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1年12月28日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发现五周年之际 ,位于商业中心东方广场地下三层的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是东方广场有限公司李嘉诚先生和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东城区文化委员会、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共同主办了博物馆展览。在遗址博物馆里 ,展示发掘出土的石制品、骨制品、动物化石和用火痕迹标本等 ,根据对这些标本的初步研究结果 ,配以大量图表和照片 ,采用大型油画、雕塑、电脑、触摸屏等形式 ,再现大约2.5万年前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展示了…  相似文献   

2.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骨制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不仅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而且也含有较为丰富的骨制品。骨制品可分为骨核、人工骨块、骨片、骨屑和骨器五大类;骨片约占骨制品总数一半;骨器包括刮削器、尖头器、雕刻器和骨铲四类。观察发现:79件骨制品和骨骼可以拼合成33组,45件上有古人类砍砸、切割或刻划的痕迹。丰富的骨制品进一步反映了王府井古人类文化的进步性;同华北地区类似制品比较,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遗物分布特征表明,东方广场遗址是一处古人类的临时居住地。出土的石器、骨器遗物以及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表明,王府井古人类不仅能够制作石器与骨器用来宰杀与支解猎物,而且具有用火、控火进行烹饪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时代遗址 1 996年 1 2月 2 8日发现。 1 996年 1 2月 3 0日至 1 997年 8月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北京东城区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1 997年 7月 2 3日至 8月 1 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科技中心受发掘单位委托 ,对遗址进行起取保扩 ,把遗迹块运送到北京辽金博物馆存放。1 999年 2月博物馆破土动工。 2 0 0 1年 5月遗迹块运回进行复原。东方广场有限公司李嘉诚先生和北京东城区人民政府投资兴建了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出土石制品共计1098件,主要来自下文化层。除石锤、石砧和人工石块外,其他石制品的原料几乎全部为黑色燧石。石制品普遍较小,主要为小型和微型。石核数量很少,但石片占石制品总数的一半还多。碎屑在探方中的几个区域密集分布。石器加工精致,刃缘大部分都比较平齐且其上的修疤排列均匀、整齐,尤其表现在端刮器上。原料、类型与技术特点表明,东方广场遗址石制品组合属于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石片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系列。这一文化系列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第15地点、许家窑遗址等有较多的相似性,推测东方广场石制品组合是由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石器工业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5.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出土化石证实两万年前平原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目前发现北京王府井出土化石遗址,属于距今2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这是北京平原地区首次发现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它的发现为研究北京城区史前史和古环境的变迁以及北京猿人从洞穴到平原生活的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据介绍,1972年,在建设现在的北京饭店时也曾发距今2万9千年的古动物化石,那些化石与这次发现的石材、石片、石器、木炭、烧骨、化石骨片等同在距地表约12m处,而这一地层正是位于当时的河湖相堆积地层,它表明在距今2万年左右时,…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学报》2004,23(4):i001-i002
第 1期郧县人遗址石核的研究冯小波 ( 1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骨制品研究李超荣 ,冯兴无 ,郁金城等 ( 1 3)……………………………乌孜别克族体质特征研究郑连斌 ,崔静 ,陆舜华等 ( 35)………………………………………新疆塔塔尔族体质特征调查崔静 ,郑连斌 ,沈新生 ( 4 7)………………………………………我国男性青年体型的地区差异研究尚磊 ,徐勇勇 ,杜晓晗 ( 55)………………………………大连学生体质发育的研究徐飞 ,陈要武 ( 6 1 )…………………………………………………侗族成人Heath…  相似文献   

7.
ISAAA信息     
<正>罂粟中吗啡产生相关基因被发现约克大学和澳大利亚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研究者发现了罂粟植株中吗啡产生所必须的基因。吗啡是在罂粟中发现的自然化合物,用于镇痛药。研究者发现基因STORR产生吗啡喃类,与其他两个基因一起导致吗啡产生。他们在检测不能产生吗啡或可待因的罂粟品种时,发现了该基因。这些植物携带STORR突变,阻碍了罂粟中  相似文献   

8.
ISAAA信息     
<正>罂粟中吗啡产生相关基因被发现约克大学和澳大利亚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研究者发现了罂粟植株中吗啡产生所必须的基因。吗啡是在罂粟中发现的自然化合物,用于镇痛药。研究者发现基因STORR产生吗啡喃类,与其他两个基因一起导致吗啡产生。他们在检测不能产生吗啡或可待因的罂粟品种时,发现了该基因。这些植物携带STORR突变,阻碍了罂粟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测试手段的提高和电镜的应用,在近几十年中,才逐渐在一些过去认为没有有性生殖的植物中发现了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的生殖方式,并把它称之为准性生殖。准性生殖的发现,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在培育优良新品种方面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途径。由于准性生殖是逐渐被发现的,所以对其含义的解释,以及在哪些植物中有准性生殖过程等的认识很不一致,甚至造成一些混乱。例如,有些人只把在真菌的半知菌纲中发现体细胞重组的过程称为准性生殖,但现在真菌的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中也发现有体细胞重组的过程。又如在近20年来,人们在原核生物中也发现有很多种类有进行遗  相似文献   

10.
铜梁旧石器遗址自然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南方的洞穴中发现了丰富的、更新世不同时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但洞外第四纪地层中的发现物则不多,比较重要的有云南元谋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和晚更新世资阳人哺乳动物群。1976年春发现了铜梁旧石器遗址,在文化层中发现了较丰富的植物和哺乳动物化石,在其上覆的地层中,还发现一些新石器时代遗物,这就  相似文献   

11.
氨基酸新的分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氨基酸发现的历史众所周知,最初发现的氨基酸大部分是来自蛋白质水解产物。象从天门冬的根单独分离出天门冬氨酸及从膀胱结石中发现了胱氨酸这两种氨基酸最初虽不是作为蛋白质的组成而发现的。但后来发现它们也是蛋白质的组成成份。从而肯定了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方式存在于自然界。1820年从明胶的水解液中分离出了甘氨酸,又名氨基乙酸。(当时,由于具有甜味曾被认为是糖)。后来,发现它是组成蛋白质成分。从而得知甘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第一个被发现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12.
印度尼西亚爪哇是最早于1891年发现爪哇猿人化石的地区,但在1940年以后的二十年中,除去1952年在中爪哇发现了魁人(Meganthropus)的一个下颌骨(Marks 于1953年作了报道)以外,没有其他新的发现。据最近报道,在中爪哇的桑吉浪(Sangiran)发现了猿人的部分头盖骨。  相似文献   

13.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糖蛋白。Gold和Freedman 首先在人体肠癌组织和胎儿消化道组织中发现。最初,CEA 被认为是结肠癌专一性抗原。然而,近年来在其它肿瘤中也发现CEA,包括肺癌、乳腺癌、膀胱癌、肉瘤和何杰金氏病等。放射免疫测定发现正常人血清中也有少量  相似文献   

14.
小麦吉和小理查森在缪斯木马佐河(Museum’sMazon Creek)野外剖面的标本中,发现了可能与Veta-capsula有亲缘关系的化石(见图)。Vetatapsula以前仅在欧洲的煤系中发现,绝大多数标本发现于大不列颠的上石炭统;仅一部分发现于荷兰和比利时的煤系地层中和苏联的俄罗斯。这类化石在北美还是首次发现,标本明显呈纺锤状,宽21毫米, 长25毫米,表面饰有16条均匀分布的纵向褶状脊,其间距为1毫米。  相似文献   

15.
细胞分裂素是五类植物激素中最年轻的一员,自1955年Miller、Skoog等从鲱鱼精子的DNA降解物中发现激动素到现在还不过二十余年。虽然激动素——6-呋喃氨基嘌呤是最早发现的刺激细胞分裂的活性物质,但迄今还没有发现它在植物细胞中的天然存在。但是人们从大量的探索中发现在不少植物幼嫩器官中,存在着刺激细胞分裂的物质。63年Letham首次从甜玉米灌浆期籽粒中提取并结晶出有效物质,命名为玉米素(Zeatin)。接着于  相似文献   

16.
微RNA--Science杂志2002年十大科技突破第一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两年来,在许多真核生物中发现了一类内源性的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长度的小分子RNA——microRNA,研究发现其在生物体的发育时序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croRNA与在RNAi中发现的siRNA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可能对基因功能研究、人类疾病防治及生物进化探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加尔维斯敦德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相比没有患癌症的人群,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群中确诊的癌症幸存者吸烟的机率很大。本研究发现发表在《Cancer》杂志上。吸烟是癌症的主要原因,但研究发现非吸烟者不一定就不患癌症。"吸烟者更容易患癌症,我们发现在我们的分析中许多青少年和青年人在  相似文献   

18.
高粱的杂种优势与同工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chwarcz 在玉米胚乳中发现有酯酶同工酶的“杂种酶带”;chiang Pai 等在栽培稻和野生稻的杂种第一代中,也发现有过氧化物酶的“杂种酶带”;Beckman 在授粉后16天的玉米胚乳中发现有亮氨酰肽酶同工酶的“互补酶带”;Gupta 在水稻胚乳中发现酯酶同工酶与粒重优势有关。李继耕发现玉米胚乳中有与杂种优势有关的四种过氧化物酶酶谱类型。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高梁杂种同工酶酶谱型与产量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花粉化石在古生代地层中已经被发现,至今已有两亿多年的历史,发现最早的是古老松柏类裸子植物的花粉化石。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进一步繁盛,在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十分丰富的松柏类花粉化石。到早白垩世中期(巴列姆期)地球上出现了最原始的被子植物,随之也在早白垩世中...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的发现是过去100年中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胰岛素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并在继续拯救生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2021年是胰岛素发现10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为胰岛素发现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