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土赤壳属三个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君  张丽春  郭顺星 《菌物学报》2015,34(6):1209-1214
通过形态特征观察、rDNA-ITS和histone H3序列测定分析,报道分离自西藏药用植物一把伞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和工布乌头Aconitum kongboense的土赤壳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埃什特雷莫什土赤壳Ilyonectria estremocensis、假毁土赤壳Ilyonectria pseudodestructans和强壮土赤壳Ilyonectria robusta,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菌株保存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生物技术中心菌种库。  相似文献   

2.
曾昭清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20,39(10):1981-1988
报道了采集于山东、河南、四川和云南的丛赤壳科4个中国新记录种:乌列沃光赤壳、假赤壳、瘤顶乳突赤壳和悬钩子乳突赤壳。对我国材料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图示,并与上述种的原始描述以及ITS和28S rDNA序列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杆孢赤壳属一新组合(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昭清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3,32(2):292-296
长期以来,杆孢赤壳属被视为丛赤壳属的异名,最近才恢复其属级分类地位。臧氏丛赤壳在形态特征上与杆孢赤壳属的模式种Allantonectria miltina很相似,在子囊壳解剖结构、近圆柱形至柱棒状子囊、腊肠形子囊孢子等方面均表现出共性。二者间形态相似性得到了6个基因序列分析的支持,因而将臧氏丛赤壳转入杆孢赤壳属,建立新组合臧氏杆孢赤壳。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分布于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丛赤壳科皱赤壳属Rugonectria一新种。对中国材料进行形态学和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表明,它们与日本报道的栗生皱赤壳R. castaneicola较为接近,但存在形态学和DNA序列上的明显差异,代表该属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5.
对nrDNA大亚基部分序列进行序列分析,探讨丛赤壳科11个属的属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osmospora不是单起源,它的成员分别与Nectria,Haematonectria以及Neocosmospora3个不同的属聚类在一起;Haematonectria和Neocosmospora的亲缘关系最接近;Lanatonectria为一个独立的属;以Neonectriadiscophoravar.discophora为代表的Neonectria是一个可靠的属。  相似文献   

6.
采用经典分类方法,对1989~2012年采自新疆各地的赤藓属植物360余号标本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新疆赤藓属(Syntrichia Brid.)植物11种(含1变种),其中3种为新疆新记录种。(2)新疆首次发现的3个新记录种为:北方赤藓(Syntrichia norvegica)、双齿赤藓(S.bidentata)和齿肋赤藓异叶变种(S.caninervis var.spuria),其中双齿赤藓为中国濒危物种。(3)对新疆赤藓属植物11种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新疆的分布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新疆赤藓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王先洪  姜佳琦  洪霓  王国平 《菌物学报》2022,41(8):1151-1164
为明确引起贵州梨芽枯病的间座壳菌种类,本研究进行了病害调查、病芽采集和病菌分离及纯化,根据其菌落特征与ITS序列鉴定,共获得94个间座壳属Diaporthe菌株,从中选取40个代表菌株进行多基因(ITS、TEFCALHISTUB)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它们分属于间座壳属的8个种,包括核桃间座壳菌D. biguttulata、榆树间座壳菌D. eres、椭圆间座壳菌D. ellipsoidea、梭状间座壳菌D. fusicola、香港间座壳菌D. hongkongensis、塞纳间座壳菌D. sennae、大豆间座壳菌D. sojae和蜜柑间座壳菌D. unshiuensis,其中D. ellipsoideaD. biguttulataD. sennae为侵染梨的首次报道。玉露香梨离体枝条接种结果显示,8种间座壳的代表菌株均可产生与田间相同的症状,分离比最高的D. eres致病力较强,表明它们均为梨芽枯病的病原菌,其中D. eres为病原优势种。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引起梨芽枯的间座壳菌种类组成,为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上散斑壳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应高  邱德勋 《真菌学报》1995,14(2):101-103
根据子囊果的形态及其在基质中的位置和松针上线纹的特征,鉴定出四川二郎山云南松针上散斑壳属的一个新种,即四川散斑壳。文中对该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相似文献   

9.
生于蓼科植物上的小帽壳孢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静  曾桂萍  赵致  李忠 《菌物学报》2016,35(9):1056-1060
报道生于蓼科植物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叶片上的小帽壳孢属Pilidiella一新种。对该种结合形态描述及分子系统学分析明晰其分类地位。其主要形态特征是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分生孢子梭形至长椭圆形,基部钝尖,27.9-34.2×5.4-7.6µm,长宽比4.7-5.8,明显区别于该属其他种,故将其定为新种,命名为贵州小帽壳孢Pilidiella guizhouensis。研究标本保藏于贵州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学实验室(HGUP)。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分离自贵州省土壤的拟棘壳孢属Pyrenochaetopsis真菌一新种,对该种结合形态特征及分子系统学分析明确其分类地位,命名为土栖拟棘壳孢Pyrenochaetopsis terricola;编制了该属13个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植物病理学实验室(HGUP)和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  相似文献   

11.
陈健斌  胡光荣 《菌物学报》2022,41(1):155-159
基于形态学和化学研究发现中国蜈蚣衣科地衣中的5个新记录种:美洲哑铃孢、红髓外蜈蚣叶、狭叶红髓黑蜈蚣叶、毛裂芽黑蜈蚣叶和变白蜈蚣衣。对每个种的分类学特征给予了描述和讨论,并提供形态特征图。所有研究的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中国柄锈菌科3个新记录种,分别为五福花 Adoxa moschatellina上的白柄锈菌 Puccinia albescens、西北针茅 Stipa sareptana var. krylovii上的狼针草柄锈菌 Puccinia stipina以及三花洼瓣花 Lloydia triflora上的顶冰花单胞锈菌 Uromyces gageae。文中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线条图、照片和ITS序列数据。研究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和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3.
报道淡水丝孢菌1个中国新记录属,即树状孢属Dendrosporium和3个新记录种,即裂叶树状孢D. lobatum,烛台树状孢D. candelabroides和心形赭粉菌Ochroconis cordanae。对采集材料进行了形态学特征描述和图解,标本保存于云南大学微生物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木兰  图力古尔 《菌物学报》2016,35(3):355-359
本文报道采自内蒙古大兴安岭的中国蜡蘑属3个新记录种,即长柄蜡蘑Laccaria longipes,椭孢紫蜡蘑L. amethysteo-occidentalis,兴安蜡蘑L. trichodermophora,并提供了3个种详尽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研究标本存放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15.
木霉属5个中国新记录种及2种木霉在中国的新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文韬  陈凯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6,35(8):994-1007
对来自北京、广东、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吉林、内蒙古、浙江的木霉属资源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报道了该属5个中国新记录种:桤木木霉Trichoderma alni,絮状木霉T. floccosum,近洋大戟草木霉T. parapiluliferum,普丽西拉木霉T. priscilae和森吉木霉T. songyi,并提供了其宏观和微观特征的详细描述及图示。基于联合rpb2tef1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为确定上述种的分类地位提供了佐证。此外,表明近渐绿木霉T. paraviridescens和西蒙斯木霉T. simmonsii在我国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6.
对来自我国南方的木霉属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首次发现灵芝木霉T. ganodermatis、异味木霉T. ingratum 和特里克木霉T. trixiae的有性阶段,对它们进行描述并指定3个种的附加模式。报道了3个中国新记录种:新厚木霉Trichoderma neocrassum、垫状木霉T. pulvinatum和塞缪尔斯木霉T. samuelsii、提供了它们的形态描述和图示。基于RPB2和TEF1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上述种的系统发育位置。建立一个新名称取代晚出同名Trichoderma crystalligenum W.T. Qin & W.Y. Zhuang。  相似文献   

17.
异极衣纲Lichinomycetes仅含异极衣目Lichinales,异极衣目内含3科:球蜂窝衣科Gloeoheppiaceae、异极衣科Lichinaceae和盾衣科Peltulaceae。本文基于表型特征对中国异极衣纲地衣分类研究发现新种1个:近叉指盾链衣Digitothyrea subdivergens,中国新记录属1个:指盾链衣属Digitothyrea,中国新记录种3个:白棋盘蜂窝衣Heppia solorinoides、朝氏盾链衣Thyrea asahinae和吉拉氏盾链衣Thyrea girardii,与形态相似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本研究不仅为中国地衣志的编研积累资料,同时为开展利用地衣结皮实施“沙漠生物地毯工程”储备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18.
周亚彬  李东明 《菌物学报》2022,41(4):505-517
短梗霉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暗色真菌,偶可引起人类感染,致病种有出芽短梗霉、黑色短梗霉、产酶短梗霉和曼氏短梗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真菌血症、腹膜炎、皮肤感染、脑膜炎、脾脓肿、肺炎、巩膜炎、角膜炎、淋巴结炎及甲真菌病等。短梗霉感染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本文对Medline和中文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查阅和分析,全面总结了短梗霉感染的地域分布、危险因子、临床表现形式、菌种类别、药物敏感性及其诊疗。  相似文献   

19.
陈晗  丁刚  孙炳达  张争  王龙  陈娟 《菌物学报》2021,40(5):1200-1215
篮状菌属真菌在空气、土壤中分布广泛,有些种类是重要的工业酶及色素生产菌,有些则可以引起食品的污染变质,还有些种是引起浅层或散播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如马尔尼菲篮状菌。篮状菌属在传统分类学上是一个有性型属,随着多相分类以及“一种真菌一个名称”概念的广泛普及,该属的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全世界已报道177个种。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对篮状菌属的分类现状、种的范围和形态学区分等进行了概述,同时基于多基因系统发育树以及形态学观察描述了3个中国新记录种Talaromyces amazonensis N. Yilmaz, López-Quint., Vasco-Pal.、T. chloroloma Visagie & K. Jacobs和T. minnesotensis Guevara-Suarez, Cano & Dania García,并详细比较了它们与模式菌株的形态学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