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AI),尤其是高致病力禽流感(HPAI),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烈性传染病。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在美国的某些鸡场和火鸡场中已使用了几十年,证明安全有效。我们在多次赴现地开展疫情调查和病毒分离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现地上要流行株亚型开展了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制苗用毒株AIVHSNI亚型为国内鹅体分离的高致病力毒株;inN入H7NLH3NS亚型,均为低致病力每株,由英国中心兽医实验室(CVI,)惠赠;HgNI亚型为国内流行株;HZNg亚型为本所从德国引进并保存的高致病力毒…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科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夏咸柱近日表示,疫苗是禽流感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但由于病毒抗体漂移引起病毒的变异,生产应对当前流行株的疫苗至少需要4个月,这当然也包括H5N1抗原变异株。因此,在流感大流行的早期阶段应用抗病毒药物有助于控制疫情。WHO正准备利用现有的流感实验室网络,建立测定抗病毒药物敏感性检测机制,我国更有必要对国内的H5N1禽流感病毒株进行药物筛选与调查,为药物储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ELISA技术在禽流感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禽流感(AI)是目前禽类流行的主要疫病之一,给养禽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由于禽流感病毒血清型众多,致病疫情多样,因此,适时的检测和早期快速诊断是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前提条件。ELISA方法以其特异、灵敏、快速、简便,可迅速检测大量样品,使用仪器设备少,利于基层操作等优点成为AI流行病学普查及早期快速诊断的最实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野禽(主要是雁形目和鸻形目)被认为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北美和欧洲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陆续开展野禽禽流感病毒的监测。研究发现从野鸭和滨鸟及鸥类能分离到所有HA和NA亚型的禽流感病毒,而且野禽中禽流感病毒与家禽和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疫情密切相关。因而野禽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养殖业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将从禽流感病毒在野禽、家禽和人群中的传播、全球野禽禽流感病毒监测的主要结果以及监测方法、采样类型和检测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野禽禽流感病毒的生态分布和流行规律,从而使我们更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禽流感,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流感大流行。  相似文献   

5.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ODC)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其合作实验室、国家和地方卫生部门、医务人员、人口统计登记处合作,对监测流感疫情和检测流感病毒流行株的抗原性变化进行监督。2002~2003年流感流行季节,甲型流感(H1N1、H1N2、H3N2)和乙型流感在北半球共同传播。香港和荷兰分别报告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和H7N7。在美国,2002~2003年流感流行季节疫情较轻;甲型流感(H1)和乙型流感病毒广泛传播,主要病毒因地区和时间而异。本概述2002~2003年流感流行季节美国和全球的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6.
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发生于香港和2004年发生于泰国、越南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导致人感染发病和死亡,说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突破种间屏障而直接传染人。且尚无迹象表明禽流感在这些地区得到有效控制。2004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但经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除在安徽省有一起复发外,全部得到了控制。鉴于我国曾有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历史以及周边国家仍不断有禽流感疫情的发生以及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毒力逐年增加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因此,我刊特邀专家就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历史、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表现、禽流感病毒在以往人流感大流行中的作用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专题介绍,并将国内部分研究成果集专论形式刊登。因时间仓促难免有不完善的地方,欢迎读者来信商榷,我刊将在以后的办刊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7.
禽流感病毒在全球好些地方流行,尽管未发现在人之间传染,但接触染病物(如瘟鸡等)可直接传染,染病后造成伤亡,特别禽流感病毒H5N1型有潜在的危险性。WHO高度重视。据称对这种禽流感尚无特效药。当前,防治禽流感病毒除了隔离、灭杂、注射禽流感疫苗之外,还有药物研发的几条途径有  相似文献   

8.
动态     
研发动态我国研制出可应对禽流感疫情的新疫苗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实验室研制出一种新型疫苗,在防范鸭瘟病毒的同时,能够阻断H5N1禽流感在鸭子之间的传播。世界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均认为,该成果能够有效预防和应对H5N1疫情的爆发。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一种人畜共患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禽流感 (AvianInfluenza ,AI)是严重危害畜牧业与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年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此病 ,危害严重 ,经济损失巨大。禽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 ,包括人、猪、马、鲸、海豹和雪貂。禽流感病毒经变异或基因重组 ,已具备感染人的能力 ,有可能成为人类新型流感流行的潜在病原。本文对与禽流感病毒相关的流感疫情进行历史性的回顾 ,并对其人畜共患机制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初禽流感疫情期间,针对广东省疫点地区开展了野生鸟类禽流感病毒(H5、H7、H9)调查取样工作,共获得血样76份、拭子125份、器官样21份。血清检测采用琼脂扩散(AGP)和血凝抑制试验(H1),病毒检测用鸡胚法鉴定。分析结果:(1)只在非疫点的汕头南澳的八哥上检测到H9病毒;(2)雷州、罗定、海丰及汕头4个地区的血清检测结果中H5和H9阳性率分别为31.6%和23.7%;沿海地区阳性率极显著高于非沿海地区;(3)候鸟的阳性率极显著高于留鸟。因此,该次疫情中候鸟中存在传播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导致的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发病和死亡迄今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自2003年12月~2006年7月,全球共报告131例死于禽流感;我国已累计报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19例,死亡12例,报告病例的省份11个.对于人禽流感,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异性预防手段,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一旦突破人群免疫屏障,演变为人-人间可传播的高致病性流感病毒,将造成大量的感染和死亡病例.进行有效的疫苗接种是迅速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阻断流感大流行的蔓延,减少和降低其危害的有效手段.为此,世界各国迅速开展了禽流感疫苗的研制,特别是人用禽流感预防性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12.
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许多亚洲国家的持久肆虐及其对人的致死性感染,已引起人们对新一轮全球流感大流行可能性的严重关注。本文报告,研究人员从一名14岁越南女孩的病例标本中成功分离到对奥斯他韦(Osehamivir,商品名“达菲”,为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有耐药性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株“A/Hanoi/30408/2005”。  相似文献   

13.
始发于2013年3月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给我国卫生、农业与经济带来了严峻而巨大的挑战,尽管目前疫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但随后出现的散发病例提示H7N9卷土重来的势头已现端倪.对于H7N9禽流感,目前仍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基于此,本文将对目前H7N9禽流感的流行发展势态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目前未知、但亟待解决的关键论题和研究方向,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主要在禽类之间传播的致病性病毒,但近年来屡有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出现,给人类的生命带来了威胁,造成不可忽视的经济损失。而如今在我国又出现了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疫情,针对这种现状本文简要对禽流感病毒以及现行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中科院动物所与杭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提出了H7N9禽流感病毒产生的"市场"理论。该研究成果从生态学视角对于禽流感的溯源、流行和进化进行了全新的认识,对禽流感的未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传染病杂志》。自2013年3月以来,我国上海、浙江和安徽等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对此,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病原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家禽中流行较为广泛、危害相对大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通过分析流感数据库221个HA序列,在保守区内用Oligo6.0软件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建立了用于快速诊断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一步法RT-PCR方法,其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372bp。通过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尿囊液和棉拭子浸出液进行不同稀释倍数检测,结果表明病毒尿囊液最低检出量为10-4稀释;阳性棉拭子最低检出量为8倍稀释。用病毒分离和该方法同时检测不同脏器、口咽及泄殖腔棉拭子样品,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灵敏度比病毒分离低10~100倍。用该方法检测H1~H15亚型禽流感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等其他14种禽病病原,仅有H5亚型禽流感病毒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该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为我国禽流感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乳胶凝集试验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原核表达并经过纯化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做为抗原,经碳二亚胺(EDAC)将表达产物和羧基化的乳胶共价偶联,并对偶联乳胶的蛋白量和偶联时间进行合理选择,建立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乳胶凝集试验的方法。临床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实验免疫鸡血清126份,同血凝抑制试验相比,其敏感性为87.03%,特异性为88.8%,两者的符合率为87.30%。结果证明建立的方法可用于H5亚型禽流感抗体水平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诺如病毒(Norovirus,NoV)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能造成急性肠胃炎暴发,在全球流行广泛,但其在西安市的流行情况不明。为明确2018年10月西安市4起幼儿园急性肠胃炎疫情的病原及其基因特征,本研究采集了患者肛拭子,用实时定量PCR检出诺如病毒阳性核酸,对其扩增部分多聚酶区和衣壳区基因并测序。将所得序列上传分型网站以明确基因型,并用软件分析系统进化、重组位点和正选择位点。共检出GII组阳性核酸31份,测序成功25份。4起疫情均由GII.2[P16]型诺如病毒引起。疫情株扩增序列全长、部分多聚酶区和衣壳区的序列与2018年美国流行株(MK773571)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8%、99.5%和100%。疫情株与GII.2[P16]型中国参考序列(KY421122、KY806296和MG763377)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6%,氨基酸同源性为100%。重组位点约在基因组的5 075bp。疫情株基因组的1 613~1 790aa没有正选择位点。及时的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全基因组测序对控制诺如病毒相关疫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瞿涤 《微生物与感染》2004,27(1):44-44,F004
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流行的阴影尚未能从人们的心中完全抹去,最近又出现禽流感流行,人们对病毒的恐惧心态不言而喻。自1918年来,人类流感病毒已发生过5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均受到严重影响。禽流感病毒是否会造成人类流感的大流行?  相似文献   

20.
建立以Real-time PCR为基础的新型高致病性A(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检测方法。针对2016年6月起频繁暴发的H5N8禽流感疫情,从GenBank和Global Initiative on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GISAID)下载2014年以来的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的NA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在相对保守区域设计适用于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RT-PCR)的引物和探针。选用28株不同NA亚型的流感病毒进行特异性验证,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引物探针组合能够特异性检测高致病性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的NA基因。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引物探针组合能检出最低23个拷贝的RNA。本文建立了高致病性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特异性荧光定量检测方法,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A型流感病毒M基因、H5基因检测引物探针的最低检测限一致,可以组合用于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