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小麦吸浆虫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小麦吸浆虫主要有两种:一是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 tritici(Kirby)];二是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这两种小麦吸浆虫在我国的主要发生地经解放以来各地的调查,大体上已经了解是在北纬40度以南,27度以北,西到东经100度,东至于海。麦黄吸浆虫则局限于这个范围内的东经114度以西地区。杨平澜先生将我国小麦吸浆虫主要发生地分为三个区,曾省先生亦发表专文论述,这三个分布区是: 1.麦红吸浆虫主发区:在我国平原地区的河流两岸,如陕西渭河流域的关中平原、河南的伊、洛河及沿黄河两岸,江淮地区,汉水上游的南阳盆地和长江两岸,麦红吸浆虫占绝对多数。 2.红、黄吸浆虫并发区:在四川、贵州、甘肃、青海四省和宁夏自治区等山区的河谷地带,除麦黄吸浆虫外,还有不少数量麦红吸浆虫相并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严重回升,对小麦生产带来一定威胁。在孝感、云梦、应城、汉川、安陆等地调查发现:严重田虫穗率达90.17%,一穗上幼虫最多达106头,一粒中最多17头,损失率高达40%以上。我们于1985~1986年对该虫做了调查研究,现总结如下。 一、发生及为害 孝感地区小麦吸浆虫主  相似文献   

3.
<正> 自1985年小麦吸浆虫在我国再度猖獗、暴发成灾后,各地积极开展防治,取得很大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根据调查和资料综合分析,目前小麦吸浆虫总的发生情况为: 1.凡连续开展防治且保证质量的地区,虫口密度明显压低,严重区面积缩小,危害减轻。  相似文献   

4.
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的小麦重要害虫。根据国内研究报导,小麦吸浆虫在我国的分布地区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河北、四川、贵州、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等16个省、自治区。按照现有材料,南到北纬27°左右是小麦吸浆虫所处的最南地区。 一、发现经过 福建省过去没有小麦吸浆虫分布的记载。1974年4月中旬,我校植保专业教师和工农兵学员于福建沙县(北纬26°24’)调查观察稻管蓟马(禾谷蓟马)在小麦穗部的产卵习性时,发现小麦吸浆虫为害小麦。  相似文献   

5.
麦红吸浆虫在我国的发生、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云  蒋月丽  苗进  巩中军  李彤  武予清  罗礼智 《昆虫学报》2013,56(11):1359-1366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是我国的一种重要农业害虫, 以幼虫危害小麦正在发育的籽粒, 可造成小麦严重减产, 甚至绝收。该害虫具有虫体小, 滞育时间长, 为害隐蔽等特点。近些年来, 受全球气候变化、 耕作制度改变、 小麦品种更换、 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麦红吸浆虫在我国的发生危害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出现了北扩东移的现象。麦红吸浆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麦区, 发生为害具有隐蔽性、 间歇性、 局部性和暴发性的特点。这种害虫的发生危害受虫源基数、 生态因子、 农业生产措施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 麦红吸浆虫在我国的发生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且主要分布在43°N以南到27°N以北的冬小麦主产区。有关麦红吸浆虫滞育的多态性、 小麦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机理、 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天敌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未来仍需加强对麦红吸浆虫滞育的分子机制、 发生危害规律、 预测预报、 综合防治和寄主植物 麦红吸浆虫 天敌三级营养关系等方面研究。本综述可为今后了解麦红吸浆虫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规律、 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麦吸浆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巨莲  倪汉祥 《昆虫知识》1998,35(4):240-243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上的毁灭性害虫,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及北美洲。近年来在我国、加拿大的Saskatehewan的东北部、芬兰的东南海岸附近以及瑞典的Uppsala和Stockholm等地暴发成灾。我国50年代曾一度猖撅危害,后经大力研究和防治到60年代基本控制其危害。由于放松监测和防治,80年代中期再度暴发成灾,已波及门个省区、340多个县,发生面积333.3×104hm2,每年造成小麦减产100×104kg左右。近十年来吸浆虫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成灾频率增加,已严重制约小麦生产和“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1种群生物学研究小麦吸浆…  相似文献   

7.
麦红吸浆虫随气流远距离扩散的轨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éhin)种群随气流远距离扩散的可能性和扩散方向, 本研究于2010年5月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 利用系留气球携带取样器调查了麦红吸浆虫种群在5~75 m高空的分布以及活动节律, 应用HYSPLIT-4大气扩散模型模拟了2010年以洛宁县(34.35°N, 111.52°E)为起始点, 空中不同高度层麦红吸浆虫种群的扩散轨迹, 以及2007年麦红吸浆虫种群在我国北方麦区的扩散轨迹。结果表明: 在成虫发生期, 麦红吸浆虫在空中5, 45, 50和65 m 4个高度层种群密度较大, 表现出了明显的成层效应。2010年河南洛宁迁入的种群来自西南方的河南南阳地区, 迁出种群能够随气流进入东北方向的河南省宜阳县境内。2007年麦红吸浆虫种群能够随小麦发育期的先后, 随西南气流逐步向东北方向扩散。成虫随气流扩散是麦红吸浆虫种群远距离扩散的一种重要方式。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我国麦红吸浆虫远距离扩散方式, 同时对优化发生动态监测和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皖、豫,陕等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区于1986年进行防治,收效显著。作者曾三次到安徽重点地,县进行考察,发现在防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其他省、区有关材料加以讨论,供今后防治和研究工作的参考。 一、关于进一步掌握发生情况的问题由于长期控制了小麦吸浆虫的为害,对其  相似文献   

9.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是小麦毁灭性害虫之一,豫、陕两省经常发生严重,晋、冀南部也均有发生。冀南据初步了解,因羽化期较迟,多为害晚分蘖,历年都不严重。晋南黄河沿岸一带水浇地区,不但常有发生,而且在某些县份如芮城等已造成历年小麦严重减  相似文献   

10.
小麦吸浆虫滞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小麦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lana(Gehin)和Contariniatritici(Kirby)是小麦生产中间歇性猖獗发生的害虫 ,也是一种具有典型的滞育多态性的昆虫。该文从滞育特点、影响滞育的因素、滞育幼虫的形态变化、滞育生理特征、滞育幼虫的化学物质变化和我国小麦吸浆虫滞育区划等 6个方面 ,较全面地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小麦吸浆虫滞育研究的进展情况 ,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正> 小麦吸浆虫(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一年发生一代,其幼虫具有在土壤中多年滞育休眠的习性。某年度出土羽化虫量,是当年为害小麦的直接虫源;继续存留土内  相似文献   

12.
朱弘復 《昆虫学报》1950,(2):223-233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可畏的害虫,因为它的为害可以造成小麦的严重损失。我国近年在陕西、河南等九省发生了此种灾害,而且成了漫延之势。受灾地区的政府同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都很注意这个问题,但是第一步的困难是不知道究系那一种昆虫。作者受了农业部工作人员的嘱托,监别种类,曾经参考了许多书籍,得了一些关於小麦吸浆虫的知识,愿在本文作一报导,文末附有重要参考文献,以供实地工作人员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河南省小麦吸浆虫病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分析了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小麦品种、土质的关系,并成功地防治了小麦吸浆虫的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14.
昆虫知识第8卷第5期刊登刘家仁同志的“我国小麦吸浆虫的地理分布”一文,对前人所作的小麦吸浆虫分布区域作了进一步论证和推断,这对研究农业昆虫的区划是一个良好启示。但在该文的“一、华北平原小麦吸浆虫很少分布的原因”一节中,有些地方说得不够清楚,有些地方则属于臆断的性质。现就下列问题提出补充和讨论,希刘家仁同志和共他同志给予指正。 一、对原文“江苏在淮阴以北小麦吸浆虫都很少”的补充:首先把“很少”是个什么标准弄清。农业部植物保护局编的《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预测预  相似文献   

15.
地膜保护地包括地膜蒜.西瓜、蔬菜地等,是近几年来鲁南新发展的一种栽培方式。面积逐年扩大,1992年鱼台县罗屯乡地膜蒜地面积占麦田面积的10—12%,1993年已占麦田面积的50%,且地块小而分散。这些与小麦倒茬的地膜保护地内麦红吸浆虫与纯麦田相比,发育进度快,从而形成了早期虫源,相应地增加了有效成虫的数量,尤其对抽穗早的小麦造成严重为害。为此,我们于1992-1993年对地膜蒜地内的生态条件,麦红吸浆虫的发育动态及扩散能力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抗性指标筛选与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亚楠  张箭  龙治任  王越  成卫宁 《昆虫学报》2014,57(11):1321-1327
【目的】筛选小麦对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抗性的准确鉴定方法, 明确生产上栽培小麦品种(系)对吸浆虫的抗性, 为抗虫小麦品种的筛选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4年在陕西周至县建立麦红吸浆虫抗性鉴定圃, 调查并分析各参试小麦材料的估计损失率、粒被害率、穗被害率、单穗虫口和实际产量损失率及其相关性, 筛选出较准确的指标; 并以筛选到的指标为依据, 评估参试材料的抗性。【结果】估计损失率连续两年与其他3个抗性指标及实际产量损失率的相关性最强, 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012-2013年参试的85份和2013-2014年评估的80份材料中, 高抗、中抗和低抗材料合计分别为25份和40份; 重复种植的16份材料中, 14份两年均表现为抗性, 其中科农1006和晋麦47连续表现为高抗。【结论】估计损失率为具代表性且较准确的吸浆虫抗性鉴定指标。筛选出的抗性材料可作为抗吸浆虫的主推品种或后备品种, 也可作为亲本材料进行抗性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名称及分类地位 吸浆虫类的昆虫,我在各地麦田里找到的已有十六种。普遍而严重地为害小麦的,只有两种:一种叫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种是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 triticiKirby)而以麦红吸浆虫更为广泛。 它们都属於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cidomyiidae),由於它们具备了下列的共同特徵,可和其他疑似的种类区别开来: 1.身体微小而纤弱,略似蚊子,体和翘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在小麦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滞育诱导及滞育后静息状态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幼激素酯酶(hormone esterase, JHE)和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juvenile hormone epoxide hydrolase, JHEH)是调控JH滴度的重要降解酶。本研究旨在探讨JHE和JHEH在小麦吸浆虫滞育和变态发育中潜在功能。【方法】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小麦吸浆虫滞育前幼虫克隆JHE和JHEH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核苷酸及编码蛋白特性;采用qPCR技术分析其在小麦吸浆虫滞育不同时期(滞育前、滞育期、滞育后静息期和滞育后发育)3龄幼虫及1龄幼虫到成虫不同发育阶段(1-2龄幼虫、预蛹、初蛹、中蛹、后蛹、雌成虫和雄成虫)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获得了cDNA全长分别为3 102和1 980 bp的小麦吸浆虫SmJHE和SmJHEH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G876768和MG876769),其开放阅读框分别长1 740和1 371 bp,分别编码579和45...  相似文献   

19.
小麦吸浆虫空间格局参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Xun 《昆虫知识》1999,36(3):140-144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数、分析表明了小麦吸浆虫在麦田中的空间格局呈负二项分布,并探讨了吸浆虫在田间的聚集原因以及小麦吸浆虫穗虫平均密度(x)与负二项分布公共kc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25%吡蚜酮SC、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25%噻虫嗪WG、14%氯虫·高氯氟ZC、15%高氯·毒死蜱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和40%毒死蜱EC 7种杀虫剂对小麦吸浆虫和蚜虫的防治效果,为科学、合理用药防治小麦害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喷雾法和剥穗调查法,研究它们对小麦吸浆虫成虫和麦蚜的防效,及防后对小麦吸浆虫幼虫危害损失的影响。【结果】参试药剂药后1 d对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效均高于90%,药后3~5 d防效为84.81%~93.93%,防后挽回损失76%以上;对麦蚜药后1、3、5 d防效分别高于75%、80%和85%。在供试的7种药剂中,15%高氯·毒死蜱EC药后3~5 d对两种害虫防效、挽回吸浆虫危害均超过90%,应用效果最好;其次为25%噻虫嗪WG和40%毒死蜱EC,药后3~5 d对吸浆虫防效高于90%、对麦蚜防效分别高于86%和90%,挽回吸浆虫危害损失88%以上。【结论】供试药剂对小麦吸浆虫和麦蚜防效存在显著差异,15%高氯·毒死蜱EC对两种害虫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