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22年10月在浙江省庆元县贤良镇采集到5只林蛙属(Rana)雌性个体,经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长肢林蛙(R. longicrus),是浙江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所采集的5只长肢林蛙个体体长40.4 ~ 55.2 mm,头长大于头宽,肩部上方由数个疣粒隐约组成“八”字形黑斑;背侧褶明显,与胯部相连;四肢背面具黑褐色横纹,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超过吻端,形态特征与地模标本基本一致。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蛙与模式产地中国台湾的长肢林蛙序列聚成单系支,且遗传距离小于0.005%。此前记录的长肢林蛙仅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福建、江西等地,长肢林蛙在浙江省庆元县的分布为浙江首次记录,这提示该蛙有更广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2.
2011年10月,在广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5只长肢林蛙(Rana longicrus),为广东省两栖动物新纪录。长肢林蛙此前仅发现于台湾,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此新纪录的发现对于促进认识长肢林蛙的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的长肢林蛙种组物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前人报道天津和山东有日本林蛙的分布,但也有学者表示怀疑。本文报道采集于山东徂徕山的该类物种。从成体量度和蝌蚪唇踟式来看,与现报道的镇海林蛙和峨眉林蛙有一定差异。该物种体型大小与峨眉林蛙相近似,唇齿式为1:2-2/111  相似文献   

4.
2018年5月,在贵州省黄平县朱家山县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本底资源调查时采集到蛙属Rana物种标本10号,结合形态鉴定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确认该物种为徂徕林蛙Rana culaiensis,为贵州省两栖动物新记录。此次发现对于进一步认识徂徕林蛙的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此次采集标本与模式产地标本在体型、趾间蹼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为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而产生的形态变异,还有待采集符合统计学的标本数据来论证。  相似文献   

5.
2021年11月在沈阳市辽中区蒲河湿地公园(41°30′55″ N,122°78′30″ E,海拔30 m)采集到2号无尾两栖类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确认为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蛙属(Rana)物种,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对蛙属19个物种的亲缘关系及系统发育进行分析,其与韩国及中国山东文登昆嵛山分布的韩国林蛙(R. coreana)遗传距离最近,并在最大似然树中聚为一支,应属种内关系。综合形态分析和系统发育比较,确定采集到的标本为韩国林蛙,系辽宁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本次发现将辽宁省分布的蛙属物种增至5种。  相似文献   

6.
贵州发现寒露林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16年5月,在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刀村(26°21′N,108°20′E,海拔1 400 m)采集到2只林蛙标本,经鉴定为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为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7.
2019年7月在贵州桐梓黄莲自然保护区(107°2′37.31″E,28°29′31.95″N,海拔1666 m)采集到2号两栖动物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与大别山林蛙Rana dabieshanensis相似;基于线粒体16S rRNA构建的蛙属Rana部分物种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此次采集的林蛙标本与大别山林蛙聚为一...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江西井冈山发现并采集到一例海南的雄性标本.经核实,此物种确为井冈山鸟类新纪录.对海南发现地的生境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了海南的致危因素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2年6月,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松桃县一村庄采到雄性角蟾标本1号,经鉴定为短肢角蟾(Megophrys brachykolos Inger and Romer),系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10.
<正>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隶属于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林蛙属,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两栖类动物(谢锋等2000)。高原林蛙背部多为灰褐色或棕红色,疣粒色略浅,其周围褐黑色,体侧散有黑色或红色斑,四肢具黑色横纹,雄蛙腹面多为粉红色或黄白色,雌蛙为红棕色,多无斑(费梁等2012)。在青藏高原高海拔、缺氧、强紫外线环境中,为维持个体生存及栖息地适应,高原林蛙皮肤结构产生了一系列特异性变化(米志平等2016,张湑泽等2018)。  相似文献   

11.
于晴  刘鹏  赵文阁 《动物学杂志》2017,52(1):150-154
2016年4月,采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地区的林蛙,经形态学(形态描述、体型大小)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物种为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研究结果重新证实了中国林蛙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分布,扩展了对中国林蛙分布范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制片法对产于湖南省双牌县的寒露林蛙的核型及NORs位点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寒露林蛙与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其他林蛙相同:2n=26,NF=52,为5+8核型模式.寒露林蛙核型为14M+10SM+2ST,无次溢痕,NORs位于第11对染色体长臂的中部.通过比较分析我国2n=26的6种林蛙的核型等细胞遗传学信息,本文结果支持形态分类和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结论,认为寒露林蛙是一有效种.  相似文献   

13.
2014年8月,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3号蛇类标本,基于形态学比较,并结合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序列的分子系统关系重建,确定这3号标本为缅甸钝头蛇(Pareas hamptoni),为江西省蛇类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0月3日,在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的营盘圩(113°59′9.00″N,29°0′23.91″E,海拔1 076 m)环志站附近记录到了白尾蓝地鸲(Myiomela leucurum),此地主要植被类型为针叶林,该鸟确认为雌性,全身黄褐色,两翅羽缘红褐色,尾羽基部两侧具白斑,眼圈淡黄色,上喙黑色、下喙肉色。经作者查阅相关文献(黄族豪等2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