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41岁,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出现高热,广谱抗生素覆盖,患者体温好转后再次高热。第1次发热血培养缓症链球菌/葡萄球菌。第2次发热血培养阿萨希毛孢子菌。血清隐球菌抗原(免疫胶体金法)阳性,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加用国产伏立康唑后体温曾下降,再次上升,换用进口伏立康唑患者未再发热,持续口服伏立康唑,2个月后复查胸部CT肺部病灶好转。  相似文献   

2.
毛孢子菌属是一类有“念珠菌样”特征,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条件致病真菌。该类菌可以引起人类皮肤浅部感染、过敏性肺炎,在免疫损伤患者中可引起侵袭性感染,其中阿萨希毛孢子菌在毛孢子菌属中最为常见[1]。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受损,长期接受化疗药物并易行静脉置管,是真菌感染的好发人群,有文献报道,毛孢子菌是引起恶性血液病患者播散性感染的除念珠菌属外第二位的酵母菌[2],死亡率可高达75%以上[3]。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感染宿主情况及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用微进化株(TEVO)与阿萨希毛孢子菌原代株(TO)感染Balb/c小鼠,比较两株菌感染小鼠脏器组织中真菌的相对载量、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血清β-葡聚糖水平以及脾脏T细胞分化差异。结果TEVO菌株以孢子状态为主,TO菌株以菌丝生长状态为主;TEVO组小鼠各组织相对载量、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及MPO浓度均明显低于TO组;TEVO组小鼠脾脏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均高于TO组。结论微进化后的TEVO菌株对宿主的感染能力以及感染前期宿主对TEVO菌株的防御和杀伤能力均低于TO菌株,这可能与TEVO菌株表型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医院内常用生物材料聚氯乙烯(PVC)表面构建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物膜,评估该生物膜对几种临床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并观察水杨酸是否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干预作用。方法菌株鉴定采用API20CAUX并经PCR鉴定复核;使用PVC于RPM11640-MOPS中培养进行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构建;MIC测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Fungus-3真菌药敏试剂条以及微量液体稀释法,并观察水杨酸对生物膜构建的影响。结果阿萨希毛孢子菌可以通过几个不连续阶段在聚氯乙烯表面形成生物膜,且已使用PVC块上附着的生物膜细胞比未使用PVC块上黏附的生物膜细胞明显密集;固着相即生物膜细胞的MIC比浮游相成倍提高;24h两性霉素B的MIC〉512μ/ml,且经两性霉素B的药物刺激后,阿萨希毛孢子明显可见芽管延长,菌丝交织;水杨酸作用后阿萨希毛孢子菌的菌丝明显变短,孢子短小。结论介入性器械可以作为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构建的黏附基质,使微生物群体黏附于细胞外多聚材料表面而造成持续播散感染,因此生物膜干预对阿萨希毛孢子菌深部感染的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制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顶体(Spitzenkrper)形成后对其细胞增殖及致病性的影响。方法经不同浓度细胞松弛素D(0.5、1.0及2.0μmol/L)处理阿萨希毛孢子菌,以抑制其顶体形成,体外测定生长曲线及生长菌落变化;小鼠体内接种上述菌悬液后,统计小鼠3周内的死亡率,并取内脏进行组织培养和病理检查,统计感染率。结果经细胞松弛素D处理抑制顶体形成后,T.asahii细胞生长明显延迟8~16 h,生长菌落直径明显变小;小鼠死亡率及感染率亦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其致病性明显降低。结论抑制阿萨希毛孢子菌顶体形成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致病性也随细胞松弛素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提示顶体可以作为研制新型抗真菌药物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自尿路感染患者的阿萨希毛孢子菌的体外溶血活性及生物膜形成能力与其基因型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玻璃珠法提取总DNA,并采用PCR技术利用IGS1区特异性引物确定其基因型别;同时,平板法和XTT还原比色法分别检测阿萨希毛孢子菌的溶血活性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并分析其与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10株分离自尿路感染的阿萨希毛孢子菌基因型分别属于Ⅰ、Ⅲ、Ⅳ,其中以Ⅳ型为主;所分离菌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溶血活性;除1例分离株外,其余各分离株均具有在聚苯乙烯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基因型Ⅲ型菌株具有较强的溶血活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结论 分离自尿路感染患者的10株阿萨希毛孢子菌以Ⅳ型为主,而其中Ⅲ型菌株表现出较强的溶血活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分离自中国的大量掷孢酵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属的掷孢酵母生掷孢子的能力,以及此能力的持久性,发现属间差异很大。此外还报道了142株不同酵母的产厚垣孢子的情况,发现与担子菌有关的4属酵母在接近致死温度时,都会出现特大厚垣孢子如红掷静酵母Sporobolomyces),布勒掷孢酵母(Bullera),红酵母(Rhodotorula)与隐球酵母(Cryp-tococcus),而属于子囊菌的酵母属(Saccharomyces)则无此现象,从而对某些接近担子菌的酵母又增加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分离自中国的大量掷孢酵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属的掷孢酵母生掷孢子的能力,以及此能力的持久性,发现属间差异很大。此外还报道了142株不同酵母的产厚垣孢子的情况,发现与担子菌有关的4属酵母在接近致死温度时,都会出现特大厚垣孢子如红掷孢酵母(Sporobolomyces),布勒掷孢酵母(Bullera),红酵母(Rhodotorula)与隐球酵母(cryptococcus),而属于子囊菌的酵母属(Saccharomyces)则无此现象,从而对某些接近担子菌的酵母又增加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通过1例16岁女孩由申克孢子丝菌导致的皮下孢子丝菌病,口服伊曲康唑治疗有效,回顾申克孢子丝菌的实验室检验方法 ,以此来提高孢子丝菌感染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弯孢属真菌侵染引发的病害在烟草上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更好地防治由弯孢属真菌引起的烟草叶斑病,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一株分离自烟草叶片的棒状弯孢菌Curvulariaclavata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得到一个环状的线粒体基因组,并对其组成特征、与典型叶斑病真菌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草棒状弯孢菌线粒体基因组长度为41 763 bp,共编码38个基因(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和23个tRNA基因),其碱基组成有显著的A-T偏好性,占比高达70.35%。线粒体基因组中只有3个内含子和少量重复序列,这是造成其基因组大小收缩的主要原因。通过6个近缘病原真菌线粒体全基因的共线性分析,发现其线粒体基因组发生了基因重排事件。同时,物种同源区长度与对应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同源区长度可能会影响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在选择压力分析中,发现烟草棒状弯孢菌线粒体为确保优势基因稳定遗传,自然选择和纯化选择起到了主导作用。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烟草棒状弯孢菌与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sorokiniana和稻平脐蠕孢Bipola...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1例继发于植入心脏起搏器所致的三角孢小囊菌(Microascus trigonosporus)心内膜炎,此菌分离自患者起搏器电极表面的赘生物.赘生物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大量有隔真菌丝,间生膨大的厚壁孢子.小囊菌系帚霉菌(Scopulariopsis)的有性阶段,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目前国外已有短帚霉菌(Scopul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1例银屑病患者出现红色毛癣菌和枝孢样枝孢霉混合感染导致的甲真菌病。方法报告病例,对甲标本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该病例经临床、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鉴定,确诊为红色毛癣菌和枝孢样枝孢霉导致的甲真菌病。病原菌通过菌落和显微镜下形态特征结合rR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证实。结论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证实为真菌红色毛癣菌和枝孢样枝孢霉混合感染导致的甲真菌病。  相似文献   

14.
报道1例由球形孢子丝菌所致的婴儿固定型孢子丝菌病。患儿女,3个月,因左眼下内侧皮损2个月就诊,皮损脓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真菌培养阳性,镜下可见典型的套袖样菌丝。钙调蛋白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菌。药敏试验显示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对该菌株的菌丝相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con centration,MIC)分别为0.5μg/mL和0.5μg/mL;对该菌株的酵母相的MIC值分别为0.25μg/mL和0.5μg/mL。给予患者口服特比萘芬32.5mg/d治疗10周后皮损消退呈瘢痕化修复。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病例为球形孢子丝菌所致固定型孢子丝菌病,特比萘芬治疗本病例显示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报道1例由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面部体癣.患儿为2岁半幼女,因外伤后左面颊部出现浸润性红色斑块2个月就诊.初诊时考虑为孢子丝菌病,给予碘化钾内服1周无效.皮损在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派瑞松)2周后治愈.痂壳在接种沙堡弱培养基后20d后长出菌落,鉴定为石膏样小孢子菌.  相似文献   

16.
报道1例吸入性肺炎合并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并对其临床表现、真菌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报道1例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引起阴囊黄癣痂样皮损。患者,男,20岁,阴囊黄色痂皮3周。皮损取材真菌镜检可见分隔菌丝,培养为石膏样小孢子菌。口服伊曲康唑200mg/d,连续2周。停药时皮损消退,真菌学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18.
极细链格孢菌peaT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功能 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在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中分泌表达PeaT1蛋白的技术。将来源于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的基因peaT1亚克隆至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IC9K-peaT1,分别用SalI或BglII酶切线性化后电击转入毕赤酵母GS115菌株中,经MD平板筛选、PCR鉴定获得整合有外源基因的重组菌株。在α-Factor及AOX1基因启动子和终止信号的调控下,PeaT1在酵母中大量表达并分泌到胞外,SDS-PAGE检测表明表达蛋白的表观分子量约为35kD。表达蛋白上清稀释液能诱导烟草产生对TMV的抗性,其枯斑数抑制率可达到30.37%。每升表达上清液经超滤浓缩和离子交换层析可纯化目的蛋白16.13mg,该纯化蛋白能显著地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报道1例由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面癣.患者为5岁男童,外伤后致右侧面颊部红斑、丘疹、脓疱20余日于我科就诊.真菌镜检显示菌丝阳性;真菌培养生长石膏样小孢子菌.皮损外用酮康唑乳膏两周后复诊,痊愈.随诊观察1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20.
从细极链格孢菌表达文库获得阳性克隆子,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DNA片段中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将该基因命名为peaT2(GenBank登录号为EF212880)。用PCR法扩增peaT2基因的编码序列并亚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表达载体pPIC9K上,得到重组质粒pPIC9K/peaT2。重组质粒经SacⅠ线性化后用电穿孔法导入到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中,采用MD、G418-YPD平板和PCR法筛选Mut 表型,获得了分泌表达的重组毕赤酵母。随机挑取一菌株作为表达菌,用甲醇诱导PeaT2蛋白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表明PeaT2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地分泌表达。用peaT2基因的表达蛋白处理小麦种子,生物测定表明,表达蛋白能明显促进小麦的生长,具有蛋白激发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