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吸水链霉菌NND-52-C基因工程宿主载体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水链霉菌NND-52-C菌株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扎霉素B的高产菌株。采用原生质体转化技术,将来自变铅青链霉菌TK24菌株的pU702质粒转化吸水链霉菌NND-52-C菌株的原生质体,建立了吸水链霉菌NND-52-C菌株的基因工程宿主载体系统。确定了NND-52-C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条件,其原生质体形成率达到10^8/mL,再生率约为0.2%,转化率为10^2-10^3个转化子/μg质粒DNA。  相似文献   

2.
通过碳源、氮源的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吸水链霉菌NND-52-C菌株产阿扎霉素B最佳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组分(%,质量分数)甘油4.5,玉米粉3,黄豆粉1,蛋白胨1,NaNO30.5,NaCl 0.2,CaCO3 0.3,MgSO4·7H2 O0.05,FeSO4 0.05,PH 7.5;阿扎霉素B最佳的发酵条件发酵前期温度30℃,起始pH 7.5;发酵后期温度28℃,pH6.8;接种量10%,装液量30 mL/250mL摇瓶,发酵时间5 d,最终阿扎霉素B的产量达到l 434 mg/L,比原配方以及原发酵条件提高了76%.  相似文献   

3.
用紫外线 ,紫外线加氯化锂 (Li Cl)、吖啶橙 3种诱变方式对阿扎霉素 (Azalomycin) B产生菌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NND- 52菌株进行诱变处理 ,确定了它们的最佳诱变剂量 ,获得了数株 Azalomycin B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 3倍以上的高产菌株 ,编号 Al3的菌株摇瓶产量达 110 0 mg/ L,且传代稳定。经过对 3种诱变方式的比校 ,发现后两种诱变方式对产量的提高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阿扎霉素B产生菌吸水链霉菌NND—52的诱变筛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紫外线,紫外线加氯化锂(LiCl)、吖啶橙3种诱变方式对阿扎霉素(Azalomycin)B产生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NND-52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确定了它们的最佳诱变剂量,获得了数株Azalomycin B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3倍以上的高产菌株,编号Al3的菌株摇瓶产量达1100mg/L,且传代稳定。经过对3种诱变方式的比校,发现后两种诱变方式对产量的提高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不吸水链霉菌11371(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wuzhouensis subsp)进行诱变,获得78株在菌落形态方面与野生菌不同的衍生菌;并对各种衍生菌株进行了抗生素生物活性、内源性质粒以及外源载体转化等研究,初步筛选出2株具有宿主潜力的衍生菌,为构建11371转化体系提供了生物材料和相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消除链霉菌11371内源性质粒对pIJ702的限制,以提高pIJ702转化率,确定11371基因工程宿主菌。采用种内接合转移的方法对链霉菌11371衍生菌U3和P2、P5、P7进行内源性质粒的消除。获得接合转移子U3-P7-6,具有转化外源质粒的能力,转化率为17~20个/100个菌,为链霉菌11371转化体系构建、克隆基因结构、功能鉴定和基因定位等研究提供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用来自变铅青链霉菌TK24的质粒plJT02(tsr、mel~+)转化吸水链毒菌应城变种10-22的原生质体,未能得到转化子。但改用来自弗氏链霉菌ATCC 10745的plJ702转化10—22原生质体却得到了转化子。转化频率约10 ~3—10~4转化子/微克DNA。在这些转化子中,只有约1/1000是黑色菌落(mel~+),绝大部分为白色菌落(mel~-)。分别挑出黑色、白色2种菌落,只有从前者能提出电泳可见的plJ702质粒带。2种菌落的质粒提取物,均能转化TK24原生质体并正常表达黑色素。在非选择性条件下,从10-22(pIJ702)黑色菌落的群体中,获得了少数白色菌落,经证明它们是10-22的宿主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plJ702转化子出现均一的黑色菌落。  相似文献   

8.
由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17997产生的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A)属安莎类抗生素, 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本文应用链霉菌温和噬菌体C31衍生的KC515载体,在吸水链霉菌S.hygroscopicus 17997中建立并优化了S. hygroscopicus 17997的基因转染体系。利用所建立的基因转染体系,以基因阻断技术从S. hygroscopicus 17997基因文库含有多组PKS基因柯斯质粒中,鉴定了与GA PKS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柯斯质粒,该工作为GA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用PCR方法扩增变铅青链霉菌 (Streptomyceslividans)TK2 4氨肽酶N基因 ,体外插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进行失活 ,然后利用不含链霉菌复制起点的重组质粒 pPEPN KAN进行同源重组 ,获得了氨肽酶N缺失的菌株PEPN- 。突变株的胞外氨肽酶N活性与原株基本相同 ,而胞内氨肽酶N的活性明显低于原株 ,为原株的 42.5± 5.7%。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为材料,提取的总基因组经Sau3AI不完全酶切,回收3~9 kb DNA酶切片段,用T4连接酶将回收片段按一定比例与经BamHI酶切、南极热敏磷酸酶去磷酸化处理后的pUC18质粒载体连接,热激法转化受体菌E.coliDH5α,在含有IPTG/X-gal和Amp 的LB平板上筛选重组子,所得克隆数为9×103个,以不吸水链霉菌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为7 Mb计算,概括了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约99%的基因组,达到了建库要求的理论值。随机挑取白色菌落,提取重组质粒进行酶切电泳分析,均有外源片段插入。基因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梧宁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结构及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弗氏链霉菌S-221变种降解角蛋白的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菌在角蛋白底物作用下诱导产生角蛋白酶。它是一种复合蛋白酶,含有二硫键还原酶和多肽水解酶等多种酶活性组分。硫酸钠、亚硫酸钠和巯基乙醇对角蛋白酶具有强烈的激活作用,其主要表现作用于角蛋白酶中的二硫键还原酶。亚硫酸钠在0·01mol/L浓度下不仅作用于二硫键还原酶,而且还作用于多肽水解酶。硫代硫酸钠对二硫键还原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角蛋白酶降解羽毛角蛋白首先是角蛋白酶中的二硫键还原酶使角蛋白中二硫键裂解产生变性角蛋白,然后变性角蛋白在多肽水解酶的共同  相似文献   

12.
由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17997产生的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A)属安莎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本文应用链霉菌温和噬菌体ΦC31衍生的KC515载体,在吸水链霉菌S.hygroscopicus 17997中建立并优化了S.hygroscopicus 17997的基因转染体系。利用所建立的基因转染体系,以基因阻断技术从S.hygroscopicus 17997基因文库含有多组PKS基因柯斯质粒中,鉴定了与GA PKS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柯斯质粒,该工作为GA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链霉菌分子生物学的兴趣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人们感兴趣的菌种非常广泛,这个特点出自对不同的抗生素和细胞外酶生物合成遗传调控研究的需要。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就是这类有趣菌种中的一员。 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具有下述有趣的特征:(一)它产生三种不同结构的农用抗生素,一种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有效霉素A(Validamycin)的结构相类似,对水稻病原菌中的丝核菌类(如纹枯病,小核菌核病),具有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14.
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为材料,提取的总基因组DNA经Sau3 AI不完全酶切。回收20-30kbDNA酶切片段,与经Hpal和BamHI酶切的粘粒载体pKC505进行连接,将连接产物用噬菌体包装蛋白包装。侵染大肠埃希菌DH5α。在舍有安普霉素的LB平板上培养,所得转化子数为12000个,构建成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的基因组文库。以不吸水链霉菌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为7Mb计算,概括了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约99%的基因组,达到了建库要求的理论值。未扩增文库的滴度为1.2×10^8pfu/L,扩增文库的滴度为4.8×10^11pfu/L,包装效率为每微克DNA1.2×10^5个转化子。随机挑取菌落,提取重组质粒进行酶切电泳分析,均有外源片段插入。基因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梧宁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结构及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黄隽  林甲檀  周敏  白骅 《微生物学报》2015,55(1):107-113
【目的】通过敲除吸水链霉菌HS023的mil F基因,构建产5-酮米尔贝霉素的基因工程菌。【方法】构建mil F基因敲除质粒p MSST-Δmil F,转入米尔贝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HS023,获得mil F基因敲除的双交换突变株F2-18。【结果】发酵结果表明:mil F基因敲除突变株F2-18不再产生米尔贝霉素,仅产生中间产物5-酮米尔贝霉素,且发酵单位较出发菌株略有提升。【结论】通过敲除mil F基因,发酵可生产5-酮米尔贝霉素,并直接用于驱虫药米尔贝肟和乐平霉素的化学合成,可大大简化从米尔贝霉素到米尔贝肟和乐平霉素的合成步骤。  相似文献   

16.
一株产木聚糖酶链霉菌的鉴定及发酵产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筛选出一株高产木聚糖酶生产菌株。该菌株经形态特征、 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和细胞壁组分分析等实验,鉴定为卷须链霉菌(Streptomyces cirratus).摇瓶发酵产酶实验表明:培养基最佳初始pH值为6.0;玉米芯水不溶木聚糖和蛋白胨分别是最佳的碳源和氮源;添加0.5%吐温80使得木聚糖酶活力提高到原来的2.5倍,发酵液最高酶活达到623u/mL。  相似文献   

17.
将链霉菌A048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末期,离心洗涤收集菌丝体,然后接种入发酵产酶培养基中,进行二步发酵工艺生产几丁质酶,几丁质酶活力比一步发酵工艺提高1.1倍,发酵周期共54h,比一步发酵工艺缩短66h;把菌丝体与几丁质粉共固定化,接入发酵产酶培养基中培养36h,几丁质酶活力比一步发酵工艺提高1.8倍,发酵周期缩短54h;在二步发酵工艺中另添加0.4%纤维素,几丁质酶活力可提高4倍,比一步发酵工艺提高10倍,酶活力达18.52U/mL。采用几丁质和纤维素双因子诱导二步发酵工艺可能是链霉菌A048生  相似文献   

18.
新的微生物资源的开发离不开菌种分离技术的改进和分离效率的提高。我们采用一种新的分离方法——分散和差速离心法(Dispersion and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DDC),以传统的振荡法做对照,对12份酸性土壤样品进行了链霉菌的分离。结果表明DDC方法的分离效率是传统方法的2—20倍,且选择性好。用DDC方法共分离出链霉菌249株,归属于12个颜色类群,其中的45株代表菌株的形态和细胞壁类型均符合链霉菌的特征,最适生长pH均为4.5—5.5。结果表明应用DDC方法分离非常见的嗜酸和耐酸链霉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藤黄灰链霉菌的新菌株 0 99,该菌株能产生一种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新型抗生素AGPM。产生菌经紫外线单因子诱变、紫外线加氯化锂 (LiCl)复合诱变等两种诱变方式诱变处理后 ,其AGPM产量达到了 1 8 7μg/mL ,较出发菌株提高了 1 2倍。研究发现最优的紫外辐射时间和氯化锂浓度分别是 30~ 6 0s和 0 0 5~ 0 0 9mol/L ,并且由于氯化锂的协同效应 ,菌株在经氯化锂处理后 ,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明显增强了。 30L发酵罐发酵试验表明 ,利用高产突变株发酵 ,A  相似文献   

20.
采用菌丝体原位包埋方法和高压脉冲电泳技术从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wuzhouensis neosubsp. 11371)中分离得到两条质粒DNA带.通过双向电泳证明,2个质粒均为线性分子,按照分子量大小依次命名为pSAL1、pSAL2.并对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的限制-修饰系统进行初步探讨:将来自变铅青链霉菌TK54的高拷贝质粒pIJ702转化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原生质体,未能得到转化子,改用pIJ702转化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U-3原生质体,得到了转化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