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物种可通过特征介导间接效应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及种群产生深刻的影响。但目前有关特征介导间接效应的实验研究多见于无脊椎动物、鱼类和两爬类。本研究以根田鼠为对象,在野外围栏内建立预防捕食者和未预防捕食者两种实验处理种群,并通过采用麦克马斯特法测定两种处理种群实验个体肠道寄生物感染种类及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采用PHA(phytohemagglutinin)反应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测定不同处理种群实验个体免疫能力,以分析捕食风险对根田鼠肠道寄生物的感染效应。结果表明,未预防捕食者处理组根田鼠PHA反应、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较预防捕食者处理组实验个体显著降低,而球虫 E. wenrichi 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则显著增加,但绦虫和线虫以及其他3种球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捕食者可通过介导猎物免疫力特征而间接影响猎物肠道寄生物的感染,验证了本项提出的捕食风险可通过降低根田鼠的免疫能力而增加其肠道寄生物感染的假设。  相似文献   

2.
艾鼬气味对根田鼠社会行为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实验室条件下 ,主要测定艾鼬 (Mustelaeversmanni)气味对根田鼠 (Microtusoeconomus)社会行为、繁殖特征及性激素水平作用的格局 ,并探讨艾鼬气味使根田鼠产生繁殖迟滞的机制。结果表明 ,艾鼬气味对根田鼠一般动作、探究、自我修饰及婚配行为的频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5 ) ,而对各种行为累积时间的作用则产生明显的性别差异。艾鼬气味可提高雄体及雌体一般动作及雌体亲密行为的累积时间 ;对雄体自我修饰行为 ,以及雌体攻击、探究及自我修饰行为的累积时间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P <0 0 5 )。艾鼬气味能显著制约根田鼠对食物的摄入 (P <0 0 5 ) ,并使其体重显著 (P <0 0 1)降低。在艾鼬气味条件下 ,82 %的配对根田鼠产生显著的繁殖迟滞 ,其雄体附睾精子计数、雌体卵巢指数及胚胎重量极显著地减低 (P <0 0 1) ,相应地 ,雌体血清孕酮显著地提高 (P <0 0 1)。上述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捕食风险使田鼠类动物产生繁殖迟滞的假设  相似文献   

3.
银狐气味对根田鼠繁殖和觅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 主要测定银狐的气味对根田鼠社会行为、觅食、繁殖特征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并探讨银狐气味使根田鼠产生繁殖迟滞的机制。结果表明, 银狐气味对82 %的配对根田鼠产生显著的繁殖迟滞, 对根田鼠一般动作、探究、自我修饰及婚配行为的频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P < 0105) 。对各种行为累积时间的作用则产生明显的性别差异, 银狐气味可提高雄体及雌体一般动作及雌体亲密行为的累积时间; 对雄体自我修饰行为, 以及雌体攻击、探究及自我修饰行为的累积时间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P < 0105) 。雄体附睾精子计数、雌体卵巢指数及胚胎重量极显著地减低( P < 0101) , 相应地, 雌体血清孕酮显著地提高( P< 0101) 。  相似文献   

4.
免疫功能是影响动物个体适合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途径,对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种群密度与寄生物感染都能影响动物的免疫功能。本实验通过2×2析因实验设计,测定了母体密度应激+球虫感染、母体密度应激+未球虫感染、未母体密度应激+球虫感染、未母体密度应激+未球虫感染等4个处理对根田鼠粪便皮质酮、球虫感染率、白细胞总数、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淋巴细胞亚型计数(CD4,CD8计数)等指标。结果表明,高密度母体应激处理可显著降低CD4数量、CD4/CD8比例、淋巴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白细胞数,母体应激与球虫的耦合可使上述免疫指标进一步降低,说明母体密度应激和球虫感染对于根田鼠的免疫具有负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5.
动物的免疫功能是影响动物适合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围栏条件下,通过球虫感染和混合驱虫药处理,测定根田鼠的植物血凝素反应(Phytohemagglutinin,PHA)、血清抗匙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aemoeyanin,KLH)的IgG 水平和血象参数,探讨寄生物感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田鼠随球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的增加,对PHA的反应峰值降低、血清抗KLH的IgG水平、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血浆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百分比未检出显著变化。由此说明,球虫感染降低了根田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边疆晖  吴雁  刘季科 《兽类学报》2004,24(3):235-241
本研究了根田鼠母体捕食应激对其雌性子代雄性化的效应。母体捕食应激使雌性子代在鼻端探究、生殖区探究、试图探究和爬跨及尾随等性行为中花费的时间最多,阴道开口时间显延迟,生殖器与肛门间距离显增大,而母体食物限制和断乳应激子代则未明显呈现上述特征。母体捕食应激使其雌性子代显地降低对雄性个体的性吸引力。因此,母体捕食应激使雌性子代在性行为、形态特征及性吸引力方面呈现雄性化效应,主要归结于捕食应激引起母体内分泌的改变所致;此效应仅产生于胚胎性分化的特定关键时期。全结果检验了田鼠类母体捕食应激对其雌性子代性分化有显影响的假设。  相似文献   

7.
边疆晖  吴雁  刘季科 《兽类学报》2004,24(2):139-144
本研究了根田鼠母体捕食应激对其子代出生、断乳和成体体重、窝性比及死亡率的作用,检验Trivers—Willard模型的2个前提条件、母体应激激素在母体投资中的作用,以及母体捕食应激效应与该模型的关系。将妊娠根田鼠母体暴露于其捕食艾鼬,母体应激子代的出生和断乳体重均显降低;到成体,雄性体重有此效应,而雌性体重则接近对照。出生窝性比无变化,但成体窝性比向雌性偏斜。不同年龄阶段的死亡率无显变化,但累计死亡率明显增大。处理雄性子代在断乳和成体时的皮质酮含量显增高,而雌性子代则无显变化,从而验证了Trivers-Willard模型的2个前提条件,提出应激母体激素参与母体对子代的投资观点,并认为,母体捕食应激使根田鼠子代成体窝性比向雌性偏斜的生理投资符合进化稳定对策。  相似文献   

8.
吴雁  边疆晖  刘季科 《兽类学报》2006,26(3):235-240
本文研究了根田鼠母体捕食应激对其子代运动及探究行为的作用。母体自妊娠中期至分娩期间,每天被短暂且重复地暴露给艾鼬。分娩后,对母体及其子代正常饲养。在子代性成熟后,分别测定其运动和探究行为。母体捕食应激显著降低子代的运动时间和频率。在探究行为中,母体捕食应激子代的探究潜伏期和探究时间均显著大于对照子代;其次,母体捕食应激雌性子代的探究次数显著小于对照。另外,个体的运动水平以及探究潜伏期和探究次数均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田鼠类母体捕食应激对其子代运动和探究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能对子代适合度,乃至种群波动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雄雌配比对SPF级布氏田鼠产仔数、成活率等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 设置4种配对繁殖方式:1♂:1♀、1♂:2♀、2 ♂:2♀和3♂:2♀,经过2年的试验,期间记录各组SPF级布氏田鼠的产仔数和成活率等繁殖性能指标.结果 4种配比方式雌鼠产仔率分别为97.69%、62.47%、59.24%和28.3%,成活率为96.98%、96.14%、94.57%和91.22%,平均产仔数为6.48、7.87、6.16和6.14.结论 在屏障环境中饲养的布氏田鼠封闭群采用1♂:2♀的配比方式,其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最理想.  相似文献   

10.
根田鼠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2 年7~9 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对根田鼠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对根田鼠栖息地利用强度变量(一定面积内的跑道长度、跑道分叉数、洞口数) 与12 个栖息地特征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显著影响跑道长度的变量为灌丛高度、竞争性啮齿类、电线杆、早熟禾、围栏、灌丛间距和双子叶植物生物量; 显著影响跑道分叉数的变量为灌丛高度、竞争性啮齿类、电线杆、早熟禾和围栏; 显著影响洞口数的变量为灌丛高度、土壤含水率和围栏。对影响利用强度变量的因素进行综合生态学分析表明,在小生境尺度上, 研究期间影响根田鼠栖息地选择的因素主要为捕食风险和种间竞争, 食物资源和土壤硬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根田鼠粪便皮质酮的可检测效能,本研究检测根田鼠粪便皮质酮含量的昼夜变化,并检测急性应激后和慢性应激期间根田鼠粪便皮质酮含量变化,及其慢性应激个体的HPA 轴负反馈功能。结果表明,根田鼠粪便皮质酮水平具有明显的似昼夜节律,粪便中皮质酮含量的最高点出现在08:00 和24:00,最低点在12:00 和16:00;在终止急性应激12 h 后,根田鼠粪便皮质酮含量显著增加,且有性别间差异;慢性应激根田鼠粪便皮质酮含量始终保持在高水平;再次急性应激,慢性应激根田鼠个体的粪便皮质酮含量较对照个体升高的时间延后。上述结果说明,根田鼠的粪便皮质酮含量能够反映机体所处的生理状态及应激水平,因此,该方法可用于野外根田鼠种群的相关研究并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根为检验根田鼠对不同亲属关系异性成体尿气味的识别能力,通过一雄两雌配对实验建立实验种群,从而产生同胞、父系半同胞和陌生个体。在行为选择箱中记录了雌、雄根田鼠对亲属系数分别为0、0.25 和0.5 异性尿气味的行为响应模式。结果如下:雌性根田鼠对3 种不同亲属关系雄鼠气味的接近潜伏期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嗅闻时间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P <0.05),而嗅闻频次和反标记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雄性根田鼠对3 种不同亲属关系雌鼠气味的接近潜伏期和嗅闻时间的差异都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对不同亲属关系的气味嗅闻频次和反标记的比较分析表明,三者间的差异也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因此,雌性根田鼠能够识别不同亲属关系异性气味并对不同气味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响应模式;而雄鼠不能识别3 种气味并对其表现出类似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交叉抚育建立同巢同胞、同巢非同胞、异巢同胞和异巢非同胞个体组成的室内繁殖种群,在断奶后(80日龄)分别取这些供体的新鲜尿作刺激物,在吕字型观察箱中观察和记录雌性根田鼠对雄鼠气味的行为响应,以研究根田鼠同胞识别的化学通讯机制。结果表明:(1)成年雌性根田鼠对雄性同巢同胞气味的接近潜伏期极显著短于对同巢非同胞气味的接近潜伏期(P〈0.01),而其对两者的访问时间和嗅舔时间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2)雌鼠对雄性异巢同胞和异巢非同胞气味无明显偏好。其对两者的接近潜伏期、访问时间和嗅舔时间等行为响应均无显著差异(P〉0.05);(3)雌鼠对雄性同巢非同胞和异巢非同胞的接近潜伏期差异并不明显(P〉0.05),对两者访问时间和嗅舔时间的差别不大(P〉0.05);(4)比较雌鼠对异巢同胞和同巢同胞气味的行为响应发现,其对后者的接近潜伏期显著短于前者(P〈0.05),其对两者访问时间、嗅舔时间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些结果表明,80日龄时,雌性根田鼠具有亲属识别能力,其同胞识别的机制可能为共生熟悉和表型匹配两种模式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巢行为提高雄性根田鼠的个体发育和存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建巢行为对室内繁育根田鼠的可能影响,共设计两个实验:(1)选择30 对配对根田鼠分成两组,即15 对建巢根田鼠(建巢组)和15 对不建巢根田鼠(不建巢组),每对根田鼠提供5. 3 g 左右的棉花作巢材,持续30 d。记录两组有无实验动物时的巢内、巢上温度变化情况。(2)记录24 窝后代的出生时体重、断奶时体重、杀婴的数量和日龄。结果表明,建巢组巢内温度显著高于不建巢组巢内温度,相反的是,建巢组的巢上温度比不建巢组的巢上温度低。两组间后代出生时的平均体重没有显著差异但断奶时的体重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2 ~ 14 日龄间,建巢组和不建巢组雄性后代体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建巢组的杀婴数量极显著低于不建巢组的杀婴数量。因此,建巢行为可以显著提高雄性后代的个体发育和后代的存活。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两遭遇法确定雄性根田鼠的社会等级,然后以新鲜尿作气味源,在行为选择箱中观察不同社会等级雄性根田鼠对自身气味和非自身气味的行为响应模式,结果表明:种群中从属个体对自身尿液存在明显偏好,其对自身尿液的接近潜伏期显著短于非自身尿液,而访问时间、自我修饰频次都显著高于非自身尿液;种群中优势个体则优先访问非自身尿液,其对非自身尿液的访问时间、嗅舔时间、自我修饰及反标记均显著高于自身尿液;对非自身尿液,不同社会等级雄性个体之间存在明显不同的行为反应模式。这说明,不同社会等级雄性根田鼠具有自我识别的能力且模式不同,同时其对非自身尿气味响应模式的差异也与自身的社会等级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自然条件下母体密度应激对根田鼠F1代性器官指数的影响,通过在围栏内建立不同密度的母体种群获得相应的F1代个体,以此建立了不同密度的子代种群,并测定了母体种群建群者的血浆皮质酮含量,将建立子代种群后剩余的F1代个体带回实验室饲养.实验结束后,测定了全部F1代个体的性器官指数及皮质酮含量.结果表明,高密度母体种群建群者的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低密度母体种群建群者;出生于高密度母体种群的F1代个体处于高密度子代种群,其性器官指数显著低于出生于低密度母体种群且处于低密度子代种群的F1代个体,而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后者;出生于高密度母体种群的F1代个体处于低密度子代种群,其性器官指数及皮质酮含量与出生于低密度母体种群且处于低密度子代种群的F1代个体间无显著差异.此外,实验室饲养条件下,出生于高密度和低密度母体种群的F1代个体间的睾丸指数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说明,在根田鼠种群中,单一的母体密度应激对子代的性器官指数无影响,但生前应激子代在性成熟后,当再次遭遇密度应激时,其性器官指数显著降低,母体密度应激和当前环境对种群的未来繁殖能力具有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7.
根田鼠粪便排泄点及其生态学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平  赵新全  徐世晓 《兽类学报》2004,24(3):273-276
The distribution sites of feces marks of root vole were investigated by eyeballing method. The investigations showed that:( 11 There were feces mark or not at the hole of the vole. (2) It distributed mainly at the crotches and the terminals of the channel.(3) Comparison among three kinds of feces mark percentage, the maximum is the percentage at the crotches. The minimum is the percentage at the hole and the middle at the terminals of the channe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intensity of feces mark 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sites predicated that feces may played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role in territory behavior of root voles.  相似文献   

18.
高原鼠兔和根田鼠是生存于青藏高原的小哺乳动物,它们所取食的高原植物含有多种次生化合物。为了证明食物中的次生化合物对高原鼠兔和根田鼠繁殖相关激素的影响,探讨它们与取食植物间的协同进化,分别对两种动物灌服0、5、10 和20 mg/ kg BW 剂量单宁酸1 d、3 d 及5 d 后,测定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血浆中睾酮和血浆雌二醇的含量。结果表明,单宁酸对高原鼠兔的LD50 为112 ±27.72 mg/ kg BW,对根田鼠的LD50 为117 ± 17.37 mg/ kg BW;单宁酸可以使高原鼠兔和根田鼠血浆睾酮和雌二醇水平升高,但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单宁酸可能会促进这两种动物的性成熟,有利于它们的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