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美浮特皮肤抗菌液在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多中心方法。5家中心共计入组126例足癣患者。64例趾间糜烂型足癣患者一次性使用美浮特皮肤抗菌液浸足2h;62例鳞屑角化型患者使用2次,每次2h,使用间隔7d。分别于基线(V0),1周(V1),2周(V2),3周(V3)记录症状和体征总积分(TotalSymptomScore,TSS)变化率以及真菌镜检、培养转阴情况来评价综合疗效、临床疗效和真菌学疗效。结果V3时,总真菌学清除率为92.86%。4个访视点总TSS评分分别为10.12±3.25,4.95±2.72,2.63±1.99和1.24±1.53,呈逐步下降趋势,治疗前后T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7,P〈0.005)。痊愈51例(40.48%),显效64例(50.79%),进步11例(8.73%),总体有效率为91.27%。共发生疼痛20例次,瘙痒5例次,水肿2例次,烧灼感1例次,未经任何处理,以上不良反应均可自行缓解。结论美浮特皮肤抗菌液治疗足癣有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美浮特?皮肤抗菌液治疗足癣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7月,选取部队足癣患者212例入组接受治疗,其中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仪仗队组)108例,北京武警某部(武警组)104例。疗程:一般选用单次治疗,一次性浸泡2 h。对于部分伴有鳞屑角化或伴发水疱的足癣,可增加1~2次治疗,每次浸泡时长仍为2 h,使用间隔14 d。分别于首次使用皮肤抗菌液治疗后1周、2周、4周时进行观察、随访,并记录不良事件。对部分病例,在治疗6个月后观察足癣的复发率。结果最终完成治疗和随访的有效病例有206例(仪仗队组104例,武警组102例)。第4周随访,总有效率为95.6%(197/206),其中痊愈率78.2%(161/206)、显效率17.5%(36/206),总真菌学清除率为95.1%。其中,仪仗队组第4周总有效率96.1%(100/104),痊愈81.7%(85/104);武警组第4周总有效率95.1%(97/102),痊愈率74.5%(76/102)。安全性:不良反应均表现为局部症状,如轻度疼痛(51/212),均于治疗结束后即得到缓解;局部皮肤水肿(12/212),治疗结束后2 h内均自行缓解。未发现全身性不良反应。复发率:治疗后6个月可随访的156例中,总复发率8.97%(14/156),其中仪仗队组复发率3.06%(3/98),武警组复发率为18.97%(11/58)。患者满意度评价,总满意度为95.32%。结论美浮特?皮肤抗菌液治疗足癣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尤其适用于治疗需求迫切,需要短时、便捷、快速起效治疗方法的足癣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美浮特^R皮肤抗菌液对致足癣真菌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及抗真菌后效应。方法采用美国 CLSI M27-A3和 M38-A2方案测定美浮特皮肤抗菌液对足癣常见致病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并以白念珠菌(ATCC90028)为指示菌测定美浮特皮肤抗菌液测定时间-杀菌曲线,同时测定其对白念珠菌的抗真菌后效应(post-antifungal effect,PAFE)。结果美浮特皮肤抗菌液对4属6种57株 MIC 的范围为1:40-1:160、MIC50为1:80、MIC90为1:40;对白念珠菌的 MIC 范围为1:40-1:80、对皮肤癣菌的 MIC 范围为1:40-1:160。该抗菌液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降低,杀菌速度和程度随之变化。该抗菌液对白念珠菌0.5MIC、MIC、2MIC 的 PAFE 分别为0.85 h、2.1 h、3.59 h;且 PAFE 时间的延长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美浮特^R皮肤抗菌液对致病真菌皮肤癣菌、白念珠菌具有快速、有效、持续的杀菌作用,该抗菌液对皮肤癣菌较白念珠菌具有更强的抗真菌作用。且该抗菌液对白念珠菌具有较长时间的后效应,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皮肤癣菌及白念珠菌所致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益生菌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对外周血CD4+和CD8+细胞水平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益生菌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和对照组(布地奈德治疗)各46例,比较两组患儿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T淋巴细胞(CD4+、CD8+)和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水平。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8%vs 89.13%,χ2=0.137,P=0.711)。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憋喘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儿CD4+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CD8+细胞、肺功能(FVC、FEV1、PE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外用药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137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外用药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对137例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应用特比萘芬口服1周(250mg/d)联合外用咪康唑霜1周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126例,显效4例,好转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94.9%,真菌清除率为95.6%。结论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咪康唑霜外用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手足癣、体癣、股癣、甲真菌病等浅部真菌病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具有传染性强、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临床防治的难点[1]。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红色毛癣菌,其他包括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2-3]。西医治疗主要以抗真菌药物外用为主,以咪唑类和丙烯胺类药物最常用。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皮损泛发或反复发作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常用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及多西他赛(GT)化疗方案对晚期膀胱癌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 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膀胱癌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患者,接受GT化疗,观察组49例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联合GT化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后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肿瘤标志物水平,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3.06%(26/49),高于对照组的30.61%(1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CD8+更低,CD3+、CD4+、CD4+/CD8+更高(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膀胱肿瘤抗原(BTA)、核基质蛋白22(NMP22)、尿膀胱癌抗原(UBC)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更高(P<0.05)。观察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GT化疗可有效阻止晚期膀胱癌患者疾病进展,减轻免疫抑制,同时治疗期间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化两步输注美罗培南联合参麦注射液对重症感染患者血清感染指标、细菌清除率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153例重症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输注美罗培南组(A组,54例)、优化两步输注美罗培南组(B组,49例)、优化两步输注美罗培南联合参麦注射液组(C组,50例)。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血清感染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28天生存率高于A组(P<0.05);B组、C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少于A组,且C组少于B组(P<0.05);治疗后B组、C组CD3+、CD4+、CD4+/CD8+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C组CD8+、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优化两步输注美罗培南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疗效确切,可提高细菌清除率,改善患者免疫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对其神经保护因子、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3例以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对照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分别为57例和56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血管再通率、神经保护因子、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1.22%(52/57),高于对照组的76.79%(43/56)(P<0.05)。研究组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CD8+、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CD4+/CD8+、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安全有效,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并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10.
马宁  赵砚  康续  潘珊 《病毒学报》2021,37(1):153-158
由于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共感染非常普遍,但是关于合并感染的程度,两种病毒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前后,HCV合并感染对HIV患者免疫细胞恢复的影响仍不明确。为了通过分析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以了解辽宁省HIV/HCV共感染者ART后免疫恢复的情况,本研究从辽宁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数据库中筛选符合要求的HIV感染者和HIV/HCV共感染者,收集感染者基本人口学资料及HCV抗体检测结果、HIV/HCV共感染途径等资料。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绘制生存分析函数图。结果显示,本研究共纳入HIV感染者12742人,HIV/HCV共感染者340人。HIV感染者和HIV/HCV共感染者的不同人口学特征均差异显著(P<0.001)。HIV感染和HIV/HCV共感染者ART治疗后CD4+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CD8+细胞数比ART前显著下降(P<0.05)。HIV/HCV共感染者随着ART时长,CD4+T淋巴细胞数恢复情况始终显著低于HIV感染者(P<0.05)。生存分析曲线表明,HCV/HIV共感染者从艾滋病诊断开始随着ART的治疗CD4+细胞恢复情况显著低于HIV感染者,Log-Rank检验统计量为4.483(P=0.034)。本研究揭示,HCV感染对ART患者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恢复有影响。ART后HIV/HCV共感染者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改善低于HIV单一感染者,并且单一感染患者对ART的反应比合并感染患者更好。因此,建议在启动ART之前,对每个感染HIV的患者进行HCV抗体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 OPC)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使用免疫吸附法直接分离纯化OPC后诱导培养,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处理OPC后,使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二甲双胍对OPC分化中细胞数量、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影响。结果:使用免疫吸附法可分离出高纯度OPC;CCK8检测结果显示在100 μmol/L浓度以内,二甲双胍对细胞无毒性;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处理OPC后,PDGFRα + OLIG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且MBP+细胞数显著增加;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PDGFRα+细胞数显著增加;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OPC分化相关基因MagMbp等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分化相关蛋白OLIG2和MBP表达增加。机制上,少突胶质细胞系Oli-neu、OPC分别经二甲双胍处理5 min后,RAS、p-MEK、p-ERK蛋白量显著增加。结论:二甲双胍通过RAS-MEK-ERK信号通路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2.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的过度砍伐,引起大气中CO2浓度的大幅度增加,同时由于Suess效应,大气CO2中的δ13C在不断地下降。植物中δ13C的变化是大气CO2浓度和同位素比值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文中利用树木年轮δ13C序列和植物碳同位素分馏模型,尝试恢复了新疆阿勒泰地区近440年来大气δ13C的变化。结果表明,1850年之前,从树木年轮δ13C序列恢复的大气δ13C相对恒定在-6.60‰(R2=0.052),而1850年之后,该大气δ13C明显降低(R2=0.65),平均约为-7.04‰,平均年降低0.0084‰。这一结果高于从冰芯气泡所恢复的大气δ13C,1850年~1981年冰芯大气δ13C平均年降低约0.00657‰这可能与从树木年轮δ13C序列恢复的大气δ13C有更高的分辨率及树木生长点大气δ13C不同于全球大气δ13C值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招募具有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患者,应用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36周(每周1次)。计算临床有效率、真菌学清除率、治疗前后甲真菌病临床评分和甲真菌病严重程度指数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收集病甲组织行真菌培养。结果共招募68例患者,总体临床有效率为66.1%;真菌学清除率为82.4%,第2~5趾甲受累患者临床有效及真菌学清除率较高,治疗过程中除轻微脱屑、灼热及红斑外,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76.47%患者对治疗效果感到满意。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显著。结论5%阿莫罗芬搽剂是治疗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抗拒或不适合系统用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AG)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环氧合酶-2(COX-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AML患者9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HAG方案)和研究组(n=47,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胞免疫功能、血清COX-2、bFGF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85%(38/47),高于对照组的56.52%(26/46)(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8+、CD4+水平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8+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OX-2、bFGF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治疗可减轻AML患者机体免疫抑制,改善血清COX-2、bFGF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野外28.5 hm2的坡耕地上采集土壤样品,定量评价了利用137Cs和210Pbex研究土壤有机碳(SOC)动态的潜力,以探讨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耕地土壤137Cs、210Pbex和SOC在平面和垂直深度上均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在平面上,尽管受土壤侵蚀沉积的影响,137Cs、210Pbex面积活度及SOC储量变异很大,但它们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垂直断面上,侵蚀区137Cs、210Pbex和SOC在0~25 cm耕层内分布均匀,25 cm以下放射性活度减小,SOC含量也相应下降;沉积区0~100 cm深度上137Cs和210Pbex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分布规律,SOC也具有类似的变化特征.农耕地SOC与137Cs、210Pbex呈显著线性相关,表明它们在黑土区农耕地上具有相似的物理运移特征,137Cs和210Pbex可直接用来定量评价黑土侵蚀下SOC的时空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6.
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是提升肿瘤患者生存率的主要手段。临床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等,其检测灵敏度多限制在10-14~10-12 mol/L,无法满足早期诊断的需求。单分子免疫检测法,可将待检测分子限制在极小空间范围内(nL以下),对检测信号进行绝对计数,从而实现痕量(可达10-18 mol/L)标志物的检测。这一超高灵敏度技术实现的关键在于将检测范围限制在极小体积内。经过数十年发展,不论是物理隔离还是利用纳米孔,抑或通过改进显微镜性能,均可在极小体积内(10-21 L)对信号进行检测。目前基于微阵列的SimoA检测系统已成为单分子免疫检测的金标准,Quanterix公司基于此开发的HD-1分析仪已进入市场应用。基于微液滴的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主要限于实验室,但具有床旁检测的优势。重点介绍了基于物理隔离形式如微阵列和微液滴的单分子免疫检测进展,为进一步开发超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并促进未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胶囊(商品名“美扶”)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方法136例甲真菌病患者给予伊曲康唑胶囊200mg/次,2次/d,连续服用7d,停药21d为1个疗程。指甲真菌病组连续使用2个疗程,趾甲真菌病和指甲真菌病合并趾甲真菌病组连续使用3个疗程。结果指甲真菌病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0.3%和96.8%,真菌清除率为93.5%;趾(指)甲真菌病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8.6%和95.2%,真菌清除率为92.4%。各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伊曲康唑胶囊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的晚期NSCLC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和研究组(n=40,给予扶正解毒方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4个周期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CD8+较治疗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晚期NSCLC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阻止疾病进展,减轻免疫抑制,且用药安全性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6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苹果为试材,采用C、N双标记技术,研究在果实膨大后期用不同尿素浓度水溶液(N 0%、0.6%、1.2%、1.8%、2.4%,分别用CK、N1、N2、N3、N4表示)涂抹果实周围20 cm范围内叶片对叶片13C同化能力及13C光合产物、15N向果实转移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光合速率、山梨醇和蔗糖含量、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S6PDH)和蔗糖磷酸合酶(SPS)活性及13C同化能力均先升高后降低,均以1.8%尿素涂抹处理最高,清水对照最低.13C自留量(自身叶片+自身新梢)以清水对照最高,为81.6%,1.8%尿素涂抹处理最低,为63.5%.向外输出的13C光合产物主要分布在标记果实,其次是未标记多年生枝,未标记叶片最低.果实13C吸收量随着尿素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1.8%尿素涂抹处理最高(1.21 mg·g-1),清水对照最低(0.51 mg·g-1);果实15N吸收量随着尿素浓度增加呈持续升高趋势.表明尿素水溶液叶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叶片光合产物和氮素向果实转移分配的能力,以1.8%尿素涂抹处理叶片光合产物向果实转移分配能力最强,同时避免了过多的氮素向果实的输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一种“双链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提高HBV核酸检测灵敏度,并在同一反应管中实现代谢酶CYP2C19*2基因型检测。方法:采用双链探针与TaqMan探针同时检测不同浓度HBV血清样本,使用上海宏石SLAN 96实时荧光PCR仪进行核酸Ct值检测和结果统计分析;采用双链探针检测代谢酶CYP2C19*2不同基因型样本,使用上海宏石SLAN 96实时荧光PCR仪进行核酸Ct值检测和基因型确定。结果:不同浓度HBV血清样本检测,双链探针荧光本底低,检测灵敏度更高,与TaqMan探针检测结果相比,两者核酸检测Ct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双链探针检测36份样本的代谢酶CYP2C19*2基因型,检测结果与Sanger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双链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可完成目的基因的高灵敏核酸检测,也可实现基因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