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薜荔瘦果具有食用价值,但其结实依赖薜荔榕小蜂传粉。本研究利用人工气候箱培养蛹期薜荔榕小蜂,以期在蜂源缺失的季节为开花薜荔输送传粉蜂。研究结果表明:28℃条件下小蜂的发育时长为27 d,比同期自然条件下的小蜂发育时长缩短53 d,雌蜂平均出飞率为51.90%,雄蜂出飞时将果瓣合并,可提高24.27%的雌蜂出飞率,果瓣内层的小蜂出飞率极显著高于外层。在28℃培养的小蜂羽化时的虫瘿含水率为16.78%,极显著低于野生对照组(51.63%, P < 0.01),虫瘿脱水硬化增加了小蜂破壳出飞的难度。雌蜂有自主破壳出飞的能力,但出飞率仅15.11%,极显著低于野生对照组(86.22%, P<0.01),表明雄蜂在虫瘿壳上开掘的交配孔有助于雌蜂出飞。人工培养的小蜂寿命为8.7 d,与野生携粉出飞的小蜂寿命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10.8 d, P=0.002),但与野生不携粉小蜂之间无明显差异(9.0 d, P=0.416),表明花粉可能对延长小蜂寿命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榕-蜂共生体系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栽培爱玉的传粉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李宏庆  马炜梁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403-2407
栽培爱玉传粉生态的研究表明,栽培爱玉开花期明显分为春、秋两季,持续时间均较野生爱玉长.爱玉不能依靠生长于原变种薜荔花序中的小蜂授粉或产卵,在野生爱玉传粉小蜂隔离的情况下,小蜂缺失造成传粉系统损毁.栽培爱玉可通过人工引入传粉小蜂建立新种群,但传粉系统修复比较缓慢,历经4年花序挂树率仅达51.11%、挂树花序的平均结果率为64.37%,平均成虫瘿率为64.35%.花序发育的雌花期和雄花期重叠度低、小蜂出飞过于集中、进入花序的小蜂数量少或缺失是造成共生双方繁殖率低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三种木通属植物的地理分布与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通属(AkebiaDecaisne)植物为我国传统药用植物,有着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叶、花、果观赏性强,果肉营养丰富,可鲜食或加工,开发潜力巨大。作者对3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木通属植物(五叶木通Akebia quinata(Houttuyn)Decaisne、三叶木通A.trifoliatassp.trifoliata和白木通A.trifoliatassp.austra-lis)的地理分布、形态学和农艺学特征以及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五叶木通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部及长江流域,由于长期的过度采收使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三叶木通广泛分布于华中及黄河流域,秦岭沿线分布较多,野生资源蕴藏量匮乏,目前已相继建立GAP栽培基地并作为保健水果进行开发;白木通分布于华南及长江流域各省区,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利用较少。为保证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控制木通属植物的过度采收,加强白木通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更广泛的资源调查、收集和评价,同时建立栽培驯化基地,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培育出品质优良,经济价值高,适合药用、观赏、食用或加工等不同需要的品种,促进木通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0份野生红麻和337份栽培红麻的形态学鉴定发现,红麻的茎、叶、花、果等植物学性状的类型多样,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野生红麻和栽培红麻一样,染色体数为2n=36,同属红麻种(Hibiscus cannabinus L.);核型有2n=36=32M+2SM+2M(SAT)、2n=36=34M+2M(SAT)和2n=36=32M+2ST+2M(SAT)等;综合形态学研究结果,将野生红麻分为普通、多毛、螺旋花和扁圆果4种类型,其中普通型又可分为3个亚类,普通型与栽培红麻亲缘关系最近,并发现红麻存在亚种。栽培红麻可分为9个变种17个类型,其中4个为新发现变种,7个为新发现类型。  相似文献   

5.
秦岭大熊猫主食竹的分类学研究(I)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云  贾辉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127-129
研究为秦岭大熊猫主食竹系列报道之一,主要报道产于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该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4属、5种,栽培逸为野生的1属、1种,其中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和秦岭箭竹(Fargesia qinlingensis)为该区域大熊猫最主要的采食野生竹种,龙头竹(Fargesia dracocephala)次之,由栽培逸为野生的金竹(Phyllostachys sulpurea)为大熊猫喜爱的竹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药马兜铃栽培(二年生和三年生)品与野生(三年生以上)品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以及马兜铃酸A薄层层析图谱和含量测定的比较研究,证明两者无明显差异,从而为栽培马兜铃代替野生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基于毛木耳全基因组开发的SSR标记对27份毛木耳菌株(野生14株、栽培13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首先随机选取3个菌株(2个野生菌株、1个栽培菌株)的DNA为模板,从14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强、多态性丰富的引物24对。2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16个多态性SSR片段,每对引物的多态性片段有3-7个,引物平均检测效率为4.83个,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是0.866-1.885,多态性位点比率100%。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范围是0.618-0.971,说明毛木耳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野生菌株与栽培菌株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46、0.779,说明毛木耳野生菌株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经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0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无色(白色)类群Ⅰ和有色(浅黄色到红褐色)类群Ⅱ。遗传相似系数为0.704时,可将供试菌株中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明显区分(14株野生菌株均在类群Ⅱ-2中,13株栽培菌株分别在类群Ⅰ和Ⅱ-1中)。本研究表明基于全基因组的SSR标记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各菌株间的遗传差异,丰富毛木耳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手段,并为进一步进行毛木耳的品种选育、遗传学研究等提供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栽培种类野生种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食用菌野生种质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已查明自然分布可栽培野生种类93种,分布于担子菌的33个属。我国人工栽培种类近70种(变种),不同规模栽培有50种,商业规模栽培33种,分布于5目,12科,18属。与绿色植物的自养型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相反,食用菌将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分解,以体壁吸收方式摄取营养建造自身。这种生理特点的不同,导致其种质资源评价要求的不同。由于子实体形态相对于绿色植物简单,且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常常导致以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类鉴定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形态相似的多个可栽培近缘种在侧耳(Pleurotus)、木耳(Auricularia)、蜜环菌(Armillaria)等中广泛存在,完全靠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就更加困难。因此,在食用菌可栽培种类野生种质评价中,ITS测序等成为获得菌种生物学种的常用鉴定技术。菌种的分离培养中常受到菌落形态相似真菌的污染,RAPD、ISSR或ITS测序等常用来进行菌种符合性鉴定。食用菌孢子传播的特点,使其分布地理区域广泛,地理区域的隔离产生种内的个体或群体间的差异,形成种群的多样性,常用拮抗反应进行营养亲和群(个体、菌株)的鉴定。不同区域气候和生态条件下的个体,长期的进化和对环境条件适应性的形成,导致可栽培利用的特点不同。栽培性状要通过栽培试验进行评价。栽培性状主要包括菌丝长速、温度反应、结实性、丰产性、抗性、商品形态和耐贮运性等。为了充分利用远缘优势,对于具可利用栽培性状的种质还需要与栽培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分析,通常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9.
人工栽培唐古特大黄中蒽醌含量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醋酸镁比色法测定青海省不同海拔种植基地中栽培唐古特大黄的总蒽醌含量,并和野生大黄药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海拔较高地区栽培的二、三年生唐古特大黄中,其总蒽醌含量均明显高于较低海拔地区栽培的同龄唐古特大黄,3年生人工栽培大黄总蒽醌含量只有野生大黄药材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中药川独活与浙独活根香豆素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药川独活系伞形科植物重齿当归,又名重齿毛当归(Angelica Inserrata(Shan et Yuan)Yuan et Shan)(A.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为我国特产的常用药,广销国内外,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等功用。四川、湖北、陕西等省都有栽培,野生重齿当归广泛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省。传统应用的中药独活为栽培的重齿当归,野生重齿当归仅在少数地区使用。为了弄清栽培与野生重齿当归间化学成分的差异,测定了它们的有效成分含量,为扩大利用野生重齿当归并为植物化学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