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亚地区野猪种群mtDNA遗传结构及系统地理发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测定了中国东北、华北及四川西部72个野猪(Susscrofa)个体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GenBank报道的日本野猪(S.s.leucomystax)、琉球野猪(S.s.riukiuanus)72个同源区序列,分析了东北亚地区野猪线粒体DNA的变异及系统地理格局。在东北亚地区野猪的线粒体控制区共发现42个变异位点,均为转换,共定义了34个单元型。单元型之间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东北亚地区野猪来自同一祖先。东北亚地区野猪现生种群具有显著的种群遗传结构,其中日本野猪与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东北野猪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而琉球野猪则与华北野猪间亲缘关系较近,与日本野猪和东北野猪间的关系相对较远。嵌套进化枝系统地理分析(Nestedcladephylogeographicalanalysis,NCPA)表明:东北亚地区野猪由同一祖先经过长距离的迁徙而形成现生各种群(或亚种);琉球野猪应起源于大陆野猪,其种群演化可能经历了片断化事件;华北野猪呈现南部种群遗传多样性高的特点,其种群内部曾经历了一次分布区由南向北的扩张  相似文献   

2.
2009年7月,在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凉风垭小区域(中高海拔)和西沟小区域(低海拔)安装18台红外相机,2009年8月至2013年4月共收集野猪照片1 195张。定义9种野猪行为,分别为站立、走动、跑动、采食、饮水、修饰、发情、拱土、坐着休息,并逐一比对照片中野猪的行为,统计各种行为所占的比例;引入月相对丰富度和时间段相对丰富度两个指数分别研究野猪的年活动规律和日活动规律;利用一个种群估测模型探讨野猪密度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1)春季野猪以走动、采食和站立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36%、25.6%和17.4%;夏季野猪以走动、站立、采食和跑动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35.7%、23.6%、17%和16.5%;秋季野猪以采食、走动和发情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50.3%、19.3%和17.8%;冬季野猪以采食、走动和站立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53.7%、26.7%和11.9%。(2)野猪在8月、9月和12月活动较为频繁;全年日活动高峰出现在午后14:00-16:00,低谷出现在22:00-04:00,四季显示活动规律不同。(3)2009-2012年野猪密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野猪的行为活动和种群动态,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野猪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秦岭山地村民对野猪容忍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陕西省西安市秦岭山地(深山区和浅山区)村民对野猪Sus scrofa的认知度和容忍性,并分析影响村民容忍性的主要因素,以期为缓解村民与野猪的矛盾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物种管理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84.61%的被调查者期望野猪种群下降或消灭; 53.85%完全不赞同或不赞同保护措施;野猪毁坏农田后,83.08%完全赞同或赞同捕杀野猪;在村外遇见野猪时,47.69%完全赞同或赞同捕杀野猪。农田收入比例、野猪毁田面积、家庭年收入及毁田面积占比是影响村民对野猪容忍性的主要因素。与浅山区相比,深山区村民对野猪的容忍性更低。因此,建议在深山区施行缓解人猪冲突的相应措施,即完善和落实相关的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条例,合理开展狩猎活动以及开发利用野猪资源,加大村民就业技能培训和收入转型,调整作物结构。  相似文献   

4.
小兴安岭南坡野猪家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文  张静  马建章  刘海波 《兽类学报》2007,27(3):257-262
采用笼式活捕野猪,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R2V、Arcview 和SPSS 软件技术,于2004 年7 月15 日至2006年1 月19 日,对小兴安岭南坡野猪家域进行测定、计算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野猪的家域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影响野猪家域面积,在春、秋季,野猪的家域面积显著大于冬季,而春、夏季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及年龄野猪家域大小也不同,成体雄性秋季发情期和亚成体春季分窝期家域面积显著增加;在冬、春季家族群野猪的家域面积显著大于独体野猪家域面积,说明家族群对家域面积有影响;亚成体家域大小主要受家族群家域的影响,家族群野猪面积大,相应地家族野猪中亚成体家域面积也大。  相似文献   

5.
徐飞  蔡体久  琚存勇  陈福元 《生态学报》2013,33(18):5935-5942
以黑龙江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于2010年9、10月份,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考察法相结合的形式,调查该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野猪危害农田的情况,以及居民对野猪的容忍性和认知度。结合Mann-Whit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方法比较各个因素对保护区及周边居民野猪容忍性的影响差异,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辨析。结果表明:农田收入比例、文化程度、人均农田面积以及野猪毁田面积是影响居民对野猪容忍性的主要因素。被访问的居民中,66.19%的居民希望野猪种群减少或消失;63.38%的居民赞同或者完全赞同保护措施;毁田事件发生后,46.48%的居民赞同或完全赞同捕杀野猪;在村外遇见野猪时,66.20%的居民不赞同或者完全不赞同捕杀野猪;在山野遇见野猪时,65.59%的居民不赞同或者完全不赞同捕杀野猪,说明遇到野猪的地点对居民所持捕杀态度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小贝是一只西貒。从小到大,它最讨厌的事情就是总被别人误以为是野猪。小贝对野猪没有偏见,只是觉得被认错的滋味很不爽。所以,每当它从别人审视自己的眼神中看出一丝丝野猪的影子,就先下手为强——自报家门,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小时候,小贝会抢在别人张嘴前的一瞬间开口:"你好,我是西貒,不是野猪。"说着,它会快速来个360度旋转:"瞧,我的身上没有小野猪那样一条一条的  相似文献   

7.
小兴安岭南坡春季野猪活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4~5月,在小兴安岭南坡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笼式活捕的12头野猪(Sus scrofa ussuricua)的活动规律进行144h的监测。结果表明,小兴安岭南坡野猪春季的活动高峰主要集中于8:00~18:00时,5个活动强度峰值分别为76.52%、89.23%、91.56%、78.79%和84.46%;活动规律表现为白天活动而夜间休息;活动时间略少于休息时间;雄性野猪日活动量大于雌性(P=0.021,t=2.474),差异显著,成体野猪的日活动量和亚成体差异不显著(P=0.287,t=-1.089),家族群野猪日活动量显著小于孤野猪(P=0.039,t=-2.194)。  相似文献   

8.
近年黑龙江省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数量不断增长,人猪冲突加剧,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工作面临较大管理压力.为确定野猪种群的实际数量,同时评估该保护区的野猪的容纳量水平,以便为保护区管理局针对野猪的管理提供相关指导意见.2009-2010年冬季,在保护区采用样带调查、雪地足迹链跟踪和观察食痕的方法,并结合已有野猪生态研究确定野猪食性.野猪主要食物种类包括:木贼(Equisetum hiemale)、红松(Pinus koraiensis)果实松籽、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果实核桃、蒙古栎(Quecusmongolica)果实橡子、稠李(Padus racemosa)、榛子(Corylus heterophlla)、苔草(Carex spp.)、辽东葱木(Aralia elata).研究期间共布设长3-5km、单侧宽度50m、总长134 km的样带30条.调查中,每隔200 m布设10 m×10 m的大样方,并在每个大样方中央及四角布设1 m×1 m的小样方,共布设大样方350个,小样方1 750个.通过样方调查,统计野猪栖息生境当年可食植物枝条及其食物种类,然后计算其食物的总供给量,再结合食物营养成分,通过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的能量转换,按照每克粗蛋白和粗纤维的能量转换系数为16.74kJ、每克粗脂肪的能量转换系数为37.66 kJ,确定野外生境食物总能量供给.结合野猪冬季日营养需求,以能量为基础估算保护区野猪的营养容纳量.在种群密度调查过程中,通过足迹链判断个体方法为:单一清晰足迹链确定为一个体所留,30m内多条足迹穿越同一样带被认为是一个野猪群所留,调查中根据个体分开时的足迹链数确定野猪个体数,同时将粪便、卧迹、啃食痕迹作为个体判断的辅助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凤凰山保护区内能够提供的总能量为7.375 ×107MJ,冬季平均每头野猪生存所需能量为(14 677.698±409.92) MJ,野猪营养容纳量为(1 006±28)头,种群密度为(3.79±0.11)头/km2.此外,调查中发现30余个野猪套及2头野猪被猎杀现场,反应出当地的人猪冲突较为严重.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野猪套数量及野猪被猎杀概率,对野猪种群数量引入20%的死亡风险系数.最终确定凤凰山野猪种群的最适数量在(603±17)头左右,最适密度为(2.27±0.06)头/km2.通过样带法调查得出凤凰山自然保护区实际野猪种群数量为(596±155)头,密度(2.24±0.58)头/km2,已趋近营养容纳量.因此,野猪并未过量,不能采取狩猎等降低种群数量的措施,同时保护区也应对野猪种群进行持续监控,防止野猪种群过度繁殖以至成灾.  相似文献   

9.
正野猪的泥浆贴着可爱猪鼻标志的药箱一看就是野猪的,里面装了满满一箱泥浆。野猪憨厚地解释道:"哼哼,平时我受伤后都用这个敷伤口。还有,我们身上长了寄生虫,得了皮肤病什么的,都会在泥浆里滚一滚。泥一干,伤口就好得差不多了。这些都是我珍藏的一手黑泥浆,绝对没有被其他野猪用过。"火狐狸姐姐微笑着收下了这份心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猪(Sus scrofa)的分布及活动节律,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我们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其进行了网格化监测。在千顷塘和龙塘山区域总计布设109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共计调查39 240个相机日。结果表明,在千顷塘区域,野猪倾向于在落叶阔叶林(拍摄率5.33 ±5.64)和针阔混交林(3.75 ±3.46)活动,而在龙塘山区域,则倾向于针阔混交林(4.32 ±5.21);千顷塘与龙塘山区域野猪各月间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1),冬季的α值高于其他季节;昼行性指数β的平均值分别为0.870和0.768,显著高于理论值13/24(P < 0.01),表明清凉峰的野猪种群具有明显的昼行性特征,且在冬季的活动时间分配较之其他季节更不均匀。通过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不同季节野猪的日活动节律发现,保护区内野猪春季有晨昏两个活动高峰(08:00-10:00、17:00-19:00),冬季活动高峰出现在午后(13:00-17:00),其他季节无明显活动高峰。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野猪华南亚种生态习性的认知,为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荒漠,荒漠,还是荒漠……自从越野车驶入一望无际的澳洲北领地,窗外的景色几乎就没有变过。虽然老爸再三保证没走错路,但我还是忍不住犯嘀咕:我们不是去帮土著抓野猪吗?野猪呢?人呢?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野猪分布与传播非洲猪瘟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猪是非洲猪瘟(ASF)传播的重要媒介,神农架林区野猪种群数量高、分布广,调查野猪分布对ASF防控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布设红外相机117台、样线287条调查神农架林区野猪实体和痕迹位点后,应用最大熵模型预测林区野猪分布,再根据野猪、居民区、交通要道的空间分布数据,应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神农架林区各地野猪传播ASF...  相似文献   

13.
野猪种源生态与杂交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野猪是家猪的祖先,分欧洲野猪与亚洲野猪两大类,共有27个野猪亚种.野猪多柄息于山林近水地带,食性杂,主要以植物为食.夏季以夜间活动为主,冬季多为白天活动.野猪前躯大,后躯小,与家猪正好相反,体高与体长的比例也较家猪大,这种体型适于其野外生活与奔袭.冬季发情配种,春季产仔.野猪与家猪杂交能够产生具有正常繁殖力的后代.野猪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肌纤维细的优良特性.野猪与家猪杂交可改良家猪肉质,生产特色猪肉.  相似文献   

14.
<正>在各位哥迷的眼中,野猪是个什么形象?肥头大耳?邋里邋遢?横冲直撞?吃东西时粗鲁不堪?其实啊,野猪并不是大家以为的那样。看起来过得粗糙的野猪,做的可都是特别讲究的精细事儿呢。关于野猪窝你以为的野猪窝野猪有窝吗?它们不是躺在哪里哪里就算窝吗?(重庆刘勤涵)对生活要求高的野猪,应该会选个现成的山洞什么的当老巢吧。(郑州肖云慧)  相似文献   

15.
野猪     
阐述了野猪在自然生态系的作用和地位、生态学特性。介绍了我国古代十二生肖地支的排位情况,指出“猪年”的猪是指野猪。野猪是狩猎对象,对人类带来经济效益,但野猪也遭踏庄稼、伤人,对农业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人与野猪冲突:现状、影响因素及管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野猪冲突日趋严重,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了人与野猪冲突的类型、程度,分析了引发人与野猪冲突的原因和影响野猪危害的因素;综述了目前缓解人与野猪冲突的措施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冲突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看法和问题,并针对人与野猪冲突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野猪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也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主要的有蹄类动物,东北虎主要的猎物之一。本文采集了中国虎豹观测网络架设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部区域的红外相机完整一年的拍摄数据(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通过占域模型和核密度分析,获得不同季节的野猪生境利用情况和日活动节律,探究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对野猪生境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猪偏好于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靠近居民点的区域活动增加。不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对野猪的生境利用产生不同影响,受捕食者压力野猪会倾向于躲避东北虎,但东北豹对野猪占域显示为正向影响。梅花鹿和狍对野猪的影响在不同季节呈现相反,梅花鹿对野猪的占域在冬季呈负向影响,而狍对野猪的占域则在夏季呈负向影响。本研究区域内的野猪夏季有2个活动高峰,冬季有1个活动高峰,在不同季节都倾向于白天和晨昏活动,在日落前达到活动最高峰。本研究揭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部区域的野猪生境利用和活动节律是受到植被生境、大型食肉动物和人类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长期相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野猪对农作物的危害是当前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危害特征,掌握当地居民对野猪危害与保护管理的态度,对于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决策尤为重要。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发现,野猪一年四季均危害农作物,危害高峰期在 2-4 月与10-12 月,主要受作物收获期影响;农耕地在保护区的位置、距道路距离及距水源距离显著影响野猪对农耕地的危害,农耕地距道路(< 55 m)和水源越近(< 270 m),遭受危害程度越高。保护区的实验区和周边区域人居活动强烈,但野猪危害较其他区域严重,野猪危害农地时对水源因素较距居民点距离、距林缘距离、隐蔽因素更为敏感。70% 的当地居民认为野猪危害是由于种群数量过多引起。55% 的当地居民不赞同国家保护野猪的政策,62% 的赞同猎杀野猪控制其种群数量增长。受访者年龄与野猪危害程度两因素显著影响居民对野猪的容忍度,50 - 70 岁是当地社区居民的主要人群,也是态度中立及容忍度较高的人群。为有效减少野猪危害损失,调和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矛盾,建议保护区管理者根据野猪危害特征,帮助当地居民建立有效防控措施和有效快速的危害评估与损失补偿机制,同时根据当地居民的态度特征,做好保护政策的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9.
吉林珲春地区野猪危害防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日趋严重。2012年7月到2014年10月,利用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粪便、声音在吉林珲春地区开展了野猪(Sus scrofa)危害防控研究。以采取防控措施起始时间到野猪进入实验样地或对照样地的时间间隔作为防控有效期;以实验结束时实验样地内放置东北虎粪便、东北虎声音播放器位置或对照样地中心点与样地内野猪危害发生处的最短距离作为防控范围。将防控有效期和防控范围分别转化为有效期指数和范围指数。结果表明:(1)东北虎粪便对野猪危害防控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效期指数和范围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东北虎声音对野猪危害防控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效期指数和范围指数均差异显著(P0.05);(3)同时应用东北虎粪便和声音防控野猪危害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效期指数和范围指数均差异显著(P0.05);(4)单独应用东北虎粪便、单独应用东北虎声音与同时应用东北虎粪便和声音的各种防控方法之间,有效期指数和范围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认为,东北虎粪便、声音对野猪危害防控效果显著与东北虎是野猪天敌,且珲春地区存在东北虎有关。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大陆地区分布的野猪亚种分类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野猪11个微卫星位点的变异分析,探讨了中国大陆地区野猪的遗传结构,以期对野猪亚种分类问题有所启迪.对野猪华北、华南和东北种群的分析表明,各种群基因库中都维持了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树分析发现,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亚种在系统树中混杂,没有任何亚种在其中构成显著的支系.基于微卫星变异的FCA分析不能区分华南、华北、东北三个种群.基于Fst检验的遗传差异分析发现,长江两侧的华南、华北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Fst=0.014),表明长江两侧的野猪可能存在着较高水平的基因流,长江并非是一个有效的空间隔离;东北地区野猪和华北、华南地区野猪之间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大(Fst=0.040、0.042),东北野猪可以作为独立的亚种S.s.ussuric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