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溃疡性皮肤曲霉菌病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报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继发黄曲霉引起的溃疡性皮肤曲霉病。患者男性,41岁,左小腿胫前外伤后溃烂、流脓、结痂5个月。组织病理检查见较多分隔菌丝,菌丝呈Y型分支。结合真菌镜检、培养,扫描电镜及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黄曲霉。给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及外用0.2%两性霉素B溶液治疗13周,患者皮损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皮肤毛霉病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例以颏部皮肤坏死、溃疡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皮肤毛霉病。患者男,44岁,因“颏部红肿疼痛20余d”就诊。查体见颏部约6cm×7cm溃疡面,上有白色絮状物,周边见黑色坏死组织。患者既往有Ⅱ型糖尿病史,入院检查发现处于酮症酸中毒状态。入院后经溃疡面分泌物真菌涂片和小培养证实为根霉菌,经清创和两性霉素B治疗1个月后创面有新鲜肉芽生长,真菌涂片和培养转阴。  相似文献   

3.
鼻甲切除术后发生鼻脑毛霉病的诊治——附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报道1例罕见的继发于鼻甲切除术后的鼻脑毛霉病.临床经过患者为32岁女性,2年前因鼻甲肥厚接受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3d鼻部皮肤出现红斑,继而出现结节、溃疡.本次就诊的9个月前在门诊取分泌物镜下发现真菌菌丝,考虑为皮肤毛霉病而间断内服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近半月病情迅速恶化,皮损坏死、发黑并伴剧烈头痛以鼻脑毛霉病收入院治疗.结果 取鼻腔分泌物培养2 d后长出棕褐色絮状菌落.镜下见无囊托的孢子囊,囊梗直立无分支,鉴定为毛霉属真菌.静脉两性霉素B治疗后头痛及皮损改善,但因低钾、心动过缓等副作用被迫停药.患者住院第7 d放弃治疗,后失访.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3岁,发现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11个月,取淋巴结活检后诊断为“淋巴结核”,抗结核治疗期间患者左上眼睑出现肿胀,行“左眼眼眶肿物摘除术(前路开眶)+带蒂皮瓣移植术”,术后脓液培养示:马尔尼菲篮状菌,初始予两性霉素B治疗,后因肌酐升高改为口服伊曲康唑200 mg, 2次/天,治疗7周后好转出院。院外口服伊曲康唑200 mg, 2次/天,6个月后续以200 mg, 1次/天,治疗8个月,随访两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HIV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收治的2例非HIV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微生物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男,37岁,反复咳嗽、发热1个月,双肩关节疼痛伴消瘦,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左锁骨上及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头颅MR发现颅内及咽后脓肿,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及脓液培养确诊马尔尼菲青霉病,继发性癫痫.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滴治疗后好转出院,继续予伊曲康唑口服液治疗3个月症状消失,复查胸部CT及头颅MRI病灶吸收,患者自行停药后复发,再次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仍有效.例2,男,32岁,咳嗽、咳痰5月余,皮下肿块伴发热3月余,胸部CT示纵膈脓肿伴胸骨骨髓炎形成,抽吸脓液培养有马尔尼菲青霉生长.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抗真菌治疗过程中,患者继发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病属于少见病,侵犯颅内的是国内首例报道,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和脓液培养可确诊.复发病例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仍有效.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低频超声治疗下肢静脉血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美荣  郭永华  赵静 《蛇志》2001,13(4):48-48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43岁 ,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逐渐肿胀加重 ,疼痛难忍 ,经市某医院静滴尿激酶治疗 4天无效。于 2 0 0 1年 1月 5日来我院治疗 ,查体 :体温 3 6 .4℃ ,脉搏 80次 /分 ,呼吸 1 8次 /分 ,血压 1 9.5 / 1 2 k Pa,神清语明 ,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界正常大小 ,心律齐 ,心率 84次 /分 ,各瓣膜无杂音 ,肝脾未触及 ,左下肢明显水肿 ,皮肤温热 ,略有红紫 ,测量双下肢周长见表 1。表 1 双下肢周长左下肢 ( cm )右下肢 ( cm )膝上 10 cm 46 .5 39膝上 2 0 cm 5 6 .5 49.5胫部最大周长 4136 .5  血管彩超 :左髂总静脉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适合RVVC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对45例RVVC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悬滴法检查和真菌培养法检查,根据药敏结果氟康唑(对氟康唑耐药改用伊曲康唑)口服联合两性霉素B阴道用药强化治疗3个月,再用克霉唑阴道片巩固治疗6个月,停药后定期随访1a,记录研究对象主诉,并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悬滴法和培养法检查是否存在念珠菌。结果 45例研究对象的阴道分泌物中,白念珠菌39例(86.67%),光滑念珠菌4例(8.89%),克柔念珠菌1例(2.22%),热带念珠菌1例(2.22%)。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28.89%、22.22%、17.78%、8.89%和0.00%。随访1a中共有4例复发,治疗的有效率为91.11%,无效率为8.89%。结论 RVVC的主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高、耐药性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口服联合两性霉素B阴道局部用药作强化治疗加克霉唑阴道片巩固治疗,有较高RVVC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并讨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在1993年3月至2008年6月间16例经病原学确诊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平均年龄7.25岁(2~15岁),男女比例2.2:1,主要症状包括头痛(87.5%)、发热(81.25%)、恶心呕吐(75%)等,10例颅内压升高。确诊依据脑脊液真菌涂片、培养或隐球菌抗原检查。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和(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滴,5一氟胞嘧啶口服,辅以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16例患儿痊愈9例,病情明显好转5例,死亡2例。结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缓慢,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对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早行脑脊液检查,并反复多次检查、联合检查以确定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和及时、系统、足量、长程的抗真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患儿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罗恒 《蛇志》2001,13(4):25-26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45岁 ,个体户。反复出现头昏伴左上肢乏力 ,肢端麻木 2年 ,经中西医及中草药治疗无效。 1 999年 4月曾到某医院经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为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炎伴血栓形成。给予血塞通胶囊 ,每天 3次 ,每次 2粒 ;阿斯匹林2 5 mg,每天 1次顿服 ;强的松 1 0 mg,每天 3次 ,连服 3个月 ,症状未见好转。1 999年 7月 5日到我院就诊。检查 :血压 :左上肢 1 6 /1 0 .6 k Pa,右上肢1 7.6 /1 2 k Pa,左桡、尺动脉搏动消失。纤维蛋白原6 .2 0 g/L,PT1 2 .4s,ESR2 4 mm/h。治疗 :应用降纤酶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制品研制…  相似文献   

10.
报告1例热带念珠菌引起的腹腔脓肿瘘管真菌感染。患者女,78岁,因十二指肠球部穿孔并发腹膜炎,行腹腔镜术,术后伤口反复未完全愈合,有少量分泌物溢出。发现腹壁瘘管及腹腔脓肿入院,两次细菌培养均无菌生长,再次取分泌物直接镜检阳性,真菌培养鉴定为热带念珠菌。手术清理组织,病理示感染性肉芽肿改变,查见大量假菌丝及孢子。经口服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溶液纱条引流治疗3个月后基本痊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国产两性霉素B溶液漱口在治疗或预防口腔白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在我中心住院的发生口腔白斑的恶性血液肿瘤患儿30例,国产两性霉素B25 mg溶于500 mL灭菌注射用水漱口,5~6次/d。记录患儿使用两性霉素B漱口前后肝肾功能、血钾水平,以及每日口腔白斑变化情况。疗效评价标准:治愈:白斑完全消失;显效:白斑缩小50%,但未完全消失;进步:白斑缩小50%;无效:白斑无改善或加重。结果 30例患儿使用两性霉素B漱口,用药时长范围1~30 d,中位时间9.5 d,治愈22例(73.3%),显效6例(20%),进步0例(0%),无效2例(6.7%),总体有效率为93.3%。两性霉素B溶液用于儿童恶性肿瘤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漱口安全性可,未见加重肝肾功能损害,未出现血钾进一步降低,无明显相关不良事件。结论两性霉素B溶液用于儿童恶性肿瘤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漱口安全有效,无明显相关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沙格雷酯治疗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80例,给予口服沙格雷酯100 mg,3次/日,连续8周,监测治疗前后患肢的症状与体征、双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口服沙格雷酯8周后,患者疼痛感、冷感、间歇性踱行、麻木感及下肢溃疡等主观症状有效率均大于91%,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后患者左、右下肢动脉血管直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右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雷酯可改善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的症状,降低双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9岁.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其右侧腰部出现一黄豆大暗红色结节,触之较硬,表面逐渐出现结痂,无糜烂、渗液,未予治疗.皮疹逐渐增大,并在左右两侧腰部又相继出现多个类似结节,结节破溃并渗出脓液,伴轻微痒、痛.在外院行皮肤活检,拟诊“疣状皮肤结核”,抗酸染色阴性.于2011年1月10日来我科就诊.自发病以来无发热、胸腹疼痛及关节疼痛等不适.既往体健,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及外伤史.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双侧腰部可见多个散在分布的暗红色结节,黄豆至蚕豆大,界清,质稍硬,表面有少许鳞屑,部分破溃并可挤出脓液(见图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探讨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治疗皮肤缺损的可行性和效果分析。方法: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8套;白色家猪6只,将每只猪的背部(两侧)切除矩形皮肤软组织缺损,形成12个创面,分为二组,实验组4只猪8个创面,对照组2只猪4个创面,创面均为10cm×6cm,实验组创面用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行皮肤伸展术治疗,对照组创面自行愈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每日创面缩小面积相差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皮肤缺损行5-6天皮肤伸展术治疗后,可直接行二期缝合关闭,对照组1周后仍存在较大皮肤缺损,无法缝合关闭。结论:应用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行皮肤伸展术,可以早期快速闭合皮肤创面。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克服了以往牵张器的不足,具有使用方便,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我国自1991年至今报道的所有多变根毛霉感染所致皮肤接合菌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文献搜索并回顾分析我国13例多变根毛霉原发性皮肤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皮肤多变根毛霉病,平均发病年龄为34±17(5~65)岁,男6例,女7例,病程5个月~16 a不等,感染报道多集中于长江流域;临床多表现为局部红斑、丘疹和/或结节,可缓慢扩展形成浸润性斑块伴溃疡坏死;发病前有明确皮肤损伤病史6例,无明确诱因7例。皮损多发生于暴露部位,面部10例,上肢3例。所有病例均经真菌学和病理学诊断确诊。治疗主要为两性霉素B和唑类抗真菌药物,其中8例治愈,2例疗效不佳,3例失随访。结论多变根毛霉皮肤接合菌病是一种重要的毁容性感染病,多与皮肤屏障损伤有关,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开展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在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特点及目标靶值并分析其PK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从2018年11月—2022年1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并接受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输入治疗的重症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用药从1 mg/d开始逐渐累加至50 mg/d,持续静脉泵入6 h,在用药第7、14天采集给药前及给药后1、3、6、9、12 h的外周血2 mL,采用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两性霉素B的浓度。观察两性霉素B的PK特点并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影响其PK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2例重症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对比正常受试者中得到的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患者体内两性霉素B的谷浓度(Cmin)、清除率(clearance, CL)、半衰期(t1/2)和浓度时间曲线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定君生联合两性霉素B对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为妊娠期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16例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定君生,分别于治疗后10、30和60 d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阴道分泌物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60 d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82% vs 82.76%,P<0.05);治疗后60d治疗组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2.07% vs 29.31%,P<0.05).结论 定君生联合两性霉素B对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其治疗效果维持时间长,可较好的预防患者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 3日加量疗法治疗化疗后白血病患儿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及患儿对其的耐受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发生侵袭性真菌病的急性白血病患儿108例,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A组50例,B组58例);A组5日加至足量;B组3日加至足量;分析两性霉素B相关不良反应及剂量累计相关累积毒性,用药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A组中确诊及临床诊断患儿治疗有效率为54.5%、B组为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 3日加量疗法治疗侵入性真菌病更具优势,有效率明显提高,且两种给药方式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对于儿童白血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工作中可以采用两性霉素B 3日加量疗法,以期迅速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尽快控制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52岁。因“乏力半月”于2006年5月1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个月感乏力、胸闷,无发热、咳嗽及出血倾向,无骨关节疼痛。在当地医院血常规检查发现幼稚细胞转入我科。患者既往无结核、肝炎病史。自诉2年余前右下肢出现皮肤暗红色结节,未行特殊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28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VSD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感染控制后,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辩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术后予以特殊护理与康复治疗.结果:28例患者术后予以特殊护理与康复治疗,皮瓣顺利成活.2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0个月.皮辩与周围皮肤色泽相似,无臃肿,两点辨别觉6~8mm.术后能穿鞋正常行走,皮瓣受力处无破溃.结论:VSD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术后予以特殊护理与康复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