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毒理学的定义及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毒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本文试就生态毒理学作了定义;探讨了农药的生态毒理学评价,水质的生态毒理学评价,野生生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人体致癌基准,多重毒性及熵等。并对今后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T-2、DON 及 NIV 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结合其长期以来对赤霉病麦的中毒研究工作,对镰刀菌属所产的主要单端孢霉烯族的 T-2、DON 及 NIV 三个毒素的理化性质和产毒菌株、检测方法、对食品的污染、毒理学以及其在食品中允许量标准等方面研究作了较详尽的综述;特别是对于毒理学部分有较广泛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今后深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可以反映机体接触外来化学物后出现的细胞、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改变,或个体对外来因素产生反应的易感性,因此,生物标志物作为指标具有早期预警作用,在生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及流行病学研究中都受到极大的重视[1—6]。生物标志物被用于污染物影响的早期  相似文献   

4.
水域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易受污染的生态系统之一。水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别的水生生物可通过摄食、接触等多种途径摄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因此,监测水域污染物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解析污染物对不同水生生物的毒性机制,筛选敏感、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对生态毒理学研究和环境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因所需样品量少,且不需参考序列,可在整体水平上鉴定基因差异表达,成为水生生物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最佳方法之一。基于此,介绍了RNA?seq技术的基本流程与数据分析过程,对该技术在不同生态位的水生生物(如鱼类、两栖类、贝类、甲壳类等)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展开综述,并对RNA?seq技术面临的不足、挑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该技术在水生生物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水生态环境中污染物胁迫水生生物机制的阐明及污染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四膜虫: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优良模式生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四膜虫 (Tetrahymena)是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研究的良好模式生物之一。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以四膜虫为实验生物开展的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并针对目前产生严重环境压力的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 ,提出了以四膜虫为模式生物开展相应的生态毒理学研究的前景以及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土壤环境污染的生态毒理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土壤污染诊断是土壤环境清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单纯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污染诊断,不能表征土壤环境的整体质量特征。因此,需要发展污染生态毒理学诊断方法。本文阐述了污染土壤的生态毒理诊断研究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扼要概述了建立土壤污染生态毒理学诊断方法的考虑及准则,对污染土壤的生态毒理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22(3):208-208
《武汉植物学研究》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植物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植物学及各分支学科的原始研究论文,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综合评述(应结合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反映本学科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简报、重要书刊评介和学术动态等。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研究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相关学科,包括农、  相似文献   

8.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22(4):F002-F002
《武汉植物学研究》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植物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植物学及各分支学科的原始研究论文,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综合评述(应结合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反映本学科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简报、重要书刊评介和学术动态等。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研究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相关学科,包括农、  相似文献   

9.
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家银  王建设 《生态学报》2006,26(3):930-934
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知识整合到生态毒理学中形成了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通过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能够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水平更深入理解毒物的作用机制,寻找更敏感、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形成潜在的强有力的生态风险评价工具.介绍了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以及DNA芯片技术和2D-凝胶电泳技术在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物的存在给海洋环境和生态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监测这些污染物并对其毒性进行科学的评价,成为当今环境科学关心的热点问题。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是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它能对污染事件进行早期预警,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生态风险。对近十多年来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回顾,总结了不同水平(分子、细胞、个体、系统)生物标志物的种类、特征、检测方法和应用特点,并对现存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向进行了展望,旨在系统的认识生物标志物,并为其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十年里,已经证明工业化学品不仅出现在被应用的地区,而且其出现也是全球性的,或者是超地区性的。这就导致了环境化学品未曾预料到的和非故意的到处存在,包括在食物甚至人体内。因此,国际上一致同意,对一切(至少目前是这样)新的化学品进行必要的试验,其中包括物理化学、生态毒理学和毒理学诸方面。物理化学和毒理学领域的评价方法已经建立,新的生态毒理学领域的相应的试验方法仍处在发展阶段。生态毒理学的筛选方法有两条途径:第一,模拟一个尽可能小的生态系,并在这个模拟小生态系里试验有关的物质;第二,选择一些能够用于生态毒理学评价的参数,然后在应用条件下研究这些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宁夏黄土丘陵区不同生境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并探讨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维持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2013年7-8月, 作者利用陷阱法调查了该区6种生境内的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 灌草混交林地、乔灌混交林地、生态薪炭林地中地表甲虫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量均较高, 天然封育草地、生态经济林地和水平农田中物种丰富度较低, 生态经济林地和水平农田中甲虫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天然封育草地。不同生境间, 灌草混交林地、乔灌混交林地与生态薪炭林地之间、生态经济林地与水平农田之间甲虫群落组成相似性较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草本层生物量、灌木层盖度及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甲虫物种丰富度的决定因素, 林冠层盖度和枯落物厚度是决定地表甲虫个体数量的重要因素。CCA分析表明, 枯落物盖度、枯落物厚度、林冠层盖度及草本层盖度是影响地表甲虫群落组成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 灌草混交林地为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维持较好的生境类型, 是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生态恢复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动物,由于其易于饲养、体外受精、产卵量大、胚胎透明及体外发育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研究的多个领域。近年来,斑马鱼及其胚胎也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及环境监测领域;并且随着转基因斑马鱼技术的建立,斑马鱼及其胚胎将更好地应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和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14.
姜瑢  李勖之  王美娥  陈卫平 《生态学报》2023,(21):9061-907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类活动加剧,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突出,不仅威胁人体健康,同时也严重威胁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安全,生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但是我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目前主要关注人体健康,对生态系统的关注较少,缺乏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及基于生态风险的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及标准。准确评价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效应,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实现生态风险评估及预警与管控的重要基础。针对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效应评价问题,分别对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效应特征、评价方法、评价终点、暴露-效应关系构建、生态毒性效应外推,以及群落水平与复合污染生态毒性效应评价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展开了讨论,指出目前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效应评价主要是基于单物种的急性毒性测试,利用个体和亚个体水平的指示物作为评价终点,缺乏针对群落及生态系统高水平评价终点的生态毒性效应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污染物尤其是复合污染物对土壤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效应评价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建议今后重点开展以下3方面的工作1)群落及生态系统水平评价终点的筛选;2)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效应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及影响机制研究;3)土壤复合污染联合毒性效应定量评价及...  相似文献   

15.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9,27(2):232-232
《武汉植物学研究》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植物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植物学及各分支学科的原始研究论文,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综合评述(应结合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反映本学科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简报、学术讨论、重要书刊评介和学术动态等。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研究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相关学科,包括农、林、牧、医药、轻工、水产和环保等方面的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9,27(5):F0003-F0003
《武汉植物学研究》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植物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植物学及各分支学科的原始研究论文,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综合评述(应结合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反映本学科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简报、学术讨论、重要书刊评介和学术动态等。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研究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相关学科,包括农、林、牧、医药、轻工、水产和环保等方面的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22(2):174-174
《武汉植物学研究》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植物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植物学及各分支学科的原始研究论文,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综合评述(应结合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反映本学科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简报、重要书刊评介和学术动态等。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研究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相关学科,包括农、林、牧、医药、轻工、水产和环保等方面的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蚂蚁行为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达汉  长有德 《昆虫知识》1999,36(6):370-372
蚂蚁行为包括筑巢、觅食、育幼、共生和组织社会生活等社会性与非社会性行为。从研究层次上可分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前者研究蚂蚁个体行为特性,后者研究其社会组织特性。蚂蚁行为记载历史悠久,但直到本世纪30年代计算机和数字照像机的相继问世,蚂蚁行为学研究才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其研究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近年来,许多昆虫学和生态学家更加注重蚂蚁行为对环境因子生态反应的研究”’。配合自己的研究工作,作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蚂蚁行为生态学研究文献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和总结。现就蚂蚁筑巢、觅食…  相似文献   

19.
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类共价闭合环状非编码RNA,具有进化上保守、结构上稳定、组织特异性表达等特点。CircRNAs可作为miRNAs海绵影响其对基因的调控,还可与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s,RBPs)相互作用,也有研究表明某些circRNAs还具有被翻译成蛋白质的潜能。CircRNAs已被证实对某些疾病具有特异性、稳定性和调节功能,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其可作为潜在的诊断、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最近,有研究发现circRNAs参与了环境化学污染物诱导的毒性效应发生及发展的过程。目前,生态毒理学研究中评价环境化学污染物和毒效应之间关系的毒性终点通常会受遗传多态性和表观遗传学影响,考虑到经环境化学污染物暴露后生物体内circRNAs差异性表达的现象,或许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circRNAs也有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基于此,对circRNAs的生物合成与降解、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及其目前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展开综述,并对其作为分子生物标志物在环境污染物暴露早期诊断和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态毒理学研究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庄文  陈青  周凤霞 《生态学报》2016,36(18):5956-5966
随着纳米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大量工程纳米颗粒物(Engineering nano-particles,ENPs)被排放到自然水环境中,因此对其进行生态毒性及环境风险的研究尤为迫切。综述了ENPs在水环境中的毒理学机理及理想模式生物筛选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表明ENPs的毒性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影响细胞信号通路,二是氧化应激造成基因表达的变化。此外,光催化活性、细胞表面附着、溶解特性、表面特征、赋存形态、溶剂效应及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的协同作用也是可能的毒性作用机理。模式生物的筛选与确定在纳米生态毒理学研究中极为重要。鱼类作为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脊椎动物,群落庞大,其具有行为端点敏感性高、且在生物毒性实验中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等特征,被认为是研究ENPs生态毒理学最适合的水生模式生物。研究表明针对在ENPs影响下的未成年鱼类的行为特征研究比传统的胚胎发育及致死率研究更为有效。无脊椎动物和浮游植物同样在各种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对环境污染物极为敏感,且对有害物质具有显著的富集放大效应,因此作为模式生物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