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河北塞罕坝褐柳莺鸣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年7月至8月,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每天上午5:00至10:00时,利用TASCAM DR-680型录音机外接Sennheiser ME67话筒,录制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处于繁殖期的褐柳莺(Phylloscopus fuscatus)鸣声。录音的采样精度为16 bit,采样频率设置为44.1 k Hz。共获得41只个体清晰可供分析的录音,平均每只个体录到(47±16)句录音。利用Raven pro分析软件测量鸣唱参数,如每个句子和音节的最低频率、最高频率、起始频率及终止频率、持续时间和音节(音素)个数。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河北地区褐柳莺鸣唱语句包含两种类型,句型较单一不变的S-song和句型多变的V-song。褐柳莺鸣唱句子的最高频率为(7.04±0.89)k Hz,最低频率为(1.75±0.30)k Hz,起始频率为(4.53±2.00)k Hz,终止频率(3.22±1.43)k Hz,句子的持续时间(1.24±0.32)s,由(6.50±1.91)个音节组成。基于语图上音节形态的差异,共发现49种不同的音节类型,每只个体鸣唱中使用2到30种音节类型。  相似文献   

2.
3.
棕眉柳莺鸣唱声谱分析及其地理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2、2005、2007年5-8月,在甘肃莲花山、宁夏贺兰山和内蒙阿拉善贺兰山等自然保护区对棕眉柳莺(Phylloscopus armandii)的鸣唱进行了采集,共录到18只108 min的鸣声.通过声谱分析,棕眉柳莺鸣唱的频率范围在2.63-6.32 kHz之间;音素数平均为5.56±2.47(n=124);持续时间为(1.07 4-0.30)s(rg=124).最长可达2.68 s.棕眉柳莺鸣唱音节之间的间隔时间差异较大,范围在2~18 8之间;从18只个体共589个音节中总结出61种音节类型,其中37种为共享音节,24种为特有音节,分别占总数的60.7%和39.3%.不同棕眉柳莺个体的鸣唱音节类型组成不同,没有任何两只棕眉柳莺个体的音节曲目完全一致.莲花山和内蒙贺兰山两个地区内个体之间的音节相似性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01).通过对棕眉柳莺鸣唱的地理变异分析,发现越是邻近分布的个体其鸣唱也越相似.  相似文献   

4.
繁殖期黄喉Wu的领域鸣唱及其种内个体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镜泊湖自然保护区收录黄喉wu(Emberiza elegans)的鸣唱声,室内作出鸣唱的语图和声谱图。繁殖期黄喉wu领域鸣唱的频率范围2.4-6KHz,有13-28个音节,2-3泛音,鸣唱持续时间2.2-4.0秒;具有相似的频谱结构,但种内个体间亦存在差异。野外对比实验的结果可说明,黄喉wu有识别邻鸟和陌生鸟领域鸣唱的能力,有对声音的记忆和定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繁殖期黄喉鹀的领域鸣唱及其种内个体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镜泊湖自然保护区收录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的鸣唱声,室内作出鸣唱的语图和声谱图。繁殖期黄喉鹀领域鸣唱的频率范围2.4—6KHz,有13—28个音节,2—3个泛音,鸣唱持续时间2.2—4.0秒;具相似的频谱结构,但种内个体间亦存在差异。野外对比实验的结果可说明,黄喉鹀有识别邻鸟和陌生鸟领域鸣唱的能力,有对声音的记忆和定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认识次生阔叶林环颈雉的种群变化规律,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于20072012年的32012年的36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采用样方调查法对环颈雉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环颈雉繁殖期的种群数量年波动范围在0.0376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采用样方调查法对环颈雉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环颈雉繁殖期的种群数量年波动范围在0.0370.084只/hm2之间。经过分析表明:积雪厚度和严寒可能是影响其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河北塞罕坝冬季黑琴鸡种群密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7年12月对河北塞罕坝地区的黑琴鸡(Lyrurus tetrix)冬季种群密度进行了专项集中调查.越冬期种群密度为3.26只/km2,与历史资料对比,该地区黑琴鸡种群密度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与该地区栖息地的质量恶化、人类活动日益加剧和偷捕偷猎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河北塞罕坝秋季黑琴鸡种群密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0月对河北塞罕坝地区的黑琴鸡(Lyrurus tetrix)秋季种群密度进行了专项集中调查。结果表明,秋季种群密度为2.20只/km2;与历史资料对比,该地区黑琴鸡种群密度呈明显下降趋势;种群分布发生了变化;繁殖基数、繁殖成功率下降和秋季猎捕是造成黑琴鸡秋季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目前,加强管理、阻止盗猎活动是保护当地黑琴鸡种群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繁殖期巢域的研究对了解繁殖期间动物的社群关系、种群动态、繁殖策略等有重要作用。2009 年3 ~12月和2010 年3 ~9 月对洪雅县赤腹松鼠的巢域面积变化进行观察。使用最小凸多边形(Minimum convex polygon,MCP)法计算赤腹松鼠各时期的巢域面积,结果显示: (1)整个繁殖期,雄性赤腹松鼠的巢域面积为1.34 ±0. 34 hm2 ,显著大于雌性的巢域面积(0.60 ± 0. 08 hm2 ); (2)雄性赤腹松鼠在求偶交配期主动增加其巢域面积,可能会增加雄性与雌性的遇见率,从而增加与雌性的交配数量;雌性赤腹松鼠在求偶交配期不主动增加巢域面积,而是具有较为稳定的活动范围。在妊娠育幼期雌性的巢域面积会减小,这可能是雌性为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在增加能量和降低捕食风险两者间做出的权衡;(3)整个繁殖期,雌性赤腹松鼠间无巢域重叠现象,而雄性间存在巢域重叠。两性之间仅在求偶交配期存在巢域重叠现象,因此,雌性赤腹松鼠在繁殖期有较强的领域性。  相似文献   

10.
黄喉水龟繁殖期输卵管组织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黄喉水龟在繁殖期输卵管组织结构变化,得到如下结果:1.黄喉水龟输卵管组织结构由浆膜、肌层、粘膜三层组成。2.将输卵管人为分成上、中、下三段时,上段管壁最薄,中段较厚,下段最厚,肌层发达。3.排卵时,因粘膜上皮纤毛和肌肉收缩活动,将卵向泄殖腔方向推送。4.中段腺体细胞所含分泌颗粒多,表明此段比上段代谢旺盛。  相似文献   

11.
珠颈斑鸠繁殖期占据领域鸣声特征及行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2003年4~6月,在四川省南充市通过野外观察、录音、室内计算机处理及声谱分析对珠颈斑鸠繁殖期占据领域鸣声特征及行为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珠颈斑鸠有一般占据和召唤配偶共同占据两类鸣声,两类鸣声雌雄不同,但均由3音节组成;其鸣唱具有应答性,且每次在各栖位点的鸣唱顺序大致相同;日鸣唱频次变化大,具3个高峰期;繁殖各时期鸣唱频次变化亦大。  相似文献   

12.
邓腾  张瑞  许华磊  刘伟 《动物学杂志》2016,51(5):743-750
2015年4~9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通过人工观察及监控设备记录,在青海省祁连县研究了2窝在人工巢中繁殖的大(鵟)(Buteo hemilasius)行为.构建了大(鵟)亲鸟及雏鸟在繁殖期的行为谱,将亲鸟繁殖期内的行为划分为12项30种,将雏鸟的行为划分为9项25种.研究发现,大(鵟)繁殖期开始于4月中下旬,持续至8月中旬结束,平均(112.0±2.0)d(n=2);将繁殖期划分为孵卵前期、孵卵期、育雏期及雏鸟成熟期.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对了雌雄亲鸟之间,以及不同时期间亲鸟、雏鸟的行为时间分配.结果显示,(1)雌雄大(鵟)之间的行为时间分配在孵卵前期及孵卵期差异不显著(P>0.05),在育雏期及雏鸟成熟期差异显著(P<0.05).在这两个时期,雌性栖停行为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雄性(P<0.01),而捕食行为占比显著低于雄性(P< 0.01).(2)雌性大(鵟)行为时间分配在不同时期均变化显著(P< 0.05),雄性大(鵟)行为时间分配在育雏期与雏鸟成熟期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个时期间差异显著(P< 0.05).(3)大(鵟)雏鸟行为时间分配在育雏期与成熟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鬼鸮甘肃亚种繁殖期叫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古远  方昀  孙悦华 《四川动物》2006,25(1):28-33
利用叫声回放和声谱分析对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鬼甘肃亚种(Aegolius funereus beickianus)繁殖期的叫声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领域叫声、尖叫声等6种叫声,分析了各种叫声的特征及与行为的联系。发现不同地点录制的领域叫声存在差异,但同一个体的叫声也有变化。甘肃亚种的领域叫声和欧洲的指名亚种A.f.fu-nereus及北美的亚种A.f.richardsoni相比较,单音数量少,单音长度小,频率高,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兴隆沙位于长江入海口,1990年11月至1991年2月和2001年10月至2002年2月,用路线统计法对兴隆沙鸟类多样性和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过去的10年间该岛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受开发力度加强、人口密度增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量的滩涂植被为农田、村庄所替代。调查结果表明,鸟的种类减少了45%,其中冬候鸟减少了52%,旅鸟减少了60%,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减少了80%,鸟类多样性指数由1990年秋季的3.872减少到2001年秋季的3.016,鸟类最高密度减少了61%。通过对该岛鸟类现状的分析,对岛屿开发与鸟类保护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张敏  刘宁 《动物学杂志》2017,52(6):1056-1061
2016年3~9月对云南云县中岭岗村(24°15′42″N,100°02′42″E,平均海拔1 650 m)的黑喉山鹪莺(Prinia atrogularis)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共发现42巢,主要位于杂草丛中(n=37)和灌木丛(茶树)中(n=5),筑巢期一般5~6 d,巢材有蜘蛛丝、苔藓植物、茅草花、茅草叶、铁线莲花、竹根须、枯枝、棕丝、干枯草穗等。巢呈球状,中上部侧方开口,巢重为(8.3±1.7)g,巢长为(13.2±0.9)cm,宽为(8.2±0.5)cm,巢口长(4.9±0.7)cm,巢口宽为(4.0±0.5)cm(n=25)。窝卵数为(3.9±0.4)枚(n=21,3~4枚)。卵的底色为白色、淡绿或者淡粉,遍布褐红色斑点,有的在钝端呈环状。卵重为(1.38±0.09)g,卵长为(17.3±0.7)mm,宽为(12.6±0.3)mm,卵体积为(1.4±0.1)cm3(n=65)。孵卵期(13.9±0.9)d(n=5,13~15 d),育雏期为(13.5±1.3)d(n=4,12~15 d)。利用Logistic曲线拟合雏鸟体重及外部器官增长,雏鸟的体重和嘴峰在5日龄左右增长最快,体长、翼长、跗跖在7日龄增长最快。对繁殖时间和地点较近的28巢进行连续观察,其中有7巢成功、21巢失败。造成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巢捕食(62%)、亲鸟弃巢(14%)、人为破坏(14%)。  相似文献   

16.
<正>东方草鸮(Tyto longimembris)隶属于鸮形目草鸮科,共有6个亚种的分化,我国分布的2个亚种为T.l.chinensis和T.l.pithecops。东方草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和华南(chinensis)以及台湾(pithecops),国外分布于印度次大陆、东南亚、菲律宾、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del Hoyo et al.1999,郑光美2011)。在《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中,东方草鸮的分布区并不包括四川省。实际上,早在2000年时就曾有报道称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发现草鸮的分布(胡锦矗2000),一直未能引起关注。有关东方草鸮繁殖生物学的资料,大多来自国外的  相似文献   

17.
河北张家口康巴诺尔湖国家湿地公园遗鸥繁殖群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4月14日在张家口市康保县康巴诺尔湖国家湿地公园(东经114°35′06″~114°36′32″,北纬41°49′05″~41°50′33″)发现遗鸥(Larus relictus)3 000余只。同年7月在湖边发现新繁殖的遗鸥幼鸟觅食。2015年4月底发现遗鸥在湖心岛筑巢产卵,同年6月采用国产大疆精灵3四轴航拍飞行器航拍法及样方法统计湖心岛遗鸥种群数量,共记录遗鸥成鸟2 100余只,806巢,出壳雏鸟2 080只。此次发现属于我国遗鸥繁殖地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8.
<正>黄腿渔鸮(Ketupa flavipes)隶属于鸮形目鸱鸮科,1836年由英国博物学家Brian Houghton Hodgson在尼泊尔发现并命名。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分布范围从喜马拉雅山脉延伸至中南半岛东部、中国大陆中南部及台湾,我国主要见于东部、中部和南部。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有记录(郑光美2011),均为留鸟。黄腿渔鸮为我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在IUCN  相似文献   

19.
河南董寨白冠长尾雉繁殖期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至2003年春季,采用样线调查和媒鸟招引,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特有珍稀雉类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调查,结合RS和GIS分析了在景观水平上对栖息地的选择性,并借助逐步逻辑斯谛回归分析了影响繁殖期白冠长尾雉栖息地的关键尺度和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白云保护站,占区雄性白冠长尾雉在不同栖息地类型中的出现频率不同,出现最多的是混交林,其次是杉木林,随后是松林、灌丛、阔叶林;在董寨自然保护区内,在115 m尺度和250 m尺度上,针叶林的面积比例均是影响其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而到农田的距离是距离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根据回归分析和AICC及ΔAICC值,115 m尺度上栖息地变量对白冠长尾雉繁殖期的栖息地选择影响最大。综合分析表明,影响白冠长尾雉繁殖期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为115 m尺度上针叶林的面积比例和到农田的距离。建议在制定白冠长尾雉栖息地保护策略时,应加强现有适宜栖息地的管理,改善栖息地布局,并从景观尺度上开展针叶林对白冠长尾雉种群影响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