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二倍稀释法,以中草药提取物中的总黄酮、总有机酸和总皂苷等主要活性成分为定量标准,测定艾叶、侧柏叶、金银花、蒲黄、三七、仙鹤草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并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富集和除杂,探讨其可能的抗菌成分。结果发现金银花提取物对两株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且总黄酮和有机酸是其主要的抗菌成分;三七提取物纯化后总皂苷浓度增大了1.7倍,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由无抑菌变成抑菌作用;其它4种草药提取物纯化前后抗菌效果无明显改变。因此金银花总黄酮和总有机酸可认为是其主要的抗菌成分;三七总皂苷很有可能是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的物质。  相似文献   

2.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一种生长于口腔内的革兰阴性厌氧茵.它能够利用脂多糖、荚膜多糖、菌毛、牙龈蛋白酶等一系列致病因子,侵袭局部牙周组织并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是诱发牙周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致病因子对于牙周炎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构建抗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牙周炎基因疫苗p VAX1-HA2、pVAX1-HA2/IL-15,体外检测其在293T细胞的表达。以HA2基因(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素—血凝素基因编码区的核心功能区)为目的基因与IL-15基因为免疫佐剂构建真核表达质粒,用Lip2000介导瞬时转染293T细胞,RT-PCR检测目的基因mRNA水平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15蛋白表达水平。重组质粒p VAX1-HA2、pVAX1-HA2/IL-15经酶切及DNA测序鉴定构建正确,转染的293T细胞能够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也可以检测到IL-15蛋白的表达。说明我们成功构建了真核共表达质粒pVAX1-HA2和p VAX1-HA2/IL-15,为下一步研制抗牙龈卟啉单胞菌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评价甘草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四种牙周常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方法以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四种牙周常见致病菌作为供试菌,采用液体稀释法,考察甘草提取物对这四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不同浓度的甘草提取物溶液,绘制甘草提取物对四种牙周致病菌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甘草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的MIC值分别为1.50、1.50、0.75和1.50mg/mL,MBC值分别为6、3、3和3mg/mL。当甘草提取物达到对四种细菌的MBC值时,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可在2h后可达到杀菌效果,对于具核梭杆菌可在4h后达到杀菌效果。结论甘草提取物对以上四种牙周常见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及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64-165,170
牙龈卟啉单胞菌已公认为是牙周炎的致病菌,它的一些表面结构诸如细胞外囊泡,菌毛,外膜蛋白,凝集素介导该菌对牙周组织粘附、定植,或作为毒性因子破坏牙周组织,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对这些结构进行了分子克隆,本文拟就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简称Pg)分子生物学进展作一简要综述。1 菌毛基因的分子克隆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作为该菌表面结构之一介导了该菌对牙周组织的粘附和定植。已纯化了41kda菌毛亚单位蛋白,并克隆了菌毛蛋白基因[1]。使用寡核苷酸M1和M2作为引物,采用PCR从9株Pg菌株中扩增了1.3kb的DNA片段,E…  相似文献   

6.
根据牙龈卟啉单胞菌特异的纤毛亚单位蛋白结构基因,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采用PCR扩增了131bp特异片段,实验证明,PCR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不仅特异、敏感、而且快速,从而显示了较好的优越性。用该引物,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儿童龈炎中的分布。经PCR检测46例龈下菌斑标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结果表明:24例标本PCR为阳性;对照组46例标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仅有5例为阳性,儿童龈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出率明显高出正常组(p>0005)。提示用PCR检测儿童龈炎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健康青少年口腔优势菌(简称S.t2003)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定量混合培养技术,以血链球菌标准株和变形链球菌作为对照。结果S.t2003与血链球菌标准株都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S.t2003的抑菌强度强于血链球菌的标准株;另外S.t2003和血链球菌标准株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制作用随其相对浓度的变化而改变,显示了S.t2003和血链球菌标准株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相互拮抗的关系。结论S.t2003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牙菌斑生物膜是牙周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早期定植菌链球菌与晚期定植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相互作用复杂多样,而牙龈卟啉单胞菌是重要的牙周致病菌,本文就链球菌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抗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血凝素2(hemagglutinin-2,HA-2)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方法用重组HA-2(recombinant HA-2,rHA-2)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间接ELISA方法筛选杂交瘤细胞.用ELISA方法测效价。结果获得1株能够高效识别rHA-2的mAb,命名为4F11。此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G1,效价达1?106。结论成功制备了重组牙龈卟啉单胞菌血凝素2的单克隆抗体mAb.将进一步用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诊断,并为牙周疾病的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型在牙周患者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对40例牙周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患者的牙周袋内检出率为87.5%,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各基因型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携带者的检出率分别为:I型22.9%,Ⅱ型60.0%,Ⅲ型17.1%,Ⅳ37.1%.V型未检出;基因I型在牙周袋内未单独检出,与基因Ⅱ型混合感染。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Ⅱ型和Ⅵ型是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病损部位的主要定植菌,两基因型可能与牙周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血链球菌在不同牙周状态下的分布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主要过氧化氢产生菌血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在不同牙周健康状态下龈下菌群中的分布,及与牙周健康状态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群中分布的相互关系。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30人,受试位点86个,其中健康组11人,位点30个,龈炎组9人,位点29个,慢性牙周炎组10人,位点27个,检查记录牙周健康状态[包括牙龈指数(GI)和牙周袋深度(PD)],采集龈下菌斑标本,经厌氧菌培养基和AP-PCR及PCR鉴定后,将各受试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获得草绿色链球菌523株,产黑色素菌241株。经AP-PCR及PCR鉴定后,得到血链球菌112株,口腔链球菌56株,牙龈卟啉单胞菌84株,健康组龈下菌斑中血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与牙周炎组相比有差异显著性;血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与GI、PD呈负相关,牙龈卟啉菌与GI、PD呈正相关;血链球菌的构成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构成比呈负相关。结论:血链球菌等过氧化氢产生菌在龈下菌斑中比例的下降。可能是微生态失衡,致病菌过度增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评价20种中药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种有较强抑菌作用及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提取物,采用杯碟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比较各中药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环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水煎剂中黄连、乌梅、五味子、五倍子和黄芩的MIC为0.0488~1.5625mg/mL。油剂中丁香油、香薷油的MIC为0.3906~1.5625mg/mL。结论本实验选择的20种中药提取物中香薷油、黄连、乌梅、五味子、五倍子和黄芩的抑菌敏感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为稀有放线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海洋和动植物中,其所产代谢产物不仅具有抗菌、抗肿瘤、抗HIV等多种生物活性,而且化学结构新颖多样。本文从化学结构分类、生物活性等方面对近几年已报道的小单胞菌属来源的重要天然产物做了简要综述,以期为小单胞菌天然产物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牙龈类杆菌曾是重要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群菌株,最近重新命名为牙龈卟啉杆菌,该菌为牙周病龈下菌斑中关键性厌氧菌,与成人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作者用牙龈卟啉杆菌侵袭型菌株W83,作为免疫原,通过免疫小鼠、细胞融合、筛选、克隆化,最后得到一株能够稳定分泌抗牙龈卟啉杆菌W83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经鉴定该单抗特异性良好,可用于临床该菌的检出和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牙周微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牙周细菌克隆的多型性与感染模式70年代以后,随着对厌氧微生物分离、培养和鉴定技术的发展,从口腔内发现了三百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目前认为最可疑的牙周致病菌有:放线共生放线杆菌、牙龈卟啉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福氏类杆菌、直形弯曲菌、优杆菌、溶齿艾肯氏菌、微小消化链球菌、月形单胞菌和密螺旋体,其中放线共生放线杆菌作为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菌作为成人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被研究得最广泛,证据也是最充足的。在感染微生物学领域,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是致病菌往往存在多种克隆型,有些是毒…  相似文献   

16.
派丽奥治疗牙周炎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牙科用派丽奥软膏对中度和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疗效,并与牙周临床常用药物“牙康”(甲硝唑)进行比较。方法 口腔临床38例中度和中重度成人牙周炎患者被纳入,并随机分为派丽奥试验组和牙康对照组,将派丽奥软膏缓缓注入牙周袋内,给药量约0.05ml。每周给1次药,共给药2次。采用厌氧培养方法测定用药前后牙周袋内病原菌的变化。结果 派丽奥软膏对牙周袋内病原菌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其有效率为90%;对梭杆菌、消化链球菌、优杆菌、产黑色素的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等牙周主要病原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P〈0.05)。结论 派丽奥软膏与牙康比较抗菌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血凝素2(hemagglutinin-2,HA-2)的氯化血红素结合位点多肽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对降低P.g感染后毒性和抑制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作用。方法将多肽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偶联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P.g国际标准菌株ATCC33277厌氧培养,皮下注射菌液,监测小鼠脓肿的大小及转归,评价多肽对P.g皮下感染的保护作用;口腔接种细菌感染小鼠,检测小鼠牙周炎牙槽骨吸收量,评价其对于P.g引起的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保护作用。结果多肽DGFPGDHYAVMISK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可减小小鼠皮下接种P.g处形成脓肿的大小,并加快皮下脓肿的愈合;可抑制口腔感染P.g后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的吸收。结论多肽DGFPGDHYAVMISK免疫小鼠对P.g感染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少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的吸收。为开发新的牙周病防治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洁刮治术后慢性牙周炎可疑致病微生物检出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慢性牙周炎患者36例,均采用洁刮治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牙周膜附着丧失量、牙周探诊深度、出血率以及微生物数量。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牙周探诊深度与探诊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附着丧失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后中间普氏菌数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和福赛氏类杆菌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前后细菌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C组牙周探诊深度变化显著高于D组(P0.05);齿垢密螺旋体C组探诊出血率变化显著低于D组(P0.05);福赛氏类杆菌C组牙周探诊深度和出血率与D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和福赛氏类杆菌数量与洁刮治术后疗效密切相关,可作为微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和比较3种乳牙根管充填材料对乳牙根尖周炎常见细菌的抗菌功效。方法在体外实验中,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并观察3种乳牙根管充填材料及蒸馏水作用于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后形成的抑菌环直径(mm),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重抗生素糊剂对乳牙根尖周炎根管中3种细菌均显示出最强的抗菌潜力,其次是Vitapex?、氢氧化钙糊剂,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蒸馏水对3种细菌是非抑制性的。粪肠球菌对3种药物反应最敏感,其次是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重抗生素糊剂是最推荐用于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的根管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20.
芳香类天然产物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芳香类天然产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可制成具有抗菌、抗炎、镇痛、抗氧化、杀虫驱虫、祛痰止咳、安神镇静和抗肿瘤等药效的医药保健用品.然而,由于植物中芳香类天然产物含量较低并且难以提取和纯化,严重限制了其工业化生产及应用.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天然产物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利用人工微生物细胞工厂来实现多种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