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南大围山种子植物区系海拔梯度格局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拔梯度包含了多种环境因子的梯度效应,因而研究山地植物区系的海拔梯度格局对揭示植物区系的环境梯度变化规律、了解生物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山地植物区系构成特征及其海拔梯度的生态意义,该文根据对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线路调查和垂直样带调查,并结合文献研究等获得的植物区系资料,分析了该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构成的基本特征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利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寻找和研究大围山植物区系沿海拔梯度变化的断点位置。研究结果表明:1)大围山大多数热带成分分布的上限位于海拔1 500 m左右,以此为界划分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是合理的。 2)湿润雨林分布于海拔700 m以下;山地雨林分布于海拔700~1 500 m;季风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1 300~1 800 m;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1 800 m以上;在海拔2 100 m以上的迎风坡面、土层瘠薄的地段分布有不甚典型的山地苔藓矮林。  相似文献   

2.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据统计,种子植物950种,隶属105科433属,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9种,被子植物101科425属941种;木本植物372种,草本植物578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7种,资源植物丰富,分为药用,观赏,食用等10大类型,生态系统多样,按大的类型可划分为森林,灌丛,草甸,裸岩和农田,其中森林面积15055hm^2,占总面积的91.7%。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保护植物多样性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108°45′~109°04′E,33°47′~33°56′N)位于秦岭山脉东段,地跨秦岭南北坡。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于2003年5月~2004年8月,对该保护区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的区系特征和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该保护区共有18种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其中属我国级、级重点保护动物的兽类分别有2种和7种。分析表明,保护区的有蹄类动物物种丰富,秦岭分布的有蹄类在该区域均有分布,但食肉动物种数仅占整个秦岭地区的45.5%。这些兽类中,属于东洋界的兽类有12种,占66.7%;属古北界的仅1种,占5.5%;其余5种为广布种,占27.8%。牛背梁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应属古北界和东洋界物种交汇的区域,且为东洋界逐渐向古北界过渡的区域。分析该区域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的生态分布发现,这些物种的垂直分布幅度有很大的差异。垂直分布幅度在海拔高差1300m以上、1000m左右、450~700m之间的物种各占1/3。结果还表明,区内这些兽类物种的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先升后降的垂直变化规律。不论是秦岭南坡还是北坡,分布在海拔1800~2200m区域的兽类物种最多,所占比例大于80%;而在海拔2600m以上区域,兽类种数降至最少,仅占50%左右。兽类丰富度的海拔梯度也体现于这些兽类在各植被类型中的分布上。中山针阔叶混交林中分布的兽类种数最多,而在中低山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及亚高山灌丛草甸中分布的兽类则较少。  相似文献   

4.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血雉栖息地选择与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血雉Ithaginis cruentus sinensis David栖息分布于秦岭主脊以南海拔2000~2500 m中山地带、乔木高度较矮(5~10 m)、郁闭度较低(0.3~0.5)、林下灌木稀疏(≤0.2)的针阔混交林中.从地形情况来看,则多活动于山坡的上坡位或梁脊处、坡度相对较为平缓(≤25°)地带的半阴半阳坡.距离水源较远(150 m),对人为干扰的敏感性相对较弱.从对各生态因子的偏好性来看,血雉比较偏好坡度相对较陡(25°~40°)、乔木高度低矮(≤5 m)、郁闭度低(≤0.2)的针叶林,以及盖度在0.3~0.6的竹林、隐蔽性较高(≤5 m)、距离水源较近(50~100 m)的环境,而对其他因子的选择性和偏好性则无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血雉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有3种:干扰因子(依次为坡向、植被类型、坡位、乔木高度与人为干扰距离)、隐蔽因子(灌木盖度、竹林盖度、隐蔽性、坡度、乔木郁闭度和水源距离)和食物因子(灌木盖度).人为活动干扰是影响血雉对栖息地各生态因子选择的最根本的诱因.  相似文献   

5.
麻应太  田联会 《兽类学报》2002,22(4):248-253
1998 年1~4 月对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羚牛种群数量与分布做了调查, 结果表明, 保护区内有11 群羚牛, 总数量119~130 头(包括独牛) , 整个保护区内羚牛分布密度为0.007 3~0.007 9 头/ hm2 。在冬季, 羚牛分布于海拔1 900~2 700 m的5 块相互隔离的栖息地中, 以海拔2 200~2 600 m之间分布更为集中。在1981~1998 年的17 年间, 保护区内的羚牛种群分布范围在逐渐缩小; 从上世纪50 年代至90 年代, 羚牛最低的分布高度比历史分布高度至少上升了400 m。周边地区人为干扰、生境不断丧失和保护区内生境破碎化是导致羚牛分布现状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秦岭牛背梁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基于秦岭山脉中段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南北坡垂直样带51个样方的调查资料,利用植被数量分析方法(TWINSPAN和DCA)对牛背梁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和排序,并分析了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牛背梁的植被群落具有明显的海拔梯度格局,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有: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林,桦木(Betula spp.)林.巴山冷杉(Abis Jargesii)林和亚高山灌丛。海拔梯度是牛背梁山区制约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而坡向和坡度则起到次要作用。对物种多样性的分析表明,物种总数、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和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在南北坡具有不同的海拔梯度格局。物种总数在南坡呈现单峰分布格局,而在北坡分布趋势不明显;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在南北坡具有相似的分布格局:在低海拔沿海拔梯度变化不明显,而在高海拔则随海拔上升而急剧下降;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在南北坡沿海拔梯度变化的规律不明显。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先减少后增加,形成两端高中间低的格局,说明中海拔地区生境条件较为均一,低海拔地区的人为活动增加了生境的异质性,而高海拔地区的生态过渡特性增加了物种的更替速率以及群落的相异性。  相似文献   

7.
陈学林  梁艳  戚鹏程 《广西植物》2009,29(4):459-465
以100m为单位,将保护区内山地划分为35个海拔段,以研究保护区内科的垂直分布格局。统计分析各类分布型科的垂直分布范围、各类分布型所占比例的垂直变化,结果表明:地理分布属性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科的垂直分布,T2、T3、T8表现出与其地理分布属性相符的垂直变化趋势。原始类群集中分布于中低海拔地段;以该区为分布边缘的热带科的垂直分布范围非常狭小,集中分布于低海拔地段。热带与温带分布科的平衡线大致在海拔1500m。根据科级区系组成,对35个100m段进行了系统聚类,结果:海拔2500m是该区内科级区系成分结构沿海拔梯度变化的断点。根据各百米段聚类分析的结果,结合不同海拔的区系组成与性质的实际特点,将该山地划分为<1200m、1200~2500m、2500~3500m、>3500m四个区段。  相似文献   

8.
王俊伟  明升平  杨坤  何敏  拉琼 《广西植物》2022,42(3):384-393
生态群落交错区通常因物种丰富、区系成分复杂而被视为关键带.藏南布丹拉山处在半湿润向半干旱的生态环境过渡带上,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而有着丰富的山地植物多样性,但这一重要生态过渡区的种子植物组成和区系成分海拔分布格局目前尚缺乏了解.为了理清布丹拉山南坡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及其垂直分布变化格局,该文通过野外植物群落的样方调查、...  相似文献   

9.
陕西牛背梁     
《人与生物圈》2011,(3):112-112
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在各级主管部门支持下.批准启动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申报工作。该保护区位于陕西省秦岭山脉东段的长安、宁陕和柞水三区(县)交界区域.总面积168平方公里,是我国唯一以保护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
贵州太平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贵州省黎平县太平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47科492属1 178种(含种下等级)。区系成分分析表明:在科级水平上,热带分布科占保护区非世界分布科的65. 25%,温带分布科占34. 75%,热带成分明显占优;在属级水平上,热带分布属占保护区非世界分布属的51. 92%,温带分布属占46. 05%,热带成分有微弱优势,说明该区域的植物区系具有亚热带性质。区系相似性比较分析表明,该区域的种子植物区系与黄桑自然保护区、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花坪自然保护区的关系较为亲近。  相似文献   

11.
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探讨了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海拔的升高,总体上呈单调递增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单调递减格局;区系平衡点出现在海拔2000 m 左右.在平衡点之下,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而在此之上,则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区系成分的聚类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内植被垂直带谱主要由1500 m以下的干热河谷植被、1500~2000 m左右的云南松林、2000~2600 m的常绿阔叶林、2600~3100 m的硬叶常绿阔叶林、3100~3600 m的亚高山灌丛和3600 m以上的高寒草甸构成,这与传统的植被类型划分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在南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选择海拔高度为500—600m、600—800m、800—1000m、1000—1200m、1200—1400m、1400—1600m、1600—1800m、1800—1902m共8个连续的海拔梯度,分别对植物群落中的堇菜属植物进行普查。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各海拔段有堇菜属植物5、8、9、10、9、7、3、1种,以中海拔段的物种多样性较高。两海拔段间距离越近,物种相似性系数越大;距离越远,相似性系数越小。在中海拔段,堇菜属植物种类的多度最大,两端较小。南岭自然保护区堇菜属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呈“中间膨胀型”或“单峰型”,与普遍的木本植物一致,这种格局可能是与沿海拔水热梯度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3.
卧龙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卧龙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44科658属1 648种及81变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17属33种。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原始类群和中国特有类群丰富;单型或单种的科属众多,占总属数的58.97%;含20种以上的科和含10种以上的属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14.58%和4.25%,它们构成了卧龙种子植物区系的主体;该区植物区系具有热带起源,温带分布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4.
镜泊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野外调查及资料统计,已知镜泊湖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01科395属809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2种,被子植物98科388属797种。本区地理成分复杂。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分布属287属。占总属数的85.42%;温带分布种647种。占总种数82.40%,其中国-日本分布和东北分布有292种。占总种数的37.2%。是本区温带地理成分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龙虎山有野生种子植物851种,隶属136科536属。龙虎山区系世界分布科占25.0%,热带分布科占59.6%,温带分布科占15.4%。热带分布占本区系总属数的80.6%;温带分布占本区系总属数的18.4%,中国特有分布属占1.0%。龙虎山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岩溶区系性质,特有现象较丰富。  相似文献   

16.
湖南小溪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调查及取得最新区系研究的基础上,对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组成及区系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小溪共有种子植物174科、803属、2 252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6属20种;被子植物167科787属2 232种,含单种和少种的科和属所占比例较大,特有种和珍稀濒危种丰富;(2)本区植物属包括14个地理分布类型,温带成分稍占优(368属,占45.94%),热带成分丰富(334属,占41.60%),表现出从温带向热带过渡的性质;(3)种的地理成分中,中国特有分布占据绝对优势(占56.85%),温带区系成分得到进一步发展,华中区、武陵山区、小溪地区特有种分别为194种、94种、10种,体现了中国低海拔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的基本特性;(4)与其相邻地区相比,小溪的综合系数在武陵山是最高的,聚类分析表明小溪与壶瓶山、武陵源的关系最近,与神农架的关系最远.小溪植物种类丰富,可以看作是武陵山地区低海拔植物区系的缩影,华中地区植被类型的代表地区之一,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青木川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905种,隶属于126科501属,其中裸子植物5科11属15种,被子植物121科490属890种(双子叶植物108科401属762种,单子叶植物13科89属128种)。中国特有属20属,中国特有种261种。该区系的基本特征是:植物种类丰富,特有程度高;区系成分复杂,表现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并以温带区系成分占优势;在中国植物区系上处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地区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横断山脉地区的交汇地带,多种区系成分汇集,与周邻联系广泛;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有较多的残遗植物;珍稀保护物种丰富,共计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级保护植物4种,级25种。  相似文献   

18.
于2013-2015年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多次全面野外调查,采集植物标本3441号,并对其种子植物区系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38科678属1617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5属19种,被子植物132科663属1598种。区系分析表明,热带科(66.06%)多于温带科(33.94%),这与该区曾经历过古热带的历史背景相吻合;属级水平上则为温带属性(58.45%)强于热带(41.55%);中国特有种623个(占总种数的38.53%),均与四周区域所共有,反映出东西南北植物区系在此交汇渗透的态势;这些均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不但复杂多样,而且还具有过渡区域的特点;保护区内植物区系还具有古老、残遗的特性,一些古老的残遗植物在该地有良好的原生群落分布;保护区内特有树种和珍稀濒危植物也很丰富,具有很大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9.
山西云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云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吕梁山脉中段,有野生种子植物926种,隶属于391属、85科,其中裸子植物2科、4属、6种,被子植物83科、387属、920种(其中双子叶植物72科、311属、756种;单子叶植物11科、76属、164种).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复杂多样,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属共275属,占总属数的82.08%.种子植物种的区系成分中,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达566种,占总种数的62.61%,中国特有分布次之,有306种,它们是构成云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和灌丛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经与有关山地植物区系和植被组成比较后得出,云顶山自然保护区与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和密切的联系,与五台山次之,而与中条山具有明显的差异.云顶山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还有山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山西乌头、红景天和党参3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