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腿挤压伤伴撕脱伤患者的整体治疗方法,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23例小腿挤压伤伴撕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行自体皮肤反削回植、异种皮覆盖或封闭负压吸引治疗+二期植皮、知名血管皮瓣转移、单纯清创缝合。结果:23例中,18例Ⅰ期愈合;5例局部皮肤坏死,经换药后Ⅱ期愈合2例,残余创面行植皮后Ⅱ期愈合1例;骨外露者经皮瓣转移修复后Ⅱ期愈合2例。随访3-16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对于小腿挤压伤伴撕脱伤,依具体情况采用自体皮肤反削回植、异种皮覆盖或封闭负压吸引治疗+二期植皮、知名血管皮瓣转移、单纯清创缝合等方法修复创面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较大的作用,临床效果较好,利于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比较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与传统打包技术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及后期植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别接受负压引流技术(实验组)及常规打包技术(对照组)治疗的随访资料完整的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共127例。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手术次数和换药次数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创面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再次清创后感染控制,行植皮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与传统的打包技术比较,VSD技术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及后期植皮,可以更有效地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及减少手术次数,是一种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24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观察治疗后皮瓣成活率、创面愈合效果及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并对治疗前后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皮瓣成活率为100%,创面、切口Ⅰ期愈合,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5.83%,治疗后AOFA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VSD能显著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和肉芽组织的生长,应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c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在腹部带蒂皮瓣供瓣区中的治疗作用。方法:10例上肢深度创面大小为9×6 cm-14×9 cm,创面清创后行腹部带蒂皮瓣移植,皮瓣面积10×7 cm-20×15 cm,供瓣区应用VSD覆盖,医用半透性贴膜封闭整个术区,连接中心负压,持续低负压吸引,每日外用1000 mL生理盐水持续冲洗VSD。约3周后行皮瓣断蒂术,供瓣区植皮。结果:10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患者术后当天引流区域出现疼痛,经止痛治疗后未再出现。1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VSD堵塞,经处理后恢复正常引流。无VSD装置更换病例。供瓣区周边皮肤无浸渍及感染现象,VSD撤除后见基底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创面均无感染,移植皮片存活。结论:VSD技术可以有效保护供瓣区,刺激肉芽生长,为后期皮片移植闭合创面提供了良好条件。VSD技术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腹部带蒂皮瓣供瓣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慢性复杂创面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各类慢性复杂性创面患者共65例,病程均超过3个月,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VSD组(35例)及对照组(30例)。VSD组定期更换VSD辅料;2周后视创面愈合情况,选择继续VSD治疗,或行II期修复治疗(直接拉拢缝合,皮片移植,或皮瓣移植修复)。对照组的治疗采用常规换药,即以凡士林油纱布及无菌纱布覆盖创面,内置引流条,每12 h换药一次。两组创面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个时间点分别对比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细菌计数。结果:VSD治疗组患者全部愈合,治愈率达100%,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率为86.7%。两组治愈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VSD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2±3.3天,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35±5.8天,两组愈合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相同检测时间点VSD组创面细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创面细菌含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提高慢性复杂创面的愈合率及清除创面细菌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后文简称VSD)对骨科创面的疗效,并与植皮后传统加压包扎相比较,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5例感染创面病例采取手术清创后予VSD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创面感染得到控制后,创面干净,肉芽生成良好,外露的肌腱、骨膜表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达到植皮的要求后,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例(实验组)采用游离植皮联合VSD法闭合创面,35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加压包扎植皮区,对两组术后的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此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植皮联合VSD组与植皮加压包扎组,在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面达到游离植皮条件后,游离植皮联合VSD负压引流可以促使皮片黏附,保持创面洁净,避免皮下渗液积聚,有利于皮片的存活,与植皮加压包扎组相比,减少了平均换药次数,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减少抗生素平均应用次数,提高了植皮成活率,说明游离植皮联合VSD组优于游离植皮加压包扎组,游离植皮联合VSD法治疗骨科创面有显著疗效。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方便,是一种较理想的植皮后的固定方法,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后文简称VSD)对骨科创面的疗效,并与植皮后传统加压包扎相比较,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5例感染创面病例采取手术清创后予VSD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创面感染得到控制后,创面干净,肉芽生成良好,外露的肌腱、骨膜表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达到植皮的要求后,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例(实验组)采用游离植皮联合VSD法闭合创面,35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加压包扎植皮区,对两组术后的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此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植皮联合VSD组与植皮加压包扎组,在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面达到游离植皮条件后,游离植皮联合VSD负压引流可以促使皮片黏附,保持创面洁净,避免皮下渗液积聚,有利于皮片的存活,与植皮加压包扎组相比,减少了平均换药次数,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减少抗生素平均应用次数,提高了植皮成活率,说明游离植皮联合VSD组优于游离植皮加压包扎组,游离植皮联合VSD法治疗骨科创面有显著疗效。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方便,是一种较理想的植皮后的固定方法,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28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VSD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感染控制后,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辩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术后予以特殊护理与康复治疗.结果:28例患者术后予以特殊护理与康复治疗,皮瓣顺利成活.2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0个月.皮辩与周围皮肤色泽相似,无臃肿,两点辨别觉6~8mm.术后能穿鞋正常行走,皮瓣受力处无破溃.结论:VSD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术后予以特殊护理与康复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林连珠  蔡晓敏  刘碧云 《蛇志》2017,(3):388-389
目的探讨VSD负压引流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VSD负压引流进行治疗护理。结果 34例患者行VSD负压引流治疗时间最短7天,最长14天,治疗后的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VSD负压引流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法,而正确的护理方法是VSD负压引流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躯干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1例躯干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行肿物切除术并同时行自体皮游离移植术,并外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于植皮术区。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物切除+植皮+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9例患者于4~9天后拆除负压材料,皮片全部成活。1例患者治疗后24小时内吸引管堵塞,经术后于24小时内行管路冲洗疏通后再次行负压吸引,于术后5天首次拆除负压材料,见皮片部分成活,部分皮片仍有浮动,血运未明显建立,予以扩大皮片引流孔后再次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术后9天再次拆除负压材料,见皮片成活较好。1例患者治疗4天后出现新鲜渗血经引流管引出,予拆除负压材料,所植皮片下有积血块,有新鲜渗血,予以清创后再次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术后9天再次拆除负压材料,见皮片成活较好。随访半年到3年,所植皮片无破溃,肿瘤无复发。结论:躯干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中,植皮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可使所植皮片固定确实,充分引流渗液积血,利于皮片成活,对无法有效包扎固定肢体特殊部位(肩部、臀部、躯干部)等术区植皮提供了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我国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葫芦科植物包括多种瓜类蔬菜,对其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国内在葫芦科植物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及离体遗传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遗传转化与育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葫芦科植物包括多种瓜类蔬菜,对其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国内在葫芦科植物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及离体遗传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遗传转化与育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双歧杆菌制剂临床预防小儿继发性腹泻的效果。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检索CBMd isc、VIP、CNK I以及万方数据库等,获得18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计患儿4050例,对其进行M eta分析,并评价M 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发表偏倚。结果异质性检验χ^2=34.60,P=0.007〈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 eta分析,合并RR=0.41,95%C I为0.35~0.49,总体效应检验,Z=10.39,P〈0.00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固定效应模型RR值和95%C I与随机效应模型完全一致,剔除小样本报道后的合并RR=0.42,95%C I为0.35~0.50,与剔除前的结果基本一致,且本研究的发表偏倚得到了很好地控制。结论从现有的临床证据来看,双歧杆菌制剂能降低小儿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对预防小儿继发性腹泻起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以心率(HR)、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作为效应指标,明确右美托咪啶(Dex)用于SICU 镇静时年龄和血流动 力学效应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 年3 月~7 月间在我院SICU 接受普胸或者普外科手术后需要短期镇静患者38 例,各年龄段分 布相对均匀。在病人术后Ramsay评分≤ 3 分时给予右旋美托咪啶6.0 ug/kg/h,连续静脉输注10 min 后停药,应用脉搏指示连续 心输出量监测技术(PICCO)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3 min、5 min、8 min、10 min、15 min、20 min、30 min、45 min、60 min、90 min、120 min 的11 个时间点的HR、CI 和SVR。结果:HR、CI 和SVR 的EMAX 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表示:E= (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SICU 镇静时,患者HR、CI和SVR的EMAX 呈 年龄依赖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