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树蟋属的研究:直翅目:树蟋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树蟋属的研究(直翅目:树蟋科)刘宪伟,殷海生,夏凯龄(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上海200025)关键词树蟋科;树蟋属;新种;中国树蟋属Oecanthus隶属蟋蟀总科Grylloidea树蟋科()ecanthidae。本属体细长而纤弱,体色一般呈...  相似文献   

2.
采用DNA测序技术并比较了蟋蟀科5个属:斗蟋属Velarifictorus、棺头蟋属Loxoblemmus、油葫芦属Teleogryllus、灶蟋属Gryllodes和蟋蟀属Gryllus以及蛉蟋科针蟋亚科Allonemobiussocius的mtDNA-COII基因部分序列,依据分子数据建立了5个属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A、T、C和G碱基含量分别为34.8%、35.3%、19.3%和10.6%,AT含量(70.1%)仅略高于半翅目锥猎蝽和缨尾目。分子系统树显示,油葫芦属黄脸油葫芦与蟋蟀属家蟋亲缘关系较近。显示油葫芦属与斗蟋属的亲缘关系较近。并且,棺头蟋属的多伊棺头蟋和窃棺头蟋先聚合,这与形态学特征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3.
哑蟋属六新种记述(直翅目:蟋蟀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福桢  王音 《动物学研究》1992,13(3):227-233
哑蟋属(Goniogryllus)隶属于直翅目蟋蟀科(Gryllidae)蟋蟀亚科(Gryllinae),由Cho-Pard(1936)以产于我国福建的刻点哑蟋G.punctatus为模式种建立。本属原已知4种,其中两种产于我国,1种分布于日本,1种分布于印度。本文将报道6新种,至此哑蟋属即增至10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4.
对两种常见树蟋长瓣树蟋Oecanthus longicauda Matsumura和黄树蟋O.rufescens Serville的召唤声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树蟋召唤声的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在脉冲组所含脉冲数、脉冲组持续时间、脉冲组间隔时间、脉冲组脉冲排列规律、单脉冲间隔时间、频域能峰数和能峰值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长瓣树蟋脉冲组主要由3个脉冲组成,含3个脉冲的脉冲组持续时间约0.049±0.001 s,脉冲组间隔时间为0.027±0.003 s,单脉冲持续时间约0.011±O.001 s,单脉冲间隔时间约0.009±0.00l s,频谱图只有1个2.5KHz的主能峰.黄树蟋脉冲组由16~20个脉冲组成,脉冲组持续时间为0.303±0.021 s,脉冲组间隔时间为0.401±0.046 s,单脉冲持续时间约为0.012±0.001 s,脉冲间隔时间约为0.004±0.001 s,频谱图有两个能峰:主能峰频率为3.03 KHz,次能峰频率为16.78KHz.  相似文献   

5.
采用DNA测序技术并比较了蟋蟀科5个属:斗蟋属Velarifictorus、棺头蟋属Loxoblemmus、油葫芦属Teleogryllus、灶蟋属Gryllodes和蟋蟀属Gryllus以及蛉蟋科针蟋亚科Allonemobiussocius的mtDNA-COⅡ基因部分序列,依据分子数据建立了5个属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A、T、C和G碱基含量分别为34.8%、35.3%、19.3%和10.6%,AT含量(70.1%)仅略高于半翅目锥猎蝽和缨尾目。分子系统树显示,油葫芦属黄脸油葫芦与蟋蟀属家蟋亲缘关系较近。显示油葫芦属与斗蟋属的亲缘关系较近。并且,棺头蟋属的多伊棺头蟋和窃棺头蟋先聚合,这与形态学特征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6.
蟋蟀科5属9个种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被测定或从Gen Bank获得,比较其同源性,计算核苷酸使用频率,并构建NJ和MP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449bp的序列中A、T、C和G碱基含量分别为31.8%、36.9%、9.9%和21.4%,A T平均含量为68.7%。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属9种蟋蟀聚成3个聚类簇,斗蟋属先与灶蟋属汇合,再与棺头蟋属构成聚类簇Ⅰ;油葫芦属黑脸油葫芦和北京油葫芦与蟋蟀属的家蟋相聚构成聚类簇Ⅱ;蟋蟀属的田蟋单独构成聚类簇Ⅲ。  相似文献   

7.
中国蟋蟀总科两新种记述(直翅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记述蟋蟀总科2新种,即青海异针蟋Pteronemobius qinghaiensis Yin,它与印度异针蟋P.indicus(Walker)相似,但额突和单眼区淡黄色,雄性前翅与生殖器也不相同;海南小须蟋Micrornebius hainanensis Yin,它与M.graclicornis Chopard近似,但下颚须第5节端缘平直,前胸背板侧片前部和后部均较低,近中部明显向下突出。模式  相似文献   

8.
海滨木槿是锦葵科灌木或乔木,一名海塘树。原产热带滨海地区,我国的福建、广东、海南、台湾及日本、印度、马来亚都有分布,在热带  相似文献   

9.
五种棺头蟋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尤平  郑哲民 《昆虫学报》2001,44(1):40-45
报道了中国5种棺头蟋的核型:石首棺头蟋Loxoblemmus equestris, 2n=17, XO();小棺头蟋L. aomoriensis, 2n=11, XO(); 哈尼棺头蟋L. haani, 2n=11, XO();多伊棺头蟋L. doenitzi, 2n=11, XO()和窃棺头蟋L. detectus, 2n=11,XO()。并应用核型似近系数及进化距离对这5种蟋蟀作了聚类分析,得出5种蟋蟀的演化方向为石首棺头蟋→小棺头蟋→哈尼棺头蟋→多伊棺头蟋→窃棺头蟋。  相似文献   

10.
何钊  孙龙  王成业  冯颖  赵敏 《生物资源》2021,(3):303-308
由于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以及较高的食物转化效率,食用昆虫特别是蟋蟀受到普遍关注。在双斑蟋(Gryllus bimaculatus,GB)营养成分测定的基础上,对比家蟋(Acheta domesticus,AD)和黑蟋(Gryllus testaceus,GT)的营养及含量,分析评价了双斑蟋的使用价值。结果显示:双斑蟋水分含量71.0%、粗蛋白含量58.60%(干重)、粗脂肪含量28.90%(干重)、粗纤维含量7.23%(干重)、灰分4.93%(干重);蛋白含量与黑蟋相当而高于家蟋,粗脂肪和灰分含量要高于家蟋和黑蟋;双斑蟋含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51.03%(干重),必需氨基酸含量24.76%(干重)、占总氨基酸的48.3%,氨基酸含量低于其他两种蟋蟀;双斑蟋中常量元素含量最高的为钾(6 416 mg/kg,干重)、含量最低的是钙(92 mg/kg,干重),微量元素中锌含量较高(241 mg/kg,干重);双斑蟋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65.33%,以亚油酸(37.05%)和油酸(25.86%)为主、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25.44%)和硬脂酸(8.74%)为主。双斑蟋的脂肪酸组成、含量与家蟋相近,而与黑蟋的脂肪酸组成差别较大,三种蟋蟀中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为棕榈酸,而含量最高的不饱和酸为亚油酸。结果表明,双斑蟋的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推荐的氨基酸构成比例的蛋白条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动物分类学报》2005,30(4):i0001-i0010
第1期大紫蛱蝶三个地理种群的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曹天文张敏张建珍郭亚平马恩波(1)………………………………三种片蟋雄性发声器的比较研究(直翅目:蟋科)谢令德郑哲民(10)…………………………………………………………横断山区蚜虫区系的组成和特点黄晓磊任珊珊乔格侠(14)……………………………………………………………………完全树构建中的关键领域:rRNA序列与超级树谢强卜文俊郑乐怡(22)……………………………………………………基因序列在小蜂总科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窦向梅肖晖黄大卫(29)…………………………………………  相似文献   

12.
《生命科学研究》2015,(4):333-337
长颚斗蟋和迷卡斗蟋的遗传差异对于蟋蟀遗传多样性,分类鉴定等有重要意义。通过PCR技术扩增测定长颚斗蟋和迷卡斗蟋的mt DNA 16S r RNA、COⅠ与Cyt b部分基因序列。数据分析表明:长颚斗蟋和迷卡斗蟋16S r RNA,COⅠ和Cyt b的种间序列相似度分别约为91.5%、87.0%和85.5%。长颚斗蟋种内16S r RNA、COⅠ和Cyt b基因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9.8%、98.9%和98.8%;迷卡斗蟋种内16S r RNA、COⅠ和Cyt b基因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8.4%、98.4%、97.2%。研究结果表明:长颚斗蟋与迷卡斗蟋的种间遗传差异明显大于种内遗传差异;16S r RNA、COⅠ、Cyt b基因序列适合作为长颚斗蟋和迷卡斗蟋遗传差异研究及分类鉴定的分子标记;COⅠ和Cyt b基因较16S r RNA基因有更快的进化速度,其种间遗传差异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记述采自中国广西扩胸蟋属1新种,即周氏扩胸蟋 Cacoplistes (Laminogryllus) choui sp. nov.。新种与罗根扩胸蟋 Cacoplistes (Laminogryllus) rogenhoferi(Saussure, 1877)近似,可通过如下特征区别:后翅明显长于前翅;阳茎基背片向后渐变窄,且后缘中部具1凹口;内侧的阳茎基外侧突形状不同。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迷卡斗蟋和短翅鸣螽的行为谱及交配行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迷卡斗蟋和短翅鸣螽的行为模式及迷卡斗蟋鸣叫的时间分布。结果表明迷卡斗蟋雄虫单独存在时 ,在一昼夜内其鸣叫的持续时间为 668.38± 1 0 9.86分钟 ( 5 ) ,引入雌虫后鸣叫累计时间减少为 1 7.3± 6.7分钟 ( 5 ) ,并产生音调低沉的求偶声。在昼夜鸣叫活动型式中 ,雄虫单独存在时的鸣叫活动集中于夜间 ;引入雌虫后 ,占区鸣叫、求偶鸣唱和交配行为多集中于白天。根据上述结果提出了机会 -风险平衡假说来解释此现象 ,即白天交配有被捕食的危险 ,雄蟋短期内重复交配以保证精液进入雌蟋体内 ,从而保证了交配的成功 ,补偿了雄蟋所冒风险。短翅鸣螽雄性产生较大的精包 ,当雌体取食精包时 ,精液进入雌体内以保证交配成功。  相似文献   

15.
刘浩宇  石福明 《昆虫学报》2007,50(3):281-285
对维蟋属Valiatrella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记述2新种: 多突维蟋V. multiprotubera sp. nov.(雄性,云南)和片维蟋V. laminaria sp. nov.(雄性,贵州); 同时报道中国1新记录种: 姊妹维蟋V. sororia (Gorochov, 2002)(贵州)。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巴豆     
巴豆(Croton tiglium)是大戟科巴豆属的植物,又名巴仁,江子,猛子仁,巴豆子,老阳子等。它常年枝繁叶茂,浓绿欲滴,是一类难得的药用树和风景树。在我国的四川、云南、广东、台湾等省多见;在国外的越南、印度、马来西亚也有分布。巴豆有乔木和灌木两种类型,乔木型可高达两丈以上。树干的表皮深灰而平整。树的根系发达而粗健,表皮微黄,内层白色,组成根的细胞排列疏松,质地轻。巴豆树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而且向阳的田埂地边,房前屋后,堰塘水库旁,……都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7.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片蟋属Truljalia Gorochov 3种雄性声锉和声齿的超微结构,即瘤突片蟋T.tylacantha Wang et Woo,1992,梨片蟋T.hibinonis(Matsumura,1919),霍氏片蟋T.hofmanni(Saussure,878)。结果显示,声锉和声齿超微结构在属、种间差异显著,在种内差异不显著,且特征稳定。  相似文献   

18.
李江莹  陆添权  杨俊波  田波 《广西植物》2021,41(11):1897-1904
印度血桐与中平树是大戟科血桐属植物,该属植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民间医学中许多疾病的治疗,这两种植物种子中含有的神经酸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为确定适合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策略,该研究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首次测定了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基因组大小、杂合率、重复率等基因组信息并初步分析了两种材料的SSR序列特征。结果表明:(1)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986.84和946.23 M。(2)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杂合率分别为0.75%和0.65%,重复序列比例分别为73.02%和71.5%。(3)通过对2种材料基因组序列的SSR特征分析,在印度血桐中共鉴定了4 499 185个SSR,在中平树中共鉴定了4 969 098个SSR。该研究结果为印度血桐与中平树SSR分子标记的筛选、开发以及全基因组深度测序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台湾山柚属(山柚子科)的一个新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德定   《广西植物》1993,13(1):8-11
木文是对《甜菜树属(中国山柚子科新记录属)一新种》(载“云南植物研究”1989年11卷4期)一文的修订。将误定于甜菜树属(Mlelientha Pierre)下的长蕊甜菜树(M.longi-staminea)改隶于台湾山柚属(Champereia Griff.),重新组合为四数台湾山柚(Champereia)longistaminea。如果将长蕊甜菜树(Melientha longistaminea)置于甜菜树属(Melientha)中,则混淆了台湾山柚属(Champereia Pierre)与甜菜树属(Melientha Pierre)的区别界线。  相似文献   

20.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片蟋属Truljalia Gorochov 3种雄性声锉和声齿的超微结构,即瘤突片蟋T.tylacantha Wang et Woo,1992,梨片蟋T.hibinonis (Matsumura,1919),霍氏片蟋T.hofmanni(Saussure,1878).结果显示,声锉和声齿超微结构在属、种间差异显著,在种内差异不显著,且特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