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手足癣、体癣、股癣、甲真菌病等浅部真菌病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具有传染性强、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临床防治的难点[1]。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红色毛癣菌,其他包括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2-3]。西医治疗主要以抗真菌药物外用为主,以咪唑类和丙烯胺类药物最常用。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皮损泛发或反复发作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常用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4]。  相似文献   

2.
<正>甲真菌病是最常见的皮肤科疾病之一,发病率约占临床甲病的一半以上,病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其他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等,国内甲真菌病病原菌中皮肤癣菌占65%~70%,酵母菌占10%~30%。甲真菌病常表现为甲板增厚、分离、变色等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有时不易与白甲症、黄甲综合征、甲银屑病、甲扁平苔藓等指(趾)甲疾病鉴别[1-5],因此,病原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真菌病的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3.
甲真菌病是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病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主要是念珠菌)和霉菌,在2002~2004年对中国部分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调查研究表明,皮肤癣菌感染占甲真菌病的66.4%-67.9%,多数为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 。甲真菌病约占浅部真菌病的30%,  相似文献   

4.
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霉菌引起的甲板和甲下组织感染,皮肤癣菌是主要致病菌,其所致的甲真菌病称为甲癣.皮肤癣菌分为3个属: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随着医学真菌学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真菌学诊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皮肤癣菌在甲中分离,临床上对甲癣致病真菌的正确鉴定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评价预后以及流行病学监测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报道的甲癣的致病菌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国内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掌握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对真菌镜检阳性的1 428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真菌培养和临床分析。结果真菌培养阳性率为53.9%,分离出病原菌800株。其中皮肤癣菌占84.0%,以红色毛癣菌为主(80.9%),其次为指(趾)间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酵母菌占11.4%,以念珠菌属为主(10.1%),尤以近平滑念珠菌为主,其次为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其他霉菌占4.6%,以枝顶孢霉为主(2.3%),其次曲霉属、青霉属、毛壳菌属、镰刀菌属和帚霉属等。结论本研究显示甲真菌病病原菌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酵母菌和霉菌。  相似文献   

6.
汕头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近年来汕头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掌握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对2005年12月~2008年12月间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214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病甲标本真菌学检查和分析。结果214例患者分离出163株致病菌。酵母菌居首位,占53.99%,其中自念珠菌占22.09%,近平滑念珠菌占17.18%,热带念珠菌占6.75%,其他酵母菌占7.97%;皮肤癣菌居第2位,占37.42%,其中红色毛癣菌占23.93%,须癣毛癣菌占12.27%,断发毛癣菌占1.23%;霉菌居第3位,占8.59%,以曲霉和青霉为主,分别占3.07%和2.45%。结论汕头地区近年来甲真菌病病原菌为酵母菌、皮肤癣菌和霉菌,其中以红色毛癣菌、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须癣毛癣菌最常见。  相似文献   

7.
<正>面癣是皮肤癣菌病发生在面部皮肤的特殊类型。由于颜面部血管淋巴丰富,角质薄,无毛发保护,暴露于外部环境中,正常的皮肤屏障易受紫外线、灰尘等伤害,致真菌侵犯角质层而引发各种皮损[1]。本文综述了面癣的临床特征、病原菌谱及临床诊治进展。1临床特征典型的面癣早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炎性病变,后进展成环形、边界清楚、带有鳞屑的红色皮损,边缘较正常皮面稍高,中央有自愈倾向,近似正常皮肤,有时伴轻微瘙痒[2]。不典型的面癣皮损呈多种表现:弥漫性、大片性或水肿性红斑,丘脓疱疹,皮损边界不清,可有糜烂、渗出、结痂、色素减退或沉着。Noguchi等[3]称面癣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颊部,其次为耳廓及其周围区域、下颌骨区域。眉区[4]、眼周[5]、口鼻[6]及大面积多部位的面癣[7]也有报道。此外,面部毳毛也可感染真菌,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症状极不典型,表现为水肿性红斑、毛囊炎、丘疱疹、脓疱等[8]。  相似文献   

8.
<正>甲真菌病是甲及其周围组织的真菌感染,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甲病,占甲病的50%。致病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念珠菌等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等。其中,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90%~([1])。本文对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月皮肤科门诊甲真菌病患者的菌种分布和体外药敏试验做一回顾性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用药依据。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637例甲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分类、致病真菌菌种构成及其分布。方法按甲真菌病诊断标准收集近3a来637例真菌培养阳性甲真菌病患者并临床分类,按真菌学分类标准诊断致病菌种类,分析各菌种在临床病种、年龄段、性别等的分布。结果临床分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为主(72.06%)。菌种构成为皮肤癣菌占69.39%、酵母菌占18.68%、非皮肤癣菌霉菌占11.93%。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353株(79.86%),酵母菌中白念珠菌67株(56.30%),非皮肤癣菌中以青霉和曲霉为主。致病菌种的分布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存在差异,但均以皮肤癣菌为主。结论甲真菌病的临床类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为主,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
<正>浅部真菌病是主要由皮肤癣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毛发和甲板等部位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1-2]。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大致包括以下五种:唑类、丙烯胺类、棘白菌素类、氟胞嘧啶类和多烯类[3]。这些抗真菌药物虽然具有抗菌效果明确、疗效显著等优点,但也因耐药性、抗菌谱相对较窄、疗程长等问题,限制了它们在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广泛运用[4-5]。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资源宝库,治疗真菌疾病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广谱抗菌作用,且毒副作用小,不易耐药[6]。文章归纳了目前临床上治疗常见浅部真菌病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中医药在此方面的治疗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皮肤癣菌是临床最常见的病原真菌,包括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及毛癣菌属,因其具有嗜角蛋白的特性,可引起人类头发、光滑皮肤及指趾甲的感染,全球发病率约为20%~25%~([1])。尽管皮肤癣菌病不少见,但一方面因为皮肤癣菌多感染皮肤  相似文献   

12.
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病变。其中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1]。在真菌镜检的基础上再做真菌培养,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将为药物选择带来较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国内甲真菌病病原学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甲真菌病是最常见的甲病,通常认为甲真菌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在3%~5%之间,在某些特定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能会更高一些.甲真菌病的致病真菌可以分为三类,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通常认为在这三类致病真菌中,皮肤癣菌最为常见.但是,随着对甲真菌病认识的加深,实验室检查方法的改进以及研究资料的日益丰富,我们发现甲真菌病的流行情况十分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异、患者职业、感染部位不同均会对引起甲真菌病的致病真菌种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甲真菌病患者分离真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甲真菌病患者病甲部位的真菌多样性,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合菌种培养的形态学研究和rDNA 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临床拟诊为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分离培养菌株进行物种鉴定,并以丰富性指数(Ma)、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等指标分析指甲和趾甲分离真菌的多样性。2010年2月至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的1 568例拟诊甲真菌病患者中,641例培养阳性,包括趾甲561例和指甲80例。检测到的皮肤癣菌占59.13%(其中红色毛癣菌为96.04%),酵母菌17.00%,其他真菌23.87%。分离自趾甲的Candida galli、Lewia infectoria和Paraconiothyrium hawaiiense,以及分离自指甲的Cyberlindnera jadinii确定为中国新记录种。趾甲分离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Ma和均匀度指数J均高于指甲分离菌。研究结果表明,该医院就诊甲真菌病患者可分离培养的真菌以皮肤癣菌的红色毛癣菌为主要物种,且趾甲分离菌的菌种多样性较指甲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浅部真菌感染是致病真菌侵犯皮肤的角质层、毛发和甲板所导致的感染,困扰着世界约25%的人口,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3]。浅部真菌感染可由皮肤癣菌、念珠菌属、马拉色菌属等引起,而尤以皮肤癣菌最为常见。临床上以足癣最为常见,其次为体癣、股癣以及甲真菌病[4]。除此之外,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也是常见的由念珠菌属引起的真菌感染,约75%的女性在其育龄期至少经历过一次VVC[5]。  相似文献   

16.
<正>1定义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疾病。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分为白癣、黑点癣、黄癣及脓癣[1];根据临床表现是否存在炎症反应而分为非炎症性头癣和炎症性头癣[2];根据致病菌侵犯毛发方式不同分为发外型感染和发内型感染;根据致病菌不同分为小孢子菌头癣和毛癣菌头癣。2病原学及流行病学致病菌以皮肤癣菌、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和毛癣菌属(Trichophyton)为主。根据皮肤癣菌在自然界的生态学及寄生宿主特点,可分为亲  相似文献   

17.
地方性克汀病遗传— 缺碘病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第 《遗传》1980,2(6):45-47
克汀病(cretinism)有地方性和散发性之 分,前者系由Platter[1]于1614年首先报告;后 者系由Curling[2]于1850年首先报告,1871年又 由Fagge等详加描述。近年来对散发性克汀病 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已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它 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为先天性甲状腺发育障 碍,其病因系由自身免疫所致[3.4].另一类由甲 状腺激素合成障碍所致,系一种遗传代谢病[5]. 根据此类患者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发生的环节 不同,又可分为酪氨酸碘化障碍,碘酪氨酸脱碘 障碍,碘酪氨酸结合为碘甲状腺原氨酸障碍,甲 状腺球蛋白降解障碍(碘蛋白质分泌异常和甲 状腺球蛋白缺陷),碘化物摄取障碍和甲状腺对 TSH(垂体促甲状腺激素)无反应及对毛(甲状 腺素)耐受性增高等不同类型[[610地方性克汀病 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归纳起 来有三种假说,即(1)胚胎期缺碘病因假说;(2) 遗传病因假说,和(3)自身免疫病因假说,其中 以胚胎期缺碘病因假说在目前被较多的作者所 承认。本病的缺碘也醒有较多的证据,但本文 作者认为此假说尚不能满意地解释地方性克汀 病的一切方面,包括:  相似文献   

18.
威海地区547例甲真菌病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山东省威海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等流行情况。方法对547例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和临床分析。结果547例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423例,阳性率77.3%,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295例(53.9%),白色浅表型甲真菌病(SWO)36例(6.5%),近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PSO)78例(14.2%),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TDO)138例(25.2%)。共分离出429株真菌,其中皮肤癣菌354株(82.5%),酵母菌61株(14.2%),非皮肤癣菌霉菌14株(3.3%)。结论山东省威海地区甲真菌病病原体的分布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皮肤癣菌,临床类型以DLSO型居多,其他依次是TDO、PSO、SWO。就诊人群中以20~50岁年龄段为最多见。  相似文献   

19.
上海浦东新区浅部真菌病及其致病菌种的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浅部真菌病的致病病种、菌种构成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对疑似浅部真菌病患者的标本进行显微镜直接镜检及培养鉴定,并作临床资料登记及统计学分析。结果确诊的895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体、股癣337例(37.65%),生殖器念珠菌病227例(25.36%),手、足癣168例(18.77%),甲真菌病93例(10.39%),花斑癣70例(7.82%)。患者男性多于女性,20~39岁年龄组的患病人数(48.72%)明显多于其他年龄组(P<0.05),但甲真菌病患者女性则普遍多于男性,且以50~59岁患病人数最多(P<0.05)。分离的797株菌种中红色毛癣菌379株(47.55%),念珠菌属293株(36.76%),须癣毛癣菌62株(7.78%)。结论上海浦东新区浅部真菌病的病种以体、股癣最多见,男性青壮年多见,而甲真菌病则以中老年女性多见。浅部致病真菌的分布以红色毛癣菌占首位,念珠菌属次之,须癣毛癣菌位于第三位。  相似文献   

20.
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侵犯甲板/床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全国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皮肤科门诊就诊足病患者中甲真菌病患者的比例为15.7%[1]。目前,甲真菌病的系统治疗主要依靠口服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但这些药物在治疗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服药周期较长、患者依从性差、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风险,以及有可能导致耐药等[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