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最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之一,可以定植于人类的口腔、胃肠道和生殖道等部位[1],当宿主的体表微生态失衡时,皮肤黏膜屏障或免疫功能受到破坏,白念珠菌就会导致感染[2-3]。白念珠菌感染机体后,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介导对病原体的杀伤,从而清除血液和感染器官中的真菌[4]。其中固有免疫作为抵抗真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真菌感染的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巨噬细胞是其主要组分之一[5]。  相似文献   

2.
<正>手足癣、体癣、股癣、甲真菌病等浅部真菌病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具有传染性强、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临床防治的难点[1]。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红色毛癣菌,其他包括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2-3]。西医治疗主要以抗真菌药物外用为主,以咪唑类和丙烯胺类药物最常用。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皮损泛发或反复发作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常用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4]。  相似文献   

3.
<正>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是院内血流感染的第4大原因[1]。近年来由热带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引起的各类疾病如侵袭性全身感染和败血症病例不断增加,在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还会导致高死亡率[2-3]。除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已成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一大病原真菌[4]。热带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也可寄居在人体皮肤、阴道、口腔、消化道等部位。  相似文献   

4.
<正>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最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可定植于口腔、泌尿生殖道以及健康人的皮肤表面,在大多人群中,白念珠菌是正常微生物菌群中的一部分[1]。由于微生物菌群变化、免疫功能障碍和皮肤屏障破坏,白念珠菌可能会从共生转变为致病性[2],这种转变导致白念珠菌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引起浅部感染(如皮肤感染),以及甚至危及生命的深部真菌感染[3]。  相似文献   

5.
难辨认癣1例     
36岁女性患者,右小腿丘疹红斑、脓疱、渗液伴瘙痒5个月。查体见:右小腿可见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伴有糜烂渗液。真菌荧光镜检:阳性,真菌培养:须癣毛癣菌,诊断:难辨认癣。口服伊曲康唑分散片0.1 g,2次/日,外用酮康唑乳膏2次/日,治疗2周后,皮损明显好转,治疗1个月后,右小腿皮肤基本恢复正常,目前随访中。  相似文献   

6.
<正>肺隐球菌病是一种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真菌疾病,具有传染性,近年来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也有发病,整体发病率呈增高趋势[1]。由于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与肺部其他疾病相混淆[2]。检验科主要依靠革兰染色涂片法及真菌培养法检测,但革兰染色存在缺陷,其检出率不高,容易漏检,而真菌培养时间长,阳性率低[3]。对于组织标本,病理科诊断该病一直以来用的都是较为传统的石蜡组织切片PAS染色法技术[4],近年来真菌荧光染色法也作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染色方法被临床科室运用。  相似文献   

7.
<正>1甲真菌病的病因引起甲真菌病的真菌多为皮肤癣菌、霉菌及酵母菌等。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皮肤癣菌主要分为毛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以毛癣菌属最常见[1]。2甲真菌病的中医认识2.1 病因病机中医称之为“灰指/趾甲”,认为“肝其华在爪”,甲之华乃肝之气所生,甲之病与肝密切相关,但对其病因病机各家认识不一。单敏洁等[2]认为此病是虫淫侵蚀肌肤、甲板所致;杨文喜[3]认为本病发病责之脾肾阳虚,腠理不密,  相似文献   

8.
<正>烟曲霉是曲霉中最常见的一种致病真菌[1],其无性孢子可释放到空气中,人类每天吸入成百上千的这种传染性繁殖体,由于烟曲霉孢子体积小(直径2~3μm),可绕过黏液纤毛清除而滞留在下呼吸道。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中,曲霉分生孢子可以萌发成具有组织侵袭性的菌丝,传播并引起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2]。IA是一种很难控制的真菌疾病,病死率极高[3]。在侵袭性曲霉病中,烟曲霉表现为被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包围的多细胞群落,这是生物膜的特征[4],生物膜增加了耐药性,使一些曲霉病对传统的抗真菌治疗无效,这为我们的治疗带来了重大的临床挑战[5]。尽管目前一些抗真菌药被有效地用于侵袭性曲霉病的治疗,但它们的使用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在过去十年中,唑类、多烯类和棘白菌素类等药物的过度使用以及长疗程和环境暴露导致了真菌耐药性发生的增加[6],当一种抗真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时,使治疗选择减...  相似文献   

9.
<正>浅部真菌病是主要由皮肤癣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毛发和甲板等部位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1-2]。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大致包括以下五种:唑类、丙烯胺类、棘白菌素类、氟胞嘧啶类和多烯类[3]。这些抗真菌药物虽然具有抗菌效果明确、疗效显著等优点,但也因耐药性、抗菌谱相对较窄、疗程长等问题,限制了它们在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广泛运用[4-5]。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资源宝库,治疗真菌疾病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广谱抗菌作用,且毒副作用小,不易耐药[6]。文章归纳了目前临床上治疗常见浅部真菌病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中医药在此方面的治疗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2岁,头顶部红斑伴脱发3周。皮肤科检查:头顶部大片红斑脱屑,相互融合,红斑内头发大面积脱落,可见毛囊性脓疱及皮下脓肿。真菌直接镜检、培养及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确诊为断发毛癣菌所导致的脓癣,予伊曲康唑(0.2 g/d)口服及2%酮康唑洗剂外用,治疗12周后,皮损基本完全消退,脱发区头发长出。  相似文献   

11.
报道1例由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面癣.患者为5岁男童,外伤后致右侧面颊部红斑、丘疹、脓疱20余日于我科就诊.真菌镜检显示菌丝阳性;真菌培养生长石膏样小孢子菌.皮损外用酮康唑乳膏两周后复诊,痊愈.随诊观察1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5个月,额部发际处红斑3个月。皮肤科检查:前额发际处大片红斑,相互融合、边界较清,红斑内头发稀疏,个别折断或脱失,毛囊性脓疱及皮下脓肿,经真菌镜检、培养及提取DNA做PCR后测序鉴定,确诊为断发毛癣菌致婴儿脓癣,予口服伊曲康唑(33mg/d)及外用2%酮康唑洗剂、1%萘替芬-0.25%酮康唑乳膏等治疗。在治疗中出现头面部多发散在环状鳞屑性丘疹及红斑,诊断脓癣继发癣菌疹,加用泼尼松(5 mg/d)口服,改用1%卢立康唑乳膏。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证实1%卢立康唑乳膏比1%萘替芬-0.25%酮康唑乳膏抗菌活性更强。伊曲康唑治疗9周、泼尼松治疗5周后皮损完全消退,重新长出新发,无瘢痕秃发形成。停药后随访1a无复发。  相似文献   

13.
<正>深部真菌感染又称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其致病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属、曲霉属、隐球菌属及毛霉属等。全世界因深部真菌感染引起的耐药率不断上升,死亡率居高不下[1],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随着抗真菌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耐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药物疗效[2],如何改善深部真菌的耐药性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深部真菌感染现状、深部真菌的耐药机制及检测方法展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和控制深部真菌感染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迅速增加。传统抗真菌药物存在耐药性、毒性、价格昂贵等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寻找抗真菌感染新策略迫在眉睫[1]。值得一提的是,靶向鸟枪法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身体不同部位共生微生物群(microbiota)多样性的理解,使微生物群不再狭义局限于共生细菌,共生真菌也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2]。随之而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群是影响宿主健康和疾病(尤其是感染类疾病)的关键因素,主要原因在于其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4]。其中,微生物群-宿主免疫-病原真菌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许多新见解。本文对人体微生物群的组成以及微生物群影响宿主抗真菌感染免疫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630例正常学龄儿童手的皮纹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崇高  王京美 《遗传》1979,1(4):7-9
近几年,皮纹学(Dermatoglyphics)的研究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Reed[5]根 据皮纹表现的规律,制定了一个皮纹图式,做为 医生诊断某些疾病的简单依据。Uchrida[6],则依 皮纹表现,提出七条做为检查染色体疾病的适 应征。观察证明,皮纹学不但在染色体疾病中 已得到应用,进而对先天性心胜病[7]癌症[8]、小 儿白血病[9]以及子宫内环境影响(如病毒、药 物)胎儿皮纹学变化[2]等方面均有报告。我国 除在法医上早有应用外,近年来在先天性大脑 发育不全患儿的染色体检查诊断中,使用了皮 纹学的方法[1]。为了进一步做好染色体疾病的 诊断、先天性畸形的研究、探讨皮纹学与遗传性 疾病的关系,有必要做一些临床常用的正常值, 特别是儿童时期的皮纹学常值,以便与其它各 种异常情况进行对比。本文是在初报250例[3] 的基础上,增加到63。例的进一步观察报告。  相似文献   

16.
高等植物基因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华 《遗传》1982,4(6):38-40
高等植物基因组结构的研究是当前植物分子生物 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976年Walbot和Dure报 道了棉花DNA复性动力学研究结果[26],同年Flavell 和Smith发表了小麦方面的工作[12] 迄今为止已报 道的经DNA复性动力学方法系统研究过的高等植物 还有: 烟草[29],豌豆[22,]大豆[1,15],蚕豆[27]黑 麦[25]欧芹[29],绿豆[23],玉米[16],花生[8],粟[28],亚 麻[6]等。从已发表的情况来看,高等植物基因组结构 在主要方面都和已知的动物方面的情况相仿,下面我 们分几个方面逐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烟曲霉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腐生真菌,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易被人体吸入肺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艾滋病患者和器官移植患者等免疫低下人群的感染。已有研究显示,临床中侵袭性曲霉感染致死率达50%以上,而造成这种高致死率的原因与烟曲霉菌丝极性生长、压力应激和免疫逃逸等过程有关[1-2]。此外,临床上也面临烟曲霉对抗真菌药物(如三唑类和棘白菌素类等)耐受水平不断升高的棘手难题,这其中重要的耐药分子机制包括药物靶点突变/靶点高表达、药物应激反应等[3-4]。因此,阐明烟曲霉在药物耐受和致病力等方面的重要分子机制,有助于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防治烟曲霉感染和开发新型的靶点药物。目前的证据显示,小GTPase蛋白可能是参与调控致病真菌耐药性和致病力的关键分子基础[5]。该蛋白在真菌细胞中多以单体形式(21~30kD)保守存在,可通过水解GTP实现开关模式转换,并以此参与细胞生长和分化、应激外界压力刺激等关键生命过程[5]。小GTPase蛋白根据分子特征和功能等分为Rab、Ras、Arf、Rho和Ran...  相似文献   

18.
椪柑营养诊断的DRIS初步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3年Beaufils提出综合诊断施肥法(Diagnosis and Recommendation Integrated System,简称DRIS)[1]后,Sumner等人相继制订了大豆[2]、玉米[3]、甘蔗[4]、马铃薯[5]和小麦[6]等农作物的DRIS标准,并在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柑桔生产中,直到1984年Beverly等人才建立伏令夏橙的DRIS标准[7]。而对椪柑的DRIS标准则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根据庄伊美等报道的福建省24个高产(亩产2000-5000公斤)椪柑园的资料[8],试图制订椪柑的DRIS初步标准,以供生产上应用之参考。  相似文献   

19.
病例1,女,9岁,头皮红斑、丘疹、脱屑,伴脓肿1个月,切开引流术后1 d;病例2,女,9岁,鼻背红斑2周伴脓疱3 d。病例3,女,38岁,面部红斑、脱屑,伴瘙痒1周。病例1、2为孪生姐妹,病例3为病例1、2的母亲。3例患者皮损经真菌镜检、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测序均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病例1密切接触过流浪猫。病例1诊断为脓癣,经口服甲泼尼龙(美卓乐)片,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外用酮康唑洗剂后病情明显好转。病例2、3诊断为面癣,外用卢立康唑4周后痊愈,未留瘢痕。以上病例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20.
郭丽娟  陶自荣 《遗传》1981,3(5):18-21
近年来,同工酶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已得 到广泛的重视与应用[8,9,11,12]。一些研究表明, 同工酶可以用于预测杂种优势[3,4]、筛选抗病品 种[2]鉴定远缘杂交种和花药培养获得的花粉 植株[10]。我们对玉米不同材料、未培养与培养 的花药以及花粉植株后代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的表现进行了研究,以便探明过氧化物酶同工 酶在不同材料上的差异;在培养过程中酶的变 化以及与花粉植株后代的遗传学表现之间的关 系。本文将报道上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