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栖境生态位与捕食作用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吴进才  杨金生 《昆虫学报》1993,36(3):323-331
本文进行了稻田捕食性天敌与稻飞虱的栖境生态位调查,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添加试验法和排除试验法研究了?物种的栖境生态位与各天敌捕食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种灭敌与2种害虫共存系统中,天敌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捕食量的正主效应大小依次为: 粽管巢蛛 Clubiona aponicola、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前齿肖蛸Tetragnatha praedonia、食虫沟瘤蛛 Ummeliata insecticeps,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的负主效应值最大(随狼蛛密度增大捕食量下降);对稻纵卷叶螟Cnaphlocrcis medinalis Guenee捕食量正主效应大小依次为: 粽管巢蛛、肖蛸、青翅蚁形隐翊虫。多物种共存系统中,狼蛛、微蛛、跳蛛主要捕食飞虱;肖蛸主要捕食稻纵卷叶螟;管巢蛛对两种害虫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这与各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值相一致。当飞虱密度在每穴10一30头时,多物种共存系统优良的生物序是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青翅蚁形隐翅虫各为l头,棕管巢蛛2头,此时天敌的控制作用最大。添加法和排除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具-定数量的多物种共存系统中,再增加天敌密度不一定能增加猎物的被捕食数,其直接的生物学原因是种间种内干扰(包括种间种内残杀)  相似文献   

2.
用ELISA方法研究稻田节肢动物的食物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研究了稻田节肢动物,包括19种捕食性天敌、4种主要水稻害虫及1种中性昆虫之间的食物关系。在检测的19种捕食者中,有15种捕食了白背飞虱,11种捕食了褐飞虱。其中食虫沟瘤蛛、拟水狼蛛、八斑鞘蛛、粽管巢蛛、四斑锯螯蛛和拟环纹豹蛛对两种稻飞虱的捕食阳性率较高。有7种捕食了稻纵卷叶螟幼虫,其中粽管巢蛛、褶管巢蛛、拟环纹豹蛛、青翅蚁形隐翅虫和印度细颈步甲的捕食阳性率较高。拟环纹豹蛛、浙江豹蛛和拟水狼蛛对稻蝗若虫有较高的阳性率。13种捕食者捕食了摇蚊,摇蚊作为替代或补充猎物,对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亚群落的重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检测的基础上,构建了被检测节肢动物猎物与捕食者间的食物关系图。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除草剂丁草胺对室内饲养的4种稻田蜘蛛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和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的毒力,以及对拟水狼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的丁草胺对稻田蜘蛛有较强的杀伤力,丁草胺对4种蜘蛛半致死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拟环纹豹蛛>拟水狼蛛>锥腹肖蛸>食虫沟瘤蛛,食虫沟瘤蛛对丁草胺最敏感,LC50为9.61605 mg/L.用2mg/L丁草胺溶液作为水源喂养的拟水狼蛛体重、雌雄性比(3:2)、幼蛛成活率(43.4%)均远小于对照组,其3~6龄总历期延长了10d,经统计检验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丁草胺对蜘蛛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肖永红  柳丰  贺一原  杨海明 《昆虫学报》2007,50(12):1239-1246
定量评价农药对天敌的影响是IPM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对天敌的捕食量缺乏有效的定量测量方法,农药对天敌摄食功能影响仍处于定性水平的研究,误差基数较大。本文采用一种定量的测定方法——荧光物示踪法,以稀土元素铕作为荧光示踪物质,定量地测定了食虫沟瘤蛛在重复接受噻嗪酮喷施后,其存活个体在药后13天内摄食量的变化趋势,且把药后食虫沟瘤蛛的死亡率加以考虑,计算药后整个试验食虫沟瘤蛛群体的摄食量变化。结果表明:任何浓度任何一次施药后2天左右食虫沟瘤蛛存活个体的捕食量均急剧下降;药物浓度较低时,第1次施药对食虫沟瘤蛛的影响最大;药物浓度较高时,食虫沟瘤蛛存活个体药后摄食量恢复周期较长。药后一段时间内整个食虫沟瘤蛛种群的摄食率相当低下,高浓度农药处理的食虫沟瘤蛛组3次施药后13天内的平均种群摄食率只有正常状况下的1/4左右(24.44%),推荐浓度及低于推荐浓度的食虫沟瘤蛛种群摄食率也仅为对照组的1/3左右(38.69%,36.52%)。因此在对水稻虫害防治时,应当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数量的调控作用;当害虫数量超过经济阈值而必须施药时,也应当掌握农药用药剂量和次数的尺度,以利于食虫沟瘤蛛等稻田天敌的生理恢复和群落重建。  相似文献   

5.
采用脉冲抽样法调查,将两年的田间飞虱每日被捕食量与捕食性天敌密度的资料分为有水和无水两组,分析了两种条件下飞虱被捕食量、被捕食百分率与蜘蛛密度、飞虱平均拥挤度的关系,并在室内模拟有水和无水分别进行了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和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飞虱被捕食百分率随飞虱平均拥挤度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在同一飞虱平均拥挤度时,有水时飞虱被捕食量大于无水;有水时飞虱被捕食量与水狼蛛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型关系,水狼蛛密度在每穴1.4头时,飞虱被捕食量最大;无水时飞虱被捕食量与水狼蛛密度呈线型关系;两种条件下飞虱被捕食量与微蛛密度的关系不明显。室内功能反应同样证实了水狼蛛在有水时的捕食量大于无水,前者比后者高1.5倍,而食虫瘤胸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多物种共存系统中3种蜘蛛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稻田生态系统中天敌蜘蛛优势种食虫沟瘤蛛(Oedothorox insecticeps)、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和水稻主要害虫飞虱(Nilaparvata lugenis)组成多物种共存系统,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统计方法探讨多种蜘蛛对1种稻虫的控制作用,分析天敌之间以及天敌与害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了天敌对害虫的捕食量模型2个。对模型进行主次分析表明,害虫自身密度的大小对天敌的捕食量影响较大。天敌中对捕食量作用最大的是粽管巢蛛,其次是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的作用稍小。分析天敌间的交互作用表明,天敌个体大、活动能力强、生态位窄及其重叠值高、捕食量大,它们的种内种间干扰程度也大,特别是粽管巢蛛的种内干扰、拟水狼蛛和粽管巢蛛的种间干扰作用十分明显。最后讨论了天敌蜘蛛能有效控制害虫的最大密度,以及在该害虫密度下各种天敌密度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7.
黄绿绿僵菌对两种稻田蜘蛛捕杀褐飞虱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博闻  张润杰 《昆虫学报》2004,47(3):349-353
在室内研究了喷施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 acridum Driver et Milner孢子悬液对稻田蜘蛛捕杀褐飞虱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不感染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 Bsenberg et Strand和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 cticeps Bsenberg et Strand,只对蜘蛛喷施菌液不影响它们的捕杀褐飞虱的能力。而对褐飞虱喷施黄绿绿僵菌液后,褐飞虱活力明显下降,导致蜘蛛对其捕杀效果显著提高。在喷施黄绿绿僵菌106 、107、108/mL孢子浓度后,拟水狼蛛的平均捕杀量分别为10.5头/d、11.1头/d和11.4头/d,食虫沟瘤蛛的平均捕杀量分别为3.8头/d、4.3头/d和4.7头/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对蜘蛛和褐飞虱同时喷施黄绿绿僵菌不影响前者的捕杀力。这些结果提示,在稻田施用黄绿绿僵菌防治稻飞虱对蜘蛛天敌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稻田蜘蛛群落优势种群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稻田蜘蛛群落优势种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 Boes.et Str.和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Boes.et Str.)种群的重建过程。食虫沟瘤蛛种群的重建过程基本上体现过程基本上体现了由近而远、由稀而密的规律;拟水狼蛛种群则只能观察琉由稀布密的现象。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种库,增加种库中食虫沟瘤蛛和拟水蛛的数量,将有助于稻田蜘蛛群落优势种群的重  相似文献   

9.
稻田蜘蛛优势种对飞虱对叶蝉控制力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长沙地区早稻田中,蜘蛛优势种相对稳定,在水稻各生育期内均为拟水狼蛛和食虫沟瘤蛛,并无更替现象,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长沙地区稻田蜘蛛优势种群对飞虱,叶蝉种群数量的控制程度,结果表明拟水狼蛛和食品沟瘤蛛对飞 虱,叶蝉种 数量影响最大,其次为锥腹肖蛸和八斑鞘腹蛛,当拟水狼蛛与飞虱之比为1:20.2,食虫沟瘤蛛与飞虱之比为1:14.5以上时,蜘蛛对飞虱显示出明显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10.
闽粤琼稻田蜘蛛的优势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0年在广东、海南、福建3省的3个稻作亚区选取27个样地,调查早、晚稻田蜘蛛群落,分析各种蜘蛛的优势度。结果表明:食虫沟瘤蛛和拟水狼蛛是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Ⅰ_1)早稻田的优势种,四斑锯螯蛛、拟环纹豹蛛和一些地区的拟水狼蛛是晚稻田的优势种。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Ⅱ_3)的食虫沟瘤蛛和拟水狼蛛是早、晚稻田的优势种,四斑锯螯蛛和锥腹肖蛸是部分地区的优势种。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Ⅰ_3)的拟环纹豹蛛、四斑锯螯蛛是晚稻田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1.
荧光物示踪法测定除草剂对食虫沟瘤蛛摄食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一种全新的测定方法——荧光物示踪法,以稀土元素铕作为荧光示踪物质,以“水稻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食虫沟瘤蛛 Ummeliata insecticeps Bosenberg et Strand”这一食物链中的水稻和白背飞虱作为铕的传递者,经萃取和反萃取等一系列化学分析方法,定量地测定了3种除草剂胁迫下食虫沟瘤蛛的摄食量。结果表明:施用除草剂西草净、使它隆和高效盖草能以后,食虫沟瘤蛛的存活个体12天内平均每天捕食白背飞虱分别为1.784、2.678和2.856头,均低于对照组的平均个体摄食量3.321头/d; 各组12天内个体摄食量的趋势线均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可用二次方程进行拟合; 同时除草剂的喷施亦对食虫沟瘤蛛造成一定的致死率,因而造成施药后食虫沟瘤蛛的种群摄食率减退,第2、5、8天的平均摄食率分别为对照组的52.11%、36.45%和50.27%; 药后第12天3个处理组的摄食量均超过了正常值,平均摄食率达到对照组的131.84%。因此在稻田中害虫大发生或天敌群落迁移时应慎用除草剂,以免食虫沟瘤蛛药后摄食量减少导致对目标害虫控制力减弱或由于除草剂的致死力而对食虫沟瘤蛛的群落重建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2.
讨论蜘蛛的主要种群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对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的选择捕食特性。由结果可见:猎物被捕食量与参试种群编码值(密度)的数量关系可由二次多项式模型技术。当取每科水稻上有稻纵卷叶螟5头,白背飞虱10头,拟水狼蛛2头,粽管巢蛛2头,食虫瘤胸蛛2头时,蜘蛛种群对白背飞虱有较大的选择捕食比率。  相似文献   

13.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粽管巢蛛和拟水狼蛛对稻纵卷叶螟和稻褐飞虱捕食作用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粽管巢蛛是稻纵卷叶螟的重要天敌,粽管巢蛛和拟水狼蛛均是稻褐飞虱的重要天敌。当稻褐飞虱密度较高时,随着蜘蛛密度的增加,由于蜘蛛之间的干扰作用,导致稻褐飞虱被捕食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稻田三种捕食性天敌与两种害虫共存系统捕食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捕食者-猎物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种群生态学的活跃课题。Lotka-Volterra(1925)方程是最早用于研究捕食者-猎物系统的数学模型。此后许多作者进一步研究了捕食者-猎物(寄主-寄生物)的关系(Nicholson和Bailey,1935;Holling,1959;Hassell和Varley,1989;Murdoch,1969;Manley等,1972;李超等,1982,1983;丁岩钦等,1983;兰仲雄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蜘蛛繁殖力和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敬钊  刘凤想  常瑾  彭宇 《生态学报》2002,22(9):1470-1477
从我国常见10科18种蜘蛛的温度实验数据中,找出温度对蜘蛛繁殖和实验种群增长影响的一般规律和不同种类蜘蛛繁殖的最佳温度。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大多数蜂蛛在1-35℃温区内均可产卵和孵化;由于蜘蛛种类不同,雌蛛产卵袋数最多、卵袋内含卵量最高、产卵间隔时间最短、产卵率最高、单雌产卵量最多、孵化率最高和种群增长指数最大的最适温度也表现出差异;大多数种类雌蛛产卵袋数最多的温区是25-32℃;产卵间隔最短的温区是30-37℃;产卵率最高的温区是25-32℃;孵化率最高的温区在25℃左右;种群数量增长最多的温区是25-29℃。温度与蜘蛛繁殖力的关系可以用曲线方程和数学模型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