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过敏性鼻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103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3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3~+、CD4~+、CD19~+、CD8~+、CD4~+CD25~+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E水平,对比两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中IL-4、IL-5、IFN-γ水平及IgE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CD3~+、CD4~+、CD8~+、CD4~+CD25~+显著低于对照组,CD19~+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4、IL-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D19~+与IgE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失衡、血清IgE均与过敏性鼻炎有关,在过敏性鼻炎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CD34分子是一种重要的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标志,广泛用于造血干/祖细胞的鉴定和分选。由于CD34分子具有受体样结构并能传递细胞同型聚集的信号,故它是一种信号分子,但其在造血系统的天然配体与确切的生理功能至今仍不明确。研究中我们分离了CD34分子的细胞外结构域cDNA,并进行了原核融合表达及纯化。DNA序列分析和竞争结合抑制实验证明我们获得了纯化的CD34分子的细胞外结构域的重组蛋白,可作为CD34可溶性受体,用于进一步研究CD34分子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CD147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的过程。CD147已被证实是一种在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的胞膜监视分子.能刺激肿瘤细胞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及肿瘤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正常组织中CD147的出现和调节也伴随着MMP表达的升高。这一现象提示,CD147介导的MMP诱导作用是非肿瘤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一种常见调节机制。该文介绍在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下,CD147的不同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4.
CD26抗原是一种具有酶的催化作用,与T淋巴细胞激活有关的一种跨膜糖蛋白分子,本介绍了CD26分子的基因结构与蛋白质结构,基因表达与分布,CD26与T细胞激活,肿瘤的演进以及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进入细胞的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节性B细胞(Bregs)是近年来确认的一类具有负向免疫调节功能的B细胞亚群,在免疫反应中通过IL-10发挥调节功能,又称为B10细胞,其表型为CD19+CD5+CD1dhigh,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关于Bregs的发育及发挥调节功能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Notch信号途径是调控细胞双向亚群和双向功能分化的重要信号途径,在T/B细胞分化、CD4/CD8细胞等细胞发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在B10细胞发育及其免疫应答中调控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特异性在B细胞剔除Notch信号分子RBP-J基因的小鼠,分析Notch信号对Bregs发育及口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CD19-Cre小鼠与RBP-Jflox小鼠交配,获得CD19-Cre/RBP-Jf/f基因型小鼠,流式细胞仪分析该小鼠CD19+CD5+CD1dhighB10细胞及体外刺激后产生IL-10的B10细胞数量;制备口服免疫耐受模型,分析Notch信号缺失对B10细胞发育和功能的影响。结果:B细胞特异性敲除RBP-J基因的小鼠的CD19+CD5+CD1dhighBregs数量及体外刺激后产生IL-10的B10细胞数量比杂合子小鼠显著降低;且在口服免疫耐受模型中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结论:Notch信号敲除后,脾脏Bregs及其产生IL-10减少,在口服耐受中不能产生耐受,Notch信号可能促进Bregs发育,并通过IL-10参与调控口服耐受。  相似文献   

6.
敲除pckA基因的结核杆菌引起的免疫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核杆菌pckA基因编码的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PEPCK)诱导机体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用敲除pckA基因的牛结核杆菌BCG和野生型BCG分别感染小鼠,取肝、肺、脾进行病理分析,并进行脾细胞培养,检测CD4 、CD4 /CD8 、细胞因子IFNI-γI、L-12和TNF等。用敲除pckA基因的BCG感染的小鼠比野生型BCG感染的小鼠体内产生的结核结节少且不典型,炎性程度低。野生型BCG感染的小鼠脾脏内的CD4 T细胞和CD4 /CD8 、细胞因子IFN-γ、IL-12、TNF均明显高于敲除pckA基因BCG感染的小鼠。pckA基因为结核杆菌生长所必需,其编码产物PEPCK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是一种很好的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7.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发挥效应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节性T细胞是一群具有免疫调节(或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Foxp3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约占CD4 T细胞的5% ̄15%,主要是CD4 CD8-CD25-单阳性胸腺细胞在胸腺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也可以通过外周诱导而产生。它通过细胞接触依赖机制和抑制性细胞因子依赖机制主动抑制自身免疫T细胞的活化,维持自稳状态。现对Foxp3 CD4 CD25 T细胞群的一些特征性分子在其效应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T细胞激活需要两种信号。第一激活信号来自TCR与CD3分子,第二激活信号来自共刺激激活分子CD28,在T细胞激活中,这两种信号缺一不可。共抑制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oinhibitory receptor 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与CD28配体结合则引起T细胞的失能。CTLA4是在激活的T细胞膜表面诱导性表达的分子,可以与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在T细胞活化增殖方面的新认识,导致了多种免疫检查点蛋白的产生,并以此用来上调或者下调T细胞的活性。继PD-1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重视TIM-3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将其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检查点分子。综述了TIM-3在NK、DC、CD4和CD8等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多病因肠道异质性疾病。在此过程中,CD可显著改变肠道黏膜组织形态及炎症相关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并可影响血细胞炎症基因的甲基化修饰,进而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并诱导CD相关的炎症、黏膜损伤等病理反应,这也意味着特定位点的DNA甲基化可作为CD诊疗的潜在分子靶标。该文将综合阐述CD与DNA甲基化修饰的相关性及DNA甲基化作为CD诊断分子标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作为一种抑制性T细胞功能亚群,在维持机体的免疫自稳和免疫耐受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该作用的发挥与其外周细胞库的维持密切相关。新近的研究显示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主要通过两种机制来维持其外周细胞库,一些功能分子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2.
用膜蛋白分离试剂盒提取巨噬细胞膜蛋白,然后用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将每个泳道平均切成8份,合并两个泳道同样位置的胶条,分别进行胶内酶解。酶解得到的多肽经脱盐后进入毛细管反相柱进行反相分离,分离后的肽段直接进入电喷离子源质谱仪进行一级和二级质谱分析。质谱数据用SEQUEST软件对小鼠IPI蛋白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到一个含有1000多种蛋白的名单,其中包括458种经GOA注释的膜蛋白。对膜蛋白部分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包括CD11b、TNF-a、F4/80、CD14、CD18、CD86、CD44、CD16、Toll样受体等已知表达在巨噬细胞表面的蛋白分子,还包括另外13种CD分子和18种Ras相关GTPase,除了这些已知蛋白之外,还鉴定出若干新蛋白分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巨噬细胞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目标分子。  相似文献   

13.
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及食物过敏等疾病为一类常见疾病,但存在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病程长等特点。IgE 分子是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关键分子。抑制IgE分子与效应细胞膜表面FcεRI受体的结合可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通过克隆FcεRI受体α亚基的cDNA与IgG2的稳定区铰链区、CH2和CH3的cDNA连接,以二聚化融合蛋白sFcεRIα/mIg(IgG2)的形式在CHO细胞中表达,达到提高sFcεRIα生物半衰期的目的。表达载体构建和初步的功能性试验等一系列研究证实,所表达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为170kDa,并与人IgE和鼠IgE有较好的结合活性。这些研究为该融合蛋白最终实现产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前期研究观察到一种现象, 在正常妊娠的胎盘中细胞粘附分子CD146选择性地表达在侵入性滋养层细胞中, 而在滋养层细胞侵入不足的先兆子痫病人的胎盘中CD146表达降低或缺失.本文进一步研究了CD146分子影响滋养层细胞侵入行为的作用机理.免疫荧光实验显示CD146分子选择性地表达在具有侵袭能力的中间滋养层细胞,而在非侵入性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中不表达.细胞功能实验表明,影响滋养层细胞侵入性的两个关键要素,即细胞迁移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都受到CD146特异抗体的显著抑制.这些研究结果提示,粘附分子CD146是影响细胞侵入行为的关键分子.这为深入研究胚胎植入和肿瘤浸润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了一个关键的分子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完整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WPG)对致敏脾淋巴细胞Th1/Th2及Treg/Th17平衡的体外调节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β-乳球蛋白(β-Lg)建立BALB/c小鼠牛乳过敏模型。造模成功后,分离致敏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并分别与不同剂量的WPG共同孵育,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抗体(总IgE和特异性IgE),Th1/Th2及Treg/Th17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TGF-β,IL-17)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3+、CD4+和CD8+的百分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过敏小鼠脾细胞中Th1/Th2及Treg/Th17相关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和RORγt mRNA的表达量。【结果】WPG体外刺激致敏脾细胞后可显著抑制IgE的产生,上调CD3+、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下调Th2型因子(IL-4,GATA-3mRNA)和Th17型因子(IL-17,RORγt mRNA)的表达,且与过敏组相比,中、高剂量WPG的作用效果显著(P0.05);另外,WPG体外作用还上调了Th1型因子(IFN-γ,T-bet mRNA)及Treg型因子(TGF-β,Foxp3 mRNA)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嗜酸乳杆菌WPG体外刺激可有效纠正致敏脾淋巴细胞的Th1/Th2及Treg/Th17失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口服卡介菌诱导免疫耐受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口服MPB制备EAE大鼠模型,随机分为BCG组(0.5mg/kg)和EAE模型组(PBS),每组各15只,连续经口灌服给药14d,同时选取15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免疫后15d、27d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胸腺及脾脏中CD4+CD25+T淋巴细胞百分率,ELISA检测血清IL-6、TGF-β、IgE、IgG含量。结果:与EAE模型组相比,免疫后BCG组大鼠外周血、胸腺及脾脏中CD4+CD25+T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血清IL-6、TGF-β含量上升,血清IgE、IgG抗体水平下降。结论:口服BCG通过上调淋巴器官中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抑制效应性T细胞活性,发挥免疫耐受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争鸣  周秀萍  林梅  李秀萍 《生物磁学》2012,(12):2278-2281
目的:研究口服卡介菌诱导免疫耐受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口服MPB制备EAE大鼠模型,随机分为BCG组(0.5mg/kg)和EAE模型组(PBS),每组各15只,连续经口灌服给药14d,同时选取15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免疫后15d、27d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胸腺及脾脏中CD4^+CD25^+T淋巴细胞百分率,ELISA检测血清IL-6、TGF-β、IgE、IgG含量。结果:与EAE模型组相比,免疫后BCG组大鼠外周血、胸腺及脾脏中CD4^+CD25^+T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血清IL-6、TGF-β含量上升,血清IgE、IgG抗体水平下降。结论:口服BCG通过上调淋巴器官中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抑制效应性T细胞活性,发挥免疫耐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及食物过敏等疾病为一类常见疾病,但存在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病程长等特点.IgE分子是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关键分子.抑制IgE分子与效应细胞膜表面FceRI受体的结合可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通过克隆FcεRI受体α亚基的cDNA与IgG2的稳定区铰链区、CH2和CH3的cDNA连接,以二聚化融合蛋白sFcεRIα/mIg(IgG2)的形式在CHO细胞中表达,达到提高sFcεRIα生物半衰期的目的.表达载体构建和初步的功能性试验等一系列研究证实,所表达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为170kDa,并与人IgE和鼠IgE有较好的结合活性.这些研究为该融合蛋白最终实现产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I型干扰素是介导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关键。体内主要分泌I型干扰素的细胞之一为p DC(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一般情况下区分p DC的关键是其表面的一些CD分子(CD11c int,B220+,m PDCA-1+,CD11b-),但这些分子代表的细胞类群并不止一种。功能上区分不同类别的p DC是通过CD9以及CCR7。在骨髓中,CCR9-CD9+的p DC在TLR-9激活之后能够表达  相似文献   

20.
肖鹤  李松  沈倍奋  黎燕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2):239-24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CD4分子于细胞膜表面不仅以单体形式存在还可以通过其D4和D1形成同源二聚化及寡聚化 ,并且二聚化及寡聚化的CD4分子才能稳定地与MHC Ⅱ类分子结合。通过分析CD4分子以及CD4缺失突变体分子融合Fas基因片段所诱导的转染靶细胞的凋亡 ,以及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CD4分子转染HEK2 93细胞所筛选出的稳定克隆的不同荧光强度和与MHC Ⅱ类分子阳性细胞Raji之间的不同黏附效应间接鉴定CD4同源二聚体或寡聚体的存在 ,并对二聚化或寡聚化CD4分子所介导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