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念珠菌尿路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念珠菌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中段尿培养阳性结果(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及临床资料。结果212例患者中共分离出念珠菌256株,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10例,平均年龄为71.7±14.2岁。其中白念珠菌101株、热带念珠菌76株、光滑念珠菌31株占分离株的前3位,前3种念珠菌占总分离菌的81.2%。内科检出的菌株中以白念珠菌为主,菌株外科检出中以热带念珠菌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敏感,非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敏感性较差,其中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在外科及ICU的耐药问题更为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念珠菌尿路感染内科、外科主要菌株不同,内科以白念珠菌为主,外科以热带念珠菌为主。热带念珠菌对唑类敏感性最低,且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的耐药性在外科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表现得更为严重。临床上内科经验性治疗可首选氟康唑,对于外科及重症患者建议应考虑首选两性霉素B和/或氟胞嘧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培养分离出的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分析,为临床念珠菌血症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血培养分离出的念珠菌的菌种分布、药敏试验结果及患者血培养分离出念珠菌前后96 h内的G试验结果。结果血培养中分离出念珠菌314例,阳性率2.1%,其中非重复分离株212例。检出率最高的是近平滑念珠菌(72株,34.0%),其次是白念珠菌(55株,25.9%)和光滑念珠菌(28株,13.2%)。念珠菌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ICU(62株,29.2%),其次是新生儿科(39株,18.4%)和血液科(20株,9.4%)。检出的212株念珠菌除一株近平滑念珠菌为两性霉素B的非野生株,其余均为两性霉素B的野生株。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率超过90%。但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较低。血培养分离出念珠菌的前后96 h内,G试验的阳性率为73.7%。结论本院念珠菌检出率前3位分别是近平滑念珠菌、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比较低,在经验用药时需要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G试验对念珠菌血症有较高的价值,需要对结果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血培养真菌阳性标本,进行病原学与药敏试验分析,探讨念珠菌在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6月至2018年9月的血培养结果为真菌的临床资料,对真菌种类、阳性报警时间(TTP)、标本送检科室、病原菌来源和氟康唑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培养分离出真菌共86株,非重复分离株为50株,44株为念珠菌属。排在前3位的念珠菌分别为白念珠菌18株(40.91%),近平滑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各10株各占(22.73%);近平滑念珠菌TTP[(56.14±7.22)h]最长,热带念珠菌TTP[(19.36±1.24)h]最短,白念珠菌[(34.67±2.98)h]与光滑念珠菌[(38.16±4.12)h]TTP接近居中;念珠菌血症前3位科室为神经外科10株(22.73%)、肿瘤血液科6株(13.64%)、重症监护病房5株(11.36%);泌尿系统为最常见感染来源,其次为腹腔引流感染和导管相关感染;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均为100%,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分别为88.89%和70%,克柔酵母菌和酿酒酵母菌各1株为耐药和敏感。结论本院念珠菌血流感染最常见为白念珠菌,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如果血培养需氧瓶阳性且TTP大于40 h,发生念珠菌血流感染的可能较大,临床或实验室应高度重视。泌尿系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是念珠菌血症的重要感染源。大部分念珠菌对氟康唑仍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酵母菌血流感染菌种分布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血培养鉴定结果为酵母菌的临床资料,对菌种分布、抗真菌药的敏感性、阳性报警时间、科室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血培养中共分离非重复酵母菌206株。真菌瓶、需氧瓶和厌氧瓶酵母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2%(79/6003),0.43%(371/85855)和0.06%(47/77168)。排在前3位的念珠菌分别为白念珠菌72株(34.95%),热带念珠菌42株(20.39%)和光滑念珠菌39株(18.93%);少见菌包括季也蒙念珠菌、毕赤酵母菌、葡萄牙念珠菌、酿酒酵母、郎比可念珠菌、尼瓦利亚念珠菌、红酵母和希木龙念珠菌。我院酵母菌血流感染好发于60岁的老年患者(42.23%),男性115例(55.83%)。酵母菌血流感染前3位科室为急诊科41株(19.90%),内科ICU和外科ICU均为36株(17.48%)。阳性报警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光滑念珠菌(55.36±26.87)h,近平滑念珠菌(52.58±45.94)h,白念珠菌(49.17±35.37)h和热带念珠菌(23.38±19.32)h。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分别为98.61%、97.44%、89.66%和71.43%。结论本院酵母菌血流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绝大多数念珠菌对抗真菌药具有较高敏感性,热带念珠菌的耐药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包皮龟头炎患者中真菌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显微镜、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 ID32C酵母菌鉴定卡和Rosco纸片扩散法对包皮龟头分泌物进行直接镜检、念珠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458例患者中153例直接镜检阳性,培养分离出念珠菌共157株,念珠菌培养阳性率为33.4%(153/458),其中白念珠菌116株,占73.9%(116/157),非白念珠菌41株,占26.1%(41/157);120例对照组中有17例培养出念珠菌,阳性率为14.2%(17/120),其中白念珠菌6株,占35.3%(6/17),非白念珠菌11株,占64.7%(11/17)。包皮龟头炎患者组念珠菌的培养阳性率和白念珠菌的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5,χ2=10.72,P均0.05)。157株致病菌株对制霉菌素和酮康唑的敏感率均90%,分别为97.5%和93.0%,对氟康唑敏感率为79.6%,而对特比萘芬敏感性最低,为33.8%。结论念珠菌感染是本地区包皮龟头炎发病的重要因素,感染的致病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分离的致病性念珠菌对多烯类药物敏感率较高,对唑类抗真菌药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不同菌型其药敏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念珠菌血液感染的菌种比例、科室分布和体外药敏情况,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3~2016年间血培养结果为念珠菌的病例,统计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等。结果血培养标本中念珠菌阳性病例共有56例,其中白念珠菌比例为57%(32/56),非白念珠菌占43%(24/56)。非白念珠菌菌株主要为近平滑念珠菌(20%,11/56)和光滑念珠菌(15.8%,9/56)。念珠菌感染病例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科(23.2%,13/56)和肾内科(17.9%,10/56)。白念珠菌与非白念珠菌对临床最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敏感率差别最大,分别为93.8%和62.5%;56株念珠菌菌株对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和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均为100%;55.6%的光滑念珠菌和72.7%的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所有克柔念珠菌株对氟康唑均耐药。结论本院近几年念珠菌血液感染的病原菌仍以白念珠菌为主,但非白念珠菌对一线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耐药性更高,临床上抗真菌的药物选择应充分考虑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光滑念珠菌临床菌株的药敏情况以及中药单体焦性没食子酸联合唑类药物对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光滑念珠菌116株、白念珠菌49株、热带念珠菌42株、克柔念珠菌4株和近平滑念珠菌13株,采用ATB FUNGUS3药敏试条检测光滑念珠菌的药敏情况;同时采用棋盘肉汤稀释法检测焦性没食子酸联合唑类药物对念珠菌的抑菌情况。结果116株光滑念珠菌中,14.66%(17株)的菌株对氟康唑耐药,22.41%(26株)对伊曲康唑表现为非野生型和81.03%(94株)对伏立康唑表现为非野生型。焦性没食子酸对5种念珠菌的抑菌情况,46.55%光滑念珠菌的MIC值为64μg/mL;34.69%白念珠菌的MIC值为64μg/mL;59.52%热带念珠菌的MIC值为64μg/mL;25%克柔念珠菌的MIC值为128μg/mL;46.15%近平滑念珠菌的MIC值为128μg/mL。唑类药物与焦性没食子酸联合用药时,100%、99.14%、99.14%的光滑念珠菌分别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表现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均表现为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时81.03%、68.1%、77.59%的光滑念珠菌分别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MIC值降低2~3个浓度梯度,且耐药组与非耐药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具有耐药性,伏立康唑非野生型菌株所占比例最高。焦性没食子酸单独用药时,5组念珠菌中对光滑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且敏感组比耐药组的抑菌效果更加显著。焦性没食子酸联合唑类药物显著降低了光滑念珠菌唑类药物的MIC值,且耐药组比非耐药组的效果更加显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光滑念珠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CU院内真菌性尿路感染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ICU院内真菌性尿路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描述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结果①2016年—2020年收入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共2557例,符合研究条件的共130例,真菌性尿路感染发生率为5.1%。②ICU院内真菌性尿路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其发生与性别、年龄、导尿管留置时间有关,与年份无关。③尿病原体培养以白念珠菌为主(42.5%),其次为光滑念珠菌(31.3%),热带念珠菌(19.4%),近平滑念珠菌(4.5%),其他念珠菌(2.2%)。④对ICU院内真菌性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原发疾病脑卒中、抗生素种类、感染前血白细胞计数,感染前灌肠5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中,结果提示糖尿病(P<0.001,OR=5.488)、原发疾病脑卒中(P=0.009,OR=2.782)、感染前血白细胞计数(P=0.014,OR=3.515)、感染前灌肠(P=0.001,OR=3.567)是ICU院内真菌性尿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ICU院内真菌性尿路感染,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治疗原发疾病及基础疾病,同时应警惕灌肠后所致的肠源性污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利福喷丁(Rifapentine)对氟康唑(Fluconazole)体外抗耐药白念珠菌的增效作用。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M27-A2方案测定利福喷丁与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利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利福喷丁联合氟康唑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效果。结果利福喷丁单药时对实验所用12株白念珠菌均无抗菌活性(MIC801 024μg/mL)。在氟康唑敏感白念珠菌株中,利福喷丁联合氟康唑后未表现出协同效应(FICI0.5);在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中,利福喷丁联合氟康唑后均表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FICI0.1)。结论利福喷丁单用无抗白念珠菌活性,但利福喷丁能显著增强氟康唑抗耐氟康唑白念珠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临床分离161株念珠菌菌种鉴定及氟康唑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的念珠菌种类及其对氟康唑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平板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细菌室分离到的161株念珠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出的白念珠菌分别采用NCCLS推荐的微量稀释法和ROSCO药敏纸片法对氟康唑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在161株念珠菌中白念珠菌为69.57%,热带念珠菌为19.88%,近平滑念珠菌为4.97%,克柔念珠菌为2.48%,光滑念珠菌为1.86%,其他念珠菌为1.24%。两种方法药敏结果显示:112株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6.43%和97.32%,仅有2株耐药。结论白念珠菌仍然是我院分离率最高的念珠菌,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仍敏感,耐药菌株极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特比萘芬( TEB)分别与氟康唑(FLU)、伊曲康唑(ITR)、咪康唑(MCZ)、克霉唑(CMZ)及制霉菌素(NYS)联合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分离的念珠菌体外相互作用.方法 受试念珠菌株46株,包括白念珠菌(20株)、热带念珠菌(15株)、光滑念珠菌(4株)、克柔念珠菌(3株)、近平滑念珠菌(3株)和季也蒙念珠菌(1株).方法参考CLSIM27-A3方案中的微量液基稀释法,观察各药单独和联合后的MIC,并计算FICI.结果 TEB、FLU、ITR、MCZ、CMZ和NYS 的单药MIC范围分别为0.5~256μg/mL、0.5~ 128 μg/mL、0.5 ~ 32.0 μg/mL,0.125 ~ 16μg/mL、0.03 ~ 4.0 μg/mL和2~8μg/mL.当TEB与FLU、ITR、MCZ和CMZ联合时,对白念株菌表现为协同作用的分别为100% (20/20),80% (16/20),55% (11/20)和90% (18/20);对1株季也蒙念珠菌均显示为协同作用;对热带念珠菌,TEB分别与上述4种唑类药物联合时,显示有协同作用的分别为67% (10/15),60% (9/15),20%(3/15)和20% (3/15);TEB与唑类药物联合对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均无协同作用;TEB与NYS联合时对所有菌株均无协同作用.结论 TEB与唑类药物联合对不同种的念珠菌显示有不同的效应,但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主要的致病菌白念珠菌显示有良好的协同作用.TEB与NYS联合对念株菌均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罗米地辛对氟康唑体外抗白念珠菌活性作用的影响。方法参考CLSI的M27-A3方案检测氟康唑对受试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不同浓度罗米地辛联合氟康唑检测其对受试白念珠菌的抗真菌效果。结果受试菌包括氟康唑敏感株、剂量依赖株、耐药株各5株。2μg/mL罗米地辛和4μg/mL罗米地辛联合氟康唑对氟康唑的抗真菌活性有增效作用,表现为MIC值降低、菌量减少和抑制拖尾现象。结论罗米地辛对氟康唑体外抗白念珠菌活性的增效作用,可抑制氟康唑的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口腔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念珠菌病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美国CLSI推荐的微量稀释法测定75株念珠菌对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和酮康唑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75株吸毒人群口腔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和酮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0%、4%、8%和13.3%(P0.01),对氟康唑和酮康唑的交叉耐药率为8%;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酮康唑的耐药率高于白念珠菌(P0.05)。结论吸毒人群口腔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高于对氟康唑和酮康唑的敏感性。吸毒人群口腔念珠菌存在着对氟康唑、酮康唑和5-氟胞嘧啶的天然耐药株和对唑类药物的天然交叉耐药株,且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酮康唑的耐药率及交叉耐药率高于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芒果苷与氟康唑合用对唑类耐药白念珠菌协同抗真菌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试芒果苷协同氟康唑对22株耐药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80;时间-杀菌曲线探究两药联用对4株耐药白念珠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药物生长抑制实验实验探究不同浓度芒果苷和不同浓度氟康唑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药效;通过实时定量RT-PCR检测两药联用时耐药基因CDR1、CDR2、MDR1表达水平。结果芒果苷联合氟康唑可产生协同抗唑类白念珠菌作用,协同指数(FICI)0.5;两药合用对白念珠菌生长可产生抑制作用;两药合用降低耐药基因CDR1表达水平。结论芒果苷与氟康唑合用可产生协同抗唑类耐药白念珠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女性的常见病。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1月-12月苏州地区VVC患者分离的289株念珠菌进行了病原学鉴定和包括棘白菌素类、新三唑类药物在内的9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分析。本文采用核糖体RNA的D1/D2基因进行念珠菌菌种鉴定。参照M27-A3方法检测其对9种抗真菌药物(包括棘白菌素类及新三唑类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表明,289株VVC念珠菌菌株中,白念珠菌259株、光滑念珠菌14株、克柔念珠菌10株、热带念珠菌4株、近平滑念珠菌2株。259株VVC白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体外敏感性好,对米卡芬净敏感性高于另外两种棘白菌素类;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敏感性好;但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敏感性差;对泊沙康唑敏感性好。光滑念珠菌株和克柔念珠菌分离株对卡泊芬净敏感性差,但对米卡芬净、阿尼芬净敏感性好;光滑念珠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体外敏感性好,对伊曲康唑敏感性差,对泊沙康唑敏感性好;伏立康唑对光滑念珠菌分离株MIC50/90为0.5/1μg/mL;克柔念珠菌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0%耐药;4株热带念珠菌对伊曲康唑50%耐药,对卡泊芬净、氟康唑、伏立康唑100%耐药,对其余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近平滑念珠菌对9种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白念珠菌仍为苏州地区VVC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它们对临床常用药物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敏感性差。研究结果提示对VVC病人常规进行分泌物培养、菌种鉴定,对苏州地区临床医生制定VVC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尽管棘白菌素类、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新三唑类药物尚未应用到VVC的临床治疗中,但是这些药物对VVC病原体总体敏感性较好,未来有望成为氟康唑、咪唑类药物治疗失败患者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中国侵袭性真菌监测网(CHIF-NET)2013年中国48家综合医院收集的1 562株酵母菌进行流行病学分布及唑类耐药性分析,为临床侵袭性酵母菌的唑类用药提供数据基础。方法收集2013年中国侵袭性真菌监测网48家医院共1 562株酵母菌菌株及其原始信息,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 MS,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结合核糖体DNA测序明确菌种鉴定;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44-A2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的敏感性。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出酵母菌1 562株,其中白念珠菌分离率最高(38.4%),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18.4%)、热带念珠菌(16.4%)、光滑念珠菌复合体(9.4%)及其他少见菌种(<6.4%);患者性别中男性占比(60.7%)高于女性(38.9%);患者年龄中,65岁以上年龄段患者最多(34.2%),其次为50~65岁(30.6%)、15~49岁(29.9%)和0~14岁患者(<1.9%);标本来源中以血液标本(46.4%)为主,其次为腹水(10.2%)、导管(9.2%)及引流液(8.5%)、分泌物(5.2%),其他标本类型均较少(<4.7%)。住院患者分离率(93%)显著高于门急诊患者(7%);科室类型中以外科患者(33.8%)为主,其次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27.5%)、内科患者(20.5%)及其他病房(<18.2%);药敏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及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敏感性均较高(>94%),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及伏立康交叉耐药率最高(21.9%),光滑念珠菌复合体交叉耐药率次之(15%),其次为季也蒙念珠菌(8.1%)和菌膜念珠菌(4.3%)。结论应持续加强中国地区侵袭性酵母菌监测,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合理控制其用量,防止耐药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HK1基因对白念珠菌体外超微结构及对氟康唑最低抑菌浓度的影响。方法设置实验组CHK21组(chk/chk双等位基因缺陷株),对照组标准株组(CAF-2)。通过扫描、透射电镜观察两组菌株超微结构的变化,并采用NCCLS-M27A方案对白念珠菌标准株CAF-2、CHK1基因缺陷株进行氟康唑体外药敏试验,观察其对氟康唑最低抑菌浓度的影响。结果透射电镜下标准株组细胞壁各层结构完整;CHK1基因缺陷株细胞壁的电子致密层明显变薄,部分区域出现局灶性缺失的现象。扫描电镜下标准株酵母细胞表面光滑,出芽数目较多;CHK1基因缺陷株细胞表面粗糙,可见小斑块或者斑片状凸起。氟康唑对白念珠菌标准株CAF-2、CHK1缺陷株CHK21的MIC值分别为1μg/mL、0.125~0.25μg/mL。结论CHK1基因可能调控白念珠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以及对氟康唑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3种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多芬净)体外对氟康唑耐药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制浓度(MIC)。结果微量液体稀释法:59株耐药白念珠菌3种药物MIC50均为0.06μg/mL,米卡芬净、阿尼多芬净的MIC范围均为0.015~0.125μg/mL,卡泊芬净为0.015~0.25μg/mL;8株耐药光滑念珠菌MIC值均为0.063μg/mL。琼脂稀释法:59株耐药白念珠菌和8株耐药光滑念珠菌3种药物MIC值均为0.063μg/mL。结论3种棘白菌素类药物可能具有治疗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近6 a临床分离真菌株的菌种结构及耐药性变化.方法 2007 ~2012年从我院1435例ICU患者中分离出的1 435株真菌均为首次分离的菌株.采用Cox-Stuart趋势检验回顾性分析了分离真菌株的菌种结构和主要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7 ~2012年间,我院tCU真菌检出阳性标本总数从159株/a逐年增加至396株/a.其中,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曲霉的构成比波动范围分别为34.6% ~ 50.3%、6.3%~9.6%、1.3%~3.2%,2010 ~2012年较2007 ~2009年构成比总体均有上升趋势,P=0.02.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构成比波动范围分别为13.6% ~ 17.3%、9.4% ~ 22.6%、1.4% ~5.2%,P=0.18,构成比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2010 ~2012年较2007 ~2009年,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率的变化均呈降低趋势,P=0.02.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率的变化均呈降低趋势,P =0.02;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P =0.02.结论 我院ICU近6 a来白念珠菌仍然为临床最常见的真菌分离株,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及曲霉占总真菌分离株的百分比有上升趋势.白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率均呈降低趋势,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光滑念珠菌检出的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住院患者中光滑念珠菌检出阳性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白念珠菌检出患者为对照。结果其间共有52例详细病史资料记录的光滑念珠菌检出患者,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占65.4%;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占76.9%。患者患有多种基础疾病,以肺部感染(28例,53.8%)、恶性肿瘤(20例,38.5%)、脑梗死(15例,28.8%)常见。使用抗生素(52例,100%)、留置导尿管(15例,28.8%)是光滑念珠菌检出者的主要实施医疗措施。氟康唑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光滑念珠菌感染药物(23例,44.2%)。光滑念珠菌检出患者死亡率高(14例,26.9%),高于同期白念珠菌检出对照组(6.2%,P=0.004)。结论光滑念珠菌检出患者与白念珠菌检出具有相似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