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NF-κB活化因子1(nuclear factor kappa B activator 1,Act1)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方法以巨噬细胞Act1表达被靶向抑制的小鼠(anti-Act1)为研究对象,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通过检测小鼠体重变化、便血情况、粪便黏稠度等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对结直肠组织进行HE染色评价炎症严重程度,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的浸润情况并用RT-q PCR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在DSS诱导7 d后与C57小鼠相比,anti-Act1小鼠结直肠炎症指标评分较低,巨噬细胞等浸润数量较少,TNF-α、IL-1β和IL-6 mRNA表达较低。结论靶向抑制巨噬细胞Act1表达能够减轻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急慢性结肠炎模型,并探讨小鼠结肠上皮组织分离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将40只8周龄C57小鼠随机分为急性和慢性结肠炎模型DSS组和急慢和性结肠炎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给予C57小鼠3%DSS自由饮水7天,蒸馏水3天;慢性结肠炎模型:给予C57小鼠2.5%DSS水5天,换蒸馏水自由饮水7天,再给予2.5%DSS水5天后换蒸馏水水7天,重复3个循环,共36天,对照组蒸馏水自由饮水。期间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体重、便隐血、大便性状并评分。造模完成后对结肠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有无组织学炎性损伤。小鼠肠上皮分离采用运用机械涡旋的方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小鼠体重减轻明显(P0.001)、便隐血阳性、大便性状发生改变,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1)。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小鼠体重随着DSS和蒸馏水的交替出现下降和上升的变化趋势,HE染色提示急性和慢性小鼠结肠炎模型结肠上皮发生急性和慢性的炎症伤;分离得到的肠上皮组织样本提取总蛋白证实蛋白未发生降解,Actin和GAPDH内参条带清晰。结论:小鼠急性和慢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成功,本实验采用的小鼠结肠上皮分离方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特定双歧杆菌菌株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Balb/c小鼠结肠炎的影响,探讨该双歧杆菌菌株对炎症性肠病(IBD)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将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SS组)、实验组(DSS+Bf组)。用已挑选好的双歧杆菌菌株预先处理小鼠4周后,用4%DSS溶液诱导急性结肠炎。实验结束后,检测每组小鼠结肠的长度及结肠炎炎症程度,利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小鼠肠道派伊尔结细胞中IL-10的表达,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肠道黏膜中IL-10分泌阳性细胞。结果实验组小鼠结肠的平均长度为7.80 cm±0.21 cm,虽较正常对照组(9.10 cm±0.82 cm)缩短,但较模型组(6.80 cm±0.31 cm)其缩短程度减少;结肠炎炎症程度肉眼评分结果:模型组和实验组分别为8.60±0.24分和6.60±0.68分,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微镜下评分结果为实验组(6.80±0.73分)较模型组(8.80±0.37分)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小鼠肠道派伊尔结细胞IL-10的表达和肠道黏膜IL-10分泌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模型组。该实验所用的双歧杆菌菌株减轻了DSS诱导的小鼠肠道炎症反应,并且增强了肠道免疫细胞的IL-10的表达及分泌。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主要探究发酵乳杆菌AR497对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的影响。发酵乳杆菌AR497在低pH、高胆盐浓度、高渗透压等极端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生长能力,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在C57BL/6J小鼠中研究其对由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的缓解作用,发酵乳杆菌AR497处理后抑制小鼠体重减少,降低疾病活动指数,上调紧密连接蛋白基因Claudin 3,ZO-1和E-cadherin 1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发酵乳杆菌AR497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并可通过保护肠道屏障从而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  相似文献   

5.
突触结合蛋白1 (synaptotagmin 1,Syt1)属于突触结合蛋白家族一员,在神经递质囊泡转运和胞吐中发挥作用。Syt1在肠道上皮中有表达,但其在结肠炎中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明确。本工作以Syt1转基因小鼠结合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 DSS)诱导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通过qRT-PCR、免疫染色及Western印迹检测Syt1在生理状态及肠炎状态下在结肠中表达的动态变化;采用H&E染色、免疫染色、Western印迹等方法,观察Syt1在结肠炎的炎症反应及肠道上皮再生修复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正常野生小鼠的结肠上皮及结直肠癌患者癌旁组织的肠上皮细胞中均有较高水平的Syt1表达;DSS处理使Syt1在结肠中表达显著升高(P<0.01)。DSS诱导小鼠肠炎模型中,相较于对照组,Syt1敲减小鼠体重降低情况、结肠炎性红肿和长度缩短等均显著减轻(P<0.05),而再生隐窝数量则增多、Ki67增殖细胞也增多(P<0.01);结肠组织中的CD45免疫细胞、F4/80巨噬细胞浸润减少(P<0.001),炎症性肠病相关的促炎因子IL...  相似文献   

6.
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小鼠模型是一种在致癌剂AOM和致炎剂DSS协同作用基础上,由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逐步发展为结直肠癌的炎症相关性癌症的研究模型。AOM/DSS模型能很好地模拟慢性肠道炎症诱发癌症的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炎症相关性癌症形成机制的研究。简要综述AOM/DSS模型与炎症相关性癌症癌变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方法 8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n=20)和实验组(n=60),实验组制作DSS诱导UC模型,然后分组建立成为结肠炎组(CLi组)、H.pylori持续感染的结肠炎组(Hp组)和H.p...  相似文献   

8.
该文主要研究4-辛基衣康酸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效应.C57BL/6实验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衣康酸药物对照组、DSS模型组和衣康酸+DSS干预组.每天观察小鼠体质量、便血情况、粪便性状.PAS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小鼠肠黏液分泌和肠上皮细胞凋...  相似文献   

9.
双歧杆菌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方法: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应用实体显微镜观察整段大肠的粘膜改变情况;普通粪便涂片观察小鼠粪便中细菌的变化,梯度稀释法行粪便菌群分析,了解几种代表性的菌群的改变;一般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镜下病理变化,结果:双歧杆菌 DSS组相比,血便不明显,镜下组织病理改变轻微,肠道菌群无明显紊乱。结论: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生有预防作用,并能减轻症状和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Pim-1在炎症性肠病发病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并观察其与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BALB/c小鼠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建立急性炎症性肠病模型,分别在第0、1、4、7天取结肠标本,利用real time PCR、免疫组化动态观察Pim-1表达,分析Pim-l的表达和疾病活动指数、组织学炎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7天后成功建立小鼠急性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Real time PCR、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饮用5%DSS第4、7天后Pim-1表达较正常组及第1天均明显升高,P<0.05,而且Pim-1蛋白主要在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结肠组织中Pim-1蛋白与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868,P<0.01),与组织病理学评分亦呈正相关(R=0.851,P<0.01).结论:在炎症性肠病起病过程中Pim-1的表达与肠道炎症程度呈正相关,提示Pim-1信号参与肠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黄芩苷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的疗效,并从TLRs/MyD88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C57BL/6小鼠24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苷组,用3.5%DSS诱导结肠炎模型,黄芩苷(30 mg/kg)干预7天,记录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并评分,检测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浓度,Real-time PCR法检测TLR2、TLR4和MyD88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黄芩苷能有效抑制结肠炎小鼠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和MPO活性,降低IL-6和TNF-α表达,降低TLR2、TLR4和MyD88 mRNA的表达。表明黄芩苷能有效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的症状,降低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TLRs/MyD88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参苓白术散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疗效.方法 选用雄性BALB/c小鼠(6~8周龄,18~20 g)36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A组: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B组:参苓白术散中剂量组;C组: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D组: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E组:空白对照组;F组:模型组.以连续...  相似文献   

13.
毛文浩  黄丽萍  马望  赵环  张腾飞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0):1123-1127, 1133
目的以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为基础建立一种与肠道菌群相关的新型白介素2(IL-2)递送方式,研究其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以正常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小鼠用3%的DSS水诱导小鼠结肠炎模型,分别灌胃表达IL-2的菌株(E.coli 1917/IL-2)、空质粒转化的菌株(E.coli 1917/0)或PBS进行治疗5 d,定期评估各组小鼠的临床体征、疾病活动指数(DAI)、病理和免疫组织学变化。结果构建的益生工程菌E.coli 1917/IL-2可有效缓解DSS诱导的小鼠肠炎,小鼠DAI评分较低,体质量及结肠长度均高于对照组,肠黏膜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结论使用工程化益生大肠埃希菌编码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的治疗策略为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探讨柠檬苦素(limonin)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致实验性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将20只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柠檬苦素组和5-氨基水杨酸组,每组5只。正常的小鼠每日给予蒸馏水饮用,其余各组小鼠给予30 g/L DSS连续饮用7 d后,继续饮用正常水3 d,诱导小鼠急性UC模型。药物治疗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柠檬苦素和5-氨基水杨酸的剂量为50和50 mg/(kg·d),每日1次,连续灌胃治疗10 d。实验终点时,分析实验动物的体质量变化、结肠长度、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细胞核转录因子kappa B (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柠檬苦素可显著改善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症状,包括体质量降低、结肠长度缩短、稀便和血便等,减轻小鼠急性结肠炎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和肠黏膜坏死。此外,柠檬苦素亦可以降低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抑制NF-κB p65的激活。柠檬苦素通过抑制NF-κB p65的激活,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乙酸,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iri)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动物模型,通过病理学对比观察,选择最佳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方法将40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中Ⅰ组采用乙酸刺激法诱发溃疡性结肠炎,Ⅱ组采用饮用3.5%DSS溶液诱发结肠炎,Ⅲ组采用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诱发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饮用蒸馏水。观察小鼠每日的体重,大便性状和隐血情况,以及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乙酸,右旋葡聚糖硫酸钠均可引起小鼠疡性结肠炎。结论 DSS诱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较理想的UC动物模型,可作为研究UC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较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家药三颗针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以及三颗针低、中、高剂量组,自由饮用7 d 2.5%的葡聚糖硫酸钠溶液构建小鼠UC模型,同时给予药物干预,连续10 d,记录小鼠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病理变化,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三颗针对UC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三颗针组DAI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肠病理损伤减轻,肠黏膜结构较完整,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三颗针改善了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且趋近于正常组。本实验揭示了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群结构可能是三颗针干预UC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肠道菌群的角度为三颗针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柚皮苷及柚皮苷与吴茱萸碱联合用药对APPswe/PS△E9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柚皮苷与吴茱萸碱联合使用是否具有协同或叠加作用.方法 APPswe/PS△E9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分别选择在3月龄和5月龄两个时间段开始进行治疗,各给药组按设定剂量分别单独或联合加入鼠粮中.3月龄给药16周、5月龄给药4周后进行水迷宫实验,以安理申作为阳性药对照,并与安慰剂组小鼠进行比较.Thioflavin-S荧光染色检测单独使用柚皮苷治疗转基因小鼠脑组织老年斑的形成.结果 单独使用柚皮苷4周和16周,缩短寻找平台的潜伏期分别为22%、32%;单独使用吴茱萸碱4周和16周,缩短寻找平台的潜伏期分别为33%、10%.柚皮苷治疗16周减少海马老年斑26%.柚皮苷与吴茱萸碱联合应用能够显著缩短寻找平台的潜伏期47%.结论 单独使用柚皮苷或吴茱萸碱均能改善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柚皮苷长期的使用优于短期的治疗效果,但是吴茱萸碱短期有效,长期作用反而下降;柚皮苷与吴茱萸碱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改善APPswe/PS△E9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但联合用药组并未表现出强于单独给药组的协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8.
基于法尼醇X受体和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farnesoid X receptor/G protein-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5,FXR/TGR5)通路探讨苦豆子总碱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将60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分空白对照组(Con)、葡聚糖硫酸钠模型组(DSS)、柳氮磺胺嘧啶阳性对照组(SASP)和苦豆子总碱治疗组(TASA)。给予BALB/c小鼠3.5%DSS饮水使其连续自由饮用7天以建立小鼠急性UC模型,造模的同时每天灌胃苦豆子总碱(75 mg/kg)进行治疗,并以柳氮磺胺嘧啶(450 mg/kg)为阳性对照药物。试验期间对各组小鼠临床症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评分。第8天观察结肠HE染色病理切片,糖原PAS染色以及阿利新蓝染色观察结肠组织杯状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肠组织匀浆上清液IL-10、IL-23、IL-1β及IL-17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和肝组织FXR、TGR5、CYP7A1的表达。结果显示,经苦豆子总碱治疗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及结肠长度明显改善(P0.01),结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细胞因子IL-10显著升高(P0.01);IL-23、IL-17、IL-1β显著降低(P0.01),血清胆汁酸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和肝脏组织FXR、TGR5、CYP7A1均不同程度上调。结果表明苦豆子总碱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主要通过抑制相关炎症因子来抑制结肠炎症的发展,以及上调FXR/TGR5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研讨壳寡糖(COS)对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壳寡糖提供依据。本实验通过饮用含3%葡聚糖硫酸钠(DSS)的水7天造模,将5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SASP,50 mg/kg)和壳寡糖低、高剂量组(70和140 mg/kg)。通过体重变化和疾病活动指数、病理学评分、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评估壳寡糖的作用。通过ELISA检测结肠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显示,壳寡糖干预后能降低DSS诱导小鼠的体重损失、DAI和MPO活性(P0.05),显著降低结肠组织的IL-6和TNF-α水平(P0.05),其中壳寡糖低剂量组能极显著改善结肠缩短症状、保护结肠结构(P0.01),效果优于高剂量组。表明人体推荐剂量的壳寡糖(70 mg/kg)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20.
葡聚糖硫酸钠造模法是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因其操作简单、经济实惠且造模成功率高,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从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屏障被破坏、细胞因子改变、信号通路异常和肠道菌群失调5个方面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发的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