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岛南湾半岛野生猕猴的繁殖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1-1985年,在海南岛南湾半岛开展了对野生猕猴种群繁殖的研究。猕猴的发情交配期为11月至次年3月,产仔期为4-8月,怀孕期约177天。3年中,有70%的性成熟母猴每年产1胎,其它的产2胎或1胎。在连续两年中产仔间隔294-441天,平均362±16天,自1978年以来,年均繁殖率为53.8-100%,平均77.8±13.85%。雄性成熟年龄为3-4岁;约38%的雌性在3.5岁时开始怀孕,4岁产仔。低等级的雌性生育较少,雄性猴离群,无任何雄性终身在群内称王,这些都可避免种群衰退,利于种群生长和发展的极好生物学对策。  相似文献   

2.
江海声  刘振河 《兽类学报》1989,9(4):254-261
本文根据1981—1986年对海南岛南湾猕猴群体的观察,报道了南湾猕猴群体大小、群体结构和种群结构动态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猕猴雌性图解生命表。  相似文献   

3.
海南南湾猕猴种群增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海声  练健生 《兽类学报》1998,18(2):100-106
对海南南湾猕猴1965~1994年间的种群动态和雌性猴生命表的研究表明,该种群年均增长率为9.7%,1987年后种群增长率和繁殖率有所下降,猴群中非成年猴比例已不足50%。半驯化雌性猴的逐年存活率到17岁仍达0.58,通过对存活曲线和寿命期望曲线的分析,南湾雌猴寿命可达33~38岁。婴猴死亡率较低、成年猴死亡率较高,存活曲线属Ⅰ形即凸形。研究表明静态生命表编制方法不适于灵长类,在建立标准化存活曲线时应考虑种群综合死亡系数。猕猴通过存活率、繁殖率、群体结构变化等社群调节机制达到种群平衡。对南湾猕猴近年内每年可捕捉利用100~150只左右,10岁以上的猴应占50%以上,在不影响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上,可适当多捕一些成年雄猴。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生境中猕猴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一群猕猴(Macaca mulatta)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以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为切人点,探讨猕猴对喀斯特石山生境的行为适应策略.结果表明,猕猴的日活动节律表现为上午和下午的觅食高峰,中午进入长时间的休息期.这可能与白天...  相似文献   

5.
Shen LM  Chen YC 《生理学报》2000,52(2):109-114
用胞外单位放电记录的方法,研究了猕猴在执行记忆引导的空间有序运动(MSS)时,大脑皮层弓形沟距背侧F2及腹侧F4区的放电活动。对于以绿色为暗示信号的MSS-G任务,在暗示期,F2(78.2%)比F4区(41.5%)有更多的细胞发生放电变化(χ^2=15.2,P<0.005);在图形期,F4(67.9%)比F2区(45.4%)有更多的细胞发生放电变化(χ^2=5.5,P<0.05);在触摸反应期,F  相似文献   

6.
Shen LM  Chen YC 《生理学报》2000,52(1):22-28
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研究了猕猴在执行图形辨认引导的有序运动(FRS)时大脑皮层弓形沟距周围背外侧运动前皮层(PMd)F2区和腹外侧运动前皮层(PMv)F4区的放电活动在FRS的暗示期,F2和F4区中分别有52%(39/75)和16.9%(13/77)的细胞发生放电变化;在触摸反应期,各有51%(38/75)和87%(67/77)的细胞发生放电变化,经统计检验,均有显著差异。F2区比F4区有更多细胞对  相似文献   

7.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以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大群野生猕猴为研究对象进行连续的跟踪观察,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其食物组成、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旨在探讨影响石山猕猴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分配的环境和社会因素。结果表明:研究猴群的日活动节律表现为上午和下午的觅食高峰以及中午的休息高峰,这与白天温度和日照强度的变化有关。日活动时间分配中,休息42.1%,移动34.5%,觅食15.1%,玩耍2.0%,理毛5.2%,其他行为1.3%。猴群依据食物的变化调整活动时间分配,其中用于移动的时间与食物中果实的比例成显著的正相关性。不同性别年龄组个体的活动时间分配表现出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成年雄性花费更多的时间休息,而成年雌性花费更多的时间觅食和社会性理毛,未成年个体则花费更多的时间玩耍。与同域分布的小群猕猴相比,本研究群花费更多的时间休息,较少的时间觅食。这些差异可能与盗食农作物有关。  相似文献   

8.
猕猴前额叶皮层神经元在视觉延缓分辨活动中的放电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已学会颜色延缓分辨的3只猕猴上,用钨丝微电极记录前额叶背外侧部皮层神经元的放电活动,着重分析神经元放电活动与颜色延缓分辨活动的各个时期之间的相互关系。延缓分辨任务开始时,同时把红色光和绿色光分别投射在测试板上的两个显示窗上,约持续1.2s(暗示期)。颜色光熄灭后2—4s(此为延缓期),各自位于每一显示窗下的两个反应键同时向猴方推出。自此,反应期开始,动物应马上有选择地作出按键反应。如果动物作出正确选择按红色光下的反应键,则给少量桔子汁作奖励。共记录了155个前额皮层单位。其中40个单位的放电频率在动物完成视觉延缓分辨作业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另外115个单位与该任务的某些时期有关。大多数单位(n=99)在反应键推出时,或者在按反应键的前后有放电频率变化。这99个单位中,15个在暗示期和反应期内放电活动有变化(CR 型单位),13个在延缓期和反应期内放电活动有变化(DR 型单位),42个只在反应期内或反应期后放电频率出现变化(R 型单位),其余29个单位则在分辨任务的各个时期都显示出放电活动变化(CDR 型单位)。上述这些单位中,有少数单位在动物作出正确反应时的放电型式与动物作出错误反应时的放电型式有明显不同。此外,即使动物对任务测试不作出按键反应时,也观察到16个单位的放电活动在任  相似文献   

9.
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林区通过160台红外相机对猕猴Macaca mulatta进行监测,共在74个位点获得348张有效照片,结果显示,猕猴的地面日活动曲线呈双峰分布,09∶00为小高峰,16∶00前后为最高峰,地面月活动曲线为12月最强、5月最弱。基于零膨胀泊松分布广义线性模型对栖息地利用的分析显示:猕猴旱季偏好热带山地雨林,回避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对其他生境利用无显著差异,且偏好山谷、靠近水源区域;雨季仍偏好热带山地雨林,回避热带常绿季雨林,地形效应消失,但对水源的依赖依然显著,反映出水分对栖息地利用的全年重要性,栖息地利用具有显著旱雨季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猕猴为典型的昼行性动物,旱雨季的活动有明显差异。猕猴通过动态调整栖息地利用策略,平衡旱季水分胁迫、雨季植被竞争压力及全年食物资源分布,体现了其对热带山地雨林小气候和异质性景观的适应。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范围内,观赏和投喂野生猿猴是最常见的野生动物旅游形式之一。其中游客与动物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动物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学者研究关注的热点。游客在娱乐的过程中,存在被猿猴威胁甚至咬伤等问题。对人猴接触行为的客观分析,是提高旅游服务管理和保障游客安全的必要措施。本研究记录了2012-2014年海南南湾猴岛景区内游客与猕猴的接触行为,并分析了景区医务室近两年的游客就诊记录,主要探讨:(1)哪些游客会参与人猴接触,及其游客的认识误区;(2)哪些猕猴会频繁参与人猴接触;(3)哪些原因会引发人猴接触行为。本文旨在了解景区内游客与猿猴的互动关系,探讨游客受伤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为完善野生动物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low dose indomethacin therapy in primary prevention of diet-induced atherosclerosis of rhesus monkeys was studied. The parameters studied were serum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thromboxane A2 (T x B2), prostacyclin (6-keto-PGF1 alpha) in serum/plasma, and the extent and intensity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lthough indomethacin did not affect serum cholesterol, it reduced serum T x B2 significantly (P less than 0.01). Plasma 6-keto-PGF1 alpha was not restored to the pretreatment level. A significant protective role of the drug was noted as far as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s concerned (P less than 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发生嵌闭性疝的猕猴,采用疝手术治疗法挽救其生命。方法各种猕猴疝经确诊,实施手术治疗。结果共实施各种猕猴疝手术7例,手术成功率100%,愈后恢复良好。结论根据疝的位置和临床症状,确诊疝的种类,采取相应的疝根治手术疗法,7例猕猴疝病例手术后经过治疗护理,没有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手术治疗法是治疗猕猴疝最有效的方法,对相关的灵长类动物外科手术及保护珍贵猕猴动物资源,减少猕猴因各种疝引起的痛苦或死亡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姚建初  潘汝亮 《兽类学报》1995,15(2):113-117
本文是猕猴(Macacamulatta)7个亚种130个头骨的牙齿比较研究结果。在22项变量中,有12项表现出明显的性二型,对另外10项不等于22项的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除M_2近中远侧距离(LM_2MDL)外,其余变量在7个亚种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判别分析结果说明,其中6项变量虽对亚种的划分具有显著性贡献,但各亚种间的总判别率仅为32.56%,亦即牙齿结构在猕猴各亚种间的变异较小。6项变量组成的星状图表明,印度指名亚种与中国各亚种的牙齿形态有较大差异。在中国猕猴各亚种间,指名亚种mulatta(China)与福建亚种littoralis和西藏亚种vestita与川西亚种lasiotis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猕猴的牙齿结构随纬度不同呈现出梯度性变化。各亚种间的牙齿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小或形状方面,这与不同亚种的个体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4.
湘鄂与闽粤猕猴颅骨的多变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是中国猕猴湖南-湖北和广东-福建种群颅骨的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面宽和颅肌的形态结构除有明显的性二型外,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湖南-湖北种群的颅骨结构相对大于福建广东种群。它们与云南南部和海南岛猕猴颅骨的判别分别结果表明,由于地理和生态隔离,四者雌雄两性颅骨的形态结构均有较大的差异,达到种群间的显著差异水平,分别应属不同的亚种。  相似文献   

15.
旅游对南湾猕猴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江海声  王骏 《兽类学报》1994,14(3):166-171
1984-1989年到海南省南湾旅游观猴人数年均增长69.8%,现每年接待游人逾10万人次,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开发旅游后猕猴繁殖率下降,新生猴死亡率提高,人工投喂半驯化猴群延长了猴群分群时间,导致猕猴种群增长减慢,在热带地区人工投食对猕猴的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印度猕猴(Macaca mulatta)两个种群颅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云南中南部和印度的猕猴(Macaca mulatta)两个种群的颅骨形态以及等位基因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面宽、颅的形态大小和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也分别存在于印度种群(M.m.mulatta)与西藏亚种(M.m.vestita),川西亚种(M.m.lasiotis),泰国种群和越南种群之间。在20个血蛋白等位基因中,仅约8个是各亚种或种群共有的,代表共同的离征或祖征。因此,云南中南部标本既不是印度指名亚种,也不是泰国的siamica亚种,其亚种名应重新厘定。大陆型分布的猕猴区域性种群之间的遗传异质性大于同质性。上述差异可能是随机遗传漂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猕猴早早期妊娠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是选择健康有生殖能力的实验用雌雄猕猴,采用单笼适时配种,观察阴道拴,利用直肠指检、超声波等技术进行早早期妊娠诊断,从而建立妊娠20d以内的猕猴早早期妊娠实验动物模型。结果通过此法最早可建立妊娠11d,及妊娠15d、20d的实验动物模型;妊娠11d、15d、20d的确诊率分别为100%、90%、100%。结论本实验方法是建立猕猴早早期妊娠实验动物模型的一个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Fifteen female rhesus monkeys (Macaca mulatto), ranging in age from 8 to 34 years, were studied for one year to characterize the endocrine and menstru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menopause in this species. Five monkeys were premenopausal; these younger monkeys, ages 8–11 years, menstruated and showed cyclic ovarian activity during the 12–month study period, as evidenced by menses and periodic elevations of serum estradiol (E2) and luteinizing hormone (LH) concentrations. Four females, ages 24–26 years, were in transition to menopause. Two of these perimenopausal females menstruated and secreted E2 and LH in a periodic fashion; the other two females showed elevated LH concentrations, consistently low E2 levels, and no evidence of menstruation. Six females, ages 27–34 years, were clearly postmenopausal; LH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 whereas E2 concentrations were uniformly low.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basal E2 concentrations and age, a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ge and LH concentrations across all 15 animals. Hormonal changes indicative of ovulation, when they occurred, were generally restricted to the winter and early spring months. Histological analysis of ovaries from four postmenopausal females revealed little or no evidence of active folliculogenesis.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menopause in female rhesus monkeys does not occur until the second half of thethird decade of life. © 1995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长期笼养后肢瘫痪的猕猴,采用人工护理和药物治疗进行防治使之恢复正常。方法瘫痪猴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有充足的营养,笼舍保证宽大的活动空间和充足的日光,并有供其跳跃攀登活动的栖息架,按摩瘫痪肢体及功能锻炼等人工护理;同时使用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D等维生素药物治疗,配合使用转移因子、干扰素、前列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炎症和免疫抑制药物辅助治疗。结果共实施治疗护理瘫痪猴18例,治愈率达60%,恢复良好,能正常行走活动。结论采用人工护理配合药物治疗,防治排尿粪障碍、后肢萎缩、淤血、水肿和坏死等,瘫痪猴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保护珍贵猕猴动物资源,减少因瘫痪引起猕猴的痛苦或死亡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选择活率高的精子并进行体外获能是开展猕猴体外受精研究的必要程序, 是研究猕猴受精生物学的重要手段。本实验采用上浮法和Percoll 梯度离心法对猕猴精液进行了优选, 并对处理后的精子形态正常率、精子活率、密度及受精率作了比较, 发现二者差异不显著; 用dbcAMP 和咖啡因使精子获能, 发现只有两种获能剂同时存在才能使猕猴精子获能并使卵母细胞受精。结论为: 上浮法和Percoll 法都是有效的精子优选法, 对受精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dbcAMP 和咖啡因在猕猴精子体外获能时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