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永敷 《遗传》1980,2(6):27-29
1962-1977年期间,我们采用种间有性杂 交的方法,培育出了草原一号与草原二号两个 首T新品种。草原一号是用野生的锡盟黄花首 借(Medicago falcata)作母本,准格尔旗紫花首 借(M. sativa)作父本,采用人工杂交方法选育 而成的。该品种在高寒地区具有产草量高、种子 产量高、越冬性能强、能抗霜霉病、生长速度快 等优点,适合在我国东北、内蒙古东部等高寒地 区推广。草原二号是用锡盟黄花首偕作母本,亚 洲、武功、府谷、准格尔旗和苏联一号5个紫花首 借品种作父本,在隔离区内采用天然杂交方法 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产草量高、抗旱耐涝、耐 风沙、抗霜霉病、抗寒、生长速度快等优点,适合 在我国西北高原、内蒙古西部等干旱高寒地区 推广。该二品种已在内蒙古区内逐步大面积推 广,并在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吉林等12个省、 区试种。该二品种的育成可以使我国首藉的栽 培界限更向北和向海拔更高的高原地区推进。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具有极强抗虫特性的‘草原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aoyuan No.4’) 营养器官的解剖特征,该研究选择具有抗蓟马特性较强的‘草原2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Caoyuan No.2’)为对照,采用显微镜观察比较两品种的根、茎、叶解剖结构特征,为揭示‘草原4号紫花苜蓿’ 抗蓟马特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草原4号紫花苜蓿’根部解剖结构的皮层薄壁细胞厚度、内皮层厚度、形成层厚度、木质部厚度和木射线宽度等5个指标均极显著高于(P<0.01)‘草原2号杂花苜蓿’,其中木射线宽度(159.37 μm)是‘草原2号杂花苜蓿’的1.82倍。(2)‘草原4号紫花苜蓿’的茎部厚角组织厚度(21.4 μm)极显著高于‘草原2号杂花苜蓿’(P<0.01),而韧皮部宽度、髓直径却均极显著低于‘草原2号杂花苜蓿’(P<0.01)。(3)‘草原4号紫花苜蓿’叶片解剖构造的7个指标均极显著高于‘草原2号杂花苜蓿’(P<0.01),其中栅栏组织层数(2~3层)极明显地高于‘草原2号杂花苜蓿’(1~2层)。研究表明,‘草原4号紫花苜蓿’的组织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抗虫特征,且其组织的抗虫特征比‘草原2号杂花苜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在新疆木垒县分4个时段采用样方法对草原兔尾鼠(Lagurus lagurus)进行野外调查,实验室采用数学生态学方法研究草原兔尾鼠的种群年龄结构和繁殖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草原兔尾鼠数量的下降,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繁殖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家蝇经常侵入人室,量多而广,使用化学防治,效果较差,群众亦不喜欢。为了探求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我们从1978年8月下旬开始试用0号调墨油(上海油墨厂产品)作粘剂,涂在透明的塑料薄膜上(简称0号粘蝇薄膜),和用桐油一份、松香二份加温熬制成粘剂,也涂在塑料薄膜上(简称1号粘蝇薄膜)以及本市闵行日化厂试制之粘蝇纸等,选择近郊多蝇场所作粘蝇效果观察(均不放诱饵)。其中以0号粘蝇薄  相似文献   

5.
以西藏高原高寒草地3种植被类型(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样线法、样方法和巢式样方法进行实地调查,记录每条样线上或每个样方内出现的所有物种,并分物种刈割样方内地上部分,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不同高寒草地群落植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监测方法,以阐明西藏高原高寒草地不同植被类型的最小取样面积和最少样方数或样线长度。结果显示:(1)就物种丰富度而言,400m样线法观测到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的所有物种数分别占3种方法调查到的总物种数的55%、71%和50%;8m2巢式样方法调查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的总物种数占所有3种方法观测的物种总数的57.5%和57%,而8m2的巢式样方对高寒荒漠草原的调查监测到的物种数最多,其中2m2观测到的物种数就达到所有可能出现物种的83%;20个样方法监测到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物种数最多,占3种方法观测到总物种数的78%和86%,所以对物种丰富度的调查高寒草甸和高寒典型草原至少需要20个样方,高寒荒漠草原需要最小面积不少于2m2的2个样方。(2)就地上生物量而言,由地上生物量与物种数之间的变异关系得出最小样方数为7~11个,而由地上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可知,在变异系数小于等于5%的前提下,高寒草甸的最小取样面积不小于0.25m2,高寒典型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的最小取样面积不少于1m2。研究表明,对于生产力的监测方法而言,高寒草甸采用10个0.5m×0.5m的样方,而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采用10个1m×1m的样方为宜;而对于物种丰富度的监测方法而言,高寒草甸以20个0.5m×0.5m的样方和高寒草原20个1m×1m的样方为宜,高寒荒漠草原采用2个不小于2m2样方面积为宜。  相似文献   

6.
鲍雅静  李政海 《生态学报》2008,28(9):4540-4546
植物功能群(plant functional groups, PFGs) 是具有确定的植物功能特征的一系列植物的组合,是生态学家为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和干扰的响应而引入的生态学概念.目前功能群研究中最核心的问题仍在于决定植物功能群划分的植物特征的选择上.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植物群落为例,选取3个草原类型(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和羊草草甸草原)及其退化梯度系列(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在对植物热值进行分析测定的基础上,依据植物的能量属性-单位重量干物质在完全燃烧后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值,采用人为分段的方法对草原植物进行了能量功能群的划分(高能值植物功能群、中能值植物功能群和低能值植物功能群).并探讨了这种能量功能群划分方法在草原植被动态研究中的客观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咬合力作为衡量动物生存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物捕食、反捕食和争夺配偶的能力。对于蜥蜴类动物而言,头部形态和咬合力大小之间常呈现显著线性关系。通过测量2018年7月采集于新疆霍城县图开沙漠的24号草原蜥(Trapelussanguinolenta)(雌13,雄11)的头部形态指标,并使用薄膜压力测试仪测定咬合力,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主成分分析、模型拟合及逐步回归4种方法探究草原蜥咬合力的两性差异及其与头部形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蜥头体长、头长、头宽、头高、口宽和下颌长在两性个体间均无显著差异,草原蜥两性个体之间咬合力也没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及赤池信息模型拟合结果均显示,头长、头宽和下颌长是影响草原蜥咬合力的重要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揭示草原蜥的咬合力主要受头宽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草原蜥的咬合力受头部形态大小的影响,但两性个体之间咬合力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头部形态特征未表现出两性差异一致,这可能是草原蜥对灌丛生活的适应,具体而言,是头部大小与运动权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徐敏  边红枫  徐丽  陈智  何念鹏 《生态学报》2020,40(5):1562-1571
降水事件引起土壤短时间内释放大量CO_2的现象常称为降水脉冲效应。降水事件发生后,由于水分和养分可获得性快速提升使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快速升高至正常水分状况的数倍,从而导致土壤CO_2大量释放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土壤碳平衡,尤其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利用自主研发的能快速测定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装置,对内蒙古三类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土壤分别开展土壤复湿实验(60%饱和含水量),并采用高频测定(48 h测定288次)。在土壤复湿后在所有温带草地类型中均发生了明显的脉冲效应,降水脉冲过程中单位有机质(土壤有机碳,SOC)最大呼吸速率(R_(SOC-max))整体表现为荒漠草原(1.59 mg C g~(-1) SOC h~(-1))草甸草原(0.73 mg C g~(-1) SOC h~(-1))典型草原(0.50 mg C g~(-1) SOC h~(-1));而脉冲效应的持续时间(Duration)则表现为典型草原(2.5 h)草甸草原(1.5 h)荒漠草原(0.67 h)。在土壤复湿48 h内,单位土壤微生物呼吸累积量(A_(R_(Soil)))的大小规律与单位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R_(Soil)一致,均为典型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然而,如果用土壤有机质进行标准化,单位有机质呼吸累积量A_(R_(SOC))表现为荒漠草原(9.74 mg C g~(-1) SOC)典型草原(6.54 mg C g~(-1) SOC)草甸草原(3.54 mg C g~(-1) SOC),与当地年降雨频率呈负相关关系,表明降水脉冲效应与土壤长期经历的干旱状况存在密切关系。本研究结果不仅证明在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脉冲效应的普遍性,同时还启发我们应从国家或区域尺度开展研究,以进一步揭示土壤基质含量、土壤干旱状况等对降水脉冲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是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的主要害鼠,其高密度种群的形成和扩展(害情发生)与草场植被的过牧退化有密切关系。近年围栏育草(通称草库仑)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原生产量与主要生态因素积温、降水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讨论了这些生态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草原生产量的影响。采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和双重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贝加尔针茅草原生产量的预测模型,经对该模型的检验表明,所建模型可以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退化羊草草原在不同人工改良措施下的恢复速率。在羊草草原的典型退化地段,采用了三种恢复措施:(1)围栏禁牧自然恢复;(2)表面蔬松土壤;(3)翻耕播种羊草。经过五年的观察取样,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动态参数的变  相似文献   

12.
以呼伦贝尔草原为对象,对其南缘从东到西200 km范围内的植物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并采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内植被类型及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调查共发现98种植物,其中以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和百合科(Liliaceae)为主,其植物种数占全部物种数的52.58%。植物水分生态类型主要以旱生植物为主;植物生活型则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对呼伦贝尔草原南缘94个样地进行NMDS排序的结果表明,水热因子影响植被分布格局,其中降水是最主要因素;相似性分析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结果显示,荒漠草原群落与草甸草原群落物种组成相异性最大,群落分离明显,与典型草原群落间也形成了显著差异。典型草原与草甸草原镶嵌分布,且草甸草原呈向典型草原转变的趋势,这表明日趋加剧的干旱气候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导致所有植被类型向旱生化方向演变。3种草原类型的Rényi多样性排序结果显示,物种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为草甸草原最高,典型草原次之,荒漠草原最低,而优势度呈现与多样性相反的结果,整个研究区的生物多样性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这种从个体到群落向单一化和旱生化演变的趋势将严重影响呼伦贝尔草原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王光镇  王静璞  邹学勇  王周龙  宗敏 《生态学报》2017,37(17):5722-5731
定量的估算草原光合植被覆盖度(f_(PV))和非光合植被覆盖度(f_(NPV))对草原畜牧业和土地荒漠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为研究区,以MODIS 500 m分辨率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HK为数据源,采用干枯燃料指数(DFI)指数构建NDVI-DFI像元三分模型估算了锡林郭勒草原的fPV和f_(NPV),并分析了锡林郭勒草原fPV和f_(NPV)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原NDVI-DFI特征空间表现为三角形,与理论上的概念模型基本一致,符合像元三分模型的基本假设;NDVI-DFI像元三分模型适用于对草原黄枯期_(NPV)的监测,对草原生长期_(NPV)监测并不十分敏感;利用NDVI-DFI像元三分模型估算的fPV和f_(NPV)动态变化与牧草物候发育特征相吻合,可以有效的估算典型草原地区fPV和f_(NPV)值,进一步将其应用于长时间序列的典型草原fPV和f_(NPV)动态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4.
青海湖区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样方调查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法,研究了青海湖区针茅草原围栏封育后植物群落特征及群落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草原经过长期围栏后,群落内优势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异,由围栏外的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 青海苔草(Carex ivanovae)草原演变成围栏内的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草原群落,导致了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长期的围栏活动对提高草原群落的盖度和生产能力是有益的,但却降低了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草原开垦后,对周围草原有明显的影响,所形成土垄的群落特征和多样性变化都发生了极大的差异,成为赖草(Leymus secalinus) 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群落类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降低。  相似文献   

15.
<正>欢迎搭乘非洲角马号旅游车,我们将追寻角马迁徙的路线,领略这一非洲草原上的盛世奇观。特别注意:此次旅程大约有3000千米,花费4~5个月时间(每年7~11月的旱季)。当然,更多的角马随时都在吃吃走走停停,全年不停歇。每年都有数百万头角马、约30万头斑马以及其他羚羊类动物为了寻找水源和食物,沿顺时针的方向,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草原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草原之间往返迁徙。角马和长颈鹿都爱舐食岩盐或喝盐水,以满足自身的需要草原上含盐较多的地方,常是角马群的集聚点。  相似文献   

16.
1964和1965年夏秋,作者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负责主持、并有北京植物研究所参加的草场资源考察队,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昂欠两县进行了昆虫调查,发现该地牧草害虫以草原毛虫(Gynaephora alpherakii Grum-Grschimailo)为最严重,其次是草原叶(Geina invenusta Jacobson)。草原毛虫之为重要牧草害虫,早已有过报导,但是关于叶的为害,却尚未见记载,因特将此虫的形态特征及分布、为害情况,作简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阿拉善黄鼠模式产地标本染色体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的方法,对采自阿拉善黄鼠(Spermophilus alaschanicus Buchner,1888)模式标本产地,内蒙古阿拉善南部典型荒漠区的5号黄鼠(Spermophilus spp.)标本进行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该种二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38,与达乌尔黄鼠(草原黄鼠)(S.dauricus Brandt,1843)二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2n=36,完全不同,且形态特征与达乌尔黄鼠具有明显差异.基于该种的染色体和形态特征以及分布区域,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比较的结果,确认该种为阿拉善黄鼠.  相似文献   

18.
温带草原退化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草原退化是草原生产力维持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这一过程显著影响着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土壤养分变化过程,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土壤微生物。我们的研究目的首先是调查不同草原退化程度(即未退化、中度退化和严重退化)如何影响着内蒙古温带草原的土壤微生物组成、多样性和功能,其次是阐明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导致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研究主要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并且采用FAPROTAX工具和FUNGuild工具分别预测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的功能。研究发现:草原退化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但对真菌多样性影响不大。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和总氮与细菌的多样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草原退化显著增加了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由2.48%提高到8.40%),降低了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由3.62%降低到1.08%)。其次,草原退化也显著增加了球囊菌门的相对丰度(从0.17%提高到1.53%),降低了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从19.30%降低到4.83%)。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在草原退化过程中显著下降。此外,草原退化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功能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与土壤碳氮循环相关的土壤细菌群落。我们的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群落对草原退化的响应比真菌群落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模拟增温下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生长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的方法研究温度升高对门源草原毛虫幼虫发育历期、生长发育速率、体重及存活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增温0—1.26℃内,随着增温幅度变大,1龄幼虫越冬后开始活动期和蛹期提前,整个幼虫的发育历期缩短;增温可以提高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的相对生长速度,使其发育高峰期提前到5月份;随着增温幅度变大,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的体重有减轻的趋势;0—1.26℃的温度升高导致门源草原毛虫幼虫存活率增提高,但是增温过高(1.98℃)也会导致其存活率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20.
治理草原退化是我国草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我国目前关于草原退化判断、退化程度、原因及治理等系列问题的确定几乎皆以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而忽视了牧户作为草原直接使用者和管理者的重要性。牧户对草原有自己的判断和认知,其与科学方法研究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以内蒙古东部草甸草原牧户尺度草原为研究对象,借助牧户调研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将牧户划分为高、中、低3个经济水平,并运用Condition-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 (CVOR)指数评价法,分析评价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研究结果显示,牧户对草原健康状况的感知主要从植被、土壤、牲畜等方面,与科学方法评价指标选取具有相似性;牧户感知和CVOR指数法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均判定草原生态系统呈现不同程度退化;统计检验显示牧户对植被、土壤、牲畜影响等指标变化感知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CVOR指数法下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健康指数之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法均显示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退化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证实了牧户感知在指标选取、评价结果方面具备用于准确评价草原健康状况的可行性和可信度。两种方法相互补充,将有利于更加准确、实时动态监测和评价牧户尺度草原生态健康状况,为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和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