...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继武 《生物磁学》2006,6(1):74-78
自1958年Ludwig首次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li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以来,时至今日,NAFL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具有流行病学特征的顽疾,是一种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和认识的慢性肝病。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已近半个世纪,几个潜在的机制已经明确,其中。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目前为止在NAFLD发病中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不断上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病率也急剧上升,已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疾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晚期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而NASH是由单纯性脂肪肝发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阶段,因此,预防和治疗NASH已成为一个研究焦点.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的...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脂毒性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获得性代谢综合征。最新研究表明,NAFLD向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进展时,肝内胆固醇积累可能较甘油三酯更具有细胞毒性风险。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2,SREBP2)是脂质代谢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之一,主要调控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体内平衡。SREBP2及其靶基因调控的胆固醇异常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认识SREBP2信号通路中,上下游各因素的表达调控作用与NAFLD发病机制之间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受SREBP2调控表达的靶基因的特点,着重介绍SREBP2调控胆固醇体内合成与平衡的信号通路与NAFLD发病机制之间关系,为研究和指导治疗NAFLD及其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目前临床常见的肝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NAFLD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微小RNA(microRNA, 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非编码分子RNA,通过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参与调控一系列的生命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NA通过各种途径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miRNA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已经是越来越普遍的慢性肝脏疾病,并且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转变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甚至可以向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转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肝脏巨噬细胞是肝脏中一群重要的非实质细胞,对肝脏的功能稳态和免疫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人体最大一群组织定居巨噬细胞。近年来,有研究报道,肝脏巨噬细胞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尤其在NAFLD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肝脏巨噬细胞异质性对于NAFLD的贡献以及在该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主要对肝脏巨噬细胞在NAFLD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潜在免疫治疗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我国居民中NAFLD正呈现低龄化和迅速上升的态势。而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其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及遗传易感等诸多因素相关。"肠-肝轴"学说的提出,使医药界同仁普遍认识到肠道益生菌在NAFLD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随之引发了关于肠道益生菌对NAFLD治疗价值的思考与探索。该综述主要对益生菌改善NAFLD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能够为NAFLD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主要表现为增加的拟杆菌门,降低的厚壁菌门,以及拟杆菌与厚壁菌比值的升高,是菌群失衡加剧了非酒精性脂肪肝,还是脂肪肝加剧了菌群失衡是未知的。本综述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探明运动干预预防或者逆转NAFLD的机制。研究方法:系统综述。结果:运动能够增加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厚壁菌门的数量,降低拟杆菌门的数量。结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运动干预,可以成为治疗NAFLD的便捷有效手段,本系统综述有利于理解运动干预预防NAFLD的肠道微生物机制。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也是我国愈来愈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细胞间通讯在NAFLD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细胞间通讯方式。EVs携带脂质、蛋白质、DNA、mRNA以及非编码RNA等作为信号分子在细胞间的物质和信息交流中起重要作用,参与了多个生理病理过程。目前细胞外囊泡在非酒精脂肪肝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但初步研究显示, EVs在NAFLD病程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该文重点关注EVs参与NAFLD病程机制研究,并对其在NAFLD防治中的潜在诊疗价值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发展逐渐低龄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能因持续性肝损伤而导致纤维化进展,可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一样发展到终末期肝硬化,并出现肝硬化严重并发症,也有可能发展成肝癌,最终需要肝移植治疗。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人类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多因素的发病机制使其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研究和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人类非常重要,如果在疾病的早期,也就是单纯性脂肪肝阶段就对疾病进行干预,这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NAFLD是人类在本世纪需要面对的疾病之一,因此研究它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指排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西药尚缺乏治该病的特效药,主要是运用调节血脂的药物作为辅助治疗。中药在治疗NAFLD方面具有安全、毒副作用低等优势,近年来对中药治疗NAFLD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梳理了国内外治疗NAFLD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单味中药、复方中药等方面详细阐述中药治疗NAFLD的现状,旨在为NAFLD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干扰miR-135a是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具有治疗作用.方法 采集NAFLD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样本,用qRT-PCR检测miR-135a表达水平;用25、100和400μmol/L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处理...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慢性肝病,常见于普通人群。随着病情的进展,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会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由于缺乏明确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策略,NASH的管理成为临床医生的一项艰巨任务。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细胞膜向内或向外出芽产生的异源性囊泡群,其中包含多种能调节细胞代谢活动的内容物,这些内容物参与了NASH的疾病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细胞外囊泡应用于NASH的潜力。本文将阐明EVs在NASH中的作用及其在NASH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糖尿病(DM)患者中越来越普遍.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的存在加速了NAFLD的进展.DM患者中存在肝酶无明显升高的NAFLD患者.NAFLD是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噻唑烷二酮、DPP-4抑制剂及GLP-1类似物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进展,有些药物在长时间使用后,可以逆转NAFL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影响因素,为NAFL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入选病例分为正常组(A组,n=189)、单纯性脂肪肝组(B组,n=162)、脂肪肝伴肝功能改变组(C组,n=23),分析其体检结果及生活方式等影响因素,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组大多数各项指标均比B组有所升高,其中体质量指数(BMI)、丙氨酸转氨酶(A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2h PI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和C组中AL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Fins、2hPIns、腰臀比(WHR)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男性NAFLD的发病率比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6,P0.05)。有高脂血症组单纯性脂肪肝发病率高于没有高脂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1,P0.05)。有高血压病史的NAFLD发病率比无高血压病史的高,差异显著(x2=7.3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TC、HbA1c、有高血压病史是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NAFLD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NAFLD中伴肝功异常组存在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现象,更易于患慢性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