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克拉玛依市麻疹流行状况及预防控制措施,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8年克拉玛依市麻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克拉玛依市2008年麻疹发病率为38.83/10万(138/355381),呈高度散发,较2007年有所上升。发病高峰在3~5月,发病数占全年的83.33%。年龄分布大年龄组高于小年龄组,>20岁年龄组病例占50.00%,<1岁病例占18.84%;流动人口发病占51.11%。应切实提高麻疹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做好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麻疹监测,提高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正>麻疹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尤其是婴幼儿)的健康及生命,其预防工作历来就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国外于1963年,我国于1965年,先后研制成功了高度减毒活疫苗,并开始推广使用。从此,人类同麻疹的斗争由被动的防御转为主动的进攻,麻疹的预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实验猴麻疹是造成断奶仔猴死亡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文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护理、预防和治疗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预防、护理及治疗措施。经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案对实验猴麻疹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值得在国内实验猴生产及科研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沙市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抗体水平,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在长沙市所辖区、县按年龄分层随机抽取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 G抗体;数据采用SPSS 13.0处理,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采样调查275人,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6.7%。不同性别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组的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偏低,为77.4%;3~、5~、10~及≥15岁组的阳性率均为100.0%;1~岁组和7~岁组次之,分别为98.2%和97.3%。有麻疹类疫苗免疫史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无麻疹类疫苗免疫史人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沙市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中国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进行分析,为我国在临近麻疹消除阶段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通过多种检索途径获得中国麻疹抗体阳性水平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6.0等软件对效应量指标进行meta分析、χ2和非参数检验。共纳入498篇文献,时间跨度为1989-2020年。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总的抗体阳性率为88.36%(95%CI:87.84%~88.88%),>85%;抗体保护率为63.30%(95%CI:60.35%~66.24%);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中位数为912.83mIU/mL,>800mIU/mL保护水平。2000-2019年间,我国不同年代麻疹抗体阳性率均在85%以上,无显著性差异;抗体保护率从68.29%(95%CI:55.84%~80.73%)下降到44.26%(95%CI:38.26%~50.25%)。除<1岁组外,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均在85%以上,但随着年龄增长人群保护率呈下降趋势;<1岁组GMC(470.75mIU/mL)最低,20~34岁人群在693.69~7...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鸡西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鸡西市1957~2003年麻疹发病及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57~1966年麻疹发病呈高发状态,年平均发病率为1280.03/10万,每年1~6月份发病占病例总数的83.09%,使用麻疹疫苗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3~4年出现1个发病高峰,使用麻疹疫苗后整个流行呈明显下降态势;发病主要集中在1~7岁年龄组,占84.09%,男女性别比为1.27:1。结论: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为控制麻疹疫情应继续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加强麻疹监测与报告。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辖区2005-2009年麻疹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辖区内麻疹病毒流行现状,评价该院辖区麻疹疫苗接种效果,为今后制订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2005-2009年间的麻疹发病情况作了分析。2005、2007两年发病人数最多,发病率较高,随着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使疫情有了较大的下降趋势。结果表明,接种麻疹疫苗是最有效地预防麻疹疫情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分析2004-2013年玉溪市麻疹病例与人群血清抗体,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溪市2004-2013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人群血样标本,并用ELISA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 086例和确诊病例457例,年均发病率为1.99/10万,发病率高峰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占总病例的43.55%(199/457),最高发病率(5.11/10万)、最低发病率(0.13/10万)分别在2005和2010年,发病率最高为红塔区5.75/10万,最低为通海县0.65/10万;2004-2008年病例数占83.81%,2009-2013年病例数占16.19%;散居儿童病例占发病数的42.67%,年龄小于14岁病例占78.34%。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病例数分别为222例和235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06/10万和11.75/10万(χ2=1047.43,P<0.05)。19 010人群各年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率范围是90.06%~97.62%,保护率范围为71.60%~87.72%;麻疹组份疫苗免疫1、2、3和4剂次保护率分别为74.49%、87.38%、87.72%和95.01%(χ2=462.402,P<0.05),接种1剂次与2、3、4剂次和2、3剂次与4剂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疹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有季节、区域、人群分布差异,增加人群麻疹组分疫苗免疫剂次的策略有预防意义,强化免疫的成本效益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告别麻疹     
一种创新性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对英格兰及威尔士1944年以来麻疹发病率的分析揭示了麻疹的复发起源于大城市。这条信息可为预防麻疹提供指导性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背景:鉴于婴儿麻疹死亡率高,故人们考虑在12月龄就开始接种是否能提供持久的免疫力。方法:70名儿童在6、9或12月龄初次接种麻疹疫苗,在5~10岁时对麻疹特异性免疫应答进行了评估。结果:分别在第6、9或12月龄时接种麻疹疫苗第一剂次,在5~10岁麻疹T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为11.4(SE1.3)、10.9(SE,1.5)、14.4(SE2.1)。其中在6月龄时接种疫苗的儿童,存在被动抗体(PAS)的那些儿童体内中和抗体浓度[几何平均滴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奉化市100例成人麻疹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成人麻疹的控制提供对策。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发生的成人麻疹100例进行1︰2配比对病例对照研究,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所获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无麻疹疫苗免疫史,外来人口及有麻疹病例接触史的发病危险性明显提高,单因素分析提示2组人群经济条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麻疹疫苗免疫史,外来人口及有麻疹病例接触史是成人麻疹发生的危险因素,故应采取综合措施以控制成人麻疹的爆发。  相似文献   

12.
分析安宁区麻疹发病情况,流行规律和特点,找出消除麻疹的薄弱环节,探讨消除麻疹对策。利用1999-2010年安宁区麻疹疫情资料,包括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监测系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实验室监测资料,分析安宁区麻疹病例流行病特征。结果显示,1999-2010年兰州市安宁区报告本地麻疹病例142例,年平均发病率5.88/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6-25岁,占54.93%。学生发病占50%;3-7月龄发病占88.03%。安宁区麻疹发病呈现出<8月龄和成人发病增高的趋势,须在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还应加强重点人群的麻疹监测工作,尤其要密切关注各中小学和大学麻疹发病和爆发疫情,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恒河猴麻疹病的诊断、治疗及防制方法。方法隔离病猴,采集猴血清,环境消毒,对病死猴进行病理学观察、抗体ELISA和病毒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及治疗。结果病猴被确诊为患猴麻疹,隔离发病猴3只,其中死亡1只,康复2只,未出现麻疹病的进一步扩大流行。采用头孢曲松钠、地塞米松、利巴韦林等治疗取得了显著治疗效果。结论预防是控制麻疹病的关键,运输及环境改变是致病的诱因,快速诊断、科学用药和综合防治是减少损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河南省漯河市麻疹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漯河市麻疹防治对策与措施。方法收集漯河市2005—2010年麻疹疫情及监测资料,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漯河市2005—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683例,平均发病率为4.55/10万,2005—2007年发病率逐年上升,2008—2010年逐年下降,3—5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3岁散居儿童为主。结论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及8月龄儿童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郑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对疾病流行特征的影响,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郑州市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前后的2010年和2011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郑州市强化免疫后麻疹病例大幅减少,2011年较2010年病例数减少90%;全年病例散发,无明显季节性高峰出现;病例构成仍以1岁以下儿童和无免疫史者为主;城区发病高于农村。结论此次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明显,致使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和试验和ELISA两种麻疹抗体检测方法结果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新生儿对麻疹易感的原因.方法:采集本院住院的85例小于9月龄麻疹患儿母亲血清,同时采集13位幼年患过麻疹的育龄妇女血清作为对照.通过细胞培养测定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同时使用ELISA诊断试剂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98例血清ELISA法和中和试验法两者均阳性89例,总符合率为90.82%,两者结果不符合主要见于抗体浓度较低的标本;两种检测方法麻疹抗体检测结果具有正相关性(R=0.8285,P<0.001).当中和抗体滴度大于1:16时,ELISA抗体浓度均高于200 mIU/ml;而当ELISA抗体浓度均高于700 mIU/ml,中和抗体均阳性.患儿患病时,其母亲麻疹ELISA抗体平均水平633 mIU/ml,平均中和抗体滴度1:37,而幼年有麻疹史的同龄妇女麻疹ELISA抗体平均水平为1498 mIU/ml,中和抗体滴度为1:1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和试验和ELISA麻疹抗体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ELISA麻疹抗体浓度高于700mIU/ml是麻疹中和抗体阳性的可靠指标.婴幼儿麻疹易感性增加与其母亲麻疹抗体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7.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传染性很强,最常见于儿童。其临床特征主要以发热、流鼻涕、咳嗽、眼结合膜为主炎,可出现特殊的科氏斑(又称麻疹黏膜斑)和广泛的皮肤斑丘疹。麻疹一般康复较为顺利,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麻疹疾病的预防控制,对患病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减少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使之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了解佛山市南海区2004—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完善和制订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2004—2010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佛山市南海区2004—2010年累计确诊麻疹病例1 37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24/10万;全年均有发病,3~8月是麻疹高发季节,但近年来随着麻疹防控措施的落实,季节性已不明显;麻疹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55.7%,,近年来麻疹发病年龄趋势向<1岁人群组和≥15岁人群组发展,这两个年龄组发病数占总发病人数的62.8%;病例中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92.2%。佛山市南海区麻疹发病年龄分布已逐步呈现"双向位移"现象,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免疫规划管理,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是控制麻疹发病的有效措施。同时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进而实现消除麻疹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钦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简称强免)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以2009年9月1日为分界点,对2005—2014年麻疹病例按强免前后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和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强免前后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群年龄分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8月龄~5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散居儿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史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免前后麻疹高发人群都是以8月龄~5岁组儿童及散居儿童为主。结论根据钦州市麻疹流行特征,提高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加强查漏补种,并有计划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这些措施是降低麻疹发病率、最终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麻疹是可用麻疹疫苗预防的病毒性疾病,人类是该病毒的唯一宿主,其N、H基因存在着很高的核苷酸替代率。目前正是全球控制和消灭麻疹的关键时期,为监测和评估病毒蛋白抗原性和核苷酸潜在的变异,研究麻疹疫苗的病毒基因稳定性,探讨疫苗的保护效果,本文主要就麻疹病毒N、H蛋白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